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生活中的五戒(上)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生活中的五戒(上)
  作者: 释悟因
  「戒、定、慧」三学是所有实践、修持体验的总法门,  佛教所讲的五戒是一种帮助人活得更加清净,不被烦恼所困的生活指导原则,  如果大家都能遵守五戒,社会上的许多乱象就会减少了。前言
  佛教是重视实践体验的宗教,而实际践行体验的基础,是建立在世间有善有恶、有因有果、有前生有后世、有圣人有凡夫的认知上。实际践行的方法非常多,可以是参禅,也可以是念佛或持咒,也可以是普贤十大愿、地藏法门、观世音菩萨法门等无量无边的法门。而最基本的法门,也是共同的修持法门是「戒、定、慧」三学,又叫做三无漏学,是所有实践、修持体验的总法门,这些都是为对治众生烦恼,以及匡正身、口、意三业而说。现在为各位介绍生活中的五戒。
  佛教的戒律有很多等级差别,一般人一听到五戒,一定会说那是一种束缚或约束,而想「敬而远之」,但其实佛教所讲的五戒是一种帮助人活得更加清净,不被烦恼所困的生活指导原则,如果大家都能遵守五戒,社会上的许多乱象就会减少了。五戒是不杀生、不偷盗、不邪YIN、不妄语、不饮酒,我们先来谈谈不饮酒戒。
  不饮酒
  这不饮酒戒是五戒中的最后一条,它不是根本戒,我把它排在最前面来说,是因一犯酒戒,即会连带破坏其它各条戒。
  大家都以为不饮酒是最容易受持的,其实大部分男士们会说不容易持,女士们则会说容易。从这点上来看,男性与女性持戒的角度的确不太一样。
  我们的社会里充斥着喝酒文化,大家都以为不喝酒难以说话,做不了生意。很多居士对我说:「去宴客、应酬,若是带一瓶麦茶去,会觉得不好意思。」要喝酒才会助兴,也才成敬意,结果酒是喝了,各种窘态一一出笼,说是谈生意,在酒精的威力中,有时被设计了还不自知。
  〔喝酒会使窘态毕露〕
  为什么不能饮酒?戒律有一条戒饮酒的典故,主角是沙伽陀比丘。
  有天,一个外道婆罗门拿了一个稀世珍宝的钵放在树梢上,宣称谁能空手取钵,就将钵送给他。要在那么高的树上取钵,若不是藉助梯子或爬树,不然就得要显神通,否则无法办到,结果有很多人拿不到。沙伽陀比丘刚好经过那儿,用手一伸就拿到了。于是,沙伽陀有神通的消息,很快地在当地造成轰动。
  这时,某地有条会吃人的恶火龙,大家请沙伽陀去降伏,沙伽陀只费三两下功夫就把牠降伏了,沙伽陀因有神通而声名大噪,就连国王也听闻到了。
  沙伽陀比丘远近驰名,大家都争相供养。有位居士说要供养一定选他最喜欢的,沙伽陀说在家时最爱喝酒,千杯不醉。居士就请他喝酒,他喝得酩酊大醉。
  有天,沙伽陀又喝醉了。刚好阿难随侍佛陀出行经过,看到有人躺卧在路边,吐了一地;很多鸟吃着他吐出来的东西,一边吃还一边拉屎。阿难问说:「这位比丘是谁?」佛陀说:「他是沙伽陀」。「他不是会显神通吗?」阿难觉得很奇怪。「他现在连赶走一只鸟儿的力量都没有了!还谈什么显神通,所有的功夫都消失殆尽了!」佛陀说。
  喝酒就是如此。酩酊大醉时,平时的功力都会消失殆尽。领带歪一边,服装不整,还会对人胡言乱语、大声吼叫,甚至无法明辨是非,那时的你就如同喝醉倒地的沙伽陀,不但窘态毕露,还会破坏自己平日训练出来的判断能力。
  有位居士告诉我,如果喝酒还划拳助兴,那个输的一定会一直输下去。为什么?他说:「划拳输,就要多喝酒。划拳时,如果他的嘴巴与脑袋想的手势不一致就输,愈输愈被罚酒,就愈不清醒,愈不清醒只有一路输下去了。」
  〔喝酒非良好的生活习惯〕
  有人把喝酒当成生活习惯。各位每天下班,电视看完后都在做什么?家庭妇女下班回家,忙为小孩洗澡、陪做功课,等小孩去睡觉了,再忙洗衣、整理家务。先生吃完饭就开始看电视新闻,再来与朋友聊天,喝酒助兴,常常喝到半夜才回家,这样的家庭生活能够和谐吗?
  学佛的人每天的生活除了工作外,也需要调适,调适可以有各种的方式,例如做功课、拜佛、打坐,或读一些有益身心的好书,或听演讲,或是看一场好电影,或出外踏青。请千万不要喝酒。
  持不饮酒戒,除了不要喝酒之外,香烟、槟榔等,也要尽量戒除。最重要的是吗啡、安非他命、速赐康等毒品千万不要碰,如果因为重病非用麻醉剂、吗啡治疗不可,在医生处方下,那是允许的,这是戒律的开缘。
  酒、烟、麻醉剂在生活中不是必需品,没有它们,我们依然可以活得很快乐,持戒会让我们好好地活下去。小时候我们只要吃饭、吃奶,可以不抽烟、不喝酒,就能长大,身体也很健康。现在却喝酒喝到出问题,既伤身体又无任何好处,为什么要抓着不放呢?
  〔喝酒破坏家庭生活〕
  喝酒喝到家庭破裂是常见的事。有位女居士跟我说她先生喜欢喝酒,酒品非常不好,醉酒后就回家打人,把孩子的头抓来撞墙,全家都抗议,结果把他驱逐出境,只好在外租屋而住。
  后来,先生在外面和另一个女人同居了六、七年,最近同居人去世,想要搬回家住,太太说无论如何要提出离婚。因为他仍好喝酒,喝酒就会打人。但这是离婚的理由吗?她说两人曾经谈判,先生说不喝酒就活不下去,身体会不住地发抖,显然已经酒精中毒了。我想如果是这样,反倒是先劝他戒酒比较重要,可是她说无论如何要离婚。
  我觉得夫妻在一起彼此要相互珍惜,这是很深的学问。我劝那位女居士先让孩子和他谈看看,不行再离婚。她一听就哭得很委屈说:「师父!您都纵容男生,反而不疼惜我。」我问她夫妻可以离婚,儿女可不可以说离就离?这脐带是断不了的。他在外面喝酒出事,儿女怎么看待?夫妻是离婚,而子女在两人离婚之后仍得收拾善后,心情会更矛盾的。
  后来,她的子女就跪着请求他不要再喝洒,他哭了,答应悔改,后来也真的戒掉了喝酒的恶习。要救一个人不容易,我们要很真诚地珍惜周遭的每一个人。
  所以,要持不饮酒戒,不但自己不要喝酒,也要为珍惜共同生活在一起的人而不喝酒,纵使已经喝酒成习,也能慢慢地戒除,这样生活才会健康、圆满。 不杀生 
  〔尊重生存权〕
  有人说戒杀是最容易持的。为什么容易持呢?因为「没有杀过人」,但再问一句:「杀过畜生、动物吗?」、「打过蚊子吗?」「有!」杀人与杀动物、打蚊子都是杀生,都是剥夺他〔牠〕的生存权,但在戒律的治罪上有分重与轻,杀人的罪较重,是不可忏悔的,杀动物、打蚊子的罪较轻,可以忏悔。
  所以,「戒杀」首重不可杀人。但在戒杀人中,又有重与轻的分别,若杀父母、杀佛菩萨、杀圣人和阿罗汉等,属于五逆罪,判罪最重。从国法上来说,杀人同样也要处以刑法。法律常常处罚于已然,佛法更防患于未然,佛教的戒律就是在国家法律的基础上,更加珍惜人的平等与生存的权利,甚至扩及其它生命,例如不随意杀害动物。所以,学佛持戒,除了要遵守国法,更要内化自己,珍惜生命。
  〔可以打蚊子、蟑螂吗?〕
  但一说到不杀生,很多人首先会问:「持戒不能杀生,那以后可以打蚊子、苍蝇吗?」对于这点,我们要掌握的原则是让居住的环境干净、清爽。
  有了干净的环境,就能减少传染源。现在台湾没有疟疾、痢疾,大家不必担心有这类的传染病,生活环境本来就应该是如此!我们不希望因学佛的慈悲,而造成有传染病源的环境。如果这里有成群的蚊子、苍蝇、蟑螂,且是疟疾、登革热的疫区,各位会想进来吗?如果餐厅有很多苍蝇、蟑螂,尽管它有第一流的美食,你会喜欢进去吗?所以,清洁、卫生的考虑是优先于美食的,古人说:「丰盛、整洁是最丰盛的美味。」
  但是,保持环境的干净是否一直要用灭蚊剂、克蟑等杀虫剂吗?当然不是,去除污染的方法,一是保持环境的干净、清爽,二是维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所以,持戒的生活就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要以为杀虫剂、农药可以解决许多环境脏乱的问题,真正的问题是人要如何看待环境、看待自然。不是只问「蚊子、苍蝇可不可以打?」这是死在教条上。
  〔环境干净,蟑螂不来〕
  环境是否能干净,端看我们是否想要让它干净。就如图书馆是让大家看书的,结果有人偏要带食物进去吃。只要滴几滴果汁,蚂蚁就跑来喝几口,喝饱了,接着是去呼朋引伴,引来了蚂蚁,蟑螂、老鼠也来分一杯羹,这下图书馆可遭殃了。因此,环境要干净,是我们愿意让它干净,也就是每个人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有位法师告诉我,她到一位居士家拜访,这位居士家还有个在襁褓中的小朋友,喝个牛奶这里、那里到处滴,大小便也无个定处。这家庭没有蚂蚁、蟑螂、苍蝇、老鼠也很难,谁负责去打这些蚂蚁、蟑螂?若喷杀虫剂,肯定会伤到人。法师看了这情景,心有所感地说,有心持戒要有很深的爱心、耐心。
  现代一般住处内外都装有纱窗、纱门,到处干净、清爽,从前的农业社会,住家的厢房没有纱窗、纱门的设备,尤其在农村,别说是农具、物产和住宿都在一起,连家禽、动物都与人打成一片,屋子里到处是猫尿、狗屎,牠们的排泄物都还要人处理,怎么可能不长蚊、蝇、蚁、蚤呢?如今环境改善了,生活习惯也必须跟着改善。
  但吊诡的是,人们还怀旧地在大厦的阳台上养猫、养狗,等玩腻了、不要了,就把牠们随意放逐,造成流浪猫、流浪狗成群地在车水马龙间穿梭、游荡,不但妨碍了市容,也造成了环境的污染。持戒除了不杀生之外,也要爱护动物,尊重生命才是不杀生的基本精神。
  〔戒杀不等于吃素〕
  很多人一提到戒杀,紧接着会问:「媳妇、女儿生产,可以为她烹煮鸡、鸭等荤食吗?」这问题就如同做了中国和尚仍然还要去当兵,持枪站岗保家卫国一样,并不因为学佛戒杀、不荤食,而省却应尽的义务。同样地,家庭成员之间生活上相互的关怀照顾,不能因为学佛而省却。所以,要在修学佛法的信仰中践行义务责任,这就考验着个人持戒的智能了。
  学佛持戒要戒杀生,但戒杀与不荤食其实是两件事,不一定要划上等号,佛教并非绝对的素食主义,也不是生食者,佛教主张不杀生是不要杀害众生。南传佛教僧侣在托钵中,不拒绝吃三净肉;中国的僧侣是既戒杀也戒荤食,荤食包括众生肉和五辛。
  如果为媳妇做月子,可以买现成的。如果因为受了在家菩萨戒,自己不荤食,但又有一份疼惜媳妇的心,在传统的饮食文化中,既要负责任又很无奈,那么,我建议让媳妇去「做月子中心」吧!
  所以,戒杀与素食不要划成等号,纵使不素食,也请不要杀生。(下期待续)

 
 
 
前五篇文章

生活中的五戒(下)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以我死亡的经验 谈临终救度

圣三聚经(三十五佛忏悔文)

诗情禅意——禅宗诗歌之诗僧篇

诗心禅意

 

后五篇文章

生活禅浅探

神智从义之台禅论辩

神秀惠能偈颂辨解

神会与《坛经》——评《胡适禅宗史》的一个重要问题

神会与《坛经》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