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工巧明 地理 雕塑 绘画 建筑 历史传记 农工商业 书法 天文 舞剧 哲学 其它护持
 
 

陕西安康平利县古刹简介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陕西安康平利县古刹简介
  [ 作者:李厚之 张会鉴 〕
  平利县古刹简介
  水坪白云寺丛林(?)位于平利县南水坪乡三水汇聚处,占地面积约20平方公里。寺庙庵观分别散布在东河、南河、西河山巅或河湾处,以西河北岸白云寺为主寺,山巅建有观音阁,山下有塔弯;南岸半山有塔坪,擂鼓台;水口建有报国寺(现为小学);南河有二郎庙、河源寺。寺庵不知毁于何年,1988年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时发现。在塔坪、塔湾、白云寺、报国寺遗址上发现大量南北朝至唐时遗物,据塔饰构件上断代,当为隋唐时所建;但附近又出土有宝相花纹砖,又似南北朝时遗物。由于山洪冲刷,白云寺遗址中又暴露出10余尊石佛造像,大半身埋于地下,露出地面造像佛头皆失,估计像高在18米—2米之间,在东河堤坎上一天王神像被砌进堤中,无头无腿,身高即有193米。现存碑碣数通,字率皆磨泐不识,惟一通石碑依稀可见“成化”字样。观音阁山崖上有传为吕洞宾所刻摩崖和碑碣。
  三台寺(唐)
  在平利县女娲山顶。据传说:“汉魏时在女娲山建宝灵寺,香火极盛”(庞博《揭开女娲山神奇的面纱》),《舆地纪胜》则云:“此唐宋旧祠也。”又据安康佛教协会油印本《安康佛寺》云:“唐初普南和尚自湖北莲花寺行脚至此,结茅修竹,名宝莲庵。宋绍兴年间,无妙三藏住山多年,得念佛三昧,僧俗皈仰。富者出资,贫者出力,三年功成,名三台寺。开期传戒,弘扬正法,后渐式微。”清乾隆元年(1736年)知县古沣重修。正殿四重,房屋共百余间,是当时平利最大的寺院。上殿供奉女娲,中殿供奉三世佛,十八罗汉诸神,前殿奉“风调雨顺”四天王之神位。五进山门。庙后建有塔院,有七级浮屠一座,庙西南一里处有玉皇宫。道光二十年“因飞锡游僧,望空而托足;烧丹野道,每幻术以愚人。恐匿匪藏奸,污滋宝刹,累及山僧”,平利知县出示严禁。民国初年,心月、临江诸大德高僧相继住持,香火不断。1962年尚有寺基30亩,佛殿四座,五进山门,殿堂僧房共60余间,住持僧本慈老和尚亲临济正宗,修持正好,文化革命中古建筑不存。现遗古碑数通,《中皇山女娲氏碑》,存平利县文管所,《三台寺条款告示碑》,存女娲庙遗址。
  普济寺(宋)
  位于平利县西,宋沙门法显创建。明正德间重修,建佛殿四座,正殿,天王、药王、伽蓝、僧寮、法堂、庖厨一应俱全。清乾隆间,邑中善信又捐修观音殿三间。解放后改为普济小学,1962年尚有寺基30亩,佛殿四座,房屋60余间。现大殿不存,厢房仍在。
  迎真寺(宋)
  位于平利县迎太乡狮子坝,据残碑载,迎真寺年深日久,宋嘉定十七年(1224年)重修。原寺庙不知毁于何代,遗址面积约6000平方米,部分地面暴露有铺地石板,大殿石台阶尚存,长有32米,满地散布宋至清代砖块瓦砾,和20余个圆形、六角形柱础。与寺址相望处有莲花台,存舍利塔5座,较完整的一座,高6米,六棱形,塔身5层,系青砖筑造,下面为块石垒砌,据塔铭载,乃明天顺二年(1458年),沙门昙云大士之莲塔。
  遗址中有一通保存完整石碑,文如下:
  “狮子坝兴坪堡,为本乡锺毓之气,所关甚广。于光绪六年(1880年)秋公议:嗣后无论业归何氏,上下周围岩石不得挖毁。特此勒石禁止。”
  千佛洞(宋)
  位于平利县长安乡千佛洞村北,始建于宋政和间(1111—1117年)盛于明清。窟群分布于坝河南岸的陡壁之上,东西长约23米,南北宽约10米,计有37窟,东西向排列,最大窟面积15平方米,平面为椭圆形,拱顶。洞中造像毁于“文革”,残留部分壁画和4尊佛释造像。有清光绪元年(重修千佛洞碑》一通,记述千佛洞创于宋,盛于明清及众姓捐资重修事。
  峡峪寺(明)
  位于平利县大贵镇东南,据《平利县志》云:明成化二年(1466年)重修,有山门、天王、伽蓝、大雄宝殿和祖师殿。明末毁于兵燹。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重修。1962年尚存佛殿三座,房屋二十多间,后改为大贵中学,大殿改为礼堂,山门改成校门。遗址上尚存巨型赑屃碑趺一件,据此不远农家,有明成化二年残碑一段,庙左有坍圯舍利塔基一座。
  白龙寺(明)
  位于平利县冠河贡元村东南,寺庙面积6000余平方米,为地方大寺,旧有山门、天王殿、钟鼓楼、正殿、地藏殿、伽蓝殿及僧寮等建筑,不知毁于何代,遗址中有明“天启元年”(1621年)砖铭。地面横列大量石板和一条残长22米排水石管道,有瓮形古井2口,深约15米,口径051米。
  无梁殿(明)
  在平利县中坪乡贺家湾村西北,为单体建筑,位于汝河岸一突起山坡上,面积32平方米,座北向南。砖质仿木结构,硬山顶,八卦藻井,檐下有斗拱22朵,前后各6朵,东西各5朵,形制为一斗三升。除正面墙体略有毁损外,其余三面保存完整,正中各有一佛龛,殿中神像已失,有碑碣三通,其中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修葺无梁殿古庙碑》,记述殿宇创修于明嘉靖间,内奉燃灯古佛,历五十余年而未修葺,因捐资修葺事,另两通为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和光绪五年(1879年)里人重修碑。
  红灵庵(明)
  位于平利县双杨乡八仙河村西北,又名“洪林庵”、该庙建自明崇祯元年(1628年),清初曾修葺,旧有山门,两廊,正殿。现仅存正殿,座东向西,南北长10米,东西宽4米。殿内存石造像5尊,一佛、二弟子、二胁待;石兽一对,及石柱础5个。殿内墙上嵌碑2通,1、嘉庆七年(1802年)立石的《洪朴避难记碑》,记述佛爷显灵事;2、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立石的《重修红灵庵庙碑》,记述捐资重修事。
  附:洪朴避难记碑
  清洪朴避难记碑
  洪朴朴,平邑人也。祖居湖南衡阳,乾隆九年来邑,家东乡连仙河口。父讳原忠,生朴兄弟四。仆业儒,岁乙卯列黉宫,逾年父逝,惟六旬老母是依。方幸福享太平,于今数十年矣。二年丁己(1797年)秋,贼匪入境,民多被害,朴家幸免。四年春,因白土关城未就,予为避难计,或药妇山,或洪林庵,未决,谋之神,签曰:“劝君何必苦惜惶,事到临门也无防。兹时笔端书造化,后来更有好风光。”秋八月十四日,贼复入境,扶母携幼,甫及山而贼实至,朴泣跪母曰:“事至此,可奈何?”母曰:“吾惟隧(坠)崖而死,汝得生逃,收我骨焉。”朴牵衣不置,忽尔庵右巨石飞隧(坠)直下,贼遂退,乃扶母入山,始悟神言之早示我也。已而贼众大至,攻寨三日,众惶惧失措,而山岩古木巨石辄复迭下三次,若予备然。嗟呼,斯时人无寸铁,身无斗粮,不烦一兵,不折一矢,而保全无事,非神威显赫,曷克臻此。夫山人奉祀有年,神灵庇佑宜也。朴居异地,自揣无功无德,何幸而蒙神庥若是乎。爰述其事,以志不朽云。
  嘉庆七年十月吉日
  邑庠生洪朴敬刊
  大宝寺(清)
  位于平利县双河乡小仙河西北,据咸丰九年(1859年)所立《重修大宝寺碑》载;寺建于道光二年(1822年),面积360平方米,座西向东,中轴线上依次排列为山门、南北厢房、正殿、左右耳室四部分,院内有古松、古桂各一株,内奉三佛及菩萨。清同治七年(1868年)曾作义塾,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迁出,仍归僧人住持。现寺内除正殿保存完好外,其余都有不同程度毁坏。
  白果坪观音洞(明)
  在平利县双杨乡复兴村白果坪。单窟,深4米,宽3米,拱高35米。方形窟门,内东、西、北三面有佛台三阶,现仅存观音造像一尊,高120米;明代正德三年(1508年)石香炉一座,碑碣三通,主要记述观音洞自明代以来烟火不断,清咸丰年间募化重修事。另有石匾额两方,皆上书“普渡万民”四字。
  复兴寺(明)
  在平利县松河乡白杨村神仙沟垴,寺庙已毁,遗址上有石造佛像9尊,残高07米至12米不等。有佛、罗汉、弟子、菩萨等,佛头遗失,结迦趺坐于方形座上,座上有明嘉靖十七年(1538年)郧阳府竹山县信士罗士荣及妻邝氏敬造字样。据村民讲,还有十多尊造像被砌于地坎中。
  朝阳山观音洞(清)
  在平利县桃园乡娘娘庙西北,位于太平河东岸山崖上,单窟,深6米,宽45米,高53米,系用自然岩洞略加打凿而成。洞内有佛、大士及弟子石造像4尊,多残缺不全,清代碑碣4通,多为重修和捐庙中香火内容。其中一通《朝阳山修建神庙碑》,无年款,记朝阳山建修太阴、太阳二尊神经过。
  三佛洞寺(清)
  位于平利县中坪熊儿沟村西北,寺庙面积600平方米,有正殿五间,两厢耳房,山门。多已坍圯。有舍利塔一座,建于道光七年(1827年),平面六角形,高10米,共5层,宝珠顶。塔身中部雕佛经故事,下部嵌辉安平、辉林申合葬塔铭。莲花形座基,保存完好。

 
 
 
前五篇文章

陕西安康石泉县古刹简介

陕西安康旬阳县古刹简介

陕西安康紫阳县古刹简介

上海静安寺史话

韶州灵树古刹遗址考

 

后五篇文章

陕西安康宁陕县古刹简介

陕西安康镇坪县古刹简介

陕西安康岚皋县古刹简介

陕西安康汉阴县古刹简介

陕西安康汉滨区古刹简介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