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宁禅寺景观:海島觀音 天宁寺大雄宝殿三尊大佛像背后,是海岛观音,俗称“望海观音”。人们在翘首瞻仰这座大型彩塑群像时,对这一既富有神秘庄严色彩,又有宏大壮观气派的佛教塑像艺术,无不为之赞叹。 观音是大乘佛教中的四大菩萨之一。她以传说海里的大龟或鳖(俗称鳌鱼)为坐骑,在苦海中巡航,信徒有了灾难,只要恭恭敬敬地称念观世音菩萨的圣号,菩萨就会寻声救渡,所以观世音是“观察”世界,寻声救苦的意思。佛学上说她有32应身,可根据教化对象的不同,变化成各种不同的形象,以方便教化。作为女身形象,始于南北朝,盛于唐代,到了明代已经变为女相,主要是为了适应中国民族文化原有的特点而演变的,使人们易于接受,成为一种慈悲和美丽的化身,所以人们又习惯称她为“观音娘娘”。塑像大多娟秀妩媚,娴静文雅,端庄慈慧,雍容华丽,使人感到亲切美好,滋生出一种特殊的感情,成为人们心中最熟悉的艺术形象而进入千家万户,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生活风貌,以后这个形象又东传到日本等国家。 这组彩塑群像有大小127尊,高达13米,以山峦起伏,海涛汹涌为背景,配以云彩、水浪、亭台、宝座、苍松、翠柏、桥梁、瀑布、篷船,兼有龙飞凤舞、浪拍龙宫、白鹤翔空、鹦鹉欢鸣等颇具动感的景象,显示出色彩斑斓、错落有致、分合得体、结构魁伟的气派,给人以一种高大深邃、庄严无比的感觉,具有振慑邪恶,积德行善的佛教文化感染效果。baidu 群像中心人物是赤着双脚,立在鳌头上的观音,她手持杨枝净水瓶,内装神奇的甘露水,用以救人百病,表现出“普渡众生”的风范。左边侍立着双手捧有宝珠的龙女,右边向观音合十参拜的是善财童子,旁有龙宫,上有手持金钢杵的韦驮,手执大刀的伽蓝(关云长),托着宝塔的李靖和二朗神杨戬4个护法神。周围是18罗汉,神态栩栩,各有特色。观音上面是地藏王,传说是新罗国(今朝鲜)的王子,削发为僧后到九华山修行成道。地藏王的左右是关公、道明两尊者。观音左边骑青狮的是文殊菩萨,他手持宝剑,表示智慧和决心,佛学上尊他为“大智文殊”。右边骑白象的是普贤菩萨,佛教以白象喻为佛性,因而称为“大行普贤”。 海岛最高处是一米高的“雪山太子”,即释迦牟尼雪山苦修6年的场面:他赤膊抱膝蹲坐,因不吃人间烟火,瘦得肋骨毕露,靠白猿献果,麋鹿献乳苦熬,体现他经受了非凡的磨练。其左右上方有日宫和月宫,是佛教光明的象征。再上面是天龙八部护法神。左下面有尊罗汉,敞开的胸膛里有尊佛像。佛学上说人人皆有佛性,因而人人都可能成佛,只因人们心中的那尊佛睡着了,私心杂念蒙蔽了人的本性,这是劝诫人们要修身养性,多做好事,不要伤害别人的一种形象比喻。 海岛上其他高不过人的上百个小像,是由“善财童子五十三参”故事中的人物组成。其中有老僧,有儿童,有的泰然自若,有的举目四顾,有的盘腿打坐,有的奔走操劳,姿态各异。佛学上说,善财童子是好学谦虚的弟子,他拜文殊菩萨为师,向他请教佛法。文殊教导善财说,你要教化众生,一定要具备各种知识,学会各种本领。善财历尽千辛万苦,走过了100多个国家,参拜了53位“善知识”,最后回到了本师文殊身边。文殊看他一片至诚,不怕挫折,坚韧可嘉,便向他传授佛法,使他成就“无量大智光明”的正果。这是《华严经·法界品》中的佛教故事,说明了“有志者事竟成”的道理。本文上图是善财参拜第27“善知识”观音菩萨时的情景。观音试探善财,作法掀起大风浪,并化身为船师,劝善财回头。但善财志坚如磐,不畏艰险,跪在船头,虚心向船师求教,最后在普陀洛伽山遇见观音真身而得道。 海岛观音壁塑的众多塑像,不仅造型优美,神采奕奕,具有生动庄严,各具巧妙的特点,而且主次分明,彼此呼应,安排得体,不愧是佛教艺术的一大瑰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