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工巧明 地理 雕塑 绘画 建筑 历史传记 农工商业 书法 天文 舞剧 哲学 其它护持
 
 

面对苦难享受苦难——访赏识教育学创始人周弘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面对苦难享受苦难——访赏识教育学创始人周弘
  南方都市报记者 李思坤
  这是一个伟大的父亲,凭着对女儿的爱,多年来他带着女儿四处求医,不放弃一丁点令女儿复聪的希望。
  正是这点希望,为女儿换来了一丁点宝贵的听觉,就是凭这一丁点宝贵的听觉,他把女儿带出了一个无言的世界……
  这是一个充满灵性的教育家,为了让残疾的女儿变成一个健康快乐的孩子,他神奇地发现了赏识教育的秘密,永远看到孩子的优点,永远对孩子竖大拇指头,教孩子永远看到99个馒头而忘记那一个拳头……
  这是一个激情满怀的快乐使者,不仅要把快乐的种子播在孩子的心里,更要把快乐的根系长在自己的心里……
  我们的谈话是那么愉快,以至于我们常常在大笑,以至于我看到对面的这个谢顶的周老师,因快乐而大张的嘴和他的圆脸一起时时组成一个个快乐的同心圆。在我的眼里,他是个快乐天使,可是在他的眼里,女儿才是。
  人物档案
  姓名:周弘
  年龄:1951年出生
  简历:“老三届”初中生,当过兵,当过翻砂工、机床厂技术员,进过“工人大学”,国家还不承认文凭。1980年,生了个女儿,却是全聋全哑。
  从此一心要为女儿打开有声世界之门,获得成功并由此创造出一套赏识教育的方法。后创办“婷婷人中人聋童幼儿园”,并成为中国陶行知研究会赏识教育研究所所长。
  周弘也许是一个陌生的名字,但说起他的女儿周婷婷,那个8岁就能背出圆周率小数点后1000位数字,16岁就成为中国第一位聋人少年大学生的女孩,却是无人不晓。
  在送婷婷去美国读研究生后不久,周弘日前带着他的赏识教育研究所进驻广州(本报3月3日A07版曾作报道)。于是,本期对话就从婷婷开始,围绕教育展开。
  记者(以下简称记):婷婷是什么时候走的?
  周弘(以下简称周):去年7月份,半年多了,她告诉我说她是真的找到快乐,找到自信了。你要知道,婷婷到那所学校去读书是非常艰难的。
  记:怎么个艰难法?
  周:一般孩子到那儿去只要学会一种语言——英语。而婷婷要学两种语言。什么概念?其他孩子都是从世界各地的聋哑学校到那儿去的,他们都会用手语。
  记:哦,婷婷上的是普通学校,没有学过手语。
  周:手语是他们的“民族语言”,而婷婷是没有这个“民族语言”的。这半年,婷婷已经把手语学得炉火纯青了,可以表达思想了。但是却出现了一件给她当头一棒的事儿。
  记:什么事儿?
  周:她英语考试考了个全班倒数第一。
  记:啊?
  周:哈哈哈……她打了个电话给我,老爸,完了。我说会严重到什么程度,她说说不定会留级了。哈哈哈……我教育女儿有一个特点,碰到困难,告诉女儿不要怕。
  战场上什么样的人最容易死啊?怕死的人最容易死。我在电话里面安慰她发现还不行,这个时候我亲笔给她写了一封信,对她震撼蛮大的。
  记:她感觉好了吗?
  周:好了,英语现在也很好了。所以为什么叫赏识教育?生命如此脆弱,多么需要安全感。我教育女儿的最主要的一点就是克服恐惧感,就是“孩子,别怕”。
  我看到了一本书,特感动,叫《草房子》。讲一个女孩子,她的母亲刚刚生下她就死掉了。她的老奶奶没有文化,没有别的话给她,从小教育她的就是这句话“孩子,别怕”。
  有一次她过一条冰河,走到中间冰就吱啦响,她退也退不了,进也进不了,浑身颤抖。她回头看到奶奶在寒风中白发飘飘,高喊:“孩子,别怕。”她看着奶奶遥远的身影,获得了整个世界……(声音渐弱,意犹未尽状) 
  记:我发现你的教育思想或人生哲学很多都是得益于一本书,或某一个故事,你很善于总结别人的东西。
  周:是这样的,(脆脆地打了个响指后竖起大拇指)OK。在别人眼里司空见惯的东西,在我的眼里会感觉到巨大的一种灵感。
  记:你从来都是这种人吗?还是有了婷婷以后才这样的?
  周:可能是有了婷婷以后。
  记:以前你是一个?
  周:以前也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充满梦想的人。我的观点就是,要有梦。我们教育的悲剧就是教孩子不要有梦,不要做白日梦。哈哈哈,其实人和动物最大的差距就在于人会做梦,动物不会。梦想使人伟大,我发现我一直是一个有梦的人 。
  记:但很多人在碰到现实的挫折后可能就不再做梦了。
  周:要一直地把你的梦做下去。我有一个观点,激情就是燃烧着的梦想,有激情的人生命力就旺。我在我女儿身上就有一个梦。我就是希望我的女儿将来幸福。这个梦使我不断地在燃烧。
  我跟一般家长教育的最大差异在哪儿呢?他们现在一般都在一种功利状态,像什么剑桥女孩,哈佛女孩。他们很自豪,但他们还是(在)很功利的层面,(只是)所谓很成功。我的女儿10岁的时候成为“十佳少年”……
  记:你那时候也觉得很成功。
  周:对呀,但是我发现我的女儿并不幸福。
  记:为什么?你怎么发现她不幸福的?
  周:她成功之后,结果,南京市发出文件,“远学赖宁,近学婷婷”,全班同学把她当作榜样,她骄傲了。不到两个月,结果是众叛亲离,孤家寡人。她是流着眼泪问我,“为什么我成功了不幸福”?
  记:那个时候你没有意识到会是这样的,你首先想到的是什么?
  周:我就开始反思了。我发现问题出现在婷婷身上,根子在我身上。
  记:你太急功近利了。
  周:对,我的教育不行。我发现我犯了一个巨大的错误,一个没有健康的心理的孩子,他的智力越发达,他的苦难(就)越深重,越脆弱。这时候我就开始改变。
  记:我觉得特别有趣的是,在婷婷成长的过程当中其实是你和她一起在成长。她遇到的挫折和快乐,你都在和她一起分享,她遇到的问题也是你遇到的问题。
  周:(响指加大拇指)OK,OK。其实我和她的关系是无你我,是我们。她的痛苦就是我的痛苦,她的快乐就是我的快乐。 
  记: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面对苦难,你说面对苦难就要享受苦难,这个我印象特别深。
  周:对。婷婷上辽宁师大的时候,和一个盲人女孩见面了,同命相怜,使她们比任何人都亲。这个时候,我发现她们两人的碰撞成了一个生命奇观,你做我的耳朵,我做你的眼睛。我给她们起了个名叫“海伦?凯勒号联合舰队”。
  一时间,很多媒体都来报道。后来就发展到拍电影,但是在拍电影的过程中就发生了很多争名夺利的不愉快的事,很多荣誉都给别人拿去了。我对婷婷说,所有的都可以被人拿走,但唯一拿不走的是你的幸福,你的快乐。我们要享受苦难。
  但是婷婷说,我们享受苦难的目的也就是希望我们的苦难越来越少,如果我们享受苦难,结果苦难变得越来越多,那人活着还有什么意义?这个问题问得好。
  我教育女儿的时候有一个特点,我没办法的时候就是把眼光投向大自然。我指着窗外的一棵树,我说,婷婷,你看这棵树,是第一个枝杈开(长)得最大,还是后面的杈开(长)得大?婷婷说是第一个枝开(长)得最大,后面的越来越小。
  我说,这就是树杈与我们享受苦难的关系。当我们刚刚走向社会遭受第一次打击的时候,我们的杈开(长)得最大反应最强,很多人表面上很坚强,可无形的生命之树却枯萎了,变得冷漠了,没有激情了。
  而真正热爱生命充满激情的人,不是他面临的苦难越来越少,而是他承受苦难的能力越来越强。这样你的生命之树就会枝繁叶茂。
  记:我觉得你真是一个好老师!
  周:其实对孩子的教育最根本的就是价值观人生观的教育。我们教给孩子幸福和快乐,根本就在于你自己必须快乐,否则,孩子快乐的源泉从哪来?
  记:你看教育方面的书多吗?
  周:我文化程度不高,只是初中毕业。我也不喜欢看太多书,教育学和心理学的书我一本也没看过。我觉得教育的东西一旦变得理论化就会失去生命力。但我喜欢看周国平、林清玄的书,他们的语言很美,我喜欢美的语言。也喜欢把它们用到我的演讲中去。
  记:谈谈你们生意上的事儿吧。
  周:生意?哈哈,生意上的事我不懂。
  记:当时怎么想到办幼儿园的?
  周:全都是给逼出来的,太多的家长来找我,没办法。我这个人不会做市场,也不是管理型的,我是个性情中人。96年辽宁有一个聋儿家长给我写信,说他已经把工作辞掉了,家里已是一贫如洗,他说带着孩子就要上我这儿来,说我必须教他的儿子,没有钱他打算卖眼球卖肾脏。
  看了这封信,我泪流满面。他儿子本来叫刘帅,发现儿子耳聋不会说话后改名为刘开语。就这样,他真跑来了。这可怎么办?刚好有一个老板也找到我,他的儿子也是个聋儿,他就把自己家的房子腾出来。这样,从两个孩子开始发展到6个孩子……
  记:是什么使你决定迁到广州来?
  周:去年,我们在广州作报告,欧阳维健,李阳疯狂英语就是他一手搞起来的,是公认的教育活动家。他从头到尾含着眼泪听完了我们的报告。他找到我,我们非常谈得来。
  实际上,当时全国很多人都在搞教育产业,也有很多人来找我。但是我的直觉告诉我,这个人外表像张飞,内心里却是孔明,是个了不起的人。
  我跟他的合作方式也是,他当法人,我把我的所有东西毫无保留地交给他。我就当我这个所长,搞我的教育。我不想当老板,我负不起这个责任。
  这个时候,我们公司的债务也还清了,原来欠了五六十万。欧阳建议我们把公司搬到广州来,他认为广州是中国包容性最强的城市。我也认同。
  以教孩子学说话、学走路的心态对待孩子(周弘)
  (二)教育是一种心态的回归
  女儿七岁时,我在上海买了一本极其普通的书《幼儿才能开发》。
  这本书是介绍日本教育家铃木镇一的教育思想,书的第一段话就使我的心灵受到了难以置信的震撼。它写道:
  “在每个孩子身上都蕴藏着巨大的、不可估量的潜力,每个孩子都是天才,宇宙的潜能隐藏在每个孩子心中。尽管在他们双亲无限爱心的摧残之下,仍然有些孩子成了材。”
  在书中铃木发现:家长教孩子学说话学走路时心态最平稳,他对家长说了一段充满哲理的话:
  越是真理越明了,越是大道越简捷,真理往往平凡得像阳光、空气和水。找不到的时候,觉得真理那么神秘,那么奥妙,那么高不可攀。一旦找到时,就会觉得真理是这么亲切,这么平凡,时时刻刻就在你的身旁。
  对生命来说最宝贵的恰恰是时时刻刻围绕在我们身边,看不见、摸不着的空气。毫不夸张地讲:没有空气,十分钟生命就会消亡。
  铃木发现教孩子学说话、学走路的方法看似简单,但却是人世间最好的教育方法,他尝试用这种教育方法,竟然一年培养出七百名达到莫扎特同龄水平的小提琴神童,全世界为之轰动。
  我就是看到这本书觉醒的。我想铃木能把所有正常的孩子,而不是超常的孩子培养成小提琴神童,我为什么不能把双耳全聋的女儿婷婷培养成神童呢?
  此时此刻,婷婷还是原来的婷婷,没有变;可读过这本书后我对她的看法完全变了。我想我无法改变命运,但我唯一可以改变的是对命运的态度,只要我们对命运的态度改变了,也许命运可能会发生巨大的变化。
  过去我认为双耳全聋的女儿长大后有饭吃,有衣穿,我这个做父亲的临终也能安然闭目了。现在我坚信宇宙的潜能蕴藏在每个人的生命中,也一定会蕴藏在女儿的残缺的生命中。
  我由衷地发出一声呼唤:哪怕天下所有的人都看不起我的孩子,我也要眼含热泪地去欣赏他、拥抱他、亲吻他、赞美他。为自己创造的生命——这个万物之灵而骄傲。
  我把女儿做为第一块试验田,从此,女儿做任何事我都以教她学说话、学走路的心态对待她。让她找感觉、尝甜头——找到“神童”的感觉,尝到成功的喜悦。
  有一天我看《海伦?凯勒传》,无意中发现海伦的生日是1880年6月27日,我女儿的生日是1980年6月29日,于是我兴奋地对女儿说:婷婷,太好了,天大的好消息被老爸发现了,我一直在纳闷,你为什么这么聪明,这么有灵性,原来你百分之百是海伦?凯勒转世!不信你看,为什么你的生日跟他是同一天呢!
  我把书送给婷婷,婷婷一看,有点失望“她是6月27日,我是6 月29日,相差两天”。我不慌不忙地解释道:“据我了解,一天不差,海伦妈妈生她时是顺产,你妈妈生你时难产,刚好耽误了两天。”
  许多年后,婷婷自己讲,海伦给了她无穷的力量,小时候做事遇到了困难,她就会想到自己是海伦?凯勒,海伦?凯勒一直激励着她勇往直前。
  还有一次,我给女儿出了十道应用题,他只做对一题,这时,我的脑海里沉现出美国电影《师生情》里那位优秀的白人教师,他在帮助一名长期受到种族歧视的黑人孩子树立自信时,耐心地说:孩子,老师相信你是天下最好的孩子,不信你仔细数数,老师这只手究竟有几个手指?
  这黑孩子在教师的鼓励下,半信半疑的数了几次,勇敢的“三个”!白人老师说:“太好了,你太了不起了,你是一个聪明的孩子,一共不就少数了两个吗。”黑孩子的眼睛发光了。虽然数错了,但他却找到了聪明孩子的感觉,尝到了成功的甜头。
  婷婷做对了一道题,我没有责备她,相反我想到了小时候婷婷学说话、学走路的艰难情景,我把做对的这道题当做婷婷第一次喊我爸爸,我发自内心的对婷婷说“简直不可思议,这么小的年龄做这么难的题,第一次就做对了一道,像你这个年龄,这么难的题,爸爸碰都不敢碰。”顿时婷婷对数学的兴趣倍增。
  我坚持用教孩子学说话、学走路的心态和方法,教育婷婷,结果奇迹产生了,婷婷用三年时间学完了小学六年的课程,而且品学兼优,成了全国十佳少年。
  进而我把这种方法在其它聋童和健全孩子身上实验,结果证明这种教孩子学说话、学走路的教育方法太灵了,一批周婷婷式早慧聋童应运而生,媒体称这为“周婷婷现象”。
  “行”这个字为什么起这么大的作用?(周弘)
  (三)激发生命的潜能
  在家长教育孩子的历程中,有一种方法成功率最高,就是教孩子学说话、学走路的方法。
  健全孩子在爸爸妈妈教育下,最后几乎百分之百学会说话、走路,这中间的奥妙是什么?
  家长教孩子学说话、学走路之所以成功的奥秘在于所有家长心灵深处都是绝对地相信自己孩子“行”这一个字上。
  在孩子学说话、学走路时,家长是天生的教育家,家长本能地拥有两个宝藏,承认差异,允许失败。
  由于坚信孩子“行”,在孩子学说话时,家长就承认差异。说话早的孩子行,说话迟的孩子也行,不仅承认差异,而且欣赏差异。
  由于坚信孩子“行”,在孩子学走路时,家长就能允许失败。孩子不小心跌跤后,会遇到家长的斥责吗?世上有没有这种事?绝对没有。孩子学走路时,哪怕跌十次跤,一百次跤,一千次跤,家长都会鼓励孩子站起来。
  有一幅对联,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横批是不服不行。
  本意是讽刺官僚主意,但这句话用在教育上却是千真万确,一个所谓再好的孩子,给他换个环境,如果周围人故意都说他不好,他就会不好;一个所谓不好的孩子,给他换个环境,如果周围人故意都说他好,他就会好。
  一个“行”字,消除了孩子的恐惧感;
  一个“行”字,激发了孩子的求知欲;
  一个“行”字,唤起了对生命的热爱;
  一个“行”字,找到了学习的快乐的感觉;
  持之以恒地相信孩子行,是我教育女儿的心得,也是让孩子心灵舒展,生命和谐的秘诀。
  一位美国心理学家到一所普通的学校调研,一位老师问他能否挑出班上智力超常的学生。专家说当然可以,然后在班上点了几个人。被点到的孩子眼睛一亮,兴奋之情溢于言表,飞奔回家,父母知道后,欣喜若狂,怎么看孩子怎么顺眼,仿佛儿子一下子变成天才。
  从此,这些孩子受到同学的羡慕,老师的关怀,家长的夸奖,孩子找到了好孩子的感觉,回到了“行”的世界,一个个变化很大。
  一年后,专家再次访问该校,问“那几个孩子的情况怎么样”?老师说“”好极了,接着问道:“先生,我感到惊讶,你来之前他们只是普通的学生,可经你一指,一个个都变了,请问您有什么诀窍”。专家微笑着说,“没有任何诀窍,随便指指而已”
  任何人只要坚信一个人“行”,他没法不“行”。请记住这个字——行!这曾是你拥有的宝藏。
  (四)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
  “行”这个字为什么起这么大的作用?“行”这个字为什么有这么大的魅力?因为这个“行”满足了孩子心灵深处最强烈的需求,满足了所有孩子无形生命的需要。
  所有孩子无形生命最强烈的需求是什么?我发现所有孩子心灵深处最强烈的需求和所有成年人一样,人性中最本质的渴求——渴望得到别人的赏识。
  一提到赏识,很多家长本能地把它理解为表扬加鼓励,实际上这完全误解了赏识教育。赏识的本质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被看得起。
  中国有句古话说得好:“士可杀不可辱。”你可以把我杀掉,但不能看不起我,许多家长把赏识误解为表扬加鼓励,不能批评。你都看得起我,我愿意为你赴汤滔火,还在乎一二句批评吗?
  还有一句古话是:“士为知己者死。”为什么愿意为知己者献出最宝贵的生命呢?很简单,三个字:看得起。成年人都需要赏识,从最高领导到一般平民都如此。
  比如说,年轻的女士或小姐,穿件新衣服或新做一个发型,走在大街上,对周围的眼光都很敏感。别说当面夸奖,就是一个赏识的目光,她的心里也觉得热乎乎的、甜丝丝的。成人如此,何况孩子。
  吃饭、穿衣、身体健康只是孩子有形生命的需要,而内心世界的满足和愉悦是所有孩子无形生命的需求,是一个高级需求。就孩子的无形生命而言,他们仿佛是为了得到赏识而来到人世间的。
  可是,我们有的家长忽视孩子的无形生命,不知道孩子心灵深处最强烈的需求是什么。他们认为,只要在物质生活上对孩子尽量满足,吃的、穿的、住的、玩的,都是最好的,对孩子来说,就足够了。这也正是他们苦思不得其解,为什么为孩子做了那么多,孩子却并不领情的原因。
  孩子的无形生命好比一棵果树,果树有果枝(优点),有风枝(缺点),家长的目光如果一直盯着缺点的风枝上,风枝就会越长越壮,最后颗粒无收。家长的目光如果一直盯在优点的果枝上,果枝就会越长越壮,最后必将是桃李满树。
  现在的家长希望孩子进步快,老说孩子慢;希望孩子细心,老说孩子粗心;希望孩子胆大,老说孩子胆小;希望孩子聪明,老说孩子笨。
  家长总是习惯地认为:优点不说少不了,缺点不说不得了。而赏识教育恰恰相反:优点不说不得了,缺点少说逐渐少。
  现在的孩子得到的赏识不是太多了,而是太少了。据报道即使在美国,也是每六个批评才能换来一个表扬。家长要倒过来,跳出去想问题,改变现有的思维方式。
  我用十几年的生命体验得出一个结论:赏识导致成功,抱怨导致失败。
  我是怎么赏识女儿的,这里再简单归纳一下:
  ——当三岁半的女儿刚开口说话,把“水”说成“堆”时,全家人欣喜若狂。
  ——当女儿用颤抖的小手画出第一幅杰作——几根蚯蚓般的线条时,全家人欢呼不已。
  ——当女儿刚学会做应用题,十道题仅做对一题时,我却对着这道题惊呼:“太了不起了,这么难的题目你竟然会做,爸爸像你这么大的时候啊,连碰都不敢碰呢!”
  ——当女儿刚开始写作文,晚上吃饭的时间,就是一家人共同欣赏她作品的时候,每当出现了一个好句子,我们就热烈鼓掌,拍手称快,于是激发了女儿写作的兴趣。
  于是女儿找到的作家的感觉,后来与我合作了一本书《从哑女到神童》,现正在写一本书《做一个自己快乐并给别人带来快乐的人》。就物质生活而言,女儿并不比一般儿童富有,而就精神生活而言,女儿也许算得上是百万富翁。
  我说一组三字经,白见黑,黑见白。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在战争千钧一发之际,去伊拉克斡旋,实现了和平,他说中学老师的一课改变了他的思维模式。
  老师先拿出一张白纸,中间一个黑点,问同学们看见什么?全班同学盯住白纸,齐声喊道:一个黑点。老师沮丧地说,这么大的白纸没看见,只盯住一个黑点,将来你的一生是非常不幸的。黑点越来越大,最后整个世界变黑了。
  在沉默中老师又拿出一张黑纸,中间一个白点。又问看见了什么?全班同学开窍了,一个白点。老师欣慰地笑了,太好了。无限美好的未来在等着你们。“所以,全世界都认为伊拉克战争乌云密布,一触即发,而我却看见了一线和平的曙光。”
  现在搞经济建设,提出了一种注意力经济,所以广告铺天盖地,而教育孩子的本质也存在着一种注意力心态。如果家长把目光盯在孩子的优点上,孩子前途一片光明;如果家长把目光盯在孩子的缺点上,孩子前途一片暗淡。
  植物都朝着向阳的地方生长。赏识犹如生命的营养,赏识是孩子无形生命成长的阳光、空气和水。
  (五)生命成长的终极目标是幸福感
  一天,有个孩子对我说,周伯伯,我不想再接受赏识教育了。我感到困惑,问他为什么?他说如果没有赏识教育,考试成绩不好时,家长打也打了,骂也骂了,谁也不欠谁,现在赏识越多,感觉欠债越多。
  原因何在?这些家长的赏识是功利性赏识,目标就是一个字——分,分分分,孩子的命根。如果孩子的成绩上不去,家长就感到赏识不管用了。
  有的家长,孩子得了第一名,就不许孩子第二名;孩子当过三道杠的大队长,就不许孩子二道扛,总觉得丢了自己的面子。这就是所谓成功家长的心态。许多失败的家长也不宽容孩子,强烈的补偿心理反使他们把孩子当成生命的最后赌注。
  中国家长最爱孩子,这是全世界公认的,但他们爱孩子,更爱面子。我也经历了由功利性赏识到对生命的赏识的阶段。
  初一时,女儿被评为“全国十佳少年”,伴随着这巨大的荣誉,女儿遇到了新的挫折,童年的磨难没有把她压垮,但是巨大的荣誉差点淹没了她。掌声、鲜花、闪光灯包围着一个刚刚十岁出头的小姑娘,女儿的心理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开始飘飘然了。
  同学们按“神”的标准要求她,加上老师动不动就批评其他同学,人家周婷婷做得如何,你们又做得如何,无形中又拉开了女儿与同学的距离。
  于是本来婷婷与班上同学融洽的关系慢慢开始疏远了,结果婷婷重新走向孤独,上学、放学的路上,没有同学和她一起走,女儿感到伤心,她发现自己笑都笑得不自然了,脸上的肌肉在颤抖。
  女儿含着泪水把心中的痛苦告诉了我,我意识到我的教育出了问题,长期以来,我都注意培养女儿的成功感。跳级、打破吉尼斯世界记录、成绩名列前茅等等。
  而现在我才发现,成功了未必幸福、快乐,成功感与幸福感相比前者是芝麻,后者是西瓜,我以前是捡芝麻,丢西瓜。
  如果我的女儿不能保持一颗平常的心,即使得到更多的荣誉,将来也不会有美满快乐的人生。我认为赏识教育与幸福有约,一个与幸福有约的人,一定与成功有缘。孩子快乐的心态,源于家长快乐的心态。
  快乐或烦恼,完全在于一种思维方式。快乐的时候可以快乐,烦恼的时间也能快乐,这才是真正的快乐。快乐不仅仅是保持好的心情,能把烦恼化解成快乐才是更高境界的快乐。
  快乐是一种能力,而且,当你把快乐传给别人的时候,就好比你站在群山之间,大喊“我爱你”,群山会还给你多几倍的“我爱你”。同样,一个常常烦恼不已愁眉苦脸的人,带给别人的常常是压抑的氛围,有的时候烦恼会伤害了别人。
  曾经看过一个故事。一个城市,某人发现自己的车铃被人偷了,愤愤不平之后,他偷了他人的车铃,于是他人也愤愤不平,也……这样一连串下来,城市里的每个人都丢了车铃。烦恼,正是像瘟疫一样,会流行。
  烦恼,无论是发泄于人,还是自己闷在心里,都是可悲的选择。而化解烦恼的渠道就在于调整自己的注意力。当黑夜来到的时候,黎明就不远了;当你拿着半杯水时,要想到还有半杯水;当你为没有鞋子而哭泣时,不要忘了别人还没有脚。
  一段时间,婷婷一听到“边缘人”这个词,心里就隐隐作痛。在聋人世界里,聋人觉得她在社会上取得了巨大成功,不属于聋人的范围;在健全人的世界里,因为听障不能完全融入社会,被排斥在健全人的社会之外。游离在两个世界之间,没有归宿感,缺乏安全性,因此心里觉得空空的,没有着落。
  我开导她:你要把自己看作穿梭在两个世界的天使。在聋人面前,你了解聋人听不见的痛苦,了解他们在内心世界,因此聋人都会接纳你;在健全人的世界里,你找到了强者的感觉,他们把你看作自强不息的精神象征,给了你莫大的荣誉,因此,你是最幸福的、最令人羡慕的天使,给两个世界的人都带来了幸福和友爱。
  女儿幸福地点了点头,心里释然了。后来她在日记里写道:是欢乐的还是痛苦的人生某种程度上取决于自身的思维方式。如果父母从小教孩子把坏事往好处想,孩子从小就会逐渐地形成健康的思维模式。即使遇到一点挫折,孩子也有信心战胜它,这样的人生是快乐的。反之,如果把好事往坏处想,孩子的一生将是不幸的。
  教育的本质让孩子有良好心态,一个心灵舒展的孩子是不可能不成功的,他的学习也会变得轻松愉快。
  结束语
  一个孩子向我哭诉了他三次被抛弃的心理感受:当他接到一个三类学校的录取通知书后,父母脸上从此再没有笑容,他感到被父母抛弃了;到学校后,在老师一句又一句:“你们也不想想你们是什么东西!”的训斥声中,他感到自己又被老师抛弃了;
  当他好不容易考了一次好成绩,却被老师、家长怀疑为作弊时,他终于感到生活中的最后一点希望也没有了。他躲在一个偏僻的地方嚎陶大哭,哭得撕心裂肺,苍天都为之动容,世间却无人理会。他终于自己也把自己抛弃了,堕落从此开始……
  当孩子小时候不知道什么是赏识时我们却给了无尽的赏识,而随着孩子的年龄越来越大最渴望赏识的时候,却发现赏识离他们越来越远,所以我们搞赏识教育的全体同事,用生命发出一种呼唤,归来吧,赏识!做家长的是不是应该反省,我们是否应该让赏识重新回到每个孩子的身边。

 
 
 
前五篇文章

由经济理论说到僧寺经济建设

宇宙万有从何而来

刘立千著:印藏佛教史(1)

刘立千著:印藏佛教史(2)

刘立千著:印藏佛教史(3)

 

后五篇文章

用爱走过四十年——证严上人纳履简史

支道林生平事迹考

将终极托付交给历史——兼评蓝吉富《二十世纪的中日佛教》

十法界——佛教的宇宙观、时空观

罗汉图像研究(2)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