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工巧明 地理 雕塑 绘画 建筑 历史传记 农工商业 书法 天文 舞剧 哲学 其它护持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药王山石刻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药王山石刻
  《铜川日报》第3版  稿件作者:王福民
  药王山,位于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城东1.5公里处,海拔812米。为药王孙思邈栖隐故地与纪念场所,自唐迄今号称名胜。这里五峰环拱,古柏苍翠,殿宇轩昂,自有其天然奇境。山上尤以年代久远、内容丰富的历史古迹和珍贵石刻而闻名于世,是中外向往的医史、石刻艺术博物馆和朝山圣地。
  药王山历史悠久,代有修茸,历经沧桑,盛名日增。山上有金元古殿和大型元代壁画,有药王祠殿、塑像及歧伯、扁鹃等十大名医泥塑,有唐太宗登山御道、拜真台及药王手植柏、太玄洞、晒药场、洗药池、聚虎坪、遇仙桥诸古迹。药王山石刻遍布全山,有隋唐摩崖造像、北魏以来的大量造像碑与记事碑,还有石塔、石棺、石兽、石牌坊等,造型生动,刻工细致,书画精美,文采斐然,是研究书法、绘画、雕塑及佛道医史、少数民族史和地方志的珍贵实物资料,被列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药王山石刻丰富多彩,隋至明摩崖造像一处,佛龛二十三个,造像四十五尊。分别属于隋、唐、五代、宋、金、元、明作品。造像分浮雕、高浮雕及圆雕三种技法。大者高至丈余,小者矮不盈尺,雕工细腻,线条流畅,形神兼备,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北魏至唐代造像碑一百余通,大多为民国时期“耀县碑林”所藏珍品,三十年代已经驰名中外,其中最珍贵者当为北魏太和二十年(公元496年)雕凿的《姚伯多造像碑》。除碑阴、碑阳两面上部凿龛雕作道像之外,四面刻造像记发愿文,两侧并刻供养人画像及题名。全碑刻文1200余字,详细叙述了造像名称,像主和供养人家世、姓名、身份地位,造像时间,宗旨,造像所在地理环境情况等等,是迄今所知同时带有明确纪年和具体造像名称的最早道像材料,也是同类性质石刻中字数最多、内容最丰富的一种,对研究道教考古和早期道教发展历史具有极为重要的学术价值。该碑的书体特点是自由洒脱,不拘法理,气势刚健质朴,结体用笔在隶楷之间,是我国魏碑中不可多得的书法珍品。
  原存药王山的近二百通历代记事碑,是药王山历史的石质详细历史档案。其中金大定九年重刻宋元丰四年(1081)的《耀州华原县五台山孙真人祠记碑》,对研究药王山的沿革、地貌、形胜及孙真人隐居旧址、生平事迹、传说等有非常宝贵的史料价值。特别重要的是明隆庆元六年(1572)刻立于药王大殿的孙思邈药方碑《千金宝要》、《海上方》,为药王山的镇山之宝。
  立于北道院中央的延昌寺石佛塔,年代久远,造形精巧,记载了佛教兴衰的历史。陈列于南庵金代大殿中的唐代石棺,代表了唐代高超的石刻艺术风格。从山门至北洞再到后山沿路的十二座石牌坊,象征着药王孙思邈的高尚医德与精湛医术万世流芳。
  药王山林海茫茫,药香遍地,幽谷寂静,环境优美,风光宜人。正如清光绪知州顾曾火亘诗云“古柏千株翠作堆,城东佳气若浮来,非关黄白飞升事,胜概无如北五台”。

 
 
 
前五篇文章

佛教影响与魏晋时期美学精神转型

佛教对中国哲学的贡献

石刻艺术珍品陀罗尼经幢

千年古刹——云居寺

昙曜兴佛及其历史地位

 

后五篇文章

玄奘法师与他的三份通报:印中文化交流的见证

印度那烂陀寺壁画设计方案

佛教哲学与德里达解构主义

佛教唯识学与现代心理学之不可比性简析

当代佛教寺院经济发展的外在环境与内在矛盾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