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怀抱观古今,深心托毫素——听法云法师谈墨海禅心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怀抱观古今,深心托毫素——听法云法师谈墨海禅心
  曾赤梅
  人物简介:
  法云法师,男,1973年出生,湖北黄冈人,武昌佛学院首届毕业生,2002年华中科技大学宗教哲学系毕业。现任湖北省佛教协会副秘书长、武汉市政协委员、武汉市佛教协会副秘书长、武汉市洪山区古卓刀泉寺住持。擅书,其书法师从徐本一先生,现为书协会员、汉尚堂成员,作品曾参加武汉书画二十二人联展、武汉博物馆当代名家藏品展、中国书画作品集、湖北书法篆刻作品集等,作品被众多海外信众喜爱收藏。
  伏虎山下有书僧,其名法云。秋日,与法师有约,请教书道禅道。
  走近卓刀泉寺院,不禁感叹天时地利。寺的西边正在修地铁,东边正在修立交桥。寺庙的白墙黑瓦,掩映在苍翠的伏虎山下。寺门虽然正对着车水马龙的大马路,可那片郁郁葱葱的水杉林却将尘嚣隔在了寺门外。有释迦牟尼佛在此护佑,有关公在此卓刀成古泉,红尘近在咫尺,古寺却有静气。
  法云法师去年住持此地后,这片道场颇显兴旺气象,是不是天时地利加上人和?
  走到寺门口,正想着跟师父联系呢,一身朴素灰衫的法云法师出来了,真是心电感应。法师如素常的平和,未多寒暄,带我入寺。
  茶具已经摆好,目光安静的侍者,倒水,沏茶。
  坐在木凳上,悠悠古琴声里,听法师安然闲话。
  这一间茶寮,正对那一口古井。
  法云谈书
  之一:为什么首先临古人的帖?首先要学古人养气。
  茶客:在网上看到一个帖子,说您近年来书法进步很大。
  法云:这与看书法方面的文章,提高理论认识各方面有关系,理论加实践。在武昌佛学院读书时我就喜欢上书法,在归元寺时受昌老的影响写字。老和尚见了我的字,还问:谁写的?
  书法写得好,是境界,是感觉,是认识,最重要的是眼界。为什么首先临古人的帖?首先要学古人养气。在学习过程中,首先靠眼界。好的书法,首先要自己有眼光,培养心的感觉,对书法的感觉。我最初学的是颜体,颜体的笔画胖胖的,跟我的形象相合。现在学书是对自己的性情,豪放。二王的行书飘逸,魏碑厚实古朴,都临过。
  近年常与武汉的中青年书法家研讨书艺,2002年拜徐本一老师为师。徐老师很注重传统,教给我对传统技法的认识。在传统的基础上,我以为要创新。唐朝讲究法度,严谨,很少行草,与时代审美有观。现在流行书风叫“怪书”,笔画比较夸张。书法要根据时代的审美趣味有所变化。
  有的人以为字写的正就可以了,这是误区。都一样,就成电脑了,像印人民币一样。艺术是不一样的。书法也与人的感觉、人的情绪和环境有关。王羲之天下行书第一,可他写《兰亭序》,写的两遍效果完全不一样,第二次就完全没有第一次写得好。当时群贤毕至,有很多因素在其中,所以《兰亭序》书法达到极致。因此书法讲究感觉,同样的字,每次写得不一样,与作者的情绪、环境相关。为什么写字要静?静是一种环境,会创出佳品。
  我以前有胃病,写字把我的身体调养好了,现在身心舒畅。我基本上每天都坚持写,书法像打拳,拳不离手。不写也要看帖。学书法枯燥,要有毅力、恒心。同时,也是一种缘。很多人做生意,但有的人资产可达上亿,有的达不到。学书法也是一样。
  之二:境界也是一种容量。
  茶客(望望法师手里怀素的草书字帖,再望望墙上所挂师父的行书作品):历史上擅长书法的僧人,像怀素、石涛、八大山人,好象多写行草,为什么呢?
  法云(手翻怀素的《四十二章经》,赞叹不已):怀素的草书非常好!他的草书看起来变化万端,实际上很严谨。“运笔迅速,如骤雨旋风,飞动圆转,随手万变,而法度具备”。从书法来讲,要把行草写静,把楷书写动。相传他为练字种了一万多棵芭蕉,用蕉叶代纸、勤学精研;又用漆盘、漆板代纸写字,把盘板都写穿了。
  过去书法大师为什么跟佛法有缘?追求的是心中的境界,这种境界与佛教相通,比如禅、入定。
  客(奇怪地):楷书要写动,我看过弘一大师写的楷体心经,笔画好象变化不大。
  法云:弘一大师的书法朴实,没有人间烟火气,我用一个字评价:冷,冷得让一般人承受不了,也不是一般人追求得到。字看起来没什么变化,但容量很大。境界也是一种容量。而我们现代人没有容量,缺少文化素养。
  茶客:弘一法师一生也是繁华落尽,反而严持戒律,最后修的是律宗。
  法云:弘一法师是学法律的,法律与律宗有相通处。身教言教一致,既要能讲,又要能行。
  之三:书法最后无法。
  法云:书法最后不是为写字而写字,而是技法的上升,首先有法,技法,笔法,最后无法。现在书法家讲究禅学,最后达到一种宁静。心态越好,在书法中表现得越干净。从线条、笔墨中表现的一种干净。一般俗人达不到,俗人写字张牙舞爪。
  我们研究禅书,感觉明代的董其昌字写得很干净,线条的质感很好,粗细在手捻动的过程中,有变化有质感,书法就有神气。书法虚实要有很好的结合才行,用现代的话说,就是讲和谐。
  历史上的书家,有的把笔墨达到极致,弘一大师就是如此。字与人结合,没有任何造作和华丽,追求的是一种朴,一种心灵和自然统一的境界。他的字把最华丽、最狂放、最锋芒的东西收敛了。我把弘一大师的字叫“冷体”,他的特色就是“朴”。
  韩国的寺院不铺石砖,就是要接地气。朴是什么?朴是自然。现在我们恢复古建筑易,但朴难。现在提倡古典教育,回归,盘龙城建中国院子,是回归。人从出生到死亡也是回归。
  回归其实也是一种圆满。
  茶客:其实佛教的修行也是一种回归。从我们的妄心回归到真心,回归到佛性。
  法云:人格魅力很重要。释迦牟尼佛的佛法传到现在,就是人格魅力。现在人反对人格崇拜,但佛,他非常完美。
  像怀素、智永、八大山人、弘一都是非常有人格魅力的人。八大山人是皇室家族,清廷到处追杀他,今天在这里,明天不知到哪里,他也绝不肯向清廷低头,他的书法在这种颠沛流离中达到极致。书法达到一定境界,还有经历的原因。大成就者往往付出了很多。
  法云谈禅
  之一:不管时代怎么变化,清规戒律,以戒为师是最根本的。
  茶客:听说您18岁就出家了,这么小出家,父母当时同意吗?您去年10月在卓刀泉晋院时,据媒体报道您是武汉地区百余宗教寺庙中最年轻的住持。
  法云:我出家受父母影响,我父母都信佛吃素,家附近有寺庙,常去烧香拜佛,出家父母很赞同。1992年我在黄梅五祖寺出家。1993年到武汉宝通禅寺,1994年就读武昌佛学院,1998年到2000年期间在归元寺,后回到宝通禅寺。2007年10月到卓刀泉寺任住持。
  黄梅的师父对我影响很大。师父没读多少书,但人非常好,善良,实在。他在文化大革命过程中也坚持着没有还俗,信仰很坚定。师父的精神激励了我们,也值得现代出家人学习。师父培养了不少人才,像法庆法师现在在泰国弘法。师父言行一致,很朴实,是现代人学习的榜样。他对我们也严格,教我们信仰要坚定,学习、生活都是按照传统的丛林规矩去做。
  出家人不管随时代怎么变化,清规戒律,以戒为师是最根本的。这是信众对我们的期望,如果与在家人一样,就不会有人恭敬。佛法传到现在,站得住脚,这是根本因素。
  之二:人最大的敌人是心魔。佛教需要让大家知道真正的佛教是什么,获得真正的快乐,自在。
  法云:人最大的敌人是心魔,人常常战胜不了自己的心魔。很多人犯错,道理都懂,知道不该犯,可是控制不了,善恶在一念间。有的人听了佛法,也认可,但做的时候,就做不到了,实践很难。
  如果能控制心魔,就是佛了。“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其实是心魔所控。所以释迦牟尼佛伟大在哪里?他荣华富贵也不要了,王位娇妻也不要了,关键是他做的到,他放下了。
  茶客:我觉得您在打造卓刀泉这个古寺上,有两点把握得特别好。一个是关公文化,一个是得天独厚的茶文化。这是卓刀泉寺的两个特色。
  法云:佛教需要世俗化一点,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讲人间佛教。一般人很现实,佛教的弘扬需要与现在的生活更接近一点。佛教讲随缘,而像基督教的弘法方式,主动性就很大。要讲经,要让大家都了解佛法。要知道真正的佛教是什么,获得真正的快乐,自在。
  文化传播不要有局限性。传统文化有很多魅力,道德规范的约束,可以启示人,感悟人生,提高人的自觉性,自我约束。
  一个寺院可以包容多种文化,比如我们这里就不仅仅有佛教文化,还有关公文化,关公信仰是民间的信仰,其中包含了“忠义仁勇”的美德。包容多种文化,可以满足不同的信仰。很多人喜欢求财,这是人的普遍心理,像祭祀、抽签等,里面有心理慰藉,起起指指路的作用,最关键的是要受益。有的人学佛是为了人天福报。人天福报也要让他去求。有的人不一定听得懂经,就要通过另外的法门接引。
  佛法让人的心灵宁静,很多人一走到庙里,就感觉不一样,非常清静,让人感到舒畅、快乐、自在。我们学佛,首先要有信仰。革命年代,严刑拷打,谁不怕痛?可共产党信仰坚定。现代人学佛,很多人信仰上有问题,像“赶集”,懂得佛理的人很少。有人说,“你们信佛的,很多都是老太婆”,他们说的有道理。弘法事业,不仅需要出家人去做,还需要在家居士信众去做。比如维摩诘、李炳南、南怀瑾等大德,都作出了很好的榜样。
  之三:修习艺术本身是一种修行,看怎么去看它。
  茶客:《论语》里有一句话,“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句话不仅仅是说有朋友来了很高兴,还有一层深意,就是一个人有才华有品德,会吸引别人来接近。您擅长书法,对传播佛法有影响吗?
  法云:现代人有很多人喜欢书画,真正写得一手好字,结识的人往往素质也高。有很多人不信佛,可以通过字结缘。现在很多年轻人对佛教不了解,我的很多朋友就不信佛。一个人信不信佛不要紧,重要的是要有爱心、善心、良心。佛教讲因果,最起码要有良心。我的很多朋友不信佛,但很善。佛不是让大家都出家,而是要传播爱心,善心。
  写字,人会安静。以前在宝通寺,我白天处理事务,晚上写字。一幅好的作品,要平心静气,除掉情绪障碍来创作。书家研习佛法,特别是禅宗,很有好处。
  佛教可以办一个艺术学院,培养书法、绘画、雕塑、建筑艺术的人才,像鉴真东渡,也带去了中国的建筑设计艺术。修习艺术本身是一种修行,看怎么去看它。弘一大师以书法结法缘,也是一种度人的方式,与佛法不谋而合。
  法云谈愿
  我想写十万个“福”,让更多人得“福”
  法云:我现在有一个愿,写十万张“福”。光纸要335刀,6万元。时间要花10年。每天要两三个小时。修行,每个人方式不同。我想写十万个“福”,让更多人得福,“惜福知福,随缘得福”。希望每个人幸福美满,因为人本身就已经活得很痛苦了。平静安逸的生活最幸福,内心安详的生活最快乐。欲不可纵,心不安定,就得不到快乐。如何快乐?
  茶客:是啊。所以心经里我最喜欢“观自在”几个字。观,是一种观照,自在,是一种结果,安住佛性,如如不动。
  法云:《心经》里我比较喜欢“观“和”照“两个字。观,观想自己的内心:照,内审自己,同时把自己的佛光照到别人。
  茶客(欣然):以前我没有想到“照”字有照耀别人的意思呢,很受启发啊!
  不觉日已暮。茶酣人醉。移步至茶寮一角,欣赏师父的书法作品《听蜀僧睿弹琴》:“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客心洗流水,余想入霜钟。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看师父的字,也觉“如听万壑松”。那旁倚斜出的线条,那如古木如奇石的墨迹,那力透纸背,贯穿始终的一片朴心啊,让人顿时安静。古琴之音仍绕梁,而细品这字间流动的气韵,又怎不如聆一段高人的琴音?
  书由心生,境由心生。卓刀泉寺离我家的垂直距离不过200米,与师父是比邻而居了。这么好的邻居,是我的福。呵呵,孟母,应该三迁到此。学佛的孩子不变坏,也许这可以成为附近哪家房地产的广告语。
  走出寺外,品味那两句楹联“静听夜半钟声声声唤醒主人梦,试看庭前树树树全彰古佛心”,我决定,下次要带壶来提水,把佛陀的的清凉带回去,把关公的慈悲带回去,把师父的一片朴心,带回去,品尝。
  你呢?可愿来此品茶?

 
 
 
前五篇文章

人间佛教与普世伦理的探讨

人间佛教与全球伦理

人间佛教 真俗不二

如何参禅

如何成就菩提心

 

后五篇文章

湖北省阳新县石壁禅寺佛像开光祈愿文

禅宗与古典诗歌意境

《四十二章经》的思想主旨及启示

《红楼梦》诗词的佛禅意趣

《红楼梦》里的因果观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