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密宗安心钞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密宗安心钞

  日本良基僧正着 潮安王弘愿翻译

  初略叙因由

  夫前佛既灭。后佛未下生。二佛中间。垂迹日东。誓津梁(以佛法度生)虚空。能事期于五十六亿七千万岁龙华之春者。其唯我宗祖大师遍照金刚乎。其发心之初。恒叹曰,提叶调落久矣。龙葩期何春。吾生之愚。赖谁还原。乃于佛前祈誓曰。吾于佛法。常求深要。三乘五乘。十二部经。心神有疑。未以为决。唯愿三世十方诸佛。示我不二法门。精诚早通佛心。乃感得经王于大和国久米之塔柱。一部解(解开)缄(jiān,扎束或封口)。众情滞有。弹问更无。遂奉天命而入唐。从京城青龙寺大德惠果阿阇黎。受南天铁塔所传金刚胎藏两部秘藏以归朝。扶桑于是始有真言秘密之道。曼荼罗灌顶之风。

  灌顶秘密者。凡身即佛之法也。不二法门谓斯也。盖凡身即佛之法。须待时拣机。重以干将之严。苟非慎于三昧耶。则片言只辞。不得辄谈。虽然。若全默不说。何由诱有缘者乎。故且为结缘。就普通浅略之方法指示一二。若要闻者。入灌顶法授。

  二正明本旨

  前来显教,设阶位于生佛之间。信解行证。浅深差降。三大僧祇。芥石渺焉。其为行也。空万法。拂妄念。而得菩提。而问其所得之菩提云何者。非青黄赤白之色也。非方圆三角之形也。言尽心绝。无相空寂。唯如如与如如智独存。今真言密宗之意。则削地位渐阶。开等妙顿旨。初蒙阿阇黎诫示。而发心得菩提。非舍妄念妄境。期无色无形之处也。现前父母所生肉身之色身。即阿字本不生也。即六大法身金刚胎藏两部之大日如来也。如此知云得菩提。所谓凡夫色心者。色为我等五大之依身。即地水火风空之五轮也。法性五轮。上至佛界。下

  至捺洛迦界。乃至非情数之山河草木。皆不离此五大。心者识大,遍在五大之中。经曰。五轮即是五智轮,即五智也。合此五智为一识大。识约因位言。等觉以降。三界六道。乃至空中地中飞走蠢动。念念现起之思虑。摄而无漏。智名果位。五智三十七智一百八智乃至十佛刹微尘数圆明之智体也。夫凡夫色心。虽似粗弊微劣。而自法身如来之圣眼观之。非佛天作。非神明造。远离因果。法性自尔。通涉十界。瑜伽无碍自在。而金刚胎藏之两部曼荼罗也。常恒而照。加持护念。大日经云。云何菩提。谓如实知自心。疏主三藏释云。即是开示如来功德宝所也。大师科之曰,理具之即身成佛。正报色心。既已如是。所依之娑婆界。亦即华严藏界也。我等蓬生之草庵。无非本觉庄严之玉殿也。法华经曰,如来如实知见。不如三界见于三界。圣见之不同凡也若此。问:约理具本有者,即身成佛。秽土即密严华藏。义诚可然也。然信知而已。事未显也。将契证之。有方法乎。答:无其法而即身成觉者,岂空手而可捕龙耶。宗祖大师轻命万里之沧溟而求。岂为他乎。青龙和尚言。非冒地之难得。遇此法之不易也。金刚五秘密经云。三密金刚为增上缘。能证毗卢遮那三身果位。夫法身三密。高广无际。管摄三种世间。甚深微细。等觉十地,不能测量也。而以凡夫之身手能结之。凡夫之口舌能唱之。凡夫之心识能观之。比彼显教之惚恍乎无相空寂之理观,甚易修易行也。而凡夫有漏之三业,得冥会法身无漏之三密,方便宁复有越此者耶。法身三密,加被凡夫之三业门。凡夫三业,通融法身之三密上。水月感应,上下道交,是大日经所说之大悲为根者。疏主释为能令三业同于本尊之分齐也。大师名之曰加持之即身成佛。夫传国宝册,帝帝相付。三密印玺。佛佛传持。始自法身毗卢遮那如来乃至今日。师师以心传心。弟弟口授相承。系统世世无绝。非法身如来之加持力何能如是乎。以我等微劣之质。列遗弟之末。诚甚可惭皇。然至所传之三密。则法身如来之手结而今结之。法身如来之口唱而今唱之。法身如来之心观而今观之。一印不缪。一字不误。一念不舛。四十余代:联绵而分明传来。今以面授有缘之四众。无所相违。然则今各手合法身如来之手合。口唱法身如来之口唱。心观法身如来之心观。譬如人之服尧之服。诵尧之言。行尧之行。而是尧也。 整法身之威仪,诵法身之言语,住法身之三昧。是法身而已矣。何故凡夫所行之三密。直不异法身之三密乎。契印是法身之身体故。真言是法身之言相故。观念是法身之心德故。凡夫若行三密。乃法身之身体。法身之言相。法身之心德也,凡夫之三业上。已成现行。是以行者仅举一指,而心佛众生尽摄于此中,有情非情尽摄于此中。一唱之真言。一念之观想亦尔。大誓海潮,终不过期。无碍三摩耶力故,行者所行之功德力故。不思议法界力故。三力和会。因缘相成。此成佛者。彼亦成佛。彼成佛者,此亦成佛,十方法界,有情非情。平等成就。然则行者捧一印而凝须弥殷重之思。唱一字而存含孕千理之旨,观一月轮而作遍照法界之想,而所有之行。皆信知为一切众生之所行。而殷勤修习。如此者自他共三三平等通融。得大悉地。其庶几(差不多)乎。但行人未如实至心自证心心自觉心之位。宜旦暮忏悔无始以来之罪障,伏灭未起之烦恼。慎畏恶业,五戒十善。不俟言也,真言宗四重禁之第一云退菩提心者,谓不信知自心之是菩提也。又云住无为戒者,毕竟自身是佛为戒之意也。智人思之。

  后明所得

  他宗论正像末。而密教之修行。不论正像末也。信修则是其正法也。悉地不简时。信修时则是其时也。凡今之人,口虽言自心是佛。而每谓凡夫之与佛,如瓦石之比黄金。如言思者,滔滔宙内有几人乎。不知佛智正见之前。一切众生元自佛也。言即身是佛者,如呼黄金之为黄金也。且我等既不但固有毗卢遮那之具体而已。又逢契证之方法。何更昧而不知。坐令虚生一世乎。抑现前凡夫将可能成佛乎。须就其法则试修自验,兴教大师有劝,若疑鑁言。修之自知。况悲智深重之宗祖大师。何欺我乎。至如根机万差。趋入多途。或一念相应而三昧现前者,此称极大顿机。或一生不得成就。若顺次二生三生而成办者。此为劣慧愚钝之人。并非今选。若有深智深信。而行五相三密之人。是则机教相应。真言正所被之人也。即令无深智而有深信。殷勤手结印。口诵明。心观月轮阿字。行住坐卧。于菩提而无暂忘。是人虽云初心。生死轮回永绝。兴教大师训末代真言行者之用心曰,发何心者必成就悉地。谓有深信者能得悉地。何谓深信。谓久久修行。虽不得法验。不生疑虑。不生退心也。如此之人必定成就悉地。若然者。深信之人。不拘功行之有无。只宜修而毋求。若三密之行究竟成就欤。则十方融通为一佛土。有应之处。无非密严华藏界者。生死得自在。二利之大愿。与两仪俱永。此为经所说之方便为究竟。而疏主所述为醍醐妙果三密之源也。大师判之为显得之即身成佛。于是始之所信境。终之所成智。全体合一。所谓及悟达已无去来今也。

  如上三种之即身成佛。且就次第而说。一生成办之人。均是即身成佛也。又配三句,则真言行者一生一身之上具足。更非隔生经历之义。

  抑成佛之途。其差甚多。今特主张即身成佛者。盖自即事而真阿字本不生之宗意出。异此者,非真成佛也。大日经疏谓不观自心是佛者。永无成佛期也。兴教大师谓不明娑婆之是净土者,非真之净土也。是则凡夫之与大日如来。元非二体。为无始妄熏。自妄其大日如来之觉体。秽土净土。本非二处。而众生枉误认耳。如是谓之无始之间隔。是故自心之外求佛。非真佛也。如矿石之外求金也。离娑婆指净土者。非真净土也。似弃波而索水也。由是观之。自心是佛也。娑婆即密华藏界也。离体外无复至极之成佛。究竟之净土也。决定谛信。若异此说。皆随顺凡夫而二之隔执。非随目了义之谈也。当知。

  后问答结旨

  问:真言家小野广泽之先德。或欣求安养。或仰愿都率。又有入诸天修罗宫者。自最初发心。则期大日法王而顿成悉地至显著者。惟有兴教大师耳。是何意乐之多歧,而安心之无一定乎。末徒颇望洋兴叹,如何而授以伐柯之则乎。答:前修之芳躅(zhuó,足迹)。非有戾(违背)宗意也。到底必归一致。夫三世诸佛。皆有净佛国土成就众生之愿行。故诸佛净土遍弥十方。应彼机宜。顺其因缘。则易于成就。若自深教判之,无非至到一处也。是以正流之口诀。安养者,华藏之浅略。都率者,密严佛国之浅略也。大师有言。安养都率。本来在胸中也。是故接浅从深者。安养都率,即华藏密严佛国也。所谓密严华藏果在何处。亦唯行者之一心是本居而已。彼三品悉地之差。皆目之为即身成佛者。诚有由也。又何容有胜劣难易之论于其间哉。由是思之。当处即法界宫之知见之人前者。安养可也。都率可也。诸天修罗宫亦可也。皆是密严华藏世界也。开达故。

  右密宗安心钞一卷,日本良基大僧正着。考良基于日本明治十年寂,世寿七十有五,盖近世之人也。其人通国故,当幕府王室消长之时,黾力(mǐnlì,尽力)佐幕。安政中,美俄英法荷之通商条约,师参与密勿(机密)焉。此书于密教宗义,简而得要,实能启发人之信心。故译而传之。

  中华人民建国之第一壬申四月再版订正时书

  王弘愿

  密宗安心钞终 智阔录入 普愿法界有情同登觉海 共证菩提!

 
 
 
前五篇文章

从法身到三十二相的佛身研究

如何读诵阿弥陀经才能启发菩提心

同诵阿弥陀经念佛往生品位为何有高低不同?

注意阿弥陀经所说“七日念佛”的正知见

《阿弥陀经》所说“七日念佛”有两种解释

 

后五篇文章

吕姝贞著《慧沼《劝发菩提心集》研究》序

近代上海的佛教素食

禅月诗魂——中国诗僧纵横谈:前言

诗心白莲自参禅——浅论晚唐诗僧齐己的诗禅世界

藏传佛像:密宗之魂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