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级风景区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泉州弥陀寺 柯建瑞 弥陀岩是国家级风景区泉州清源山的主要景点之一。这里,很早就建有佛寺。唐代乾宁年间(894—898年)进士徐寅一首镌刻在岩石上的长诗中有云:“民田凿断云根引,僧圃穿通竹笕浇。”僧人用竹管连接来引水浇灌园圃,可见那时已有佛刹。县志也记载:宋代,了性、性之禅师在此兴建弥陀殿。佛刹初名‘弥陀院”,以后改名,易院为寺。元代,依天然岩石雕刻约20米高的阿弥陀佛立像,极为庄严、精致,并筑有仿木结构石室加以保护。佛像的服饰带有元代蒙古人衣着的特点,石室右侧一方元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告功立石碑,碑文中出现13个简化汉字。这样的佛像、石室、石碑,在我国长江以南极为罕见,是弥足珍贵、极具研究价值的重要文史资料。石室之前有平台,左右矗立着石塔一对。 弥陀寺位于名山之中,曾是清源山中四大名刹之冠。民国时期,佛教居士于石室之左建有法华阁,泉州城中信众来此或修持,或读诵法华经,或挥毫泼墨、吟诗作赋,兴盛一时。弥陀寺一度香火鼎盛,吞客、游客摩肩接踵。1966年文化大革命期间,除石室、石佛外,弥陀殿及殿右之观音殿、报恩堂、客堂、禅室、厨房等建筑全被砸毁。昔时阳春芳景,一旦之间化为凄草寒烟! 1997年,时任泉州市市长何立峰视察弥陀岩,作出重修弥陀寺的决定。市政府拨款牵头,广大信众热心捐助。12月动工修建殿宇,翌年11月竣工。旅外乡贤陈守仁捐资重塑弥陀金身。副市长周民为寺题匾。古刹鼎新,重焕异彩,胜于曩昔。重修后的首任住持道兴法师又筹资修建普同塔、后山挡土墙等等。镶嵌在风景名山中的璀璨明珠再度发光闪亮。 弥陀寺是游目骋怀、消暑祛烦的好去处。站在寺前平台上,举目远眺泉州市区和晋江平原一带美景尽收眼底,回首寺后左侧,一条形似白练的瀑布倾泻而下。周围巨石嶙岣,镌有30多首历代名人的诗刻。其中,清代漕运总督(施公案)小说主人公原型施世纶诗日:“曾枕清泉漱石时,老僧还指壁间诗。江山无改旧游寺,十四年来鬓有丝。”南安知县李延基诗日:“嶙岣石畔,古佛安禅。红尘不到,别有洞天”。清乾隆年间福建陆路提督马负书诗日:“巍峨古刹嵌山阿,石洞幽栖萃太和。分得西来莲一座,人人顶礼见弥陀。”又有数十方题刻。如,明代著名书法家张瑞图题联:“每庆安澜堪纵目,时观膏亩可停骖”。马负书手书的擘窠大字“佛”,被誉为“闽南第一佛”。这些摩崖石刻与岩寺相映成趣,使游客、香客们流连忘返。南山律宗一代祖师弘一法师的墓塔,亦因选择胜迹而建造于岩右。 名山呵护古刹,古刹为名山生色增辉。 (作者为泉州市民族宗教局退休干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