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工巧明 地理 雕塑 绘画 建筑 历史传记 农工商业 书法 天文 舞剧 哲学 其它护持
 
 

宝光寺传奇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宝光寺传奇

  川西名刹宝光寺位于四川成都市新都区宝光街,占地10万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近3万平方米,是我国历史悠久,规模宏大,结构完整,文物众多的佛教禅宗寺院之一。宝光寺与成都文殊院、镇江金山寺、扬州高旻寺并列为中国南方的“四大禅林”。今天,我就给大家讲一讲与宝光寺有关的几个故事。

  宝光寺为何号“宝光”?

  这座寺庙非常古老,至迟在隋代就已经有了,当时称“大石寺”。有人说,这座佛寺建于东汉年间,但是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找到任何材料可以作为这种说法的佐证。这座大石寺,又怎么变成宝光寺的呢?

  有这么一个故事:880年,黄巢的造反兵团攻破长安,唐僖宗李儇逃到西川,一次到新都,把大石寺作为临时行宫。寺中原来有座木塔“福感塔”,当时已经坍塌。当天晚上,李儇看见福感塔的废墟下发出一道道紫色霞光,当即召来随行的悟达国师,询问因由。

  这位悟达国师,何许人也?悟达国师,就是知玄禅师,他是唐代西川洪雅县人,俗家姓陈,幼年出家为僧,十三岁升坛讲经,名震蜀中。公元841年,道教巨粉(超级大粉丝)唐武宗开始灭佛,当时知玄游方到京城长安,处境十分艰难。公元845年,灭佛运动达到高潮。唐武宗李炎召知玄在麟德殿与道教辩论,总裁判就是唐武宗本人,在辩论会上,知玄寸步不让,据理力争,将道教辩手一一击退。不料最高最后的裁决者唐武宗,充当了“超级黑哨”,悍然宣布,道教方胜,佛教方败,并将佛教方的主辩知玄禅师立即驱逐出京。知玄不得已,只得返回西川。没想到,第二次年,道教巨粉唐武宗就兴高采烈地服食了道士给他提供的所谓“长生不死”的丹药呜呼哀哉。唐宣宗即位,宣布灭佛运动刹车,给佛教平反,根据知玄禅师的水平,封为儒、释、道三教首座,并赐予紫袈裟。唐懿宗时,又封为悟达国师。后来,知玄隐居于彭县丹景山。

  唐僖宗李儇仓皇逃到成都,随即遣使召悟达国师驾前供奉。

  悟达国师当即回答说,那是塔下面地里头,有舍利子放光。僖宗一听有舍利子,就来劲了,马上命人发掘,不多一会儿,就挖出了一个石匣,打开一看,里面真的藏有舍利子,一数,竟有13颗之多。李儇於是命悟达主持重修殿宇,改寺名为“宝光寺”;并的原木塔基址建造十三层砖塔,将舍利子封固了,仍旧安放在塔下,新塔称为“舍利宝塔”。

  这个故事讲得有鼻子有眼,流传也很广,但这并不是宝光寺得名的正解答案。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从1996年在寺内出土的唐碑《施衣功德碑》所载来看,唐开元二十九年(741)这寺院已经名叫宝光寺了。

  是不是宝光寺与唐僖宗一点没有关系?那倒不是。唐广明元年十二月(881年1月),黄巢起义军攻破长安,唐僖宗李儇南逃入蜀,曾驻跸宝光寺是事实,请高僧知玄(悟达国师)主持重修宝光寺,木塔改砖塔,也有极大的可能是事实。现在宝光寺里还有当年唐僖宗驻跸处(行宫)遗留的两个石柱础可作佐证。

  杨升庵父子为何进驻山门殿?

  在一般寺庙的山门殿里,都站立着一、两个佛教的护法神大力金刚,晚一点建成的寺庙又有根据道士的说法,把他们塑造成“哼、哈二将”的。许多寺庙还为寺院所在地方的“山神”、“土地” 安排了座位。可是,在宝光寺里,却安排了一老一少两个文化人坐在那里,与神佛一起享受香火。这是怎么一回事儿呢?

  原来,这一老一少两位文化人就是新都鼎鼎大名的杨升父子。宋代,宝光寺香火极盛,僧众一度达到三千余人。可是在宋元异代之时,宝光寺严重受损。直到明朝中叶,元气都还没有恢复。

  明代正德年间,内阁首辅大学士杨廷和、状元杨升庵父子捐修宝光寺,新成殿宇,十分宏丽。为了纪念杨氏父子的功德,人们就在宝光寺的山门殿内,塑造了杨廷和、杨升庵父子的像。左边的杨廷和,头戴方巾,身着便服,银须飘拂,神态安详,左手拿功德薄,右手执毛笔,好像是正写完了善款的数目一般;右边的杨慎,头戴乌纱,身着朝服,黑须垂胸,面容慈祥,右手托起个大元宝,好像正在领导捐款。有人说他们不仅是乐善好施的大施主,他们死后已经成了佛教的护法菩萨,所以完全有资格坐在这里享受香火。

  寺院北面为何长出一座“紫霞山”?

  可惜好景不常,明末天下大乱,杨氏父子主导新修的宝光寺又毁於兵火。

  清康熙九年(1670),禅宗临济宗第三十五代祖师破山海明派弟子啸宗印密禅师重修宝光寺。由于经费严重不足,所以直到乾隆初年,宝光寺的殿宇也还残破不堪。当时的方丈恢彰禅师,四处化缘,来到北京。他发下宏誓大愿:募不到足够修复寺庙的银两,宁可死在京城,永不回川。

  恢彰禅师在北京的化缘进行得很不顺利,很长一段时间才能化到一点点钱。每当他积累到几两银子时,就要把银子存到银号里去。与银号打交道的人,多是王公富商,进出起码都是几千两银子,像恢彰禅师这样,一二两银子都要去寄存的人可说是少之又少。好在当时的银号服务态度不错,并不因为和尚存的钱太少就冷眼相对的。

  一天,恢彰禅师又去银号存钱,当天他存进的银子是一两二钱。当时在银号里坐着一位衣著华丽的富商,见和尚一两二钱银子都上银号,动了好奇心,就问他:“和尚是从哪座山来的?”为什么这样问?常言道“天下名山僧占多”嘛。恢彰心想我们宝光寺位于川西坝子的中心,哪些有什么山啊?这时,不知怎地,唐僖宗住宝光寺时,曾见地面放出紫色霞光的事情突然在他的脑际掠过。他竟然脱口而出:“四川新都紫霞山”。富商又和颜悦色地请他坐下,问他,存这些散碎银两干什么?恢彰坐了下来,就把化缘修寺的因由和遇到的困难说了一大通。大概因为平时自己的心事无法向外人倾吐,今天有了这样的机会,焉能不和盘托出?一谈就谈了两三个小时。富商听得津津有味,最后问和尚:“就现在你已有的银子算来,还差多少银子?”恢彰想了一想,说:“至少还得三千两。”富商笑了笑,说:“我们今天在这里相见,也算是有缘。我这里正好有一张三千两的银票,你就带了它回成都府去兑出银子来修葺寺庙吧。”说着就从靴子里抽出一张银票来,双手递给了恢彰。恢彰起身,恭恭敬敬地行了一个大礼,接受了银票。分别时,恢彰请富商以后方便的时候来四川游历。富商也随口说道:“那好啊,我以后有时间一定要到你们紫霞山烧香拜佛。”

  恢彰回到成都府兑换银两时,才知道送他银票的“富商”,竟然是微服出行的乾隆皇帝!没过多久,乾隆皇帝下江南的消息传到了新都,这可把恢彰禅师着急惨了。他心想,皇上来四川,一定会“到紫霞山烧香拜佛”,可是紫霞山是没有的啊,自己如何向皇上交待?后来,恢彰想通了:紫霞山没有,没有的东西就不能造出来吗?于是,他就安排寺里的大部分和尚白天睡觉,晚上挑土垒山。经过一个多月的奋战,紫霞山终于在宝光寺的北边“长”了出来。直到这时,恢彰禅师才大松了一口气。

  但是乾隆皇帝六次下江南,一次也没有到过四川。紫霞山的事,也许他早就忘得一干二净了。这样说来,恢彰禅师不就白忙乎一个多月了?事实上他并没有白忙。由于“紫霞山”与乾隆皇帝有瓜葛,这座人工土山就成了宝光寺的一处胜地,寺内历代方丈都爱用“紫霞主人”作为自称。道光年间,妙胜禅师建罗汉堂时,让挤进罗汉队伍的乾隆皇帝手中拿着一块金锭,用来象征着他送给宝光寺的三千两银子。

  为什么宝光寺塔居中央

  宝光寺是我国唯一保存了早期佛寺“寺塔一体、塔踞中心”典型布局的寺院。寺中舍利塔建于唐代,迭经培修,是一座高30米的13层密檐式方形砖塔。

  宝塔每层每面都嵌有三尊泥金佛像,四角挂着“朱雀衔铃”,塔端高耸着鎏金的“飞鹅钢”宝顶,底层龛内,塑有释迦牟尼佛说法贴金坐像。塔基为丹色的“须弥座”,外砌八角形的砖石栏杆,洁白如玉的塔身矗立於上,益发显得端荘稳重。舍利宝塔与众不同之处在於,从第六层起,塔身不渐细而渐大,人在塔下往上看,不由产生一种塔身压顶欲倒的感觉。这是工巧匠利用建筑艺术使人对佛生敬畏心的杰作。

  这座宝塔,距今已有1100多年历史,大约因年代久远,塔身已略向西方倾斜。所以又有人称它为“新都斜塔”。为什么塔会变斜?当地人有这么一个传说:

  宝塔为何向西倾?

  唐朝太宗贞观年间,新都发生了N级大地震,宝塔摇晃得厉害,寺里的和尚,还有附近的民众好多人都不顾危险来维护宝塔。他们竭尽全力,用大木头进行支撑,可是大地动个不停,宝塔摇摇欲坠,众人一边拚命护塔,一边齐声念佛。这就感动了天帝,天帝当即派遣了四个天神赶来保护宝塔。四位天神,一位护持一方。不一会儿,地震停了,宝塔也护住了。可是人们发现,这座宝塔向西倾斜了一些。为什么呢?那是因为护持东面 的那位天神用力猛了一点,把宝塔顶得向西式倾斜了。

  这个故事当然不会是真的,不过也不全假。那一点不假?唐朝贞观年间新都城发生了大地震这件事不假。当时的塔是座木塔,没有经得起震,被震垮了。现在的砖塔是唐末僖宗时候修建的。

  为什么宝光寺寺中有寺

  宝光寺是一座禅宗名寺,但是在这座禅宗名寺里面,还包藏了两座其他佛教宗派的寺院,一个是净土宗的寺院,一个是密宗小寺。你说奇怪不奇怪?

  净土宗,主张人长念阿弥陀佛名号,死后就能往生阿弥陀净土。此法简便易行,故流传甚广。禅宗人物也多有兼修净土宗的,称为“祥净双修”。

  净土宗小寺,就在寺院东部罗汉堂的旁边。有三重殿堂:

  第一重殿堂,是“无量寿佛”殿。略等于禅院的山门殿,但两旁的金刚,不是哼、哈二将,而是地、水、火、风四大金刚。中间塑像不是弥勒佛(布袋和尚),而是无量寿佛。无量寿佛,是阿弥陀佛的另一个称号。阿弥陀佛是阿弥陀净土的主佛。

  第二重殿堂,叫“极乐堂”,供奉的是清代光绪年间真修和尚从缅甸请回的一尊释迦牟尼玉佛。

  第三重殿堂,是念佛堂,佛堂正中供奉的是舍利宝塔。

  另一个小的寺院,在大寺院的西北部,是一个密宗寺院,而且这个寺院不是汉密而是藏密。在这个藏传佛教密宗的寺院里,供奉着藏密黄教祖师宗喀巴的塑像。

  宝光寺之所以形成这样寺中有寺的格局,有人说是为了体现佛法广大,无所不包;也有人说,这反映了宝光寺和尚提倡佛教内部宗派互存互荣、亲密相处的和谐精神。

  罗汉堂

  宝光寺的罗汉堂誉满禅林。这里的塑像运用浪漫主义表现手法,大胆夸张和丰富想象塑造出千姿百态,妙趣横生的艺术形象,又用现实主义表现手法,除艺术夸张以外,塑像符合人体比例,肌肉,骨骼,符合人体解 结构,形象真实细腻,造型准确优美,个个生动亲切,无一雷同。技艺精湛的罗汉堂塑像,是我国南、北两种流派的民间塑师汇聚一堂,分工合作,各显神通的产物,它达到了当时雕塑艺术的高峰,

  罗汉堂在大雄宝殿东侧,通过“天台胜景”的牌坊,进入红墙夹道,数步便是这座有名泥塑艺术宫殿。

  什么是罗汉?

  罗汉,是梵语音译“阿罗汉”的简称。据佛教经典《智度论》说,阿罗汉,有三种解释:

  第一种解释:阿罗,是“贼”,引申为“破一切烦恼”; 汉,是“破”。阿罗汉,就是破贼,破除一切烦恼。

  第二种解释:阿罗汉的意思是“一切漏尽”,就是一切烦恼都没有,已经超凡入圣; 应当受世人供奉,所以又叫“应供”。

  第三种解释:阿罗汉的意思是“不生”,意思是后世不再来,已经摆脱了轮回之苦,达到了涅槃妙境,所以又叫“应真”。

  阿罗汉是小乘佛教修行者能达到的最高果位(罗汉果)。获得此果位者能跳出生死大海,免受轮回转世之苦。一旦证得罗汉果,便别无他求,所以一个二个都是一付怡然自得,甚至欢天喜地的样子。

  关于五百罗汉的种种传说

  首先,我们要知道,“五百”这个数字,在佛经里头,可说是“比比皆是”。什么五百生、五百世、五百戒、五百问、五百大愿、五百由旬、五百大象、五百蝙蝠、五百仙人、五百力士、五百比丘、五百上首等等。这些“五百”,都是模糊的数字,只是表明其多而已。但是,也有些人不肯就此敷衍,他们要在佛经里找出“准确的”答案来。根据他们所找的材料,大概可以得出以下几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指跟随佛祖听法传道的五百弟子。《十诵律》称,释迦诞生时,即有五百弟子随待听法。

  第二种说法:指参加印度佛教史上第一次结集三藏或第四次结集三藏的五百比丘。

  第三种说法:《贤愚经》说,五百罗汉为五百大雁所化。“五百罗汉”前世是五百只大雁。有一天,雁王带领五百只大雁去游玩,不小心雁王被猎人捉住,当时有一种传说:谁吃了雁王的肉能长生不老,猎人非常高兴,想把雁王带回家中杀了吃肉。雁群中有一只大雁在雁王面前撕心裂肺的哀叫。雁群在空中盘旋不去,猎人由此大为感动,便放了雁王,此雁王便是“释迦牟尼”,五百只大雁即是五百罗汉。

  第四种说法:唐玄奘《大唐西域记》卷二中说,五百罗汉的前身是南海滨一枯树下的五百只蝙蝠。

  第五种说法:是改邪归正的五百名强盗。很久以前,南印度的侨萨罗国出了500个强盗,无恶不作。地方官得了强盗的贿赂,任其所为。百姓无奈,上报国王。国王派大兵围剿,经过殊死搏斗, 500强盗全部束手就擒。官兵们将强盗的衣服扒光,反剪双手,并挖去他们的双眼,放逐到深山老林。强盗们绝望地嚎叫起来。

  释迦牟尼佛听到了强盗们的哀号,便用清风吹送香山妙药,使500强盗的眼睛全部复明。强盗们感激涕零,跪在释迦牟尼佛的面前。佛对他们说:“世上的一切,都有前因后果。你们过去作了太多的恶,才有今日的苦果。要想离苦得乐,只有弃恶从善,皈依佛门。”众强盗当下俯首悔过,口称尊师,成了佛门弟子。从此,山谷中的森林被称作“得眼林”。很多年后,这五百名改恶从善的500强盗终于修成正果,成了五百罗汉。

  这个故事画绘在莫高窟第285窟南壁,是莫高窟西魏时期最大的一幅故事画,也是最早的因缘故事画。画面有战斗、被俘、扒衣和释迦牟尼佛说法等场面。

  为什么去罗汉堂要进入“天台胜景”?

  正确的回答是:五百罗汉,最早现身于中国的天台山。《高僧传》十二说,东晋时,竺昙猷居于天台山,闻故古老相传云:天台悬崖上,有上佳精舍,为得道者所居。有石桥跨涧而横石断人。昙猷洁斋累日,度桥见精舍神僧,因共烧香中食。神僧谓猷曰:却后十年自当来此,于是而反。后世于是就有了石桥寺五百应真的说法。

  到五代时,五百罗汉的尊崇特别兴盛。吴越王钱氏造五百铜罗汉于天台山方广寺。宋太宗雍熙二年(985)造罗汉像五百十六身(十六罗汉与五百罗汉),奉安于天台山寿昌寺。宋仁宗有供施石桥五百罗汉的敕书,载《天台山志》。

  五百罗汉的名号于佛典上,找不到。不过既然中国人需要,那就自己造一个好了。南宋时,有名叫高道素的人,就杜撰了五百罗汉的名号,于南宋绍兴四年(1134)刻在石碑上,置于江阴乾明院中,世称《江阴军乾明院罗汉尊号石刻》。此后,中国佛教寺院五百罗汉堂都采用了他的说法。

  宝光寺罗汉堂的塑像知多少?

  若要数清罗汉堂共有多少塑像, 必须知道它的建筑结构。罗汉堂为抬梁式木石构架的正方形建筑,九进九楹,占地1600平方米。因内有四个天井,故其平面呈“田”字形。罗汉堂中央,屋面作穹窿状升起,宽阔的空间矗立着一尊高约6米,有28个头,56只手、196只眼的观音塑像。其它塑像围绕“田”字,内外四层,中以“十”字相连,使得通道回环曲折,更沉堂内气象宏深、变化莫测。但是,塑像的安排很有规律。它以进门的孔雀明王、中央的观音菩萨,里壁的三身佛为中轴线,左右对称,前后呼应,内外协调,每层每排均有定数。

  我们从三身佛左侧的“第一阿若桥陈如尊者”数起,由外层到内屋,一直数到“第五百愿事众尊者”后,还剩下居于“十”字上的3佛、6菩萨、18罗汉、50祖师。故塑像共计为577尊。

  皇帝为何混在罗汉中?

  在五百罗汉塑像中,有两尊塑像与众不同。他们不着僧装,不拿法器,而头戴风帽,肩披锦氅,身穿龙袍,马蹄袖外半露的双手闲放膝间,安然端坐。他们身材、面貌和胡须极为相似,所不同者,前者的脸上有许多麻子。

  原来,这是清朝皇帝康熙和乾隆的真容塑像。把皇帝当作罗汉供奉,是从清朝开始的。清朝历代皇帝都十分崇信佛教。特别是康熙皇帝,在位六十一年,常游名山巨刹,好为寺庙书匾额、撰碑文。他游镇江金山寺有诗云:“朕本西方一衲子,然何落到帝王家”。王公大臣都尊称他为“老佛爷”。乾隆皇帝也是虔诚的佛教徒,他曾以国家的力量,整理刊行了卷帙浩繁的佛教大藏经。由于这两位皇帝护法宏经,使佛教极一代之盛。因此佛教就说他们分别是五百罗汉中第二百九十五位阇夜多尊者和第三百六十位直福德尊者转世的。这就是宝光寺罗汉堂里容纳两位皇帝的根据。

  迟到的济公为何有了好席位?

  在中国佛教寺院罗汉堂里,几乎人人皆知的济公应该是有一席之地的。可是,在一般的罗汉堂都没有给予济公正式的座位。大多数的罗汉堂,都是把济公的塑像安放在过道里,也有像北京西山碧云寺罗汉堂那样,让济公手拿芭蕉扇蹲在房梁上。

  之所以会做出这样的安排,佛教里头是有个说法的:罗汉堂建成了、正当为罗汉们排定座次那天,济公忙着出去替老百姓做好事去了。忙了一整天,很晚才跑到罗汉堂报到,但位子已经被别的罗汉坐完了。济公本来淡泊于名利,也毫不在乎,就在过道里或房梁上安身了。

  可是,在宝光寺的罗汉堂里,济公却被安排在里比罗汉地位更高的菩萨位子上。为什么会这样呢?那是因为,主持建造宝光寺罗汉堂的妙胜禅师,在开始建堂之前,曾经到过一些寺院的罗汉堂参观取经,他那些罗汉堂对济公的座位安排很不以为然,特别是对北京香山碧云寺的安排感到不满。于是,在建宝光寺罗汉堂的时候,妙胜禅师就要求工匠师傅们给济公安排一个好位子。

  这样一来,可给工匠师傅们出来一个大难题:把济公安排在正式的罗汉席位之外,这是工匠师傅们的行规,给济公安排了好位子就等于是破坏了行规,破坏了行规,以后怎么好在这行当里混饭吃呢?但是,不给济公安个好位子也不行,不安就会得罪现在的工程总负责人妙胜禅师,眼下的工程还能不能进行下去也就成了问题。怎么办呢?

  后来,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工匠想出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安排:就是把济公的位子安排在罗汉堂中心"十"宇的右侧,文殊菩萨和观音菩萨之间的甬道上。这个位置,既接近罗汉堂的中心位置,又与菩萨们并列在一起,完全可以使妙胜禅师提出的要求得到满足;同时,济公又确确实实地是站在过道上,这并没有违背佛教殿堂建造业的行规。

  八位普通僧人为何留真罗汉堂?

  罗汉堂中,还有八个普通僧人的塑像,据说他们是为修建罗汉堂立下大功而塑像留念的。

  话说有一天,寺里来了八位挂单的云游和尚。他们面黄肌瘦,老态龙钟。可是,当吃斋的梆一响,他们却不落人后,一吃就是好几大碗。一个多月,把宝光寺积存的大米都要吃光了。行堂僧人骂道:“八只饭桶,宝光寺供不起你们了,快滚到别处去!”八位僧人被迫走人。妙胜禅师知道后,非常怜悯这些老病无靠的佛门弟子,便亲自把他们请转来。八位僧人感激不已,表示愿为修建罗汉堂尽点力。

  这八位僧人貌不惊人却神通广大。他们为采石料来到波浪滚滚的沱江边,甩下手杖化为竹筏,挂起袈裟变作风帆,只消一柱香时间就到了金堂峡。、他们健步登上高高的云顶山,用手杖一划,山石开裂,根根石柱坯料出现了。他们将石料载上竹筏,扬起风帆,溯江而上。起岸后,又用手杖当鞭子,将石料像赶牛马一样运回寺里。只花十天功夫,就把支承罗汉堂屋面的96根石柱坯料采运回来了。

  修建中,罗汉堂内要塑一尊高大的观音像,因此必须在堂的中央屋面上再建一屋八角形楼阁,这下可把木匠掌墨师难住了。妙胜禅师打算另请高明,八位僧人却走来毛遂自荐。妙胜禅师有点犹豫,没有当场表态。第二天清早,高明的掌墨师还没请到,这座楼阁竟然奇迹般地出现了,而同时那八位僧人已不知去向。据说,楼阁的柱子,原是他们的八条手杖;楼阁的屋面,原是他们的八件袈裟。

  罗汉堂的真正建造者

  宝光寺罗汉堂修建的主持人,是妙胜禅师。道光30年(1850年),当时的方丈妙胜禅师发誓兴建,他托钵行化二十多年,募集白银三千余两,而且不辞万里风尘,绘下了各地罗汉堂的建筑图样和罗汉形象。回寺后,他便请工匠,择定吉日,开始了建堂造像。

  清道光末年,宝光寺妙胜禅师修建罗汉堂时,共聘请了三批塑师:属于北派的陕西帮,属于南派的川西帮和川东帮。陕西帮塑的罗汉头部肥大,肌肉丰满,造型奇特,别有情趣。川西帮和川东帮风格相近,塑的罗汉头部适中,表情自然,造型不同于一般的菩萨神像,而更多地体现了现实生活中的人物性格。宝光寺罗汉堂的五百多尊塑像,出自三批塑师之手,观察其风格,比较其优劣,现今尚能辨别出各人的作品。但总的来说,皆各有所长,达到了异曲同工之妙,不愧是我国清代精美的塑像群之一,一直受到后世的高度评价。

  泥塑大师黎广修的故事

  罗汉堂中五百座罗汉的塑像者黎广修,却少有人论及,直到20世纪90年代修志中,始有《重庆建筑志》主编陈根泉先生钩沉辑佚,首次将其列入该志人物传中,填补了成都古建筑中一大空白。

  黎广修,字德生,19世纪清代合川云门镇人。黎幼年苦学画读书,后随人精学塑像,如痴如迷,人称“痴娃”。清道光年间(1851年)应新都宝光寺主持妙胜禅师的聘请,作塑像领班。

  罗汉堂设计独特,平面为田字型布局,内中设石柱64根,棕角4个,4大架梁。黎广修构思巧妙,置塑像与五百罗汉堂内柱前与空档之间,避免了平柱的遮挡,使堂内塑像纵横交错,走道互通,宛若迷宫。所作塑像神态各异,无一雷同。有的似佛非佛,有的似僧非僧,惟妙惟肖,衣纹分明,堪称川中泥型珍品。

  黎广修在塑造康熙造像时,很动了一番脑筋。生活中的康熙是个大麻子。三百年前,人类还没有抵御天花的能力,病毒一经传播,即使“贵为天子”也难幸免。康熙的父亲顺治皇帝,年仅二十四岁即死于天花。顺治第三子玄烨被立为皇太子,据说是孝庄皇太后听了顺治的玛法(干爹)、德国人汤若望的建议。而汤若望所持有的理由,就是:玄烨他幼年已出过天花,已经有了免疫的能力。

  不让康熙的脸上出现麻子是违背事实的,但是也不能因康熙脸上有麻子就让他显得很丑。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黎广修是这样做的:他以梅花图案,勾画出康熙脸上的点点麻痕,实现了美与丑、真与假的完美艺术结合。

  把皇帝弄到罗汉的队伍里,毕竟不是佛家正格,不过这在黎大师的艺术创造中还不算太出格的。光绪九年(1883),黎广修又率徒五人,应聘到昆明西山筇竹寺创作另一堂五百罗汉。现在你去看这堂五百罗汉,一定要特别注意看右室中左起第七席位上的那位罗汉。他的人种、肤色都与其他众罗汉迥然不同。他是谁?他是耶稣!

  附录

  宝光寺闻名遐迩的一付对联

  何元普 新都宝光寺大雄宝殿联

  世外人法无定法,然后知非法法也;

  天下事了犹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

  游宝光寺的相关习俗

  摸福字

  这一民俗活动,在宝光寺的“福”字照壁的山门殿之间的广场上进行。摸福字的人走到山门殿前约三十来步的地方,向后转身面向“福”字照壁,闭眼举手,向前行至照壁前,伸手去摸“福”字,能摸中者,即为有福。

  数罗汉

  宝光寺第二习俗是数罗汉,以求平安。根据民间的流传数罗汉方法:踏进门槛第一步若为左脚,便从左数起,如为右脚,便从右脚数起。数到与自己年龄数字相同的那尊罗汉,以它的善恶美丑来判断自己是否有福。如果你的求福心切,数到不满意的罗汉,你还可以改换方向另数,一直数到满意方休。

  求福气

  这一民俗在净土宗小寺长乐堂和念佛堂之间的莲池畔进行。人们将小硬币投入莲池水中,心里默祷:“浮起!浮起……”如果硬币真的如愿浮起于水面上,那就是自己求得了“福气”。如果失败,还可重来。

 
 
 
前五篇文章

拜谒金光古刹

白族“三道茶”——茶文化之最

白石寺游记

白仁岩寺记

香薰佛影中的青海隆务寺

 

后五篇文章

崇圣寺的“五大重器”

崇圣寺三塔

崇信文物遗址及出土文物

大理佛图寺塔

大理国时期的祀典文化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