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观音菩萨得道圣地------大香山普门禅寺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观音菩萨得道圣地------大香山普门禅寺
  香山大普门禅寺
  香山大普门禅寺位于宝丰县闹店镇南山之上。“香山”之名源于佛教经典。据记载,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出生地迦毗卫国都城(佛经中称父城)附近有山名香山,是大悲观士音菩萨得道之地,所以成为佛教宝山之一。随着佛教的传入,香山之名也来到我国。据统计,全国有香山寺十八处之多,最著名如北京香山寺、洛阳龙门香山寺等,而宝丰闹店香山寺则是众多香山寺中建筑最早的一座东土“真香山寺”。据香山寺碑刻记载,此香山寺建于东汉中期。元好问在《东游略记》中称:“该寺初建时,一胡僧自西域来,云此地山川甚似彼方香山。”于是在此仿照佛教圣地香山寺修建了供奉大悲观士音菩萨的寺院,亦名香山寺。
  香山寺位于火珠山上。火珠山是一座圆圆的山丘。西有小龙山。小龙山尾西首东,尾低首高。东有大龙山,大龙山首西尾东,龙首高昂,气势磅礴。从整体上看构成二龙戏珠的态势,甚为壮观。再者,在火珠山的右方即大龙山北麓,有汉魏父城。父城的前身是春秋时期及战国时代楚国城父邑。公元前523年,楚平王大建城父,令太子建居守。30年后,楚昭王救陈,崩逝于城父。昭王子熊章即位于城父,史称楚惠王。西汉置县改城父为父城,东汉仍之。这样东地中国的父城与西土天竺佛教圣地父城的巧合,也成为西域高僧选火珠山建香山寺的一个原因。
  香山大普门禅寺,历魏晋南北朝、隋唐,多有修葺,不断发展,成为宛洛间第一名刹,北宁熙宁元年(公元1048年)宋神宗敕建“大悲观音大士塔。”塔居寺院正中,为八角九级楼阁式密檐砖塔。第二、三层高度递减,成八棱椎体,造型朴实大方,巍峨浑雄。塔内供奉玉石佛一尊。元符二年(公元1099冬,散文家蒋之奇出任汝州知府,香山寺住持怀昼禅师,求蒋之奇撰写“香山大悲菩萨传”。次年九月,由户部尚书书法名家蔡京书丹,刊刻成碑,立于观音菩萨身后,该碑2.22米,宽1.46米,碑文49行,满行78字,楷字,记述大悲观音菩萨得道证果的故事。此碑为香山寺现存珍贵文物之一。宋室南迁后的金代,香山寺仍名重中原。金世宗大定二十六年(公元1186年)春季的一天,驸马都慰乌林答天锡曾陪同妻子唐国公主至香山寺拜谒大悲观士音菩萨。据传这一天天空出现五色云彩,观音大士宝塔熠熠放光。公主妇夫顶礼膜拜,发愿重建香山观音禅院,然后刻石立碑《重建汝州香山观音禅院记》,称唐国公主碑。唐国公主是世宗完颜雍的二女儿,初嫁殿前左卫将军徒单思忠,不久徒单思忠亡故,世宗就将之许配给中都兵马都指挥使乌林答晖的三儿子乌林答天锡。乌林答天锡与妻子唐国公主游香山时,身份是奉国上将军、河南路统军使、附马都慰上护军、文平郡开国候。
  明代,香山寺达到鼎盛,形成完整的佛寺建筑群落。寺前有石阶一百二十级。石阶顶端是山门称“南天门”。门上悬明英宗敕赐“香山大普门禅寺”匾额。进南天门是四面佛殿。殿内供千手千眼大悲观音菩萨。殿后是观音大士塔。塔左右是钟鼓楼。钟楼内悬金代明昌三年(公元1192年)所铸大钟两口。重各三千斤。塔北是广生殿。过广生殿是大雄宝殿。大雄宝殿内供奉文殊菩萨、释迦牟尼佛、普贤菩萨,佛像身高丈六,像貌慈祥庄严,端坐莲台。佛像左右排列十八罗汉,神态各异。大佛后为佛门护法韦驮一尊,高丈余,威严魁岸。寺院内东部有崇祯三年(公元1630年)十月所立“重修香山观音大士塔记”碑碑文。出自崇祯元年(公元1628年)戊辰科状元刘若宰之手,鲁山贡生李廷柱书丹。书体为狂草,笔意奔放。碑文16行,满49字,主要记述观音大士塔的创建年代和重修经过及香山寺的气势等。鼎盛之时有僧众1200多人。殿堂楼阁20余所,斋寮僧舍数百间。寺右前方有塔林一处。占地40多亩。有梵塔49座,经幢7座,上用印度文、汉文、阿拉伯文、藏文四种文字刻写。另有灵塔百余座,高低错落,形式多样。还有下属寺院十六所,庄园五处。“每岁仲春之望,香火大开,四方来游者,数以万计”。
  香山寺在明以后迭遭厄运,一毁于明清之际的社会动荡;再毁于民国年间的军阀混战;三毁于文革破四旧。仅存大悲观音大士塔,也摇摇欲坠。1956年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76年大悲观音萨证果碑拓片曾应英国牛津大学之邀赴伦敦展出。1982年政府拨款对塔身进行修缮加固。近年又重建了殿堂僧舍,使中州古刹重现昔日光彩。

 
 
 
前五篇文章

新世纪佛教新风貌--由上海玉佛禅寺谈起

天台宗的入世倾向

感恩、包容、分享、结缘 禅茶文化的功能

略说唐代的禅诗与诗僧

茶和禅

 

后五篇文章

缅怀中国十大高僧真禅法师

皈依僧

皈依法

忏悔的积极作用

六道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