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保唐-净众禅派在四川七大禅派中的地位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保唐-净众禅派在四川七大禅派中的地位
  程 刚

  在叙述各大禅系之前,让我们先追溯一下四川禅宗的开端。有关四川禅宗的最早记录,是从菩提达摩禅师出家的僧副。僧副(464-524),姓王氏,太原祁县人,后从达摩禅师出家。梁时受梁武帝的信敬,住建康开善寺。后乃有心岷岭,观彼峨嵋,正赶上西昌候萧渊藻出镇蜀郡,便随同前往,“遂使庸蜀禅法,自此大行。久之,还返金陵”。这样看来,他只在四川呆了一段时间,收没收徒弟,怎样传法,都没有记载。僧副的思想,僧传记述很简略,其中说他“周历讲座,备尝经论”,看来比较重视义学。又讲他在病重时,“有劝修福者”,而他给予严厉斥责,说“货财延命,去道远矣,身死之后但弃山谷,饱于鸟兽,不亦善乎。” ①
  净众-保唐派——四川第一个有法系的禅派

  四川真正有影响、有传承的禅系直到唐朝才出现,净众-保唐派是第一个。净众保唐派的前身是由禅宗五祖弘忍的弟子智诜(609-702年)在资州(今四川资中县)创立的四川禅系。其后智诜将衣钵传给处寂,处寂又传给无相,无相又传无住、神会等人。
  净众-保唐派的真正创立从无相开始,到无住完成。两代之间在传法方式与思想上,既有继承与延续,又有变革。无相(684-762年),俗姓金,本是新罗国王子,因敬仰佛教,于开元十六年(728年)来到中国,寻师访道,遍求佛法,后入川从处寂学法。无住(714-774年),俗姓李,凤翔郿县(今陕西眉县)人,曾拜陈楚章(慧安弟子)及自在和尚(慧能弟子)为师,后到成都净众寺礼拜无相。
  从思想上看,无相和无住都主张不立文字,信自心是佛,又都以无念为宗,但也有较大的差别。无相提出了净众保唐派的三句总持门:“无忆”、“无念”、“莫忘”。“无忆”就是对过去的事情不要留下印象、念念不忘,“无念”就是当下不要有任何念头,而“莫忘”是指一直保持这种状态,不要破坏。于三者中,无相认为最重要的是“无念”,他说:“无念即是真如门,有念即是生灭门”,又讲:“念不起是戒门,念不起是定门,念不起是慧门。无念即是戒、定、慧具足,过去、未来、现在恒沙诸佛皆从此门入”。“无念”便可统领“无忆”与“莫忘”,只做到“无念”,就足够了,就可成佛。
  无住仍以“无念”为纲,但他的思想与无相相比更加丰富、深刻了。他首先将无相三句中的“莫忘”,改为“莫妄”,意谓无忆、无念即真,有忆、有念即妄,“莫妄”也就是不起念,意思跟原来差不多,但更强调无念了。他进一步提出了“有念若无,无念不自”,他说:“一切众生本来清净,本来圆满,添亦不得,减亦不得。……为众生有念,假说无念,有念若无,无念不自”。又说:“悟无念体,寂灭眼前,无念亦不立也” ②。即使对于无念也不可执著,“无念”本身也无自性,这样便把“无念”这一思想又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了。

  宣什念佛门宗——唐代四川另类禅系
  宣什念佛门宗与净众保唐派大致同时,中唐佛教学者圭峰宗密(780-841年)在其《圆觉经大疏钞》和《禅源诸诠集都序》中,对禅宗分派时两次都提到了这一派,可见这一派在当时还是很有影响的。可是到宗密时,对该派的详细情况就已不太清楚了,后来也未发现相关的资料,我们这里也只好作一简单的介绍。
  按《圆觉经大疏钞》记载,该派的创始人也是弘忍的门徒,法名宣什,后有“果州(今四川南充市)未和尚、阆州(今四川阆中市)蕴玉、相如县(今四川蓬安县)尼一乘皆弘之”。宗密将这一派与智诜、北宗神秀、保唐无住都归于“息妄修心宗”,其在修持与传法上的特点是“藉传香而存佛”。所谓“传香”是指“以传香为资师之信”,是确立嗣法弟子时的一种仪式,师徒之间要相互传香三次,之后便是正式弟子了。这一点可说是很有特色的。“存佛”是“传香”后进行的修行活动。就是念一个“佛”字,先拉长声念,再低声,再不出声默念,再意念、心念,想念佛即在心中,一直想,直到最后什么都不想了,这时便是得道了。

  圆悟克勤禅系——杨岐禅法盛传巴蜀
  四川禅宗经过唐代的初兴,到北宋末又出了一位大师——圆悟克勤。圆悟克勤(1063-1135年),彭州崇宁(今四川彭县)人,俗姓骆,为临济杨歧派五祖法演的弟子,是杨岐禅派的一代巨擘,博学通识,名显古今。他十八岁后出蜀,后两次回乡,驻锡四川多年,对四川禅宗有较大的影响。克勤的高徒众多,四川弟子有:大沩法泰、灵隐慧远、正法建、华藏安民、昭觉道元、象耳袁觉、华严祖觉、福严文演、道祖首座、成都范阳君、张俊居士等人。
  圆悟克勤的主要思想是“融通宗教”,“宗”是指“宗通”,即禅宗;“教”指“说通”,即禅宗以外的其它佛教宗派,“融通宗教”也就是“教禅合一”。由此,他非常重视研究佛教经论和禅宗语录,较多地吸收了华严宗与天台宗的思想。比如他在给张商英讲法时,大谈华严旨要,并用禅宗理论来裁量华严思想,把华严宗理论划分为不同的层次。此外,他还大大发展了“文字禅”,用其独特的形式,如诗的文字,似道未道的言语来解禅、传禅,一时天下披靡。他的《碧岩集》,便是这方面的典范,后来成为临济宗的重要经典。


  南堂元静禅系——扎根四川传法的禅派

  南堂元静(1065-1135年),与克勤同门,俗姓赵,阆州(今四川阆中市)人。他先参永安恩禅师,后参五祖法演,在彭州(今四川彭州市一带)传法多年,曾住昭觉寺,后迁能仁及大随寺。元静的弟子众多,僧俗都有,主要的有:石头自回、廓庵师远、愚丘居静、南岩胜、默堂绍悟、莫将居士、王箫居士等人。
  与克勤相对,元静一派应属于“文字禅”的反对者。如一次“上堂问答已,(元静)乃曰:‘有祖以来,时人错会,只将言句以为禅道。殊不知道本无体,因体而得名;道本无名,因名而立号” ③。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他批评“只将言句以为禅道”的“时人”,认为禅道本无体、无名,不是言语所能把握的。
  最使元静一派扬名的恐怕就是由其弟子廓庵师远所创作的“牧牛图颂”了。它图文结合,共有十幅图,每图后有一偈进行说明。讲的是牧童从牛“未牧”到人牛“双泯”的牧牛全过程,因此叫“牧牛图颂”。“牛”喻人心,“牧童”喻修行者,以人牛不见、心法双亡为最高境界,整幅图颂就是解说修行者的修行开悟的整个过程,修行方法上主循序渐进、历阶而升,带有神秀一系“渐修”的特色。该图颂比喻形象,说理深刻,也正是由于这一点,后来便成了引导禅僧参禅开悟的经典之作。

  三大禅系勃兴于明代
  两宋之后,经过二百多年的平淡,到了明代,四川禅宗又兴盛起来,产生了三大禅派:无际明悟-楚山绍琦禅系;吹万-聚云禅系;双桂破山禅系,三派递盛,为四川禅宗涂上重重的多彩的画卷。
  首先是无际明悟-楚山绍琦禅系。无际(约1381-1447)在安岳传法40多年,后被诏至京城讲戒,赐为“宗师”。楚山绍琦是其杰出弟子。楚山绍琦(1404-1473年),俗姓雷,唐安(今四川崇庆县)人,后在川传法二十余年,对振兴四川禅宗有不小的功绩。他有著作多种,有弟子200多人,散步全国,其中著名的有济川洪、海珠祖意、大悲智中等人。
  在楚山绍琦禅系一百多年之后,又产生了吹万一聚云禅系和双桂破山禅系两大禅系。吹万广真(1582-1639),俗姓李,叙州府(今四川宜宾市)人,参本府明月联池(1574-1639)为师。他也曾出川游历,后回川讲法多年,著有《释教三字经》。他传法严谨,一生仅收了三个弟子:铁壁慧机、三目慧芝、铁眉慧丽,其中铁壁慧机一支嗣法弟子很多,传了两、三代,有三山灯来、别庵性统等著名人物。
  破山海明(1597-1666),俗姓蹇,四川大竹县人,20岁出峡南游,成为当时临济宗正传密云圆悟的嗣法弟子,后回到四川住持川东各大寺庙,创立双桂禅系,并使得双桂禅系后来成为川、滇、黔地区最有影响的禅派,长期与江南禅宗分庭抗礼。破山的嗣法弟子很多,而且传承很盛,仅《锦江禅灯》就记载了该派的五代传承,人物多达300人,这些人大多住持川、滇、黔地区各大寺庙,影响很大。其中著名的弟子有:丈雪通醉、象崖性挺、莲月印正、啸宗印密、淡竹行密、云腹道智、慈笃海月等。
  三个禅系的基本思想大致相同,即:禅净并行,三教合一。禅净合一,从宋代便开始了,到了明代更加普遍,三派都有这种思想,认为尽管参禅与念佛有水平高低之分,但它们都是成佛的方便法门。破山海明的话就很有代表性:“夫佛祖方便固多,要之不出两种,则禅、佛是也。信得参禅,及立志参禅;信得念佛,及立志念佛。虽顿渐不同,出生死心一也。”④
  仅仅与佛教内部各派融合还不够,三派更进一步将佛教世俗化,将佛教的出世哲学变为了入世哲学。楚山就说:“世之昧昧者,不知出世之道为生灵处世自在之方”,又讲“正当提撕之时,于修身、齐家、治国、理民之道,乃至礼、乐、刑、政施为,宣布、简书、案牍、酬酢之事,总不相妨,总是得力处。”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形成三教合一。“原夫三教之道本乎一源,三圣之心同乎一体,名教虽殊,理无二致”,“此三圣人也,于治世、出世,各极其所造以设教于世,斯其浅深、高下之不同,而其得乎是理,敦乎化原者,本乎一体、自乎一神而无二致也” ,“所谓鼎足而兴,缺一不可也”⑤ 。三教只是名号、深浅不同,实际上是同出一源,各有作用,互为补充。

  以上便是四川历史上七大禅派的概况,下面我们再做一简单的总结:
  四川禅派的开端在唐代,历史上共产生了七大禅派,其中唐代有两派,宋代有两派,明代有三派。从思想上看,七派可分为三类也可说三个阶段。净众保唐派和宣什一派属于禅宗发展的前期,较多地保有了禅宗的本色 ;圆悟克勤一派和南堂元静一派属于禅宗发展的中期,已夹杂了其它佛教宗派的思想;楚山绍琦禅派、吹万-聚云禅系、双桂破山一派属于禅宗发展的后期,已融入了世俗思想,发展到了三教合一的阶段。从影响上看,七大禅系产生了不少全国闻名的高僧,如无相、无住、圆悟克勤、破山海明等;有的禅派,如净众保唐派、圆悟克勤一派、双桂破山一派在整个禅宗史上都有较大影响。总之,七大禅派共同构成了四川禅宗波澜起伏的发展史,为四川禅宗在全国赢得了应有的地位。

  注 释:
  ① (唐)道宣.续高僧传[M].大正藏.50册.卷16.
  ②佚名.历代法宝记[M].大正藏.51册.
  ③(明)居顶.续传灯录[M].大正藏.51册.
  ④蓝吉富.禅宗全书[M].66册.破山明禅师语录.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4.
  ⑤中国地方志集成?四川府县志辑二十七?民国简阳县志[M].卷5.成都:巴蜀书社,1995.

 
 
 
前五篇文章

五台山上的密法传人——能海法师

《劝发菩提心及研究》序

《劝发菩提心集》讲记(一)

《劝发菩提心集》讲记(二)

《劝发菩提心集》讲记(三)

 

后五篇文章

“未成佛先渡人”的观音文

修学戒定慧的重要性

虚云与民国时期的禅宗

虚云老和尚及其禅法——读《虚云老和尚年谱、法汇》

虚云和尚谈禅宗与四料简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