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工巧明 地理 雕塑 绘画 建筑 历史传记 农工商业 书法 天文 舞剧 哲学 其它护持
 
 

【安岳石刻】养在深闺人未知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安岳石刻】养在深闺人未知

  四川省安岳县是目前中国已知的中国古代佛教造像遗址最集中的县,这里历代石窟造像200处,造像10万余尊,其中尤以唐代造像的宏伟和宋代造像的精美著称于世,在中国石刻艺术史上具有上承云冈、龙门,下启大足石刻的特殊地位。有着“中国石刻之乡“的称号。

  安岳历史悠久,古为巴、蜀分治之地。晋一度为僚人所据,梁属晋慈郡,北周建德四年(公元575年)在今岳阳镇铁峰山建城置州及安岳县,州、县同治一城,以“邑地在山之上,四面险绝,故曰安岳”。

  全国五种宗教,安岳就有道教、佛教、天主教、基督教四种。古时安岳寺院林立,由于该县以石秀著称,而且经济发达,众多信徒开山凿像,诚心供养。经历历史的岁月风云之后,寺庙早已不在了,但这些精美的石窟造像却宛如新刻的保留了下来。

  安岳石刻发端于东汉崖墓造像,而佛教石窟则壁始于南北朝普通11年,现存最早造像题记为唐开元十一年(723年),此后至到民国中间并没有停顿的过程。安岳石刻造像艺术风格既承传了中原石窟,又受到川北石窟艺术的影响。但是,由于地域、石质、历史阶段的人文思想背景、工匠能动创造性等因素的差异,安岳石刻造像风格形成了与其它地区石窟无法取代的特殊性。安岳北宋的石刻艺术更臻成熟、更具规模、更显特色,极大地影响了毗邻的重庆大足宝顶石刻造像。

  安岳石刻题材内容涵盖面宽泛,主要是表现佛教,也有道教、儒释道三教合一以及表现世俗的。但作为石刻艺术,它只是这些题材内容的载体,其终极目的是表达艺术美,故安岳石窟造像具有很高的审美性和美学价值。

  安岳石刻,内容丰富,雕刻精湛。我国著名美学家王朝闻将安岳石刻归纳为“古、多、精、美”四大特点。安岳石刻不愧为我国又一伟大古代石刻宝库。

  唐代著名高僧玄应是安岳石刻的创始人。他开凿石刻的故事朴实而隽永。玄应是唐代有德行的著名高僧,踏遍名山古刹,于唐玄宗开元一年(即公元713年),来到普州安岳,四方募化功德,修建栖露寺(今大云山千佛寨)。一天,玄应诵佛良久,为保佐天下苍生,萌生出开凿石窟艺术造像群的想法。唐开元三年,玄应开始号召僧人四面八方募化功德,动员当地民众出资,并亲自请来能工巧匠二十余人研究石刻造像内容。在众僧及当地名工巧匠的支持下,玄应率领工匠在栖露寺大云山周围岩壁上展开了十分艰苦的石刻雕凿战斗。首先凿“释迦说法龛”,宣传释迦说法,普渡众生,乞求苍天保佑天下太平,劝告世人从善积德。工匠们起早摸黑,不分天晴下雨、刮风下雪雕凿。不到半年,十余名匠人按照玄应设计的方案,刻完了释迦说法龛,另外刻了三世佛、千佛、三观音、一佛四菩萨。个个雕得惟妙惟肖,形象生动。

  大云山千佛寨,是一天然崖寨,因在山顶四周天然岩寨雕造千佛而得名。唐名栖岩寺,清康熙时(1662-1722)更名千佛寺。千佛寨自东至西呈狭长形,最大的释迦牟尼像高6.2米,其余众多的菩萨、罗汉、金刚、力士、飞天、护法神、供养人以及各种经变故事造像,充分表现出“天上、人间、地狱”的苦乐异趣。其中最吸引人的要数56号窟的菩萨造像,头戴镂空花冠,面部丰腴,腹部微挺,腰肢微扭,胸腹盖璎珞,气质高雅,极富动势和曲线美,流泻着情爱的双眼,微微努嘴所流露的微笑,有人把这种神秘的美称为“东方蒙娜丽莎”。

  毗卢洞,有四处石窟群,造像共446身。其中,观音堂的紫竹观音,是全国罕见的北宋石刻艺术珍品,因背倚紫竹林而得名。观音半镂雕悬坐在一突出岩石峭壁上,背倚浮雕紫竹和柳枝净瓶,头戴装饰华丽的宝冠,上身着披肩短袖薄裟,袒胸露臂,璎珞像虬曲而下的金色飘带,翠环网坠于胸腹,下身彩带结一绣花轻薄如蝉翼的长裙,裙角皱纹飘逸自然。其容貌风姿恰似出水芙蓉侧身跷足坐于蒲叶座上,左手下撑,右足上跷,赤足分别踏在蒲叶座和莲花蕊上,凤眼下视,巍峨庄重,柔和亲昵,如韶华绝伦的妙龄女郎。其世俗化风味很浓,具有人的美,神的仪,被称为美神,造像的设计和雕技达到了令人倾倒的程度,这个造像设计奇绝。身体不是全部浮雕,右手臂、荷叶、莲花、五指和巾带,都用的镂空雕技。坐的莲台和足踏的莲蕊间都镂刻出大量空间,以肩搭的披巾连接,减轻了巨石重量,又给人以和谐美感。最令游人叫绝的是身躯侧坐和翘起右脚,突破了佛像正襟危坐的宗教仪轨,加上注重自然采光,游人不论从那个角度都能获得同样的审美效果。这一造像被人们称为美神,成为安岳石刻的代表。这样姿势的佛像,只在山西平遥县以彩塑闻名全国的双林寺看到过,在那里叫自在观音。如此不约而类似的艺术匠心,实在太难得了。世界著名女作家韩素音女士称赞其“紫竹观音”为“东方的维纳斯”。

  圆觉洞共有石刻像1993尊。这是北宋作品,洞因刻有十二圆觉像而得名。洞内五尊飞天,凭借身披的几条彩带,让参观者宛若置身于“天衣飘扬,满壁风动”之中,看到飞天正轻盈曼妙,翩翩起舞,进入这般意境,谁还忍心离去,因此,这些飞天便成为安岳石刻的一种奇葩,给游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卧佛院崖造像,以《释迦牟尼涅磐圣迹图》最为壮观。释迦牟尼似一巨人向左侧身横卧在崖壁上,身长23米,头长3米,肩宽3.1米,背北面南,头东脚西,两手平放,闭目似睡。头蓄螺髻,双耳垂上各戴一圆形绽花耳环,头垫扁形荷花枕,体态修长,身着袈裟,曲眉丰颐,慈祥端庄。卧佛头顶后方雕立一半身环眼力士,裸上体,左手攥拳,作守卫状;腰间禅坐一弟子,面壁背弓,作侍候状;足裸前挺立一力士,威武雄健,作护卫状。全图雕刻精致,线条洗练,形象地展示出释迦牟涅磐"时超脱一切的幻想境界。卧佛的上方有一组释迦牟尼“涅磐”前说法的造像,中坐释迦牟尼,两侧分两层侍立九弟子、两菩萨、天龙八部,表情各异,既烘托出他们恭聆佛法的肃穆情景,又展现出护卫佛法的威严场面。卧佛左臂下方的石壁上,镌刻有宋兵部侍郎刘仪凤及其表侄雍涓(普州参军)的游记诗文。

  安岳石刻大量雕造于我国石窟艺术由北向南发展的高峰时期,其艺术风格,或显秀骨清相、婉雅俊逸的南北朝遗风;或展体态健美、面颐丰满的唐代风韵;或有雕工精细、璎珞缀身、装饰华丽的宋代特色……造型多依山依岩取式,布局严谨巧妙;造像大胆突破宗教仪轨,创造出多姿多彩的艺术形象;有的通过宗教的事迹具体刻画出人民群众的爱憎和生活情趣,展现人体和人性美。

  安岳石刻是以佛教造像为主兼有道教造像的宗教艺术风格。龛窟中除反映佛的世界外,也从不同角度折射了中国古代的社会现实和世俗生活。这些人物形像生动而富有情趣,刻工精细,刀法娴熟,是我国古代石窟雕刻艺术的宝贵遗产之一,也是研究古代宗教艺术和雕刻史的珍贵实物资料。

 
 
 
前五篇文章

【云南万松寺】多元文化的寺院:各民族和各种势力共存共容

【安徽九华山】地藏金身永不朽,佛家道场美名扬

【山东济南灵岩寺】深山藏古寺,禅房花木深

【四川卧云庵】云端圣景,峨眉银顶,悟道佳处

【江西东林寺】庐山有东林,净宗流惠深

 

后五篇文章

【北京雍和宫】从王府到寺院,书写多少民族历史

【大足石刻之旅】品味三教合流的独特文化,感受世界遗产的

【福建泉州开元寺】佛国名传久,桑莲独擅声

【山西朔州崇福寺】洗涤心灵的圣地

【石空大窟寺】宁夏的小敦煌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