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龙舒居士论唯心净土与弥陀净土 作者:王日休
绍兴市戒珠讲寺来源:龙舒增广净土文 点击数:314 更新时间:2007-6-28 佛门中有专事参禅者说:“唯心就是净土,那里还有别的净土?自性就是弥陀,不必更见弥陀。”这话似是而非。为什么?西方净土,有理有迹。它的“理”是一心念佛确能化乱心为佛心,所以一切皆净,确实是唯心净土。他的“迹”是实有极乐世界,佛在许多经中详细说过。人人可以成佛,所谓自性弥陀,当然不妄,但是不可能立刻到达这个境界,譬如以檀木雕成佛像,极其华丽,檀木确是良材,如果不经过雕刻加工,岂见华丽?不能指着檀木就说这是华丽的佛像。所以说唯心净土更需要西方净土;自性弥陀离不开极乐弥陀。 有些参禅的人,或者信有净土,但只拘泥于唯心净土,说西方净土不足生,却反说参禅悟性能超佛越祖,弥陀不必见。这话都错了,为什么?因为高调唱得离了谱,难以达到,因为西方净土无贪无恋、无嗔无痴,我们的心能做到无贪无恋、无嗔无痴吗?西方净土思衣得衣,思贪得贪,欲静则静,欲住则住。我们在思衣无衣时,身子寒冷,心中就烦恼;思食无食时饥饿了,心中就烦恼;思静不得静,喧闹使心烦恼;想住而不得住,挂念使心烦恼:在这些情况下,参禅者所谓的唯心净土,确实难以达到。 阿弥陀佛福重山海,力旋天地,观无量世界如在目前,我们的福分,尚难确保不坠地狱,谈得上唯心、自性吗?隔壁的事还不能知,谈得上见无量世界吗?所谓自性弥陀,确实难到,既然我心可以为净土,而未能为净土,我性可以为弥陀,而未能为弥陀,岂能忽视西方净土而不修,舍离弥陀而不欲见呢?而且修净上法门,见佛得道很容易,若在此世界,要参禅悟性、超佛越祖是很难的,并且修净土不碍参禅,为什么参禅的人,定要轻视净土而不修呢?《大阿弥陀经》说:“十方世界有无量菩萨往生阿弥陀佛国。”菩萨尚要往生彼国,我是何人,能胜过菩萨吗?所以说唯心净土、自性弥陀是大而无当,高而不切,修而未到,误人自误,不如脚踏实地念佛修行,人人可生净土,脱离轮回,千万稳当。 【摘自《龙舒净土文增补新译·净土起信五》】 -------------------------------------------------------------------------------- 附原文 净土起信五世有专于参禅者云。惟心净土。岂复更有净土。自性阿弥。不必更见阿弥。此言似是而非也。 何则。西方净土。有理有迹。论其理。则能净其心。故一切皆净。诚为惟心净土矣。论其迹。则实有极乐世界。佛丁宁详复言之。岂妄语哉。人人可以成佛。所谓自性阿弥者。固不妄矣。然猝未能至此。譬如良材。可以雕刻物像。而极其华丽。必加以雕刻之功。然后能成。不可遽指良材。而遂谓极物像之华丽也。是所谓惟心净土。而无复更有净土。自性阿弥。不必更见阿弥者。非也。 又或信有净土而泥惟心之说。乃谓西方不足生者。谓参禅悟性。超佛越祖。阿弥不足见者。皆失之矣。 何则。此言甚高。窃恐不易到。彼西方净土。无贪无恋。无瞋无痴。吾心能无贪无恋。无瞋无痴乎。彼西方净土。思衣得衣。思食得食。欲静则静。欲去则去。吾思衣而无衣。则寒恼其心。思食而无食。则饥恼其心。欲静而不得静。则群动恼其心。欲去而不得去。则系累恼其心。是所谓惟心净土者。诚不易到也。彼阿弥陀佛。福重山海。力挈天地。变地狱为莲华。易于反掌。观无尽之世界。如在目前。吾之福力。尚不能自为。常恐宿业深重。坠于地狱。况乃变作莲华乎。隔壁之事。犹不能知。况乃见无尽世界乎。是所谓自性阿弥者。诚不易到也。然则吾心可以为净土。而猝未能为净土。吾性可以为阿弥。而猝未能为阿弥。乌得忽净土而不修。舍阿弥而不欲见乎。故修西方见佛。而得道则甚易。若止在此世界。欲参禅悟性。超佛越祖为甚难。况修净土者。不碍于参禅。何参禅者。必薄净土而不修也。大阿弥陀经云。十方有无量菩萨。往生阿弥陀佛国。彼菩萨尚欲往生。我何人哉。不欲生彼。是果胜于诸菩萨乎。由此言之。惟心净土。自性弥陀者。大而不要。高而不切。修未到者。误人多矣。不若脚踏实地。持诵修行。则人人必生净土。径脱轮回。与虚言无实者。天地相远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