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蘭芳扮演《洛神》借鑒龍門石窟觀音像 |
 
龍門石窟萬佛洞,因洞內南北兩壁刻有一點五萬尊小佛而得名。主佛阿彌陀佛,結跏趺坐於蓮花須彌座上,一手撫膝,一手斜舉胸前,這種手勢為說法印,表示佛在說法。立佛上方雕有五十四枝蓮花,每枝蓮花上坐一菩薩,造型別致,姿態生動,富於變化,獨具匠心。 另外,南北壁基雕有伎樂人,樂伎手執樂器,或吹奏笙笛,或擊打鼓鈸,或撥弄琴瑟,仿佛演奏出優美旋律;舞伎舒展腰肢,衣帶飛揚,體態輕盈,婀娜多姿,伴著優美旋律翩翩起舞。此窟鑿於「大唐永隆元年」,「沙門智遠奉為天皇天後太子諸王敬造」,所以,這伎樂人應是唐朝宮廷伎樂隊了。龍門石窟是佛教石刻藝術,然而古代雕刻家們卻敢於突破宗教「儀軌」束縛,以現實生活為源泉,創造了許多形態各異、栩栩如生的藝術形象。 洞外南壁有一觀音像龕,觀世音菩薩高近一米,立於龕上,面容豐盈圓潤,神情文靜祥和,滿身珠光寶氣,體態動靜自然,左手拎淨瓶,右手揚拂塵,為龍門唐代菩薩造像傑作。一代藝術大師梅蘭芳,編演京劇《洛神》表現的是曹植朝謁皇兄曹丕,丕賜以玉鏤金帶枕,歸途宿於洛川驛中,夜有神女示夢,自稱為宓妃,囑明日赴洛川一會。曹植如約前往,果有漢濱遊女、湘水神妃引他至洛川,與宓妃相會,宓妃乃告植與之有前緣。 梅蘭芳畢生追求藝術的最高境界,用自己的表演創作出大量善良、溫柔、華貴典雅且具有正義感的古代婦女形象,而對飾演的洛神總覺不盡如人意。這天,梅先生遊覽龍門石窟,當看到這尊觀世音菩薩時,那極富美感的體態,先生眼光驟然一亮,神思豁然開朗。藝術本來就是相通的。於是,先生借鑒觀音形象,扮演洛神中,配以拂塵舞,使觀眾耳目一新,演出大獲成功。這拂塵舞、同羽舞、綢舞、盤舞、鐮舞、劍舞、袖舞等一起,成為梅派藝術中歌舞並重的一部分,成為京劇舞臺上的一種經典。梅先生在天之靈,也會感激龍門,感激這尊觀世音菩薩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