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朝佛手记:吉祥之园拉加寺 |
 
青海朝佛手记:吉祥之园拉加寺 2004年7月19日晚,终于签订了租车合同。四轮驱动的切诺基,费用7000元。 在此之前谈过若干意向,都因线路复杂,路况艰难而夭折。因此当切诺基车主开价时,我们几乎没有犹豫就接受了。 即将与我们同行的两位师傅是纯正的穆斯林(他们表示必须两人轮流开车,然后轮流坐在后备箱里),彼此介绍了各自的信仰,达成互相尊重的协议。相互握手的一瞬间,我的快乐已溢出窗外,流入西宁灯火阑珊的夏夜。 7月20日早出发。出西宁后16公里转入S101省道,没有选择214国道(西宁至玉树的国家级公路,著名的唐番古道),我们以为有更便捷的道路可以直通214,因而没有提醒司机。事实证明从这一刻开始,原来当天赶到玛多的计划就失效了。而正是由于这一失误,却成全了我们与雪域菩提的累世因缘。 出西宁50多公里,翻越海拔3820米的拉鸡山口,这一带的风景美仑美奂,与西藏高原寂静空旷、高远浑莽的景致相比,它更多了一份灵秀的现实感,雄伟而精致,辽阔而婉约。山谷的起伏很大,视线所及之处是一望无际的翠绿,茵茵的草原直接天际,大片大片的羊群弥漫在无边的绿海中,这是青海,还是天堂? 出贵德县,进入阿什古古山区的红土地带,绛红色的山体和土地犹如僧人的袈裟,使这片寂静的高原具有了某种理想化的神格。这一刻大家停止了说笑,似乎被这庄严的境界所感动,博施济众、利益天下、普渡众生的菩提心更清醒的闪现心中,都市中的空虚、失落悄然散去,随之而来的是回家的感觉:踏实、欢喜、从容。 下午4点到贵南时,我们知道必须放弃玛多计划,改道黄沙头,奔阿尼玛卿山,地图距离还有200多公里,只能走哪算哪,尽量赶路了。 天黑了,我们一直在走,不知身在何处,黑夜像屏障一样遮挡着我们的想象,我们又渴又饿,又冷又累,真希望有一盏灯告诉我们哪里可以歇脚。老大啃着最后一小块饼子,等待中的夜变得漫长而空洞。 当那片光明出现时,带给我们的喜悦远远超过事先的期望。公路边隐约闪过的是长长的转经廊,转经筒金色的光泽在黑暗中产生了某种奇异的幻像,周围的景致十分清晰且光亮,我们看到了僧人飘飞的袈裟在车窗边掠过,巨大的塔、经幡,红色的建筑,有一分钟的时间我们几乎呆掉了。 “寺院,真的是寺院。”大家已经不会说别的了,此起彼伏的就这一句话。 前面不远处的灯光把我们引到黄河岸边,简陋的街道上只有一家招待所,在这里我们总算知道自己的位置了。这里是果洛州玛沁县的军功乡(拉加乡),路边庞大的寺院是拉加寺。招待所自发电到23点,烛光中想象着神秘的拉加寺和黄河,愈发觉得事先制订的计划好可笑。 军功乡海拔2500米,周围群山环绕,绿树参天,植被十分丰富。黄河在这里转了一个很大的弯,西岸是秀美的军功乡,北岸的阿尼贡群山下,就是青海省黄河沿岸最著名的格鲁派寺院拉加寺。两岸由建于1986年的拉加黄河大桥相连。 清晨的拉加寺宁静而透彻,偌大的转经廊只有我们四人的身影,空气中回荡着转经筒的“嘎吱”声。寺院的山门正在翻修,绕过山门,来到一个足球场大小的院子,院子的正东是金碧辉煌的建筑,周围环绕着悠长的回廊,大殿前一块巨大的幔布撑起的空地上,几百个僧人席地而坐,低沉的诵经声如滚滚的雷音回荡在天际。一些小扎娃拿着水壶在我们身旁来回飞奔,我们不知该停下来,还是退出去。正不知所措时,僧人们突然高声唱诵,并起身击掌,阿弥陀佛,诵经结束了。我们呆在原地,任由这片红色慢慢的流入院中,融进夺目的阳光里。 也有好奇的僧人停在我们面前,他们微笑着打招呼,我们听不懂,于是我们也汉语、藏语、英语狂说起来,场面看起来很热烈,也很滑稽。最后还是老秦力挽狂澜,在院子里迅速找了一个懂汉语的僧人,总算让一群话痨安静下来。 我们的翻译很年轻,高大英俊,出家13年了,名叫格丹尕桑(音译),汉语虽然生硬,但可以满足我们交流的需要。他很热情,愿意解答我们感兴趣的所有问题。老秦犯了当记者的职业病,对当地的地理、历史、经济、人口、治安统统打探,我更关注佛教文化方面的现状,妙传当然在礼佛,老大忙着摄影拍照。院子里已经有僧人在辨经,两位穆斯林师傅坐在回廊下,目瞪口呆地看着喇嘛剑拔弩张的“吵架”(辨经),似乎人们都在不经意中寻找着各自的答案,其实,这情景却给了我更深刻的感受,我甚至已经听到了来自灵魂深处的暴风骤雨呼啸声,以及雨后的宁静和觉醒。也就在那一刻我看到了屋顶金色的法轮和经柱上猎猎飘扬的风马旗,我感到我与院子里的人有了某种神奇的沟通,——其实我们是受同一种痛苦的驱使来到这里的,寻找着同一个问题的答案。当然,这念头并没有向院子里的人求证,不是难以启齿,而是没时间讲明白,因为格丹已经神采飞扬地带我们转庙了。 据史料载,拉加寺初名“扎西功德林”(吉祥广安寺),后改名“甘丹扎西回尼”,意思是具善吉祥源地,也称“嘉禅寺”。 该寺始建者为博通显密的一代名僧阿柔格西坚赞鄂色(1726-1803年)。他受七世达赖指派,于清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建成拉加寺,并采用色拉寺杰巴扎仓教程,创办该寺显宗学院,六世班禅曾授予他“额尔德尼墨尔根堪布”名号。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阿柔格西付权于香萨二世罗桑达吉嘉措(1759-1824年),自此历世香萨活佛成为拉加寺寺主,1949年历五世。 格丹介绍拉加寺设有总领全寺的大经堂“托桑林”,下分五院,即上下密修院、医明学院、时轮学院和旦正院。历史上的拉加寺规模可观。1952年至1958年,有殿堂12座150间,昂欠、僧舍1100间,全寺建筑占地700余亩,寺后另建有班禅行宫一座。1958年到至“文革”期间,该寺两次被毁,造成严重破坏。1980年后,经历年重修,复具规模。现主要建筑有大经堂、释迦牟尼殿、时轮学院、密宗学院、医明学院、护法神殿等,另有菩提塔一座。现有僧众500多人,大小活佛30多个。 寺院所有建筑中释迦牟尼殿的历史最久,据说是乾隆年间的故宇。目前大殿正在翻修,院子里到处是堆放的木料,大殿墙壁上东方持国天王和西方广目天王两幅壁画也被一大堆木板覆盖着,正在工作的四川木匠说,这些画也要刷新,总之修好了一切都是新新的。他喜气洋洋的说着,我们却有些心疼,以后在拉加寺再也看不到几百年前的精美建筑了。 格丹努力回想着寺院还有什么宝贝,并同其他僧人讨论,终于记起还有一口大铁锅,是乾隆年间的。于是,人们到处找拿斋房钥匙的师傅。寺院的厨房很大,锅更大,一锅饭足够百人吃饱。乾隆年间的那口铁锅还在使用,锃亮的黑色金属上刻着各种吉祥图案,还有已经模糊的文字,不知是经文还是咒语。我看它却很像一份清单,记载着乾隆年间的铸造工艺,也记载着拉加寺几百年来追求人生真理的过程中所经历的悲欢曲折。 拉加寺朝佛指南: 交通:西宁出发后,沿S101省道,经贵德、黄沙头,到达玛沁县军功乡,全程400公里左右,途中翻越拉鸡山口(海拔3820米)、克穆达垭口(海拔4036公里)。全部黑色路面,大部分路段坡陡弯急,平均时速60公里。 食宿:军功乡只有一家招待所,每人20元。比较干净,每晚招待所发电至23点,可以给数码相机、笔记本电脑充电,有时老板娘会干涉,因为发电的功率实在太小,勉强可以照明。这时就要看个人的公关能力了。吃饭问题比较好解决,在人口相对集中的地方都有清真馆子,牛肉粉汤5元一碗,花卷1元一个,面片4元一碗。平均每人5-6元可以吃饱,只是品种单一,汤很油腻。 特别提示: 1.拉加寺少有游客,殿内可以随意拍照,即使如此,也要征得僧人们的同意。最好准备一些哈达,随喜布施也是必要的,可以多准备一些零钱,硬币或角币,最好每尊佛菩萨像及护法神像都有供养。 2.拉加寺现任寺主香萨活佛,青海省天峻县生格乡人,师范从佐日活佛。寺院电话:0975-83898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