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智度论”集粹之七十 菩萨如何行檀波罗蜜 智 铭 菩萨行檀波罗蜜,可以成就家生,还可以摄取家生,然则,菩萨如何行檀波罗蜜呢? 菩萨行檀波罗蜜时,自布施、亦教家生布施。在布施时,应教谕家生:在布施时,莫着布施相,若着相而行布施,未来世当更受身,因受身故,多受家苦。须知:诸法相中无所施,无施者、无受者。是三法性皆空,凡性空之法即不可取;凡不可取之相郎是性空。施无所得,才名之为檀波罗蜜。凡不执着所施、施者、受者三法,又知其性空而不取,即可得须陀洹果乃至阿罗汉果,辟支佛道、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菩萨行檀波罗蜜能成就家生。 菩萨自行布施,亦教他人行布施,赞叹布施法,欢喜赞叹行布施者,以四事摄取家生,即是行四摄法。四摄法者: 一、布施摄:凡家生乐财者则布施财;若乐法者则布施法;使该家生因是布施而生亲近之心,依我而受道。 二、爱语摄:“爱语”者非情识作用,乃慈悲作用,随家生根性而善莒慰喻,使该家生因是而生亲近之心,依我而受道。 三、利行摄:以身、口、意诸善行以利益家生,使该家生因是而生亲近之心,依我而受道。 四、同事摄:以法眼见家生根性,随其所乐而分形示现,同其所作而使沾利益,由是而生亲近之心,陕我而受道。 由以上四摄法而摄取的家生,因依我而受道,故渐渐住于戒。同时进修四挥、四无量心、四无色定、四念处乃至八圣道分、空、无相、无作三昧,得入正位中,得须陀洹果乃至阿罗汉果、辟支佛道。故令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佛陀告谕家生说: “汝等当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易 得。何以故,无有定法家生所著处,但颠倒故,象生著。是 故,汝等自离生死,亦当教他离生死。汝等当发心能自利益 ,亦当得利益他人。菩萨摩河萨应如是行檀波罗蜜,是行檀 波罗蜜因缘故,从初发意以来,终不堕恶道。随其所种,得 大果报。’ 菩萨若因行檀波罗蜜而种诸善报、福德,因缘,由是因缘而得转轮圣王之果报。受转轮圣王果报以后,应常作是念:“我之受转轮圣王之报,不为他事,乃是为利益一切象生。”若见有乞者,即告诉乞者说: “此是汝物,汝自取之,莫有所难,我无所憎,我为家生故 受此生死,怜憨汝等故具足大悲。” 菩萨行是大悲饶益家生,但仍不能得实定,因家生相空,但有“家生”之假名。而“家生”之假名字亦空,无实相可说。家生不可说,假名亦不可说,无家生、无假名,故菩萨行布施一无所得。 菩萨行檀波罗蜜,亦无所惜,连自身肌肉、眼睛尚无所惜,何况其他身外之物。是故,以檀波罗蜜,能使象生出离生死。同理,尸罗波罗蜜、羼提波罗蜜、毗梨耶波罗蜜、禅波罗蜜、般若波罗蜜乃至十八不共法,都能令家生从生死中得解脱。 菩萨行布施使家生得益以后,仍要告诉家生: “汝等来持戒,我当供给汝等,令无乏短,衣食、卧具乃至 资生所需,尽当给汝,汝等乏少故破戒,我当给汝所须, 令无所乏。若饮食乃至七宝,汝等住是戒律仪中,渐渐当 得尽苦,乘于三乘而得度脱。若声闻乘、辟支佛乘、佛乘。” 家生在持戒中,菩萨仍要不断行布施。若菩萨住檀波罗蜜中,见家生瞋恼,菩萨得告诉家生: “汝等以何因缘故瞋恼?我当与汝所须,汝等所欲,从我 取之,悉当给汝,令无所乏,若饮食、衣服乃至资生所须。” 家生在持戒以后不能行忍辱时,菩萨仍得行财施。若见家生不能行忍辱者,菩萨就得行法施。要告诉家生说: “一切法中,无有坚实,汝等所瞋,是因缘空无坚实,皆从 虚妄忆想生,无有根本,汝瞋恚坏心,恶口骂詈,刀杖相加 ,以至害命,汝等莫以是虚妄法起瞋故,堕地狱、畜生、饿 鬼中及饿恶道,受无量苦,汝等莫以是虚妄无实诸法故而作 罪业,以是罪业故。当不得人身,何况得生佛世。 诸人:佛世难值,人身难得,汝等莫失好时。若失奸时, 则不可救。” 菩萨摩诃萨如是教化家生,自行忍辱,亦教他人尽行忍辱,赞叹忍辱法,欢喜赞叹行忍辱者,令家生住忍辱中,渐以三乘得尽家苦。 菩萨摩诃萨教谕象生行忍辱以后,仍住檀波罗蜜中,教令家生精进。若菩萨见家生懈怠,应告谕家生: “汝等何以懈怠?” 若家生答说: “因缘少故。” 此时,菩萨应告诉家生: “我当令汝因缘具足,若布施、若持戒、若忍辱,如是等因 缘,令汝具足。” 家生得菩萨的利益因缘,郎能身精进、口精进、意精进,一切善法具足,进而修圣无漏法,得须陀洹果乃至阿罗汉果、辞支佛道,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菩萨摩诃萨行檀波罗蜜时,仍得教令家生修禅波罗密。若菩萨见家生心神不定,应教谕象生说: “汝等可修禅定。” 若家生说: “我等因缘不具足。” 菩萨即应告诉象生: “我当与汝等作因缘,以是因缘故,令汝心不随觉观,心不 驰散。” 家生因菩萨施与助道因缘,渐渐觉观,由散乱而入初禅、二禅、三禅、四禅,行慈、悲、喜、舍四心,家生以是禅定及无量心的因缘之故,郎能修四念处乃至八圣道分。在修三十七助道法时,渐入三乘而得涅盘,终不失道。 菩萨摩诃萨行檀波罗蜜时,见家生愚痴,无有智慧,菩萨应告谕家生: “汝等何故不修智慧?” 若家生说: “因缘未具足故。” 菩萨郎应告诉家生: “汝等所须得智慧具,从我取之,所谓布施、持戒、忍辱, 进精、入禅定,是因缘具足已,汝等如是思惟:思惟般若波 罗蜜时,有法可得不?若我、若家生、若寿命乃至知者、见 者可得不?若色、受、想、行、识,若欲界、色界、无色界 、若六波罗蜜,若三十七助道法,若须陀洹果,若斯陀令、 阿那含,阿罗汉果、辟支佛道,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可得 不?” 教谕家生作如是思惟以俊,于般若波罗蜜中,实无有法可得、可著处。若不着诸法,是时,不见法有生、有灭、有垢有净,也不分别是地狱、是畜生、是饿鬼、是阿修罗、是天、是人、是持戒、是破戒、是须陀洹、是斯陀含、是阿那含、是阿罗汉、是醉支佛、是佛,一切皆空。 菩萨摩诃萨由行檀波罗蜜,以供养具利益家生,由于这利益因缘,众生乃能修四念处,四勤正、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觉分、八圣道分,家生修行以上三十七助道法,于生死中即得解脱。象生得解脱以俊,仍得教令解脱其他家生。要教谕该等已经得度的象生,令行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乃至三十七助道法,佛十力乃至十八不共法,亦令得无漏法,乃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使一切家生皆成佛道以后,菩萨方戍佛道。这就是“家生度尽,我愿方尽”的菩萨大愿。 檀波罗蜜在六波罗蜜中居于第一位,行檀波罗蜜的菩萨,能自出离生死,也能度诸家生出离生死。由檀波罗蜜能衍出其他五波罗蜜,使一一成就。六波罗蜜成就者,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吾提,所作已办,梵行已立,不受后有而真正入住涅盘,无有象苦,但有诸乐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