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工巧明 地理 雕塑 绘画 建筑 历史传记 农工商业 书法 天文 舞剧 哲学 其它护持
 
 

秋访炳灵寺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秋访炳灵寺

  作者:王新瑛

  听去过炳灵寺的朋友说,黄河石林景色非常壮观,炳灵烟雨也很耐人寻味,于是心中就有了这样一个念头:一定要去炳灵寺看一看。虽然客居金城已一年有余,但却一直没有这样的机会。一场雨,从夏的发稍悄悄滑过,落在秋的肩头,季节的身影让清凉的秋风轻轻一吹,忽然觉得天空高远、日光缩短了许多,心念微微一转,才知秋天已经到了。那天朋友说要去永靖,邀我一同前往,好在就去一天,我就爽快地答应了。

  临出门前天阴着,预报说有中雨,就多穿了件衣服,带了雨具。乘车从市中心拐向滨河路,再从滨河路向西行驶了一段路程,车子往左一拐,就开始爬坡了,行至一座牌坊式的跨路大门时,才从上边的楹联上知道,我们已经进入永靖县境内。

  天空仍然阴沉着脸,两边光秃秃的大山随着车子的前行变换着山形地貌,给人一种苍凉、悲壮的感觉;而蜿延的公路,恍若游龙般伸向大山深处……不时把目光投向车窗外,仔细看时,在山的皱褶里生长着不知名的野草,还有寂寂寥寥的无名小花,其间蓬蓬勃勃地生长着的一团团骆驼草,要算风景中最壮观的植物了。这貌视荒凉的山野之中,也彰显着许多生命盎然的情趣。

  古人常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但在这片黄土地上生存的人们,却要对大山付出非常辛苦的劳作,或许是近几年植树造林的结果吧,原先干旱少雨的自然气候这两年也变得湿润了许多。淅淅沥沥的小雨落到窗玻璃上,又在瑟瑟的的风中四散滑落。窗外轻轻飘落的,不只是一场缠绵悱恻的秋雨,还有不知不觉中越来越深的秋的味道。

  峡谷很深,路似乎没有尽头。但这只是瞬间的直觉,在峡谷中穿行了约半小时后,视野开阔了许多,路旁也有了行道树。车子下行时,路旁又出现了村庄、院落,还有小学校。特别是学校里竖起的那面鲜艳的旗帜,在这大山中显得格外夺目,也让人的心里微微一动。

  路两边的垂柳渐渐多了起来,密了起来。随风婀娜轻盈的体态,让人想到古代美人款款而来时摆动的水袖,仿佛就在那一回眸间,季节浓浓的深情已倾注了她们千般的柔媚。在这样恶劣的自然环境中,这样的一种情境,让人不知不觉对垂柳心生怜惜的同时,又多了些许敬意。愈往前走,人迹渐多,风景也愈来愈有秋天的味道。路两旁的垂柳下,正盛开着一种细叶细茎的小花,娇艳而柔美。咋见之下,又宛若两个纵队排开的蝴蝶,正在翩翩起舞,向着我们飞来。本想拿出相机拍几张做为留念,可又怕耽误了大家的行程,就打消了这个念头。

  到永靖县城转了一圈,最后把车子泊在刘家峡水库大坝停车场。据说,从大坝乘船到炳灵寺,沿途就能看到黄河石林景观,但这一往返就得七八个小时,天黑时才能回来。到了售票处才知道,由于游人太少,大船停航,只有快艇能够前往。为了节省时间,我们只得乘一条快艇去炳灵寺了。一行人下了码头,次第登上快艇。也许都是头一次来这儿吧,心中的兴奋和未知的新鲜充盈着我们每一个人。

  烟波浩淼、碧波荡漾的水面不时有快艇往来。远看,如同一条条飞鱼;近了,又若一条白鲸……正当我感叹这水之清,峡之奇时,一股浑黄的支流从一侧涌入。“艇长”告诉大家,这是洮河入口处,再往上游,黄河的水也是这样浑黄。原来,黄河流出青藏高原后,翻山越岭,经过九曲十八弯的一路跌宕奔流,至刘家峡水坝,黄河水才变得澄清、透明,这也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和建造者创造的奇迹。

  逆水而上,大家欣赏着两岸的山色,用镜头捕捉河岸上毛驴、山羊的悠闲神态,不觉间水色又变了,河中心一绺沉积带上形成的“黄河绿洲”,让大家又是一番感慨。正沉浸在其中时,突然间峡谷突窄,河道突变。转过一个弯道后,兀然壁立的山崖鬼斧神工般出现在我们眼前。想象中的黄河石林终于在期待中闪现,那些石柱、石笋造型千姿百态,陡崖凌空,峰回路转,景象步移,万千轮回。虽然早就了解到一些黄河石林形成的原因,但面前这奇特的石林奇观,如不亲临目睹,是难以让人想象的。据说,黄河石林生成于距今四百万年前的第三纪末和第四纪初的地质时代。是在地壳强烈的抬升之下,黄河河谷形成深切峡谷,使沟谷不断变宽,局部轻弱层在水及重力作用下迅速下切,沿沟谷两侧形成大量的石峰、石柱,经过长期的风蚀雨浸,就形成了现在黄河石林奇特的景观。

  弃舟登岸时,天气忽然转晴,以广阔的石林屏障为背景拍照,的确有种人在画中的怡悦心情。进入炳灵寺的大门,沿着一条新修的石径长廊走去,高耸入云的奇峰此时更显峻峭挺拔,蜿蜒逾回在峡谷之中,丝丝不绝的沁凉扑面而来,一眼望不到头的深谷更给我们好奇的心灵平添了一种无言的神密。渐渐的,在靠我们左手的山崖上出现了一些小的石窟,那些镶嵌在黄砂岩中的佛像默视着我们这些俗尘中的红男绿女。

  藏语中的“炳灵”是“十万佛”的意思,所以炳灵寺(唐代名为灵岩寺)也就意于汉语中的“千佛山”“万佛洞”。据记载,炳灵石窟大约开凿于西晋初年(约公元3世纪前期),正式兴建于西秦,历经北魏、北周、隋、唐、元、明等朝代。从现在好多大小佛像损毁的痕迹看,不管是哪朝哪代,这里都曾倾注过能工巧匠的聪明智慧,凝结过悠悠佛门明灭不绝的香火。

  当我被洞窟中栩栩如生的造像吸引,刚要拿起相机拍摄时,一名保安上前制止了我。其实,这样一座包罗万象的石窟艺术,不光要用眼去观,还得用心去感受。经过了无数个美轮美奂的小石窟,山体上呈现出一座饱经沧桑的大佛,此佛在唐时以山开凿,通高27米,一千三百多年来,他就这样静静地座着,岁月的风尘早已剥落他身上线条流畅的华丽外,残损的尊容依然垂视着沧海桑田,默默等待着有缘的众生奉上虔诚的膜拜。

  瞻拜了大佛,从石桥上跨过河谷时,发现谷中停着几辆敞蓬吉普,不知是不是到这里还开通了旱路?一问,才知那些车是去上炳灵寺的,我们所在之处只是下炳灵寺。正说话间,已有一辆车子发动后,向峡谷深处驰去。后来听寺里的喇嘛说,炳灵寺分上炳灵寺和下炳灵寺,这里曾经是古代丝绸之路的一条通道。我们没有足够的时间仔细游览,只能把没有到过上炳灵寺的遗憾留给未知的将来了。

  走进一座绿树掩映的寺院,若大的院子中间供奉着袅袅的香火,隔着厅堂的门向里望去,一尊身长八米左右的卧佛静静地躺在里面,那安详若睡、面含微笑的神态,让我们每一个人都为之唏嘘。宗教信仰者认为,人是有灵魂的,灵魂是不灭的。传说中释迦牟尼涅槃时“右胁而卧,汩然大寂”,这尊塑像正是表现了一种佛教超越灵魂的庄严境界。也许,冥冥之中有一种力量让我再次走到香案面前,丝丝缕缕的轻烟袅娜着飘过我的头顶,连同我心中祈祷的夙愿容化在炳灵寺上空的风中。

  走出炳灵寺时,夕阳的余辉已给黄河染上五彩的颜色,静穆的黄河石林依然昭示着大自然的神奇与厚重,那大佛充满悲怜和忧心的眼神,却很难让人走出历史兴衰的悲怆。难以想象自十六国以来的一千六百年间,虔诚的佛门弟子在这深山幽谷中修行,抑或此处是车马必经之道,也免不了远离尘世的孤独。“青山原不老,因雪白头;绿水本无忧,因风皱面。”佛的心中,那百年甚至千年的忧心,又是为了谁呢?内心震撼之余,我不得不感念生生不息的生命!

  来源:甘肃作家网

 
 
 
前五篇文章

千年名刹钦山寺

蹊径独辟游鸡足

苏轼与光州大苏山净居寺

寺院建筑的艺术处理

寺庙建筑的顺序

 

后五篇文章

日本佛寺建筑

三节地形绣鸡足

三位出家皇帝建寺洱源

胜力寺记

佛教文化的印证——探访策勒达玛沟佛寺遗址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