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云寺舍利传世的重要物证与记载 |
 
大云寺舍利传世的重要物证与记载 ——“探源泾州大云寺”经典史料之三 张怀群 隋文帝给泾州大兴国寺颁舍利建塔,有隋文帝《隋国立佛舍利塔诏》直接为证。武则天敕泾州建大云寺时,在大兴国寺原址发现了隋代石函和佛祖舍利14粒。唐代进士、银青光禄大夫孟诜撰写了千字铭并序,刻在隋代石函四周,记载了发现石函、舍利以及大云寺兴建、重新安奉舍利的全过程。石函和铭文即成为继隋文帝诏书之后,泾州大云寺佛祖舍利由隋至唐传承的直接物证和记载。铭并序以优美的文笔,把唐代也就是武则天时代,佛舍利在泾州大地上经常出现灵异祥瑞现象,孟诜和当时的朝廷官员、高僧们重新安放舍利的过程写得详实具体,读后让人感到很庄严,很神圣,很美妙,而且很和谐。 铭文经笔者和姜涛、翁鸿涛博士寻抄,请著名历史学家杜斗城点校,文史专家王金生翻译,现将铭并序原文和译文披露,以期世人对佛祖舍利供养圣地泾州大云寺的历史有全面、准确的了解。 泾州大云寺舍利石函铭并序原文 大周泾州大云寺舍利之函总一十四粒 泾州大云寺舍利石函铭并序。 朝散大夫行司马平昌孟诜撰。 若夫能仁幽赞,治圣敬以开祥。妙善冥扶,徇贞明而效彩,故难思鉅相形于广济之辰,稀有殊姿,显自忽持之运,恭惟瑞景,允应兹猷者焉。爰有古塔遗基,在兹寺之右,高惟及仞,袤劣无常,壤甓既零,榛芜遂积。建葺之始,访耆颜而靡详,光影之奇,在休辰而屡警。维那出法言于司马孟诜,以为伊昔拘夷,爰分舍利,甫覃八国,俄遍十方,斯腾辉,必是遗好,每将穿究,苦乏资力。诜谓之曰:自香薪既燎,珍塔具修,理契则通,道符乃应。当今圆常摄运,方等装期,阐持线之微言,赞结绳之景化,融之以慧晷,润之以慈云,行使家励四勤,人弘五力,诸佛现喜,幽瑞腾光,彩发散身,复何疑也。勉加开显,当申资助,于是庀徙具锤,揆势施功,言未倍寻,便臻藏所,遽开砖室,爰得石函,中有硫璃瓶舍利十四粒。诜与长史济北史藏诸安定县令颖川陈燕客,并当寺徒众,俱时瞻奉,法公严持香水,诚祈就浴,倒瓶伫降,虚器匪延,合众惊嗟,咸沮情望。既而言曰:接神在敬,奉觉以诚,兹理或睽,冥应自阻,愿众等少湔意垢,暂情尘,注仰内尊,虔恭外肃,同申谶露,共取感通。于是言既逗机,人皆励矣欠,尽力坚猛,谛受精严,复写兹瓶,方下神粒。于函之侧,乃勒铭云: 神皇圣帝,地同天合,日拱辰居,川潮海纳,伟哉睿后显号著于铭刊镌矣!康期景度,载于冥纪,乘变之机不测,先物之轨难寻,彰妙本之宿圆,证善权之今发。舍天形而演庆,彩叶大云;怀地品以宣慈,化敷甘露,岂与夫风君瑟,火辟轸琴,黄祁出名丹,灵则□大诰,其冲兴校哉。神通者哉,昔八万四千,育王起光明之塔,三十六亿首楞,载平等之龛,及眷规模,敢忘修措。爰从大周延载元年岁次甲午七月癸未朔十五日已亥,迁于佛殿之下,崇圣福焉。广厦清冷,曾轩肃穆,基侔象戴,隧拟龙缄,采涅槃之旧仪,道宴坐之遗则,空说法而为盖,花韫觉以成台。若诸天之赴临,疑列仙之降卫。夫以炎祁递运,流峙或移,不茂委于镌,讵永宣乎殊妙,式诠斯,用刊于侧庶乎,宸微璺璺,与僧伽而永存,灵彩昭昭,历遐劫而常现。重宣睿感,乃作铭云: 满月为容,攒曦表相,一音攸述,万法斯亮,鹤林迁,龙步韬威,芳薪罢,构凝晖,五分余函,千龄翔圣,骈陛慧彩,允□慈政,雪龛曩饰,月殿新封,昔悲双树,今栖四松,念□难留,□□不测,愿言景□,长挥太极。 中散大夫使持节泾州诸军事守泾州刺史上骑都尉源修业,朝散大夫前沙州长史博陵崔撝,奉义郎行录事参军卢元纲、参军韦晋,通直郎行司功参军事冠基亮,宣义郎行司户参军李恁博士郑元礼,奉义郎行司仓参军独孤思礼,通直郎行司法参军张景略、郝师式,参军张守范、参军皇甫充、王僧言,豳州宜禄县尉检校营使汲人赵贞固书,定远将军守左卫泾阳府折冲都尉,宣义郎行许州长社县尉窦少绎,征事郎行安定县尉窦少微,参议郎行同州参军姜昕,泾阳府右果毅游骑将军薛智静,通直郎泾阳府长史赵思一,登仕郎行泾州录事董玄挺,僧大量、僧行恭、僧悟寂、惠觉、上座复礼、除疑、崇道、无着、寺主志筠、处寂、僧嘉、庆小、罗汉、僧广法、譓严、师叡、道寂。 泾州大云寺舍利石函铭并序译文 大周朝泾州大云寺舍利之函藏佛舍利子共一十四粒。 “泾州大云寺舍利石函铭文和序言 朝散大夫(二品官衔)任司马职事(任国防部高级军事官员)平昌(今河南汝州)人孟诜撰写。 万能仁慈的佛法,因为受到当今皇帝的崇尚而祥光无际。善念美形受到无形的扶持。正气、懿德大放异彩。令人惊喜的是无比珍贵的我佛真身舍利在佛光普照神州的良辰显现,它的贵重和美妙都是无与伦比的。很显然这是老天在大周朝国运昌盛,祥瑞征兆屡现的大好时光,馈赠给当今圣上——天后陛下的一份厚礼啊! 这里有古塔遗址,座落在(兴国)寺院的右侧。塔址高约六七尺,断砖残瓦,杂乱无序,乱石零落,荆棘丛生。 工程伊始,(我)曾走访近村上了年纪的人,他们都说此塔址有许多不可思议的奇妙之处,良辰吉日往往有征兆显示出来。这里的僧官名叫出法的对孟诜(我)说:“从前到西域学法时,曾听到过佛舍利分成多份,分别送到天竺国周围十方八国供奉的事。这个塔址如此灵异屡现,可能也是佛舍利存放之处。我很想挖掘塔址一明究竟,但因财力不足而未能付诸实施。”我就对出法说:“自佛教东传,宝塔的建造与之俱来,佛法通天彻地,德性灵迹也就相益得彰,如今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佛祖的微言妙法如旭日临门,慈云罩顶,阐发佛旨,使天下臻于治道。良好的社会风尚,使家家勤劳,人人努力,佛祖也是满意的。于是就使隐蕴的瑞气腾现光华,叫吉庆的彩云,庇护万物生灵,这又有什么可质疑的?您的善念,值得表彰,至于经费问题,我可以申报朝廷,要求资助!”于是鸠集人力,准备工具,相度地形,按计划施工。开挖了一丈多深,就找到原塔的地宫。人们打开密封的砖室,见到一个石函。里边安放着一个琉璃宝瓶,装着十四粒舍利子。我同泾州长史济北(中央委派的高级官员,今山东济阳人)史藏诸、安定县令颖川(安定县长,今河南许昌人)陈燕客及本寺僧徒们同时瞻仰了这一佛宝。出法大师庄严的捧着香水,虔诚地沐浴后,翻转宝瓶,把里面的舍利子倾倒出来,供大家瞻仰。在场的人都惊讶嗟叹!礼佛参圣的情愫得到满足。出法大师等大家平静下来时说:“接近圣物要持敬畏之心,供奉舍利,要诚惶诚恐,这个道理大家可能都知道,希望在场诸位都能自己约束自己,各自把内心不合佛意的俗念凡心予以净化,将杂念抛弃一边,代之以景仰专注的内心世界和虔恭庄重的外表仪态,向我佛舍利各表心曲,以求得佛心、人心互相感通。”这番话很合乎在场的各人心理,大家都精神振奋、争先恐后地表示意向,愿为重建舍利宝塔而尽心竭力。 姿态庄严雄伟、构思精妙的新浮图(宝塔)造好后,在琉璃宝瓶上重新做了记载,然后虔诚地将十四粒舍利子安放入宝瓶,(再将宝瓶安放在银椁、金棺中,银椁外覆以铜宫,铜宫外再护以石函),在石函外侧镌刻上(圣旨),铭文说:(铭文译文略——编者) 大云寺建造工程于大周延载元年(公元694年)岁次甲午七月初一(癸未)竣工,本月十五日(乙亥)举行了隆重仪式将舍利石函安放于新建的大周大云寺塔地宫之内。这次仪式是为善男信女瞻仰佛舍利从而达到崇佛邀福而特别举行的一场法事活动。 宽敞的殿宇清峻庄严,台轩楼阁排列有序,塔基伟岸稳固,有如大象脊背,地宫封口处有蟠龙守护。舍利石函进入地宫时,按佛教传统,举行了古老的涅槃大典,众多僧、尼按佛家规则,肃穆打坐,井然有序。蓝天有如宝盖,花草簇拥坛台,那气氛俨然是如来亲临大云寺,仿佛还有众多的诸天比丘、天王、罗汉、金刚等随护着。 (本段、赞词和落款人名单译文略——编者) 这篇铭文的作者孟诜,是汝州梁人,即今河南省汝州市。举进士,先后做过凤阁舍人、台州司马、春官侍郎、同州(今陕西省大荔县)刺史加银青光禄大夫等官,《新唐书》、《旧唐书》有传。特别是他的著作《食疗本草》在敦煌遗书中发现,更说明他的成就不凡,他和卢照邻等大诗人齐名,和孙思邈有很深的友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