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工巧明 地理 雕塑 绘画 建筑 历史传记 农工商业 书法 天文 舞剧 哲学 其它护持
 
 

佛心禅意寄丹青——名家评说金陵画僧传义法师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佛心禅意寄丹青——名家评说金陵画僧传义法师
  来源:中国宗教网
  【编者按】传义法师现为南京毗卢寺方丈。他自幼喜画,从师出家后,更专情于书画,多年磨砺,成绩不俗,形成了独特风格,引起了美术界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今年5月29日,在江苏省美术馆举办了传义大和尚中国画作品展暨《传义画集》的首发式,传义法师的画作得到了美术界名家的高度赞誉。
  喻继高(中国工笔画学会会长、江苏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传义习画,从画松入手,取法五代、北宋两朝,落墨果敢,笔力沉雄、遒健,枝干穿插,松针掩映,有巨然、李成、郭熙之遗风。传义作山水,怪石、陡坡横陈,老干、新枝立于其间,常有罗汉点景。章法密稠,层次深远,笔墨含蓄沉郁,厚重中见苍茫,土石丘壑严谨奇崛,古木矗立,有萧森气象。常用粗放之笔写胸中逸气,潇洒中体现出宁静典雅,郁然深秀。
  传义作画,重水墨,少设色,不趋俗好。展画而读,焦墨可见风骨,淡墨如有性灵,拙中藏巧,圆中见方,观画如见其人。石涛曾说:“借笔墨写天地万物而陶咏乎我”传义亦然。
  传义推崇元代山水画的高逸,尤其是“元四家”诸高士的作品。黄公望用干枯之墨、松圆之线,画出了苍润浑厚的气质;吴镇笔墨雄秀清润,突显苍茫气象;倪云林墨淡笔简,意境清幽而静谧;王蒙的繁笔,丰富多变,最善写林岚郁茂,气势苍茫之境。不难看出,传义的山水作品,用笔布墨熔铸了“元四家”的精华。如果说,“元四家”对传义的影响是绘画形式与笔墨技巧等技术层面的话,那么,清初八大、石涛、髡残、弘仁四僧对其作品的影响就应该是精神层面的了。八大的苍凉凄楚,石涛的“一画”之法,髡残的“吾之天游”,弘仁的荒僻幽寂,使传义在观察自然、独抒性灵上,做了深层次的思考,从而形成了自我个性鲜明的艺术特征。
  传义亦善画人物,所作罗汉图,法相庄严,造型严谨,古拙厚实。墨线勾勒,有高古气,有唐宋人物画神韵。
  对于传义大和尚来说,画画就是修行,“净心”、“自悟”既是南宗的修行方式,也是绘画艺术的高层次要求。当今社会,人心浮躁,求功名者众,传义能潜心修行,潜心画画,实属难能可贵。身为南京毗卢寺住持,江苏省国画院特聘画家、书法家,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南京大学国学所客座教授的传义,白天忙于处理繁杂的法务和众多的社会活动,晚上灯下挥毫,笔墨作山水,直至五更鸡鸣,精神可嘉。
  尹石(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江苏省美术家协会秘书长)
  佛教界和美术界有着一个广泛的、历史的缘分,这个缘分包涵两个方面:第一个是佛教的画缘。我们知道佛教从西域传入东土以后,盛于魏,高潮于唐,历代绘画的大师们层出不穷,他们一直影响到我们现代人的绘画创作,特别是近代的高僧弘一法师把我们的美术推向了顶峰。今天,传义大和尚展示了他的作品,他的作品又为我们美术界带来了崭新的姿态。
  第二个方面是佛家的画家缘。传义是我们江苏省美术家协会的第一位出家人。在他的画里面,又充满了一种佛家的禅意,他的题材与一般画家不一样,他取材大部分取松树、罗汉和山石,所以,他画里充满了佛家的净土。他的画意境里面充满了禅意。他画的技法也是另辟蹊径,大气磅礴,充满了一种佛家的空灵。所以传义的画已经不是一般的画,他是一种渗透的、把西来的宗教和我们文化传统以及我们民族的理念,融会贯通,形成了他独特的风格。
  吴为山(南京大学美术研究院院长、英国皇家雕塑家协会成员)
  传义大和尚画展在江苏省美术馆开幕,我觉得这很有意义。宗教与艺术,从历史上看,就有着紧密的联系。佛教东传就是通过艺术来传播,宗教给艺术提供了深刻的精神表现土壤,同时也给艺术提供了非常美好的精神境界。传义的画表达了一种清新、宁静的美,对美术界也是一个很好的提示。
  传义大和尚有着一个博爱的胸怀,从他的作品中,我们仿佛看到了弘一法师、丰子恺、石涛等艺术大师,他的作品里面有山林之气,这山林之气,在于他长期观察、体悟自然。
  张煜宝(南京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常务副主席、江苏省国画院特聘画家)
  传义的画体现了他对社会、自然、人生的理解,这种理解有独特的视角,他的画很有禅意,非常安静。
  虽然“元四家”:黄公望、吴镇、倪云林、王蒙和清初“四僧”:八大、石涛、髡残、弘仁对传义大和尚的作品都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但是,传义在观察自然、感悟自然中有自己独立的思考和体验,能够做到“师我心”。他的成功还得益于他长期的书法功底,笔墨率性,挥洒自如,他的画很有八大山人的风韵。传义善画松、山水、人物,并且善于营造崭新的意境,能够高度自由地表现自我,构成了传义自家的水墨文本。照这样发展下去,传义大和尚的艺术前景一定非常辉煌。
  杨小民(南京大学东方书画艺术研究中心副主任、江苏省国画院特聘画家)
  这几年来,传义大和尚书画临池不辍,积累了很多作品,出版了画册,举办了个人画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这是不多见的。
  从个人角度来看,传义大和尚的作品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解读:第一方面,以五代法画松,用笔布墨有狠劲,果敢中透着机智,笔力得益于三十几年的书法锤炼,遒健不失灵动,枝干松针经营得体,虽为松却有山之气势,有烟云的氛围。
  第二方面,传义作山水,推崇石涛和尚的“一画之法”,常常游离于法度之外,有法而无法,无法而有法,实为最高法。他的作品既有五代、两宋之墨象,也有元人之逸气,更有明清之文气。传义善用水墨,极少敷色,不媚俗,重高品格,取大意境。求大章法,求高层次,求厚笔墨,求苍茫,求奇崛,求气象万千,求萧森沉雄。喜用粗笔,方笔,拙笔,笔笔露天真,笔笔见性情。土石丘壑厚重,丛林古木幽润。从而形成了传义自己的绘画图式和语言体系。
  第三方面,传义的罗汉图,结构谨严,法相圆满。与俗世画家相比,他笔下的罗汉有佛性,这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实则是几十年学佛苦修的结果,是心得,用笔墨去画只是顺其自然的实践而已。传义用墨用线,厚拙苍润,可与古人神会。多以线勾勒,看似不经意,实则用心良苦。用线讲究质量,书法用笔,笔笔中锋,线条松但不失韧劲,墨淡但不失厚重。

 
 
 
前五篇文章

关于峨眉山普贤菩萨信仰的哲学诠释

宇宙和生命的起源——《楞严经》开示世界和众生之成因

论宝志和尚的形象

皖江地区在禅宗发展史上的历史地位(话说安庆之六)

唐朝时期的反佛道斗争和朴素的唯物论

 

后五篇文章

佛教与晚唐咏史诗

从宋元四明六志看宋代佛教在明州的流传、变迁及其特点

曹溪大师传

“尚法”之式微“尚意”之萌生——试论禅宗思想对晚唐书法

七塔寺塔院遗址喜现人间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