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工巧明 地理 雕塑 绘画 建筑 历史传记 农工商业 书法 天文 舞剧 哲学 其它护持
 
 

正念的艺术(一)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正念的艺术(一)
  ◎智明法师 著
  ◎郑维仪 译
  正念的禅观艺术
  禅观正念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修行功夫,能带来心的清明(定)和看清“事物本性”的智慧。不论是藏传的大手印、禅宗的坐禅,还是上座部(南传)的内观,正念可以说是佛教所有禅修法门的共同点。禅修不离正念,这可以从一个禅宗故事中看出来。有一位僧人问他的师父:“什么是佛教的根本教义?”师父答道:“正念。”这位弟子却不满意这样的回答,说:“我不是问正念的事,我是问佛教的根本教义。”那位师父回答:“正念,正念,正念。”所以,我们要明白,佛教修行的根本,不出“正念”两个字!
  然而,要怎样做到正念?要怎样修行正念?对一位禅修初学者说“要观照”,“要专注”,未免太过笼统,用意虽好,实际帮助却不大。这就像赫胥黎乌托邦小说《岛屿》里的统治者,教鸟儿不断地叫“专心”,希望这样,鸟儿就会专心起来,结果当然是徒劳无功。如果能认知到我们大多数人都做不到正念分明,因而虚度生命,就会明白依师学习、如法降伏妄心的必要了。
  正念修行成功以后,就可以发现万物的真相。“主要的”注意力让人看到念头的内容,进而透视心的生灭。当看清身心现象的本来面目时,身心特质就可以不受干扰地显露出来。这种“观照而不分别的”正念,就是每当身心经验生起时,只记录最主要的现象,不迎不拒,纯粹是一种见证。换言之,只记录或注意现象(不论是觉受、声音、思想或心境)的生灭,却不做任何反应。然而,如果在观照中,心起了反应(这是未经训练的心再自然不过的事),那就连反应也要注意到。用这种方法去看万事万物,便可发现万事万物的本性,因而获得不反应、不受制约的觉知,生起自在解脱的智慧。
  定位六根门
  正念是活泼的修行,不只限于盘腿坐著,而是要专注在任何姿势或情境中的所作所为。这种让心有所定位的修行,意思是“回到六根上”。换句话说,就是意识分明地定位在前五根和第六根(意)上。六根门是眼、耳、鼻、舌、身等五色根和第六意根(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等五识的集合)。所以,修行正念就是观照六根门。譬如,守护眼根就是注意眼根接触色尘的结果与心理反应。如此定位在任何根门上,便能觉知根门上正在发生的触,并侦察到随后产生的受和意识。
  正念的真正含意是“专注”、“安住当下”。保持正念就能培养“安住当下”的心。虽然专注有不同的程度(少到完全不专注),但大体上可以分成两种:一种是自然的专注(自动生起的专注),另一种是刻意“培养”的专注,这是在“禅观的专注”中发展出来的。
  培养的专注又分消极和积极两种。消极的专注是“纯粹的专注”,也就是说,只以接收的心境记录现象的生灭,不作反应。积极的专注则应用在一个动作、行为完成之后,包括积极地思维所观的现象。
  定位在根门上的练习
  检查!当下你的注意力在哪里?现在最明显的触是哪一个?是在读这页文章的眼根?还是被声音吸引的耳根?或者是坐在椅子上的身触?“当下”是练习安住根门和注意觉受生起的好时机。
  选择一个根门,然后注意那个根门上所发生的一切。现在的受是什么?那个受的品质又是什么?是好的受,是坏的受,还是不好不坏的受?这个受引起什么念头?特别注意其中的变化。养成观照日常作息的习惯,帮助会很大:现在我用哪个根门?那个根门发生什么事?随后产生的受又是什么?
  缘 起
  安住当下某一根门的修行,离不开“缘起”的实际应用和研究。在经验一连串的因果现象时,可以在六入缘触、触缘受的过程中截断。如此,将可解脱大多数人不自觉深陷其中的惑业苦轮回。
  “缘起法”十分深奥,是佛法的根本,从佛陀和侍者阿难的对话可见一斑。有一次,阿难随口提到,缘起法不难了解。佛陀指正道:“不,阿难,绝对不可以这样说。一般人不了解缘起,没办法通达缘起,所以心就迷糊起来了。如一团纠缠不清的线球,众生纠缠在轮回、苦、地狱、罪恶之中,无法脱身。”
  透过“观照根门”通达缘起,可以解结。现在的种种经验,来自过去因缘所生起的一连串事件,因果相循,这称为轮回。
  体会缘起法中的十一项连结,可帮助观照。即使只是理论上的知识,都可以指引正确的方向,究竟解脱:
  1. 无明缘行;2. 行缘识;3. 识缘名色;4. 名色缘六入;5. 六入缘触;6. 触缘受;7. 受缘爱;8. 爱缘取;9. 取缘有;10. 有缘生;11. 生缘老死忧悲苦恼。
  以下是婆醯迦的证悟故事。婆醯迦,意思是穿树皮的人。婆醯迦本来是商人,有一天他出海行商时遇上海难,虽然侥幸存活下来,但船毁了,身上的衣服也全被冲走。赤裸裸地,他被冲到岸上,就找树皮裹身,又找到一个旧碗去乞食。当地的人看到他那样子,以为他是苦行人,大为赞叹,一传十,十传百,变得远近驰名。有人为测试他,故意供养锦衣绣袍给他,但他知道这样会破坏别人对自己的崇拜,所以拒绝了,继续假扮苦行人。婆醯迦被安置到一座寺院里当作阿罗汉来膜拜。时间一久,连他自己也相信自己已经证悟。
  他的生活中规中矩,禅定功夫也日益精进。有一天在禅定中,一位前世是他亲人的天神出现,告诉婆醯迦,说他尚未开悟,应该去向已证得阿罗汉果的佛陀请益。
  于是,婆醯迦千里迢迢地前往舍卫城去见佛陀。他到达时,佛陀正好要出去乞食,那不是请法的适当时间。他向佛陀请教了三次,佛陀才答应教导他。
  佛陀给予简洁扼要的开示:“婆醯迦,你应该要照此修行:见的时候,就只是见;闻的时候,就只是闻;感觉(触、尝、嗅)的时候,就只是感觉;觉知的时候,就只是觉知。
  “婆醯迦,你如果能够做到只是见、闻、嗅、尝、触、知的时候,就可以不受束缚。如此一来,婆醯迦,你就不会受六根所束缚,不会受六尘所束缚,也不会受六识所束缚。这就是苦的息灭。”
  婆醯迦听了,放下执著,当下证悟,成为阿罗汉。
  佛陀离开不久,婆醯迦受到牛攻击而过世。佛陀乞食回来,发现婆醯迦过世,就替婆醯迦安排火化和建塔。有人问婆醯迦会往生到哪里,佛陀回答,因为婆醯迦在导师面前已经领悟禅修要领,又能如法修行,所以证得了究竟觉悟的般涅槃。
  默念的技巧
  将身心感受到的一切,在心中称名或贴上标签,有助禅观正念的修行。运用得好,也是集中心思、保持正念的好方法。不论生起什么身心经验,都要重复默念,像是“听”、“听”,“想”、“想”,“触”、“触”等。这是培养正念的有力方法,尤其在修行之初,有系统地默念或贴上标签,对于建立专注非常重要;否则很容易心思散漫,久久都没有觉察。正念一旦建立,即使为时不长,要将“默念”的方法放下,尤其是当它变得机械化或笨拙到妨碍微细的正念时。学会怎么用正念来侦察种种感受以后,只有在注意力减弱、消失或需要重建时,才需要回到“默念”的练习上。默念可以配合定位六根的方法练习,每当六根生起任何身心现象时,就在心中默念。切记不要对所观境分析,只是记录而不反应。v(未完待续)

 
 
 
前五篇文章

地藏寺的变迁

玄中寺与中日佛教文化交流(下)

贤哲传记——鸠摩罗什

《一任袈裟万里游》——鸠摩罗什大师

被历史遗忘的大师:西域佛学大师鸠摩罗什

 

后五篇文章

《佛教的生命观与宇宙观》研究心得(下)

北宋汴京之寺院与佛教(2)

北宋汴京之寺院与佛教(1)

南召县志记载丹霞山名渊源

丹霞寺前十代方丈名单 (825-1002)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