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工巧明 地理 雕塑 绘画 建筑 历史传记 农工商业 书法 天文 舞剧 哲学 其它护持
 
 

中国早期佛教造像研究参考资料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中国早期佛教造像研究参考资料

  1、西南地区

  吴焯:《四川早期佛教遗物及其年代与传播途径的考察》,《文物》1992年第11期。

  杨泓著:《四川早期佛教造像》,载杨泓、孙机著:《寻常的精致》,辽宁教育出版社, 1996. 唐长寿:《乐山麻浩、柿子湾崖墓佛像年代新探》,《东南文化》1989年第2期。

  唐长寿:《四川早期佛教遗物辨识》,《东南文化》1991年第5期。

  唐长寿:《乐山柿子湾崖墓画像石刻研究》,《四川文物》2002年第1期。

  乐山市文化局:《四川乐山麻浩一号崖墓》,《考古》1990第2期 ,总第269期。

  向玉成:《乐山崖墓佛像与佛教传入问题》,《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31卷第3期,2004年5月。 绵阳博物馆何志国 :《四川绵阳何家山1号东汉崖墓清理简报》,《文物》1991年第3期。

  何志国:《四川绵阳何家山2号东汉崖墓清理简报》,《文物》1991 年第3期。

  何志国:《从四川绵阳出土的中国最早的铜佛像谈起》,《文物天地》1991年第5期。 四川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四川忠县涂井蜀汉崖墓》,《文物》1985年第7期。

  赵殿增、袁曙光:《四川忠县三国铜佛像及研究》,《东南文化》1991年第5期。

  何志国:《安县与城固摇钱树佛像的比较研究》,《敦煌研究》2004年第4期。

  何志国等:《四川安县文管所收藏的东汉佛像摇钱树》,《文物》2002年第6期;

  罗二虎:《陕西城固出土的钱树佛像及其与四川地区的关系》,《文物》1998年第12期。

  罗二虎:《略论贵州清镇汉墓出土的早期佛像》,《四川文物》2001年第2期。

  温玉成:《用“仙佛模式”论说钱树老君》,《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3月,第27卷第1期。 谢志成:《四川汉代画像砖上的佛塔图像》,《四川文物》1984年第4期。 刘文锁:《巴蜀“胡人”图像札记》,《四川文物》2005年第4期。

  谢崇安:《中江塔梁子东汉崖墓胡人壁画雕像考释———兼论印欧人种入居我国西南的时代问题》,《四川文物》,2005年第5期。 2、铜镜

  翟玉莘:《介绍一面与佛教有关的汉代铜镜》,《江汉考古》1996年第3期。

  霍巍:《四川何家山崖墓出土神兽镜及相关问题研究》,《考古》2000年第5期。

  王仲殊:《论吴晋时期的佛像夔凤镜》,《考古》1985年第7期。

  熊寿昌:《论鄂城出土的“佛像镜”及其相关问题》,《考古》1993年第7期。

  王仲殊:《关于日本的三角缘佛兽镜》,《考古》1982年第6期。

  熊寿昌:《 “画纹带佛兽镜”质疑——与王仲殊先生商榷》,《东南文化》1992年第3、4期合刊。 3、长江中下游魂瓶陶俑

  陈万里:《中国历代烧制瓷器的成就和特点》,《文物》1963年第6期。

  镇江博物馆:《镇江东晋墓》,《文物资料丛刊》第8期,1983年12月。

  仝涛:《五联罐和魂瓶的形态学分析》,《考古与文物》,2004年第2期。

  仝涛:《魂瓶所反映的宇宙观念》,《南方文物》2003年第1期。

  陶思炎:《魂瓶、钱树与释道融合》,《学术月刊》1994年第5期。

  朱松林:《试述中古时期的招魂葬俗》,《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第2期。

  金式武:《招魂研究》,《历史研究》1998年第6期。

  赵幼强:《试论东汉会稽画像镜的艺术风格及对早期越窑堆塑瓷装饰的影响》,《东南文化》2000年第7期。 杨泓:《跋鄂州孙吴墓出土陶佛像》,《考古》,1996年第11期。

  湖北省文物管理委员会:《武昌莲溪寺东吴墓清理简报》,《考古》1959年第4期。

  湖南省博物馆:《长沙两晋南朝隋墓发掘报告》,《考古学报》1959年第3期。

  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安徽马鞍山佳山东吴墓清理简报》,《考古》1986年第5期。

  武汉市博物馆:《武汉黄陂聂口古墓清理简报》,《文物》1991年第6期。

  武汉市博物馆、江夏区文物管理所:《江夏流芳东吴墓清理简报》,《江汉考古》1998年第3期。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湖北鄂州市塘角头六朝墓》,《考古》1996年第1l期。 4、总体南方

  何志国:《论早期佛像在长江流域的传播》,《东南文化》2004年第3期。

  宿白:《四川钱树和长江中下游部分器物上的佛像——中国南方发现的早期佛像札记》, 《文物》2004年第10期总第五八一期。 5、北方

  丁明夷:《试论孔望山摩崖造像》,《考古》1986年10期。

  温玉成:《孔望山摩崖造像研究总论》,《敦煌研究》2003年第5期。

  俞伟超 信立祥:《孔望山摩崖造像的年代考察》,《文物》1981年第7期。

  汤池:《孔望山造像的汉画风格》,《考古》1987年第11期。

  阮荣春:《孔望山佛教造像时代考辨》,《考古》1985年第1期。

  李洪甫:《再论孔望山造像的时代》,《考古》1986年第10期。

  阎文儒:《孔望山佛教造像的题材》,《文物》1981年第7期。

  刘洪石 丁义珍:《孔望山摩崖造像——中国最早的佛教艺术》,《美术丛刊》25,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4年2月。

  连云港市博物馆《连云港市孔望山摩崖造像调查报告》,《文物》1981年第7期 曾昭燏 :《关于沂南画象石墓中画象的题材和意义》,《考古》1959年第5期。

  安志敏:《论沂南画像石墓的年代问题》,《考古通讯》1955年第2期。

  温玉成:《集安长川一号高句丽墓佛教壁画研究》,《北方文物》2001年第2期。 吴焯:《从考古遗存看佛教传入西域的时间》,《敦煌学辑刊》1985年第2期。

  [日]田边胜美:《丝绸之路钱币艺术及造型》,《新疆钱币》1997年第1期。

  [日]斋藤理惠子著,贺小萍译:《敦煌第249窟天井中国图像内涵的变化》,《敦煌研究》2001年第2期。

  酒井敦子著,李静杰译:《南北朝时期的植物云气纹样》,《敦煌研究》2003年第2期。 6、单体佛像

  李静杰,田军:《早期单体石佛区域性分析》,《故宫博物院院刊》1998年第2期总第80期。

  杨泓:《试论南北朝前期佛像服饰的主要变化》,《考古》1963年第6期。 7、总体论述:

  俞伟超:《东汉佛教图像考》,《文物》1980年第5期。

  巫鸿:《早期中国艺术中的佛教因素(2—3世纪)》(1986年),载《礼仪中的美术——巫鸿中国古代美术史文编》,北京:三联书店2005年7月。

  巫鸿:《再论刘萨诃——圣僧的创造与瑞像的发生》,载巫鸿著,郑岩,王睿编,郑岩等译《礼仪中的美术——巫鸿中国古代美术史文编》,三联书店2005年7月。

  张总:《中国早期佛教造像》,《美术研究》1989年第4期。

  杭侃:《关于早期带有佛教因素文物的几点思考》,《朵云》第60集《中国南方佛教造像艺术》。 林树中:《早期佛像输入中国的路线与民族化民俗化》,《朵云》第六十集《中国南方佛教造像艺术》。

  温玉成:《公元1至3世纪中国的仙佛模式》,《敦煌研究》1999年第1期。

  仝涛:《东汉“西王母+佛教图像”模式的初步考察》,《四川文物》2003年第6期。

  何志国:《“仙佛模式”和“西王母+佛像模式”说商榷》,《民族艺术》2005年第4期。 8、印度犍陀罗

 
 
 
前五篇文章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研究

在促进我国慈善事业大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发扬和光大我国佛

缘起与人心、人性

阳明学者的正统与异端之辨

佛学:中国文化血液中最哲学的分子

 

后五篇文章

宗教的经济学阐释

宗教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分歧与整合

宗教心理学在美国的复兴

唐代佛教的兴盛孕育了茶文化

香港佛教发展史简述(下)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