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工巧明 地理 雕塑 绘画 建筑 历史传记 农工商业 书法 天文 舞剧 哲学 其它护持
 
 

《大唐秦王重修法门寺塔庙记》考释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大唐秦王重修法门寺塔庙记》考释

  李斌城

  《大唐秦王重修法门寺塔庙记》碑,在今陕西扶风。“碑高七尺一寸八分,广三尺八寸。三十行,行五十二字至五十四字不等。正书。”[①]它记载了李茂贞在唐末及所迠岐国[②],崇敬法门寺佛祖真身,多次重修法门寺塔庙的事迹。该碑使我们知道了法门寺在唐亡前后,特别是李茂贞统治凤翔(今属陕西)一带的历史,弥补了史笈、僧传等的记载。有些学者在论著中,虽对此碑有所论述,但均较简略,[③]似乎学术界迄今尚无人全面论述。作者不揣浅陋,试考释如次。

  一、秦王是何时谁封的

  秦王指李茂贞。何时谁封他的,文献记载有以下五种:

  1、天祐十九年(922年)二月二十六日以前

  《大唐秦王重修法门寺塔庙记》,撰于“天佑十九年岁次壬午,二月壬子朔,二十六日丁丑”,即后梁末帝龙德二年二月二十六日[④]。碑中已称秦王,则此号之封当在其前,未言谁封的。

  2、同光元年(923年)十一月壬寅以前

  “实录,同光元年十一月壬寅,已称‘秦王茂贞遗使贺收复’,自后皆称秦王”[⑤]。壬寅为初二日。即此日前李茂贞已称秦王,也未言谁封的。

  3、同光二年(924年)正月以前

  《旧五代史·庄宗纪第五》同光二年正月癸丑(14日)条云:“凤翔节席使、秦王李茂贞上表,请行藩臣之礼,帝优报之。”二月辛巳,“以开府仪同三司、守尚书令、秦王李茂贞案:通鉴作岐王。(旧五代史考异)依前封秦王,余如故,仍赐不拜、不名案《五代会要》:太常礼院奏:‘李茂贞封册之命,宜潗故襄州节度使赵匡凝之例施行。秦王受册,自备革辂一乘,载册犊车一乘,并本品卤簿鼓吹如仪。’从之。”[⑥]同光二年正月以前,李茂贞已称秦王,同样未言谁封的。

  4、同光二年正月

  《旧五代史?李茂贞传》云:后唐庄宗同光二年正月,岐王李茂贞“及闻庄宗入洛,惧不自安,方上表称臣。寻遣其子继曮来朝,诏茂贞仍旧官,进封秦王”[⑦]即后唐庄宗进封岐王李茂贞为秦王。《新五代史?李茂贞传》记载略有不同:同光二年正月,后唐庄宗“改(岐五李茂贞)封秦王。”[⑧]《全唐文?李茂贞小传》云:“后唐庄宗平梁,上表称臣。诏仍旧官,进封秦王”。

  5、同光二年二月

  《资治通鉴》卷二七三同光二年二月条云:“辛巳,进(李茂贞)岐王爵为秦王,(通鉴)考异曰:茂贞改封秦王,薛史无的确年月。实录,同光元年十一月壬寅,已称‘秦王茂贞遣使贺收复’,自后皆称秦王。至二年辛巳制,‘秦王李茂贞可封秦王’,岂有秦王封秦王之礼!必是至是时始自岐王封秦王也。通鉴考异正本在二年正月岐王上表称臣之下,今移置于此仍不名、不拜。”

  以上五种记载,认为封李茂贞为秦王者,一是后唐庄宗,二是未言为谁。时间相差一是一年零八个多月,一是差一个月零十二天为两年,一是差十三天为两年。

  《金石萃编》编者请人王永昶,在收录《大唐秦王重修法门寺塔庙记》时,已意识到该碑与文献记载的诸多矛盾,故在碑后同时收录了四种有关评论:

  1、李茂贞自称秦王

  《金石文字记》云:“此碑天祐十九年迠而其文称已秦王,则在同光之前二年矣。盖必(李)茂贞所自称。”[⑨]但作者汲有讲其自称说的依据,当为推测之辞。

  2、李茂贞自称秦王,后唐庄宗予以认可

  《关中金石记》云:“或云茂贞封秦王在同光初,天祐十九年不得有是称。案天祐十九年,即梁亡之年,明年则为同光元年也,岂茂贞自称为秦王,庄宗因是封之。”[⑩]

  3、李茂贞在碑以前已称秦王

  《石墨镌华》云:“按传茂贞先称岐王,庄宗改封秦王。据碑则已先称秦王。”[11]先在何时,作者没讲。

  4、唐昭宗景福二年(893年)进封李茂贞为秦王

  《潜研堂金石文跋尾》云:李茂贞自称秦王说,“以余改之,殊不然”。他说《旧唐书昭宗本纪》景福二年十一月进封秦王,茂贞之称秦王自此始。其后天复三年(903年)除茂贞枱校太师守中书令,史仍称秦王,不云岐王。之所以出现《资治通鉴》上记载的后唐庄宗同光二年封李茂贞为秦王等事,都是司马光“以意改之耳”,“失其寔矣”。[12]

  我认为:第4种评议符合历史真实。因为景福二年十一月,唐昭宗“制以凤翔节席使李茂贞守中书令,进封秦王”[13]其后天复年(903年)五月,制书仍称“秦王李茂贞”[14]均在天祐十九年以前。因此薛昌序在《大唐秦王重修法门寺塔庙记》里,称李茂贞为秦王,是有根据的。《资治通鉴》、新旧五代史李茂贞传和庄宗纪所载同光二年正月、二月,后唐庄宗封或进封李茂贞为秦王,均误。

  结论:李茂贞的秦王,是景福二年十一月唐昭宗所封。

  二、李茂贞与法门寺

  (一)法门寺塔庙需要重修

  会昌年间(841-846),唐武宗“毁佛”,法门寺佛祖真身的影骨,被“衔天宪者碎殄。”[15]法门寺塔中残缺佛像,据说是其劫余。

  咸通十四年(873年)十二月十九日,唐僖宗诏东头高品孙克政等送还法门寺佛祖真身时,曾“诏凤翔节席使令孤绹、监军使王景珣,充修塔寺。”[16]究竟怎样修茸塔寺,史无记载,估计规模不大。

  八年以后,凤翔一带频罹战乱。广明元年(880年)十二月五日,黄巢占领长安,唐僖宗逃蜀后,凤翔节席使郑畋,联合残存于长安周围的官军,形成以凤翔为中心的反攻黄巢联盟。[17]在凤翔与长安之间,多次交战,最大的一次,是中和元年(881年)三月,尚让率五万黄巢军进攻凤翔,在龙尾陂(今陕西凤翔东北)中伏兵大败。[18]光启三年(886年),李茂贞等在岐下消灭拥兵的李昌符。[19]天复元年(901年),朱全忠率大军改打凤翔李茂贞,“围之逾年”。[20]近在咫尺的法门寺,[21]岂能幸免。《玉堂闻话》云:法门寺在“(唐)僖(宗唐)昭(宗)播迁后,为贼盗毁之,”当时“中原荡”,人力既殚,不能复构”。[22]

  (二)天复元年以前李茂贞不求佛祖保佑

  从光启三年(887年)八月,李茂贞以同平章事的充凤翔节度使,到天佑四年(907年)唐朝灭亡,他一直任凤翔使,凡二十年。[23]此后,他所 岐国,也以凤翔为中心。直至后唐同光二年四月去世,始终没有离开。

  法门寺塔庙所在地----扶风县法门镇,在凤翔节度使辖区。对“中国伽兰之胜境”,“照临之内,奉佛之人,罔不归敬。殿宇之盛寰海无伦”[24]的法门寺,李茂贞是了解的。《大唐秦王重修法门寺塔庙记》前半部分所述法门寺历史也证明了这一点。

  李茂贞是凤翔节度使辖区的最高军政长官。有钱有势。亲历二十年间凤翔一带的兵燹。法门寺遭遇“贼盗毁之”,无力重修,理应知道。是重修法门寺的最佳人选。然而天复元年以前,李茂贞没有动手做任何实事。

  原因在他的经历中。

  李茂贞(856-924)本姓宋,名文通,深州博野(今河北蠡县)人。唐僖宗乾符年间(874—879),为博野军卒。[25]宿卫京师,屯兵奉天(今陕西乾县)。“以功自队长迁军校”。[26]此后屡立战功,“赐姓,名茂贞,僖宗亲为制字曰正臣”[27]飞黄腾达,出将入相,成为割据京西凤翔一带的军阀藩镇,“有地二十卅”[28]

序号

州名

治 所

备注

1

岐州

治今陕西凤翔

此二十州,涉及原唐畿道、关内道、陇右道,即今陕西大部、甘肃东部。

2

陇州

治今陕西陇县

3

泾州

治今甘肃泾川

4

原州

治今甘肃镇原

5

渭州

治今陕西

6

武州

治今甘肃武都东南

7

秦州

治今甘肃秦安西北

8

成州

治今甘肃西和西北

9

阶州

治今甘肃武都

10

凤州

治今甘肃凤县东北

11

邠州

治今陕西彬县

12

宁州

治今甘肃宁县

13

庆州

治今甘肃庆阳

14

衍州

治今陕西耀县东北

15

治今陕西富县

16

坊州

治今陕西黄陵东南

17

丹州

治今陕西宜川

18

延州

治今陕西延安

19

梁州

治今陕西南郑东北

20

洋州

治今陕西西乡

  史称,李茂贞“甲兵雄盛,凌弱王室,颇有问鼎之志”。[29]乾宁二年(859年)李茂贞等率兵入 ,京师震恐,请杀宰相韦昭度、李奚谷。翌年,李茂贞犯京师,“焚烧宫阙,大掠坊市而去,自此,长安大内尽为丘墟矣”。[30]他不把皇帝放在眼里,欲挟天子以令诸侯。其气焰嚣张,野心之大,不亚于朱全忠、李克用之流。踌躇满志的李茂贞,没有重修法门寺塔庙,也许因为他认为没有佛祖的保佑,凭籍自己的武力,能够取得需要的一切。

  (三)天复元年以后李茂贞求佛祖保佑

  斗转星移。天复元年以后,李茂贞的处境发生了巨大变化。这年,大宦官韩全海等劫唐昭宗幸凤翔,朱全忠等以讨逆为名围攻凤翔。李茂贞“第战辄败”。[31]其“山南诸州,尽力王建所陷,泾、原、秦、陇、邠、 、延夏,皆降于梁,茂贞独据孤城,内外援绝”,不得已遂杀韩全海等,以求和解围。“自定兵力殚尽,垂翅不振”。[32]

  朱全忠灭唐建后梁。李茂贞与王建联兵讨其篡位之罪,“志图兴复,竟无成功”。[33]当时,“诸候之疆者,皆相次称帝,独(李)茂贞不能,但称岐王”。[34]岐国有庆、宁、武、原、泾、衍、邠、渭、干、岐、陇、秦、凤、汶、文等十六州[35]后梁“开平已后,邠、宁、 、坊入于梁,秦、凤、阶、成又入于蜀;当梁末年,所有七州而已”。[36]

  为了扭转这种“疆土危蹙”[37]的局面,李茂贞一方面利用当时河东晋王李存勖与后梁末帝夹黄河而战,无暇顾及偏处凤翔一隅的有利时机,积极整顿内部,以巩固自己的统治。史称李茂贞“居岐,以宽仁爱物”。[38]用人不疑。[39]食“往往席地而坐,内外持管 者,亦呼为司空太保”。事母以孝。“遂致上下服之”,[40]“民颇安之”。[41]另一方面,李茂贞希望佛祖保佑他,及其岐国。因为传说法门寺塔三十年一开,开则岁丰人安。[42]他幻想佛祖青睐而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以重振旗鼓,再创天复元气以前的盛况。

  李茂贞不是名符其实的皇帝。不能象李唐诸帝那样,将法门寺佛祖真身迎至凤翔顶礼供奉,而以重修法门寺塔庙,作为功德,献给佛祖。所以《石墨镌华》云:“战争之时,得作此佛事者,以梁晋构兵,(李)茂贞偷安故也”。[43]

  (四)李茂贞重修法门寺塔庙

  佛祖谢世,香木焚尸,弟子收舍利,置宝瓶,“建宫宇,谓为‘塔’。塔亦胡言,犹宗庙也,故世称塔庙”。[44]法门寺庙,则是为佛祖真身而建的宗庙。

  《玉堂闲话》云:“重修唐僖、昭==宗蒙尘后,遭受毁坏的法门寺,“最须者材之与石。忽一夕,风雷骤起,暴澍连宵。平晓,诸僧窥望,见寺前良材巨石,阜堆山积,亘十余里,首尾不断,有如人力置之。于是鸠集民匠,复构精 。至于貌备,人谓鬼神送来,愈更钦其圣力。育王化塔之事,岂虚也哉”这是编造的神话故事,美好的幻想,实际上是不可能的。使法门寺塔庙得以重修的,不是佛祖“显圣”,而是李茂贞。[45]

  李茂贞重修法门寺塔庙共五次

  第一次 天复十二年(后梁乾化二年,912年),“经旧寺主宝真大师赐紫沙门筠□□□□□□□□□□□□□□□爰命大师选塔修 舍二十八间,至十三年迄”。[46]修为修。 为复。 即阶,台阶之意。命法门寺旧寺主僧筠和爰命大师,主持重修事宜。用了一年的时间,围绕法门寺塔庙修复台阶屋舍二十八间。

  第二次 天复十四年,(后梁均王乾化四年,914年),“□□□□□□□□□□□十八间,及两 天王两铺,及塑四十二尊贤圣菩萨,及画西天二十□祖,兼题传法记,及诸功德,皆彩绘毕”。[47]天王,佛教传说,建陀罗山的四峰,都有王居,守护一方,名曰天王。菩萨则是以智慧求得觉悟,并教救芸芸众生,修成佛果的贤圣,如著名的观音菩萨。铺即躯,“凡造像,少者止一躯,多则谓之一铺”。[48]这一年,修复房舍十八间,彩绘了两天王两铺,彩色雕塑四十二尊贤菩萨,彩色西天二十□祖壁画,还题写了传法记,及各种功德。

  第三次 天复十七年(后梁均王贞明三年,917年),“□□□□□□并□造八面金金,塔,内外塑画功德八龙王”,[49]金金二字,显然均缺右边,为八面形金属法器。法门寺塔庙内外雕塑绘画了功德八龙王。

  第四次 天复十九年至二十年(后梁均王贞明五年---六年,919---920年)“ 造护栏墙舍四百余间,及 塔庭两廊,讲□□□及□□□□ ”。[50] 力盖。兰为栏。 为砌。此次也是一年,规模较大,仅盖造护栏墙舍多达四百余间,砌塔庭两廊,此外还有讲堂(?)、台阶等。以一间舍15平方米计算,四百余间舍共6000多平方米。加上第一次的二十八间,第二次的十八间,570平方米,共6570平方米。再加上法门寺塔庙,及其他建筑,这个时期的法门寺建筑面积,当在7000平方米以上。在五代十国是少见的。

  第五次 天复二十年至壬午年(后梁均王贞明六年----龙德二年,920---922年)“修塔上层绿琉璃 瓦”。[51]琉璃也指玻璃。中国是世界生产琉璃最早的国家之一。法门寺地宫出土的茶盏茶托,就是我国制造的淡黄色琉璃茶具。 瓦即筒瓦。据学者研究,瓦出现于西周早期。瓦的基本形制为 瓦和板瓦。二瓦相扣,用于盖屋。[52]碑中所说的法门寺塔上层绿琉璃 瓦,当是用绿色琉璃制作的筒瓦。

  李茂贞重修法门寺塔庙,从开始到结束,持续了十年之久。施工精心,“尽妙罄能,斧斤不辍于斯须,绳墨无亏于分寸”。装修精良,以法门寺塔庙为中心,绕塔庙重修了数以百计的房舍、护栏、台阶、 瓦、金属法器,彩塑画天王、贤圣菩萨、西天二十□祖,塑画功德八龙王等。修葺一新的法门寺塔庙,“穷华极丽”,“法云广布,佛日高悬,不殊兜率天中“,[53]可与弥勒菩萨上生的兜率天媲美。它又一次以光彩夺目的壮丽形象,屹立于古老广袤的周原上。

  (五)李茂贞礼佛和布施

  李茂贞重修法门寺塔庙,与他信仰宗教也有关系。敦煌写本P3445《赞法门寺真身五十韵》一诗咏道:“秦王偏敬仰,皇后虚心慈。礼佛躬亲到,斋僧偏极绥“。李茂贞”早钦大□(教?),风尚□(佛?)门,“昼夜精劝” 躬亲缮□(此字不清),不坠祗园之教,普传贝叶之文。塔前 施十方僧众受持,兼香油蜡烛,相继路岐“。[54] 为按人分发。祗园之教,当指释迦牟尼在舍卫国祗树下,给善男信女宣讲佛教。贝叶之文,是指写在贝叶上的佛经等。李茂贞崇信释氏,不使佛教坠落,大力传播佛经。他在法门寺塔庙前,按人分发佛经,让各处僧人受持,同时布施香油、蜡烛,前来者不绝于路。

  天复元年,李茂贞布施法门寺“相轮塔心橖柱方一条“。[55]条即条。用于支撑塔心的柱子木材一条。相轮是释氏建筑最上层的标志性构件。有“九重铜盘”等式样,如法门寺地宫出土的铜浮屠顶部六重园盘。

  天复十九年、二十年农历四月初八日佛诞日,李茂贞“遣功德使特进守左卫上将军上柱国陇西县开国伯邑七百户李继 ,僧录明□大师赐紫沙门彦文,首座普胜大师赐紫沙门寅辞,宣奉丝言,敷传圣恳两件,施梵夹《金钢经》一万卷”。[56]所谓梵夹,是即贝叶经因以板夹之,谓之梵夹。贝叶出自天竺(古印度)摩伽陀国,西域经书,用贝多皮叶书写,[57]在中国,一般欲得一万卷贝叶经,是非常困难的。因此,李茂贞所布施梵夹《金钢经》一万卷,可能是指佛经的装帧方式,即将一长卷佛经,一正一反的折叠,再在前后加一硬纸。梵夹《金钢经》一万卷,就是用这种方式装帧的《金钢经》一万份。唐初以来,中国的雕板印刷术已用于雕印佛经。敦煌石室发现的唐懿宗咸通九年(868年)王玠为其父母祈冥福而雕印的《金钢经》十分精美,所以雕印一万卷,也非难事。李茂贞向法门寺布施这么多《金钢经》,当是希望通过这一份厚重的功德,博取佛祖的垂青。李茂贞对此事非常重视,从他派遣的官员和僧人规格很高可以看出。李继 官高爵显。功德使是官方方掌管佛教等的官员。僧录是掌管天下僧事的僧官。首座是德高望重的大德名僧,他们是僧俗两方面的头面人物。

  《金钢经》是佛经中非常重要的经典。其中引佛云:“所有相,皆是虚妄”,[58]就是说,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虚妄不实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59]所有有为之法,也如同梦幻、泡影、露水、电光。“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60]世人如果走邪门歪道,不可能见到如来佛。“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皆应供养,如佛塔庙”。[61]人们应当供奉佛塔庙。李茂贞重修法门寺塔庙,是否从这里获得启示,不得而知。《发愿文》云:“持此《金钢经》上报四重恩,下济三举涂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园”。[62]诵持《金钢经》,可以报四重大恩,济三涂之苦,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金钢经》深受佛教徒重视。故唐以前已有姚秦鸠摩罗什、北魏菩提流支、南陈真谛等译本。唐代则有玄奘、义净所译《能断金刚般若波罗密多经》。[63]注疏则有《金刚般若经集注》三卷、玄奘《注金刚般若经》一卷、《注金刚般若经一卷》,道氤《御注金刚般若经疏宣演三卷等》。[64]

  《金钢经》在唐人中影响很大。唐“玄宗注金刚般若经一卷”。 [65]晚唐著名文人段成式,在《酉阳杂俎·续集》中,以一卷的篇幅-----《金钢经鸠异》,专门记载了僧俗人等,因长期持念《金钢经》,而获患病得愈,落水不溺,受刑无恙,诬罪澄清,虎不食之,平定叛乱,大难不死,死而复生等“灵验”。[66]晚唐及五代十国最流行的佛教宗派-----禅宗南宗创立者惠能,受《金钢经》的影响也很大。他在《坛经》中说:在南海卖柴,“忽见一客读《金钢经》,惠能一闻,心明便悟”。问客从何处来,持此经典?客答曰: 州黄梅五祖弘忍和尚“劝道俗但持《金钢经》一卷,即得见性,直了成佛“。[67]惠能于是辞亲前往师从经忍,终成一代高僧。他还撰写了《金刚般若经口诀正义》一卷。[68]

  李茂贞之所以从浩如烟海的佛藏中,精心挑选了《金钢经》,原因就在于迷信持诵它的所谓“灵验“。

  三《大唐秦王重修法门寺塔庙记》的历史价值

  (一)填补了唐亡后岐国时期法门寺三纲空白

  唐代寺院官方规定设置三纲:“每寺上座一人,寺主一人,都维那一人,共纲统众事”。[69]直到唐懿、僖二宗时,法门寺一直设置三纲:“当寺三纲义方、敬能、从 ”》[70]此后,由于史载阙如,不清楚法门寺是否仍有三纲。

  《大唐秦王重修法门寺塔庙记》证明,唐末至岐国时期,法门寺仍然设置了三纲。如天复十二年,旧寺主是宝真大师赐紫沙门筠。碑文后面提到的寺主安远大师赐紫沙门绍恩,还作了专门介绍:“戒行园明,精持坚 ,禀先师之遗训,成大国之良因”。碑侧刻着天佑二十年寺主为“内讲论大德赐紫涂琦”《上座为“讲经大德赐紫□晖”,都维那为“内大德惠勤”。 [71]佛寺三纲完全相同。不同的是,唐代懿、僖二宗时,法门寺别有一位“监寺使高品张敬全”。[72]高品是宦官中地位最高者。由“特时守左威卫上将军□城县开国□食邑五百户上柱国”。[73]刘原担任。

  从天复十二年以后,法门寺三纲的头衔来看,他们的地位超

  过了唐懿僖二宗时三纲。因为他们有大师、大德的师号,赐紫衣的荣誉,唐懿僖二宗时三纲,碑文中仅有名字,表明前者级别的提高,反映了李茂贞对法门寺的重视。

  (二)为李茂贞在唐亡后继行唐昭宗正朔提供了证据。

  史称李茂贞在唐亡后,“但开岐王府,署天官,目妻为为皇后,鸣鞘掌扇宣词令,一如王者之制,然尚行(唐)昭宗之正朔”。[74]

  1、年号

  天复是唐昭宗年号之一。《大唐秦王重修法门寺塔庙记》碑中有天复元年、十二年、十年、十七年、十九年、二十年、二十二年。唐昭宗天复只有四年。碑中四年以后的六个天复年号,则是李茂贞继续奉行唐昭宗正朔的产物。

  天佑是唐昭宗的第二个年号。仅一年(904年)。唐哀帝继行此年号。凡三年(904—907年)。碑尾所署天佑十九年。宋人宋祁说:“时(天佑四年)太原、幽州、凤翔、西川,犹称天佑正朔”[75]即李茂贞等仍遵奉唐朝为正统。

  2、僧人头衔

  李茂贞时,僧人头衔与唐末僧人头衔,如出一辙,原因也是源于奉行唐朝正统。

《大唐秦王重修法门寺塔庙记》

《大唐咸通启送岐阳真身志文》

僧录明□大师赐紫沙门彦文

左右街僧录清澜、彦楚

首座普胜大师赐紫沙门 辞

内殿首座左右街净光大师赐紫沙门僧澈

内讲论大德赐紫念琦

内讲论赐紫沙门令真

爰命大师

惟应大师清简、云颢

  3、俗官

  李茂贞的薛昌序等文武官员,也是奉行唐朝官制而设置的。如薛昌序为朝请大夫守尚书礼部郎中柱国赐紫金鱼袋,王仁恭为承旨,孙福为玉册官。[76]李彦锏为“左□□军□军使□□军侯金,紫光禄大夫上柱国”。[77]

  三、补史之阙

  《大唐秦王重修法门寺塔庙主》碑,及碑侧所刻的官员薛昌

  序、王仁恭、孙福、李继 、刘源、李彦锏、僧人沙门筠、明□大师、沙门彦文、绍恩、寡辞等,都是有关正史新旧《唐书》、新旧《五代史》、《资治通鉴》、《》《宋史》、《宋高僧传》等没有记载的。据此碑,我们才知道当年有这些僧俗人等,并参与了李茂贞重修法门寺塔庙的活动。

  [①]清王昶辑,《金石萃编》第三册卷一一九薛昌序撰《大唐秦王重修法门寺塔庙记》第8页。北京市中国书店。

  [②]后梁初,“天下别为十一国,南有吴、浙、荆、湖、闽、汉,西有歧、蜀,北有燕、晋,而朱氏所有七十八州以为梁”。即李茂贞所建歧国,为十一国之一。其实,五代十国时期不止这十一国。如蜀,就有前蜀、后蜀。

  [③]韩金科编著《法门寺文化与法门学》五洲传播出版社2001年第200-6页。荣新江《法门寺与敦煌》载《98法门寺唐文化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陕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71—3页。李发良《法门寺志》第六卷《人物(下)》第183---4页。

  [④]陈垣《二十史朔润表》中华书局1962年第114页。

  [⑤]《资治通鉴》卷二七三荘宗同光二年二月条考异第8914页。而同书卷二二七同光元年十一月条第8905页却云:“壬寅,岐王遣使致书,贺帝灭梁”。即称李茂贞为岐王,而不是秦王。

  [⑥]《旧五代史》卷三一《荘宗纪》第五第427页、429页。

  [⑦]《旧五代史》卷一三二《李茂贞传》第1740页。

  [⑧]《新五代史》卷四0《李茂贞传》第433页。

  [⑨]《金石萃编》卷一一九第9页。

  [⑩]《金石萃编》卷一一九第9页。

  [11]《金石萃编》卷一一九第9页。

  [12]《金石萃编》卷一一九第9页。

  [13]《旧唐书》卷二0上《昭宗纪》第750页。

  [14]《旧唐书》卷二0上《昭宗纪》第777页。

  [15]僧澈撰《大唐咸通啟送岐阳真身志文》碑,今藏法门寺博物馆。

  [16]僧澈撰《大唐咸通啟送岐阳真身志文》碑,今藏法门寺博物馆。

  [17]《资治通鉴》卷二五四广明元年十二月第8242页。

  [18]《资治通鉴》卷二五四中和元年三月第8247页。

  [19]《资治通鉴》卷二五七光啟一年六月至八月第8357---8360页。

  [20]《新五代史》卷四0《李茂贞传》第431页。

  [21]《资治通鉴》卷二五二咸通十四年(873年)三月条云:“自京城(长安)至法门寺,三百里”第8165页。《旧唐书》卷三八《地理志一》云:凤翔府“在京师西三百一十五里”第1403页。

  [22]《太平广记》卷三九五《法门寺》第3158页。

  [23]清吴廷燮《唐方镇年表》卷一《凤翔》第25—27页。中华书局1980年版。

  [24]《太平广记》卷三九五《法门寺》第3158页。

  [25]《新五代史》卷四0《李茂贞传》第429页。《旧五代史》卷一三二《李茂贞传》云为博野军“市巡”第1737页。

  [26]《新五代史》卷四0《李茂贞传》第429页。《旧五代史》卷一三二《李茂贞传》云“累迁至队长”第1737页。

  [27]《旧五代史》卷一三二《李茂贞传》第1737页。《新五代史》卷四0《李茂贞传》仅云:“赐以姓名”第429页。

  [28]《新五代史》卷四0《李茂贞传》第432页。

  [29]《旧唐书》卷二0上《昭宗纪》第751页。

  [30]《旧五代史卷一三二》《李茂贞传》第1739页。

  [31]《新五代史》卷四0《李茂贞传》第431页

  [32]《旧五代史》卷一三二《李茂贞传》第1739页

  [33]《旧五代史》卷一三二《李茂贞传》第1740页。

  [34]《新五代史》卷四0《李茂贞传》第432页。

  [35]中国历史地图集编辑组《中国历史地图集》第

  五册隋唐五代第78页《梁晋燕岐》中华地图学社1975年(内部发行)。这十六州,除本文已注之州外,汶州(治今陕西成县)、文州(治今甘肃文县)、渭州(治今甘肃陇西)、乾州(治今陕西乾县)。

  [36]《新五代史》卷四0《李茂贞传》第432页。

  《旧五代史》卷一三二《李茂贞传》第1740页云:“早在天復三年( ),李茂贞“山南诸州尽为王建所陷,泾、原、秦、陇、邠、 、延、夏,皆降於汴”,汴指朱全忠。

  [37]《旧五代史》卷一三二《李茂贞传》第1740页。

  [38]《新五代史》卷四0《李茂贞传》第432页。

  [39]《旧五代史》卷一三二《李茂贞传》第1740页。

  [40]《旧五代史》卷一三二《李茂贞传》第1740页。

  [41]《新五代史》卷四0《李茂贞传》第432页。

  [42]《资治通鉴》卷二四0元和十三年十一月第7756页。

  [43]《金石萃编》卷一一九第8页。

  [44]《魏书》卷一一四《释老志》第3028页。

  [45]《太平广记》卷三九五《法门寺》第3158页

  [46]《金石萃编》卷一一九第8页。

  [47]《金石萃编》卷一一九第9页。

  [48] 陈垣《道家金石客》文物出版社1988年第79页。

  [49]《金石萃编》卷一一九第8页。

  [50]《金石萃编》卷一一九第8页。

  [51]《金石萃编》卷一一九第8页。

  [52]孙机《汉代物资文化资料图说》文物出版社1991年第168页。

  [53]《金石萃编》卷一一九第8页。

  [54]《金石萃编》卷一一九第8页。

  [55]《金石萃编》卷一一九第8页。

  [56]《金石萃编》卷一一九第8页。

  [57]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前集卷一八《木篇》第177页中华书局1981年。

  [58]《释氏十三经·金刚般若波罗密经》(姚秦《鸠摩罗什译》)《如理实见分第五》第三页。

  [59]《释氏十三经·金刚般若波罗密经》《应化非真分第三十二》第三11页。

  [60]《释氏十三经·金刚般若波罗密经》《法身非相分第二十六》第10页。

  [61]《释氏十三经·金刚般若波罗密经》《尊重正教分第十二》第5页。

  [62]《释氏十三经·金刚般若波罗密经》《发愿文》第1页。

  [63]任继愈主编《宗教词典·金刚经》上海辞书出版社1981年第694页。

  [64]《新唐书》卷五九《艺文志三》第1527—9页。

  [65]《新唐书》卷五九《艺文志三》第1529页。

  [66]参宋赞宁《宋高僧传》卷二五《明度仡》、《清虚传》、《法正传附会宗传》、《法照传》、《客僧传》、《灵幽传》、《惟恭传》第629—38页。

  [67]唐惠能原著邓文宽校注《六祖坛经》敦煌《坛经》读本辽宁教育出版社2005年第14页。

  [68]《新唐书》卷五九《艺文志三》第1528页。

  [69]《唐六典》卷四《尚书礼部·祠卩郎中》第125页。

  [70]《监送真身使随真身供养道具及恩赐金银衣物帐》。

  [71]清陆增祥《八琼石金石补正》卷七九《重修法门寺塔庙记并碑侧》文物出版社1985年第551页。

  [72]《大唐咸通啟送岐阳真身志文》。

  [73]《八琼石金石补正》卷七九第551页。

  [74]《旧五代史卷一三二》《李茂贞传》第1740页。《新五代史》卷四0《李茂贞传》第432页,变云李茂贞“开府置官属”。

  [75]《金石萃编》卷一一九第8页。

  [76]清陆增祥《八琼石金石补正》卷七九《重修法门寺塔庙记并碑侧》文物出版社1985年第551页。

  [77]《八琼石金石补正》卷七九第551页。

  作者:李斌城

 
 
 
前五篇文章

平遥双林寺的北朝造像碑

刘碑寺造像碑

唐长安佛寺壁画述论

鸠摩罗什译经时期的长安僧团

佛教圣地大香山

 

后五篇文章

敦煌曲子词的艺术特征

乐山大佛

乐山大佛文化之谜新解

历史上的行像和浴佛

历史有多深,中原有多古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