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五蕴论——原始佛教哲学理论的基础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五蕴论——原始佛教哲学理论的基础
  “五蕴”也译作“五阴”,即色(地水火风四种原素及其所造的一切,相当于物质)、受、想、行(意志、意向)、识。佛教把它们看作是构成世界万物和众生的五种因素。认为它们在一定的条件下聚合,又在一定的条件下离散,因此众生的生(聚)灭(散)无常。既然众生和一切事物无非是由因缘和合而产生的,那么,它们就没有常住不变的实体或规定性。生命体生灭无常,无常给人带来种种痛苦,因此就不应当贪恋人生,而应追求摆脱一切苦恼的境界。

  五蕴论本来是佛教用来反对婆罗门教的梵天(婆罗门教所奉的创造之神)造物说的重要理论,是原始佛教的哲学基础。从它与人生的关系,可以证明苦、集、灭、道四谛。由五蕴的聚散离合,可以推论出佛教的“三法印”(三种基本标志):一是“诸行无常”,谓一切事物、现象生灭不定;二是“诸法无我”,指一切事物、现象没有主宰者和常住不变的本性、本质;三是“寂静”,谓永远超离生死苦恼的境界是清净永恒的。如果再加上“一切皆苦”则成“四法印 ”

 
 
 
前五篇文章

肉死象之白骨——以禅僧传为例的僧传研究方法之探讨

浅谈佛教伦理思想

浅谈佛教伦理道德与佛教荣辱观

浅谈大乘佛教伦理精神与共产主义理想与实践

妙圆尊者往生传(并赞)

 

后五篇文章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中继承和发展佛教的伦理思想

中国禅宗的地方性

中国佛教伦理的形成及其如何能为和谐社会出力

佛法禅经里的荣辱观

佛喻禅悟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