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溪寺藏北魏墨玉观音 |
 
莲溪寺藏北魏墨玉观音 卢文芸 武汉莲溪寺藏有一尊北魏墨玉观音立像,高130厘米,其中身高102厘米,座高28厘米。下身微左倾,上身微右倾,发束于顶挽卷成髻,头扎发带,发带前端有一化佛小像;身披璎珞,着裳裙,披帛绕挽于臂。左手持一净瓶,右手曲肘上举至肩,拉住飘带。脸形长圆,双目微合,神情安详,符合北魏末年造像“秀骨清相”的风格(图1)。“文革”期间,这尊观音曾受到破坏肢解,经过修复,仍缺左臂,后来请石匠补雕安上。观音的座前刻有“大魏正光四年癸卯真王杜雒(洛)周为六韩不供祷于洛阳之南”字样(图2)。
北魏至北齐时期通常的造像铭文格式,一股是首行起首用建元年号和干支配合来纪年月日,纪年后面是造像人,为何为谁和造何种题材的佛、菩萨,再后多是所祈的愿词。此段铭文中,“大魏正光四年癸卯真王”是年号和干支,以纪年月。“杜洛周”是造像人,是为了“六韩不”造像,造像供祷的地点是“洛阳之南”。 此铭文同时使用了“大魏正光”和“真王”两个年号。“正光”是北魏孝明帝的年号,其四年为公历523年。“真王”也是年号,一是北魏时孝明帝时,北方六镇起义领袖破六韩拔陵年号(523~525年),二是破六韩拔陵起义失败后,余部被安置于河北一带就食时,杜洛周再次率众起义,并继续用真王年号(525~528年)。关于破六韩拔陵起事并建元真王,一向有523年,524年两说,《魏书·肃宗本纪》《北史太武五王传》载为正光五年三月,《资治通鉴》卷一四九、《周书·贺拔胜传》均为正光四年。谢启晃先生认为,正光五年其实是下诏讨伐之年月,误为破六韩拔陵起兵之年月了,正确时间应该是正光四年(《中国少数民族历史文物志》,民族出版社1985年版)。《辞海》的“破六韩拔陵”条说同。但是《文物》2004年第9期的《两件北魏真王五年造像铭考》一文,却仍采用《魏书》破六韩拔陵起事建元年份是524年的说法。 《两件北魏真王五年造像铭考》一文共提到4件有真王年号的佛教造像,都只有真王年号而无北魏年号。莲溪寺所藏墨玉观音上的铭文,却是“大魏正光四年”与“真王”这两个政府与反政府武装政权的年号并存,这证实了“正光四年”也就是523年,就已经有“真王”年号,所以破六韩拔陵523年起义建元之说是准确的。当时政权初建,或许出于习惯,或者诸制尚不正规,所以仍保留了魏“正光”年号。也因为刚刚建元,也只写了“真王”而没有“真王某年”。到后来的造像,就只使用“真王某年”年号了,如《两件北魏真王五年造像铭考》一文所提到的4件有真王年号的佛教造像都无北魏年号。 使用了真王年号,也说明这个观音的造像人一定属于破六韩政权管辖范围,否则北魏政府方面是决不会允许采用造反者年号的。令人惊奇的是,这个造像人正是后来起义时奉破六韩拔陵为正朔,继续使用真王年号的杜洛周。 杜洛周,亦名吐斤落周,北魏末年起义领袖,原为柔玄镇镇兵。孝昌元年(525年)8月,在上谷率众起义,沿用真王年号,528年被杀。他在525年之前的经历,史无明征。推断他是参加了破六韩拔陵起义的,后来与被降兵民一起安置于河北。他具有重新发动起义的能力和成为领袖的影响力,而且继用真王年号,可推见他原来在破六韩政权中很可能本是较高层的将领。莲溪寺这尊墨玉观音,也证实杜洛周在523年六镇起义初期,就已是破六韩政权中较重要成员。因为必须有较高的政治地位与经济能力,才可能独力造这样较大型的工艺精美的墨玉观音。后来525年破六韩拔陵为北魏所败时,杜洛周应当是成功漏网了,潜伏在一般兵众之中伺机再度起事,于是才有了525年的上谷起义。 所以这尊观音像的重要历史价值,一是为破六韩拔陵起义年份提供了一个重要证据;二是为杜洛周的前期生平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线索。 杜洛周是为“六韩不”这个人造此观音像的。“六韩不”于史无载。但北魏造像祈愿,“较多的愿词是为先皇帝、臣僚百官和七世父母、所生父母、师僧父母、已亡现存、姻缘眷属、己身和一切众生,有少量的直抒胸臆,或为亡夫、亡妻、亡子、亡女、亡兄、亡父、亡母造像的。”一般为祖先和眷属造像,会写明与造像人关系,所以“六韩不”只可能是当时对杜洛周来说是最重要的政治人物,也就是说,很可能就是破六韩拔陵本人。“不”与“拔”读音相近,“不”字也可能是“拔陵”的汉化音译缩写。 北魏孝文帝改革后,北魏政权的上层贵族、官员及北魏领土的河洛心腹地带的少数民族民众改说汉语,姓名汉化,而且很多采用了汉姓汉名。但在北魏北部的边镇地带,鲜卑文化仍保留较浓厚。六镇起义的背景中,也包括有汉化的北魏政权与被遗弃于边镇的保留较多民族传统的鲜卑族人的矛盾。以致后来建立的北齐北周一度有过再次鲜卑化的政策,北周宇文泰还把一些汉化的姓氏重新改回鲜卑姓氏。在北部边镇地带,鲜卑语与汉语双语共存,鲜卑语也仍是社会的通用语言。例如建立北齐的高欢是汉人,却在这里生活多年后鲜卑化,语言、生活几同于鲜卑人。这一代边镇人大都拥有一个鲜卑名字,即使是汉人高欢也字“贺六浑”。所以作为边镇的鲜卑化的匈奴人破六韩拔陵,日常仍使用的是胡族姓名全名。但在需要特别使用汉语的场合,如刻造像铭文时,随机翻译或汉化一个名字如“六韩不”也是可能的,可能是因为使用很少,或是只是临时用了一下,所以于史无载。 我认为,莲溪寺所藏的这尊墨玉观音,是523年破六韩拔陵起义建元“真王”时,他的一个重要属下杜洛周专门为他制作来祈福的。这样解释又有一个新问题:铭文中称“祷于洛阳之南”。当时六镇起义主要在北方,而洛阳又是北魏的政治中心,史书并无破六韩拔陵率其部打到洛阳的记载。不过,当时的佛教造像中心龙门石窟,位于洛阳南14公里处,如果杜洛周想按当时的最高水平最高质量来造像,就一定要到龙门去。推测杜洛周派人潜至龙门石窟,觅工匠制成此像。至于此像最后如何到了武汉的莲溪寺,难以考证。 责编 一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