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工巧明 地理 雕塑 绘画 建筑 历史传记 农工商业 书法 天文 舞剧 哲学 其它护持
 
 

陕西安康紫阳县古刹简介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陕西安康紫阳县古刹简介
  [ 作者:李厚之 张会鉴
  紫阳县古刹简介
  紫阳莲花寺(北宋)位于紫阳县前河乡田家坝村,据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刊立之《光复莲花寺碑》载:“莲花寺,古刹莲花庵也”。“庵造自大观间”(宋徽宗年号)。后有僧人法山、建树殿宇,重廊、墙垣:善士陈福庆,刘仲学等捐土地,施金帛,输木石以助成。遂建前后殿六间,前天王、后正殿,以妥神位。左右廊庑七间,用妥伽蓝神。钟一、磬二、鼎六,以为庙器。外附常输地三十余亩,以供柈盛香火之费。时紫阳未立县,隶金州汉阴。到了正德八年(1513年),始分安康,汉阴、西乡、之地设立紫阳县。明嘉靖二十年来,寺院缺乏守成之僧,遂被奸民侵占,寺几泯没。时僧人牛玄聪与善士李云,协力赴诉抚治郧阳御史康朗,判归复沙门,寺院遂得光复,出现再兴之势。现庙宇已夷为平地,惟存高275米,宽090米石碑一通,尚可想见昔日之辉煌。
  观音崖庙(元)
  位于紫阳县紫阳沟五里许,观音崖壁摩崖刻记云:“元统二年(1334年)覃和尚修此”。据光绪所嵌《补葺观音崖庙碑记》所载:“此庙之谓观音崖者,以崖有石像,类世所塑土、木刻供为南无观音大士,因缘崖架阁,建立祠庙以奉之,是殆天钟其灵,为一方庇佑。”杨家驹《紫阳县志》亦云:“自张真人洞侧进紫阳沟五里许名观音崖,景最幽胜,文人韵士,名公巨卿多题咏于此。”元代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诗人杨英游紫阳沟观音崖庙,有诗赞曰:“碧瓦朱甓动紫烟,清风吹袂渺翩翩,梦回忆得三生事,悔落黄尘三十年。”
  东明庵(明)
  清康熙沈麟《紫阳县志》云:“在县西八十里,成化间(1465-1487年)创建,东明禅师脱化于此。栋宇壮丽,甲于汉南。”《兴安府志》亦云:“成化间,东明禅师至紫阳之五郎河,见山水清奇,林壑幽胜,结庵居焉,面壁焚修,端坐而化。”
  双龙寺(明)
  位于紫阳县高桥镇,建于明弘治元年(1486年),毁于明末兵燹。据《紫阳县志·各乡寺观》云:“雍正时(1723-1735年),里人垦荒者,掘得铁佛像三尊,背铸铭词,多模糊难辨,惟“弘治五年”(1492年)数字可识。后数年又掘出铁像二;一为观音;一背铸“护法龙神”四字。有铧工欲盗其铁,以锤击之,四山虎吼,人惊异之。乃为立庙。西建小学校,东有文昌宫,未几倒塌。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文生刘明治,耆宾左伦忠募资重修。”初名铁佛寺,不久又改双龙寺,祀释迦及文昌帝君。其佛与文昌俱弘治十五年(1502年)铁铸。
  显月寺(明)
  位于紫阳县宝狮乡,地处七宝三峰之下,与汉滨区接壤。故康熙《兴安州志》云:“在五堰河。”明嘉靖十年(1531年)建,明末荒废,清康熙间蜀僧无相,年七十余,卓锡其间,锐意振兴,宗风大盛,兴安贡生刘应秋尝诣庙拜谒,赠诗称赞:“无相禅师老宗风,夜不贪眠说苦空。舌似莲花心似水,身为野鹤气为虹,阎浮打破三千界,震旦横行七十翁,悟得功名如泡影,顿令回首识英雄。”师圆寂后,寺乏守成之僧,嘉庆三年(1798年)道人阳法据持寺庙,不守清规,干犯法戒,将常输地亩,大半花落,致庙宇倾圯,神像暴露。里中人逐阳法,敦清楚僧本镜,川僧来云住持寺中,照管香火。延至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重修,据紫阳吏部候铨儒学训导鄢保泰《显月寺新塑神像妆换金身碑云:“国初有显月寺,凤岭名胜之大观也。历年久远,庙貌犹存而神像玷缺。安、紫首士过而感之,爰集告信士人等,各捐功德,改塑三佛金身,左塑观音菩萨,右塑三官大帝,站将六员,鼎修佛阁栋宇,统行粉画,前殿绪换神光。”二十五年(1845年),又重翻修上下殿宇,于前殿新造彩绘神阁、座台、满妆玄天上帝金身,以及两边众神站将、山神土地俱以五彩绘塑,洋洋乎神光普照,巍巍乎殿宇维新,而成凤山南麓名刹。
  观音寨观音庙(明)
  位于紫阳县毛坝镇盘厢河口,寨前砌石梯以铁链挽手上下,至为险竣。民国《紫阳县志》载:进任河60公里观音碥庙,“悬崖高覆如八卦森列,天成石龙俯首,石瓶盛之,不竭不溢。有大洞可容数十人,佛舍设焉,中奉大士。右有石钟,叩之能鸣。石崖迤逦百余丈,若屏风然。任河出其下,清澈如镜,三石峰当其前,突出江心,下有狮子崖,真奇观也。据庙中残碣云:“创建于前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废弃,遗址中有嘉庆廿五年(1821年)邬大文撰《重砌观音寨石梯记》碑略云:观音寨,古刹也,山水苍茫,阴灵赫濯,庙貌巍峨,邈不知其创始自何代也。至乾隆年间,洪、丁两参军接署斯土,修建凉亭,与后之君子有补葺者,已历历详之于匾序碑记焉。夫以大士圣德垂荫我土,不啻南海岸上,宝筏永渡迷津;普陀岩前,金绳广开觉路。而求寿、求嗣、求名、求利之远近善信,酬愿进香者,往往遮道而来。适山主同众首善信等,睹石梯之崩颓,见缝鼓之绽裂,一诚有感,解囊乐输,将石梯重砌,旁加铁索:逢鼓更新,下添木架。吾喟然叹曰:“盛矣哉,诸君之功,应同大士之德永垂不朽。”
  安溪罗汉洞石窟(明)
  位于紫阳县安溪乡罗汉洞。又名百洲寺。明嘉靖二十一年建(1542年)历代皆有维修。延至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里人于石窟前修建大殿一楹,僧房六间,山门一座,嘉庆初白莲教农民军在此活动,庙中住持逃亡,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重修,据遗址中残碑《重修罗汉洞庙貌证》云:“……大佛之威灵,千古不爽。然而历年既久,其庙貌不无倾颓之象。善士觏止触目,爰是合邑绅民人等,合志同力,各发善缘,重修庙貌,普塑神光。”其中汉王城善士张存福捐钱拾贰千文,复补捐满堂金容。庙毁于文革,遗址中尚存石佛及罗汉36尊,并嘉庆二十二年《重修罗汉洞碑》一通。
  《紫阳县志》所载古寺名刹
  大吉寺《紫阳县志》:“在县西六十里,相传汉时建”。县西60里地有鞍子沟,旧传为遗址所在。清道光时有遗碑,今碑佚莫考。
  芭蕉寺
  沈麟《紫阳县志》:“在县东北三十里,为邑之古刹”。今址无考。
  目莲寺(明)
  沈麟《紫阳县志》:“在洞河内华洞南山巅”。又云:“目连和尚结庵于此。”民国《紫阳县志》:“在洞河,今建目连桥街。”
  鸡鸣寺(明)
  在县南权河。《紫阳县志》:“久圯,咸丰四年(1854年)土人掘得石佛五尊,六年,汉阴僧来修小刹,同治六年(1867年)费光明扩修为大庙。”
  天池庵(明)
  《紫阳县志》:“在县西八十里山顶,有池,冬夏不涸,茂林修竹,清远幽胜,高僧多居焉。”今为小学校址。

 
 
 
前五篇文章

上海静安寺史话

韶州灵树古刹遗址考

当前寺庙园林及其规划在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敦煌石窟的图文解读

佛法今诠(佛教哲学论)

 

后五篇文章

陕西安康旬阳县古刹简介

陕西安康石泉县古刹简介

陕西安康平利县古刹简介

陕西安康宁陕县古刹简介

陕西安康镇坪县古刹简介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