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工巧明 地理 雕塑 绘画 建筑 历史传记 农工商业 书法 天文 舞剧 哲学 其它护持
 
 

香积寺僧人的24小时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千年古刹香积寺外景。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本昌住持介绍赵朴初诗碑。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僧人列队“过堂”的场面。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晨钟唤醒沉睡的古寺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念佛是僧人每日的必修功课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午餐时厨僧正在为僧人盛饭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不愿透露身份的知客用电脑查阅佛经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僧人在僧寮练敲法器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香积寺33米高的善导大师供养塔

  □文/记者 解维汉 图/记者 张波

  西安市共有佛教寺院67所。佛寺中的僧人平时是怎样生活的?他们有哪些喜怒哀乐?佛门有哪些清规戒律?许多市民都有兴趣了解。为了探询这片“净地”,本报记者2月29日中午住进香积寺,与僧人一起生活了24小时,近距离感知佛教僧人的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

  □13∶45 走进山门与住持攀谈

  香积寺在西安城南约17.5公里的长安区郭杜乡香积寺村,是中国净土宗祖庭。唐高宗永隆二年(681年),净土宗创始人之一善导大师圆寂,弟子怀恽为纪念善导功德,修建了香积寺和善导大师供养塔,使香积寺成为中国佛教净土宗正式创立后的第一个道场。

  穿过一座雄伟的“香积古寺”五门石牌坊,登上高高的台阶就进入了山门,游人稀疏,寺院很静。坐进本昌住持居室,我们先“入山问俗”,打听了寺里的作息时间表,世外俗客的贸然闯入是不应干扰寺院主人的正常生活的。

  有人说净土宗祖庭应是山西玄中寺,对此本昌住持释疑说,所谓祖庭有多重涵义,有学法的道场、出家的道场、修行的道场、弘法的道场、圆寂的道场、安葬的道场,山西玄中寺是善导大师学法的道场,香积寺是善导大师圆寂后在此安葬的道场。

  本昌住持是甘肃徽县人,他今年41岁,1986年出家,1990年到了香积寺,与已故方丈续洞及僧众合力共济,使荒败不堪的古寺得以复兴,还兼任西安市佛教协会副会长。寺里常住僧人34人,年龄最老的87岁,年轻的只有21岁,70岁以上的占五分之一,30岁以下的占三分之一。寺里人员是流动的,经常有外地僧人持“戒牒”来寺里“挂单”,也有原住僧不辞而别离开的,这叫“溜单”。寺里的劳动主要是打扫卫生,整理环境。寺外有30亩地,每年种两料小麦和玉米,播种和收割的时候大家都要去劳动。僧人的生活补助每月平均200元,少的只有150元。僧服由寺里统一制作发放,有几身替换,寺里不允许出外化缘,僧人病了,小病吃药,念佛堂里就备放着羚羊感冒片、银黄颗粒等常用药品。大病寺院出钱看。僧人死后放在寺后砖窑用干柴焚化,骨灰存于瓦罐中。

  问出家有什么“门槛”,本昌住持说要有初中以上文凭,有所在村镇派出所证明,还要有虔诚心。无论吃饭念经,都要将众生安放于心,不要时时刻刻打妄想,过去已经放下,未来还没到达,现在稍纵即逝,最关键的要把心安于当下。 寺里的宗教活动安排得井然有序。每年农历二月十九观音圣诞、四月八释迦圣诞、六月十九观音成道日、七月十五盂兰盆会、九月十九观音出家等节日都要举行大的法会。

  □15∶30 参观僧寮

  平时14∶00~16∶00僧众统一到佛堂念经,周五下午破例为自由活动。休息时间寺僧忙什么?我们在本昌住持导引下参观了殿堂、僧寮(寺院里僧人的住房)和僧众广泛接触,发现出家人也有业余爱好。

  第一间僧寮主人是性程,47岁,出家前是周至青化乡人。他的房间里经书堆得很多,有妙法莲花经、地藏菩萨发愿经等。问起出家原因他不愿说,问其家人更是直摇头。他在寺里的岗位是看管善导塔,在塔底层佛龛旁值守。他说,关心人不一定非要给钱,要给他智慧和能力,钱就是再多也总有用完的时候,而才能和手艺不仅解决燃眉之急,更能长远起作用。

  第二间僧寮主人是宏伟,36岁,他正在练书法,旁边写过的纸已有厚厚的一叠了。开始他对不速之客贸然闯入有点反感,经住持说明后便愿意回答我们的提问了。他的面貌很像是一个彪悍的武僧,似乎在通过练书法来打磨个人的心性,笔下的字已经很俊秀了。他面前摆的是欧阳询的九成宫帖,已经练了5年,字帖也写破了好几本。他说他就喜欢这种体,总想把字练好,一有空就写起来,书法是一种工具,练好后可以为普及佛教知识服务。

  第三间僧寮主人是彻云,进去时他正在摆弄一个便携VCD,一看他就是个认真耐心的厚道人。他的任务是每天早午在水房烧两大桶开水,近期还代替请假的天照敲早晚鼓。他既学楷书,还学绘画,桌上放着一个很大的速写画夹,中间夹着一沓素描用纸,旁边放着一筒彩色铅笔。彻云爱画,已非一日,走到哪里就把画具带到哪里。摄影记者想拍他画画的样子,房里太小,他就把画板背出来,在户外空地上对着善导塔画,不一会,古朴的塔影就在他的笔下清晰地映现出来。

  □16∶30 与中层主管对话

  看过三名“员工级”的僧寮,我们又走进“法堂”侧室造访了一位“中层级”的知客居所。寺里设四大班首:“首座”辅佐住持,相当于顾问;“僧值”管纠风整纪治安,是内卫首领;“典座”掌管斋饭杂务,是后勤部长;“知客”管人事、法务、接待,是人力资源部、业务部和接待部长。

  知客××今年38岁,出家13年了,一副睿智、稳健的样子。他上学时就喜欢佛学,认识佛教居士很多,也买了很多佛经,常到南五台游览佛寺,后来不知不觉就入道了,到香积寺为僧后,家里人还不知道,直到现在还以为他在那里上班呢,每次回家他都穿日本僧衣,很像普通人穿的制服,以免家人怀疑。考虑此因素,本文特意隐去他的法号。至于出家原因,他说想摆脱世间许多约束,当时有一种理想,想从束缚中解放出来追求大自在。

  我问:学佛也是心诚则灵吧?

  他说:心诚则灵是世俗的一种浅薄的说法,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也要人们发善心,做好事,一心向善,这只是肤浅的一面,心诚仍然有所求。有妄想分别就会产生苦果。不起分别心可以避免烦恼障碍滋生。

  我问:现代文明与古老寺院有抵触吧?

  他答:信息化、电子化对寺里也有影响。寺中大部分人都有手机。外界对僧人用手机有议论,其实传统寺院也随社会进步的,如不用蜡烛,用电,用电话,寺里还有一台电脑由我管理使用,既查阅打印资料也上网。

  说话间,一僧人敲门合十并报告,天照来电话说事没办完,要续几天假,下周二回来,知客问明情况允诺了。寺院有纪律,出外要向知客打招呼,违犯纪律要跪香,罚干活,还要批评教育,向僧众认错。

  我们交谈时音响里一直播放着佛教歌曲。他很喜欢佛教音乐,看的书也很杂。他说他原先性格急躁,近几年心境平和了许多,不再发怒,也是环境的熏陶和影响吧。

  □18∶00 晚斋 有几位僧人过午不食

  听到打板声,赶到厨房,菜盆在案板上,我自行取碗盛了一碗玉米糁、一个馒头,半碗菜,菜是莲花白和菜花混炒。这第一顿吃得有滋有味。吃完把碗洗了放回橱柜。佛教主张过午不食,通俗地说就是不吃晚饭,现在的出家人要工作学习,需要晚上进食。但吃晚餐时,不举行仪式,也不念经,像是偷偷地吃。我发现吃晚餐的僧人较少,有几位僧人都没来。

  出厨房,看到门旁贴着一份《厨房规约》,其中有“不得私煮饮食食于人”、“不得将坏烂饮食供应”、“不得留好物”、“不过堂者不得往厨中取食,不得取食回寮自食,违者罚”等规约。门前还有副对联:“食得人间烟火,修成菩萨心肠。”

  □19∶00 晚课 庄严 肃穆

  18∶50寺僧随着打板声陆续进入念佛堂拜佛后环壁坐定。19∶00排队走进大雄宝殿分序肃立参加晚课。伴随铃、鼓、磬、木鱼交替声中念诵《弥陀经》,有的捧念,有的背诵,声音抑扬顿挫,形成一种悠扬旋律。期间一僧在案前不断翻转手腕又拈香出殿,晚课将毕时,众僧依序排列,由引磐为前导,绕殿而行,边行边诵。 众人念经声时而舒缓,时而急促,时而众声齐诵,时而一人领诵,一声高于一声,一声紧似一声,平缓处如信马由缰,急促处如鸡头啄米,高高低低,自成曲调。在神圣的佛殿里,一切举止行动都得虔诚、庄严、肃穆,绝对不允许轻佻行为出现,这对普通僧人来说,是不言而喻的基本行为准则。维持戒律的僧值逡巡检查,发现衣领褶皱者帮助抚平,发现跪拜时僧袍后摆未遮严脚跟的一一撩起遮罩。20∶00,拖尾一声长鼓,三揖三拜,结束了晚课。走出大殿问一僧,方才的翻腕叫“施食”,绕殿叫“转佛”。

  20∶02晚课结束,大殿门闭锁落,偌大的院中空无一人,高峻的塔影上,繁星闪烁,我回到客房收拾床铺,记下白日见闻。

  □20∶50 暮鼓暮钟 荡气回肠

  听见几声鼓响,还没反应过来,走出房间细心聆听。寺里每天早晚皆敲钟鼓。夜先鼓后钟,晨先钟后鼓,各敲108下,分作三阵。21时钟楼二层灯亮,钟声随即响起,一位僧人的唱经声回荡在夜空。那钟声,有时一声,有时两声,有时连敲18下才停歇,诵经声带着曲调,既像是唱歌,又像是唱戏, 虽然钟楼门紧关着,但在亮灯的二楼,我想象一个魄力十足的僧人运气自如,手舞足蹈,那声音曲曲弯弯,起伏跌宕,充满着热情,充满着自信,充满着智慧,是忠于职守的独舞独唱,是自得其乐的天籁之音。21∶20,钟声戛然而止,余音仍在寒夜中缭绕。

  钟停了,板又响起来,打板的僧人叫觉胜,我追着他听,他说:这是熄灯板了,你也早安歇吧。那一刻,我忽然想起了很早背过的一副联语:“粥去饭来,莫把时光遮面目;钟鸣板响,常将生死挂心头。”

  那一夜,在冰冷的客房里和衣而卧,钻进被筒仍冻得打哆嗦,很有在高寒山顶上夜宿的感觉,久久难以入睡,也暗笑自己,不睡在温热的暖气房里,偏来这荒村古寺过“苦行僧”式的生活,纯属自讨苦吃!一夜无眠。

  □4∶30 晨钟晨鼓 早课 礼仪周而复始

  凌晨 4∶20,一阵清脆的打板声随着觉胜的脚步声传遍全寺。4∶30,钟楼上第一声钟敲响,依旧如昨夜那般悦耳。4∶50,钟歇鼓起。沉闷的鼓声先是散点轻击数声,随即便是雨点般地紧促连珠式的震响,声声顿挫有力。

  5∶00早课开始,本昌住持作为主念僧开腔定调,一片低诉缓缓升起,僧众齐诵《楞严经》。形式比晚课简约,但相似的礼仪却在一遍遍重复。至6∶00课毕排队鱼贯而出,径至西院斋堂。

  □6∶00 早餐 斋堂静悄悄 规矩良多

  斋堂也叫五观堂。五观的意思是:一是思念食物来之不易,二是思念自己德行有无亏缺,三是防止产生贪食美味的念头,四是对饭食只作为疗饥的药,五是为修道业而受此食。佛教忌“五荤”:葱、蒜、韭菜、洋葱、莘蕖。肉属于“腥”,鸡蛋也算“荤”,不能吃,酒也不能喝,牛奶、饮料可以喝。

  僧众坐定后,厨僧端着盆篮分发馒头、菜和稀饭。早餐的菜是白菜炒蘑菇。饭盛进碗内还不能开餐,须盘坐诵经,酬谢佛赐恩典。饭前先念“供养咒”,并有一僧出列礼佛向孤魂“施食”。饭后念“结斋咒”。吃饭时也有规矩,不能说话,全打哑语,住持的筷子平放在桌上,就表示不讲话,筷子头搭在碗沿上,就表示饭后要讲话。僧值法器一敲,住持就开始讲话。我们吃的这几顿,住持的筷子都平放着。盛饭也有讲究,如一声不吭,厨僧就给你盛满,如用筷子在碗中一划,划到哪里饭就盛到哪里,如想要稠的,就把筷子立起来,要稀的就用筷子在空碗中搅动,啥也不表示,就盛不稀不稠。我吃的这几顿,就特意试了一下,果真是那么回事。必须用左手托着碗底吃,不能直接放在桌上,吃时不能有响声,理由是“怕惊动想吃却吃不着的地狱饿鬼”。吃完后各自去屋角温水盆洗碗,然后重叠整齐扣到桌子边上。通常开饭板一响,僧人们就齐集念佛堂拜佛,然后列队去斋堂,这叫“过堂”,不能径直去斋堂,吃完饭再列队回念佛堂,念四句“回向偈”就散了。

  □8∶30 僧众打坐 大殿主管有个想法

  僧众聚会念佛堂打坐,念经。念佛堂是僧人每日主要活动场所,上殿、用餐都先在这里礼佛再开始活动。有事的可以不参加。负责管理大殿的光通法师就忙着整理殿内卫生。他领着我们参观了寺内的塑像珍品、精美砖雕、奇巧斗拱,并希望同去的摄影记者用照相机和录像机把这些部位都拍摄下来,作为数字化资料,制成光盘,由寺里妥善保存。一旦丢失或遭到破坏,便可以原样复修。张波记者连连夸奖他想得长远,并答应他过几个月托人完成这项任务。光通法师还自告奋勇带我们去1公里外看了潏■二河交汇处的自然景观。

  □11∶00 午餐 向知客 住持告别

  午餐吃面条,礼仪与早餐相同。餐后想补拍一张照片,找到知客,他开启电脑,很快就点击出石印版的《大乘经》。他认为,佛教知识越来越普及,学佛越来越年轻化,通过网络的简捷渠道,也许会使得更多被凡尘琐事牵绊的年轻人真性地去学习佛法。前去告别时,正在会客的本昌住持说,寺里从佛学院学成回来的有3人,目前正在中国佛学院进修的有1人。佛教的传承今后将更趋于年轻化、知识化。

  □13∶10 造访钟手

  下午离寺前终于采访到敲钟的理善,他的寓所就在钟楼底层,床边就支着几件随时供练习敲击的法器。我夸奖他钟敲得好,经唱得妙。他说自己嗓子亮,早年在镇安剧团呆过,后来又到草堂寺敲了一年钟,到这儿才半年多。他是完全按《钟词》敲,《楞严经》《四大名山》都按规矩走,就是稍微发挥了一点,“唱经”时拐弯抹角、提音上下,上下接连,曲子就格外柔顺了。他认为,不管做什么事,只要认真做,就一定能做好,他就想尽量敲出自己的特色来。他也有烦恼,目前尚是“沙弥”,要成为正式和尚,还得参加戒牒统考。

  我借穿一件沙弥黄袍,登上二楼照了一幅敲钟的照片,算是“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唯一纪念吧。小心翼翼生怕误撞钟响,给热心的理善带来麻烦。若问一日感想,感慨良多和尚也不是好当的!

  □14∶10 离开香积寺

  至3月1日中午离开,记者在香积寺已呆了24个小时。闯入这片远离尘嚣的“净土”,看到了热情,也看到了淡漠;看到了虔敬,也看到了繁琐;看到了忙碌,也看到了单调。不管现代气息怎样融入,出家人还是有不变的传统生活。

  世界在变,但人世间很多东西是永恒的,就像这古朴苍凉的寺院。

  相关链接

  汉传佛教六宗祖庭在西安

  中国汉传佛教发展形成了八大宗派,即三论宗、禅宗、天台宗、华严宗、法相宗、律宗、净土宗和密宗。除了天台宗祖庭国清寺在浙江天台山、禅宗祖庭少林寺在河南嵩山外,其余六宗的首传祖庭全部在陕西境内。草堂寺为三论宗祖庭,华严寺为华严宗祖庭,大慈恩寺为法相宗祖庭,丰德寺与净业寺为律宗祖庭,香积寺为净土宗祖庭、大兴善寺为密宗祖庭。

  来源:西安晚报

 
 
 
前五篇文章

天堂寺:白经幡飘动的圣地

天门福地 佛光降临——白衣古寺缘起

唐卡:雪域高原的传奇密码

塔院寺转钟

锁闭在寺院厚墙内的僧尼

 

后五篇文章

中国佛舍利地图

法显西游取真经 东晋和尚漂到美洲

法显从印度洋远航归国

法显法师的西域行程

法显法师东渡美洲大陆的考证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