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万松寺】多元文化的寺院:各民族和各种势力共存共容 |
 
【云南万松寺】多元文化的寺院:各民族和各种势力共存共容 万松寺在抚仙湖西岸的万松山上,风景秀丽,环境优雅,远近闻名,香火极旺,是滇中有名的古寺。 万松寺为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段泰利所建,是一座各路神仙云集,各种力量共存,各民族大融合,实现社会和谐等多种理念掺杂在一起的多元文化寺院。 段泰利原名达哈泰利,东北满族人,清皇太极起兵的军师,为大清夺取全国政权立过汗马功劳。大清统一中国后,官至右宰相。康熙皇帝下令削藩,他又带兵灭了云南吴三桂,为康熙铲除心头大患。但是,在对云南少数民族政策上,康熙不采纳他的正确意见,他便绝意辞官。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春,达哈泰利动身来云南。离开皇宫时,从武门外悄悄挖了三袋土装上车。有人以为他偷了宫中的东西,立即报告了康熙皇帝。康熙亲自带人追上达哈泰利,叫他把宫中的东西交出来。达哈泰利把口袋打开,康熙一看是些泥土,不解地问,带土何用?达哈泰利说,皇宫中的泥土是大清的国土,我带着它无论走到哪里都属大清的疆土。康熙听了十分感动,立即下旨,打开国库,让达哈泰利多拿些金银,并赐他姓“段”,他从此就叫段泰利。 段泰利从北京来云南,云南名士李阴培带他到万松山,他看中了这一风水宝地,决定修一座万松寺,出家与神仙为伴。一般来说,走进寺庙的人都是因为命运的捉弄,被生活、社会所迫,不离开原来的环境就无法在这个世界上生存下去。段泰利却是例外,他有功于大清,是三朝元老,即便皇帝一时不听取他的正确意见,他仍然身居高官,有极大的权力和享受不尽的荣华富贵。但他却选择了清静的寺院。他走进寺院不完全是远离尘世、修身养性,而是要营造一种他认为理想的环境和宽松和谐的氛围。 万松寺是由前殿、中殿、后殿、偏殿(护卫)和两厢组成的多院寺庙,共有57间房屋,供奉365尊塑像,其中铜铸像360尊。中国宗教的佛、菩萨、神仙很多,但有名有姓的不过一、二百人,可是,段利泰却在万松寺塑了有名有姓的365尊,其中一些没有进入神仙排位的历史人物也被请进万松寺,在高高的神龛上有了一席之地。 佛教的佛、菩萨、罗汉有:三世佛(释迎牟尼佛、药师佛、阿弥陀佛)、四大菩萨(观音、文殊、普贤、地藏)、十八罗汉、四大天王、哼哈二将、弥勒佛等。 道教的神仙有:三清(原始天尊、灵宝天尊、道德天尊)、四御(玉皇大帝、北极大帝、南极大帝、后土皇地祗)、王母娘娘、三官大帝(天官、地官、水官)、四大天师(张、葛、许、丘)、文昌帝君、真人、元君、星宿、天将、雷神、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真武、披发祖师)等。 儒教有:孔子等。 民间神仙有:关圣帝君、财神、山神、土地、龙神、水神、各种送子娘娘、五谷神、太岁等。 还有一些是在历史战争中死亡的将士,从来没有哪种宗教将他们纳入神仙排位,也被供奉在万松寺里。 寺庙是宗教的产物,主供、陪供的神像是按神位的高低来排列的,万松寺的塑像却是按照国家的君、臣、帅、将、士来供奉。在正殿里,左有吏部、户部、礼部;右有兵部、刑部、工部等国家重要的六部。这样摆放供奉神仙的目的是要把万松寺弄成北京的紫禁城的殿堂式样,神仙的世界也是人间的世界。因此,人们无法将万松寺归入哪个宗教。 段泰利把众多神仙和历史人物请进了万松寺,目的是让各路神仙坐在一起共同发表高见,按现在的话说,是搞统一战线,建联合政府,各民族和各种势力共存共容。他又把一些不是神仙的死亡将士,而且又是两军对立的人供在一起,是希望仇人共聚一堂,坐下来进行外交谈判,停止打打杀杀,人间永无战争,世道太平。 万松寺里还专门修了一个“静室”,做了错事的官员,或者在任一段时间,要来“静室”里坐两天,闭门思过,想明白了再出去做官。因此,学子到外地做官,或外地到任新官,都要来跪拜神仙,求取为官为民之道。尤其是澂江知府和江川县令,除上任要跪拜,节日、庙会也要来跪拜,祈求飞黄腾达,仕途通畅。 段泰利一生征战,杀人无数,但晚年看破红尘,远从北京来到抚仙湖畔,修建了万松寺,供奉宗教诸神和历史将士,不完全是宗教信仰崇拜,而是要体现民族大融合、大团结、大和睦的理想社会,因而,万松寺与众不同,是一座多元文化的寺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