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工巧明 地理 雕塑 绘画 建筑 历史传记 农工商业 书法 天文 舞剧 哲学 其它护持
 
 

平遥双林寺的北朝造像碑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来到平遥,不可不游双林寺。双林寺的明代彩塑,中外闻名。我们原以为,来双林寺,不过是“到此一游”。因为已经把公开出版的几种《双林寺》图册翻看过好几遍,所以心中早有定见。不过,此行的收获之多,远在意料之外。双林寺明代彩塑多达两千余尊,时代虽晚,其中却不乏精品。像释迦殿的文殊、普贤二胁侍,面目端丽、体态轻盈,俨然宋、金遗风;这种灼灼风姿,如果不是身临其境,而仅凭翻看图册是绝难体会得到的。

  彩塑之外,大雄宝殿西侧廊下的一块古碑吸引了我们的目光。此碑体量不大,约150厘米高,20厘米厚,竖立在一块低平的方石之上。碑额却不小,足足有全碑的三分之一大。碑额正面两条曲身的蟠龙之间浮雕有一座精巧的殿宇,屋盖、斗拱、檐柱,一应俱全,足以使人产生莫大的兴趣。驻足细看,这座浮雕小殿,简直就是一座小型的建筑模型,是对建筑结构的忠实模仿。虽然看似简单,提供的信息却很丰富。

  这座小殿矗立在一座素平的台基之上;柱子八角形,自上而下有明显的收分,无卷杀;柱头上用栌斗,斗底之下有皿板;柱头栌斗上施额,额上施铺作:柱头铺作为一斗三升,补间铺作为人字形拱;斗拱的齐心斗和散斗内均出短替木,托方木上承屋檐;屋盖为四注式,屋脊两端安鸱吻,屋脊中央有火焰形宝珠。…… 具体分析:皿板的使用从汉代开始,一直流传至唐初,在宋、辽、金、元的建筑上就基本绝迹了;阑额/檐额压在柱头栌斗之上,是隋代以前檐下木构的通行做法;人字拱也曾在南北朝时期被广泛使用,唐代建筑资料上就已稀见,宋代更已基本绝迹。综合以上建筑形制的分析,双林寺造像碑小殿均符合北朝建筑的基本特征。以此断其为北朝造像碑应无太多疑问。

  我国现存最老的木结构建筑是重建与唐建中三年(782)的南禅寺大殿。对于比唐代更早的北朝建筑的认识,除了考古发掘的北朝建筑残件外,只能来自各种间接资料,如,石窟寺、模仿建筑形式的石棺椁、造像碑中的屋形和殿宇形佛龛……。双林寺此碑,可以归于造像碑这一类。我们平时所见的大部分北朝造像碑,一般均以佛像为主,建筑只做简略的雕刻和示意。而双林寺碑,一铺三尊的佛、弟子像雕凿得颇为简约,而对建筑的表现却极为细致、精准。虽然有喧宾夺主之嫌,却是难得一见的北朝建筑实物资料。

  双林寺的各种介绍资料上均指明,寺内现存最古老的碑为北宋大中祥符四年(1011)的《大宋姑姑之碑》。在我们看来,造像碑才是双林寺内现存最老的古物。造像碑的碑额之下,碑体正面刻满了邑主、大像主等供养人的名姓,虽然没有确切纪年,但书体古拙。有意思的是,碑阴的上半部摹刻有北宋元佑八年(1093)《中书门下敕汾州牒》公文一篇;下半部刻有宋人政和三年(1113)的题记。即使只从书体来比较,也可以看出宋人的题刻年代偏晚。但也许就有人粗枝大叶,凭着这些题记,将造像碑定为宋碑,而使其名列《姑姑之碑》之后吧。

 
 
 
前五篇文章

刘碑寺造像碑

唐长安佛寺壁画述论

鸠摩罗什译经时期的长安僧团

佛教圣地大香山

山西安泽县名胜古迹

 

后五篇文章

《大唐秦王重修法门寺塔庙记》考释

敦煌曲子词的艺术特征

乐山大佛

乐山大佛文化之谜新解

历史上的行像和浴佛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