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工巧明 地理 雕塑 绘画 建筑 历史传记 农工商业 书法 天文 舞剧 哲学 其它护持
 
 

武城寺院知多少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武城寺院知多少

  武城寺院概述

  自古以来,文人墨客挥毫泼墨赞美寺院道观的诗词歌赋数量众多,这是我国古代宗教兴盛与寺院文化发达的结果。宗教寺院独特的山水景观与人造景观,为诗人提供了创作诗思与素材。

  寺院是何概念呢?寺院是外来文化,是出家人进行宗教活动的场所,是出家僧众修行的所在。佛寺道观,泛指庙宇,有时也指宗教的修道院。后来逐步发展为具有多种综合功能的建筑群。佛教约在东汉永平年间传入中国。即从那时起中国便有了寺院这种建筑,有记载的中国最早的佛教寺院是位于河南省洛阳市以东12公里处的千年古刹——白马寺。史载,佛教于公元67年传入中国,白马寺是佛教传入中国后营建的第一座寺院。相传,当年著名的印度佛教学者摄摩腾、竺法兰二人是用白马驮着佛经、佛像来到中国的,故这座寺院便取名为 “白马寺”。

  我国的寺院分为前塔后殿式和前殿后塔式两种布局,也有许多寺无塔。我国早期的寺院建筑以前塔后殿式为主,比如:武城的庆林寺,山西应县的佛宫寺。现在的很多佛寺都是第二种:前殿后塔式布局。

  地处鲁西北平原上的武城县是个美丽的弦歌古郡,沉积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历史上这里有许多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有许多的寺观庙宇。历史上的文人墨客游历至此大都诗兴大发,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词赋。明清时期武城县就有远近闻名的武城八景和众多寺庙,武城八景分别为:弦歌台榭、大寺晚钟、饶阳古塔、桃园春色、柳林秋霁、龙弯烟树、运河风帆、唐槐宋杜,后又有原恩县划归来的4个景点是贝野长堤、平沙落雁、漳南月夜、槐荫清风,共12个景点。

  武城较大的寺观庙宇是:武城文庙(即孔子庙)在县城东,子游庙 (即丹阳公祠,)在城西十里,弦歌书院在丹阳公祠南,释迦寺 (即大寺)在县治东南,澹台子祠在大澹村,娘娘庙、城隍庙、真武庙、火神庙、关帝庙、大王庙、东岳庙、马神庙、土地庙、奶奶庙、三官庙北极庙在县城,地藏庙在城东,三皇庙、天齐庙、忠臣祠、罗成庙、庆林寺在饶阳店,龙行寺、大悲寺在郑官屯,净海寺、观音寺、崇兴寺在南朱管屯,正觉寺、兴国寺在旧县城,石佛寺在城南,王烈女祠、清凉寺在运河西,佛光寺、四女寺在县东北隅。天主教堂是:十二里庄天主教堂、吕洼天主教堂、庞庄天主教堂、漳南书院、龙王庙、观音寺在祝官屯,大姑庙在南屯,浮云寺在占官屯,三岛寺在曹官屯,龙行寺在郑家口,净河寺在兀阑屯,青龙寺在大阜庄,五台寺在李家店,三教寺在傅官屯,卧佛寺在刘官屯。武城主要寺观略计有50座之多。如:

  武城庆林寺 明嘉靖 《武城县志》记载,庆林塔位于饶阳店村东,亦称饶阳古塔。庆林寺规模宏大,塔在寺内,前塔后殿,因之也称庆林寺塔。庆林塔用青砖砌成,外形成八面棱锥体,塔身共七层,高30余米,塔顶有铜制葫芦塔刹。一层为三米多高的塔基,二层以上,东、西、南、北各有一个门。塔檐为45度斜拱。塔内为穿心式和壁内折上式相结合,可拾级而上直到塔顶。四壁还有大小不同的佛龛、灯龛等。该塔精巧玲珑,造形美观,独具一格。据 《武城县志》记载,庆林塔为唐代建筑。高达数丈,底层可容数十人住宿,古塔巍然耸立,塔角悬铃……明代洪武时武城名士王士嘉有诗曰:

  浮屠何代建,峭拔入云端。

  绝顶登临处,摩娑星斗寒。

  大寺晚钟 旧县志标明 “大寺晚钟”为一景。其蕴意闻大寺钟声可激励县民勤劳精进、修德之意。释迦寺位于县城东门里,于孔庙东侧。破落庭院,有殿无院墙,殿堂坚固非常。栋梁已旧,雕刻之花鸟虫兽,戏曲传奇,许多故事,仍可见其过去美轮美奂之幻景。寺院有一古槐,树虽苍老,而枝叶扶疏,圆阴覆地。树下高架悬一大钟,附近村民以此辨别更次。寺东为庞大之水塘,与护城河相连,父老均称为大寺湾,积水终年不涸。炎夏季节,青少年来此戏水,泳罢齐集大槐树下纳凉稍憩,抚敲大钟,声音低沉,隆隆不绝耳,颇能发人深省。清代乾隆时武城知县骆大伟 (宣城人)有 《大寺晚钟》一诗赞美曰:

  山烟澹欲瞑,林际度疏钟。

  清梵遥相和,寺门深几重。

  鲸音铿碧海,霜信落秋峰。

  冉冉风鸣谷,沉沉月照松。

  道心生寂历,禅悟待从容。

  听罢夜无寐,空阶独倚筇。

  弦歌台榭 《山东省武城县新志》记载,弦歌台榭高九尺,方圆数百坪。上有子游 (言偃武城宰)祠,创始不可考,在旧县 (今城西)十里许子游庙村,有石碑,亦乾隆三年知县胡良显立。相传弦歌台榭为孔子大弟子子游在此教书育人的场所。子游祠殿堂五间,后有寝堂,殿堂及东西庑为教室,弦歌台榭为学生活动场所。明代著名诗人李东阳(湖南人,天顺进士,吏部尚书)过子游祠有 《武城怀古》,诗曰:

  野堠东连鲁,荒城北带河。

  远山藏雨暗,老树得霜多。

  古邑今如此,贫民奈尔何。

  使舟栖泊近,侧耳听弦歌。

  由寺院命名的村庄

  地方志记载,武城境内除古代十二景的寺院外,还有众多以寺院庙宇命名的村庄,名称沿用至今保留。以寺庙命名的村庄有:四女寺、坡寺、石佛寺、马寺、岳觉寺、李古寺、张官寺、蒋家佛堂、孙家庙、庙留庄、赵家庙、玄帝庙、前玉皇庙、后玉皇庙、东寺庙王庄等。如:

  四女寺村 今四女寺,亦称为槐荫清风(又名四女遗槐)。 《恩县志》记载,在县西北五十里四女树。武城四女寺历史上十分繁荣,与德州古运河道连贯并城,是清明时期全国33个工商重镇之一。 “四女寺”地名源于一个美丽动人而又千古流传不衰的民间传说。相传,西汉景帝时,此地 (安乐镇)有一乐善好施的傅氏夫妇,年届五十,膝下只生四女,皆姿色出众,聪慧过人。因父母无男儿,四姊妹为侍奉双亲,改着男装,矢志不嫁,共祝二老长寿,同时为表心愿,各植一槐,对天盟誓: “槐枯则嫁,槐茂则留。”为争养双亲,四姊妹各暗中用热水浇她人之槐,以期烫死,免得贻误其他姊妹青春。殊不知,热水浇槐槐愈繁茂,结果四女共同奉养双亲,朝夕焚修,日夜诵经,卷不释手,以祝父母长寿,遂修道成仙,举家超升。人去迹存,四棵槐树依然亭亭玉立,于是世人遂改安乐镇为四女树,后人为纪念四女,使其德世代相传,便为其建祠塑像、树碑立传,后又将四女树更名为四女寺,一直沿传至今。相传,四槐于寺前亭亭玉立,株株枝繁叶茂。花开时节,清风徐来,沁人心脾。明代恩县名士,河南参政左杰有诗 《槐荫清风》云:

  水绕千家市,庭留四女槐。

  青云连叶密,淑气促花开。

  日晚玄蝉集,秋深鸟鹊来。

  西风几摇落,根干尚堪栽。

  漳南古寺 2006年夏天,武城县漳南镇村民在村南端,隋末农民起义领袖窦建德、刘黑闼点将台北侧挖蓄水池时挖出了10几件文物,有几块碑刻。据该碑刻文字记载,碑刻为唐代调露年间 (公元679年)漳南县令张大隐撰题的碑文。

  在古点将台北底下出土的10多件文物中,多为石刻,有3块长宽75厘米,厚23厘米上雕刻石兽的方石;有一高81厘米,直径20厘米的茎状八棱碑刻,上有些似佛像的图案和经文,茎状碑上下有莲花座和盖,座、盖直径为38厘米,厚13.5厘米。其中一块长60宽30厚34厘米的长方形青石碑,两面有文字,使用楷书体刻写的唐代漳南县令张大隐为寺院撰写的碑文,内容有漳南县承、主簿、县尉等官员姓名及其妻子姓名等。山东省文物专家前来看后,初步认为唐代佛教寺院遗址。

  漳南夜月 《恩县志》称,在县西北六十里漳南镇,有土阜丈余,每晦朔夜,登眺朗然,故名夜月,俗传为刘黑闼起兵台,因台的四周被水环绕,每至月末的夜晚,无月而亮,如有月之夜,实为一大奇观。清代恩县知县陈学海亦有诗 《漳南月夜》赞云:

  漳南泽畔产明沙,晦朔光腾胜月华。

  不惹痴仙来捉影,但容骚客去乘槎。

  春江白练浮云魄,秋浦苍烟带晚霞。

  黑闼台空人不见,至今徒自怨哀笳。

  佛光寺 古代武城东北隅为运河的南岸,不仅有四女寺,还有个佛光寺。此寺名的来源还与清代皇帝有关。相传,佛光寺原名石佛寺,乾隆三十年,乾隆皇帝下江南,路过武城,远远看到运河南岸佛光闪闪、祥云缭绕,情不自禁脱口而出:“好一个佛光祥和之地,当即兴誓,将原‘石佛寺’改为 ‘佛光寺’。据传改名当日,寺中有个法号 ‘丁漠’的高龄大法师安详地圆寂寺中……”

  武城坡寺 相传古代此处有一寺,名“行善寺”,原恩县二十五大寺观之一。明代初年大移民时,从山西洪洞县迁来庞氏,家园坐落在寺西北,两庄合称庞王庄。王庄距寺近,又因行善寺建于村南坡堤上,遂定名为坡寺。

  岳觉寺 有几种传说:一是当年岳飞大战金兵路过此处,人困马乏,曾在庙里休息,一觉醒来,得神相助,精神倍增,自此寺名改为岳觉寺。后村名亦称岳觉寺。

  李古寺 相传此村西有一大寺,寺周围有九眼井,定名九龙寺。因井水从不干枯,水泉旺盛改名龙泉寺。后有李氏二人由外地流落该寺,为寺种地,并主持寺内事务,李氏人口剧增,改为李古寺。后村庄东西分治,现东部为东李古寺,西部为西李古寺。

  张官寺 原村名为长官屯。明代初又从山西洪洞县迁来居民,嘉庆年间该村建一大寺,经常有朝廷钦差及一些官人在此寺过宿,故改名长官寺,后又因对长官的敬意,在长旁加一弓字,便成了张官寺村。

  石佛 亦称石佛寺。县治南,人口1254人,村原名王泉村,后迁民增多易名集贤村。唐代村西建寺庙一座,供有佛像,寺庙名石佛寺,遂村名亦称石佛寺,后简称石佛。

  马寺 原村名旧仙寺,位于县治西,因此村有一寺院而名旧仙寺。明代中期,因此村马氏居多,遂易名马寺。

  东寺庙王庄 即今日的老城后王庄。此为道教寺庙,建筑宏伟,面积很大,声誉影响很大。本称总司庙,因地处武城东,百姓惯称东寺庙。明初,靖难之役的兵路径武城时大肆烧杀,村庄夷为平地,但凶残的靖难兵没动东寺庙的一草一木,这就是因寺庙独特的威严和影响所致。正是“帝王将相朝拜地,宗宿神仙修炼天”。寺院也是历代帝王将相、元帅将军宗教领袖朝拜的地方。武城类似以寺院名命名的村庄众多,不一一列举。

  武城弦歌古郡的50多座寺观庙宇尼庵有效地丰富了境域内的自然人文景观,在传播宗教文化、社会进步和文明发展中起到了一定作用,为 诗 人 墨 客 提 供 了 文 学 创 作 园地,繁荣了我国诗歌及其他文学创作,在形成丰厚的武城文化底蕴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寺院本是传播佛法和礼佛的场所,在最初建立寺院的初衷主要是让出家的僧侣有一个 “家”。如今,随着市场经济大潮对寺院的传统文化的冲击,现在的寺院在传播佛学文化上虽具有一定的正面作用,但商业气息浓郁,和以前的寺院比较少了些佛法的清净,寺院正逐步走向市场化。

  ■韩风声 刘建义

 
 
 
前五篇文章

金代佛教碑刻——东终吉石经幢

佛教的历史演变与文化内涵(一)

法门寺:探秘神奇地宫 开启千年宝藏

少林寺门票涨不涨要搞清楚景点到底属于谁

“天地之中”列世遗 少林寺慎对商业捞金

 

后五篇文章

威海古刹的历史踪迹

古今寺庙知多少——漫话庆云

浮屠胜迹——长安大荐福寺的小雁塔

临别半日游

明伦师生游庐山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