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樊延庆寺遗址 |
 
襄樊延庆寺遗址 历史上建寺时间最早的延庆寺,早于江西、浙江、四川、云南、安徽、陕西、北京、香港等地皮日休的诗起到巨大的宣传作用,欧阳修、曾巩、米芾、黄伯思曾来此游历如今只留下因寺得名的延庆寺路和一池碧水
□王力明文/摄 话说延庆寺,江西、浙江、四川、云南、安徽、陕西、北京等地或有、或曾有、或改名为延庆寺,现在有名气的延庆寺在北宋的宁波、松阳,元代的五台县和峨眉山,清代的呼和浩特,当代的香港。而襄阳城南群山之中的延庆寺名气更大,建寺时间最早。 乾隆《襄阳府志》对延庆寺的解释是:“古为兴国寺。旧志云:‘在城南岘山后,地不能详也。’” 清同治《襄阳县志》:“旧为兴国寺,在望楚山。隋开皇中建。”曾巩《元丰类稿》的《襄州兴国寺碑跋》所记:“兴国寺今为延庆寺,在望楚山。欧阳永叔云:‘兴国寺碑不知所在,特见其模本于太学官杨褒家。’而此碑阴又有道护书襄州镇副总管府长史柳止戈而下十八官号姓名,其字犹可喜,得之自余始,世盖未有传之者也。” 又据唐释道宣(公元596年至667年)撰《续高僧传》和《襄阳人物志》所述当时全国著名的襄阳僧人释慧旷,他精通律学和各种大乘佛典,于隋开皇三年(公元583年)归襄阳,“后又奉敕移居兴国。寺任攸委。”兴国寺大约建于583年前后。 兴国寺在哪年改称延庆寺呢?从史料《旧唐书》中得知,唐朝会昌年间(公元841年至845年),围绕皇权斗争,武宗进行了一次灭佛运动,许多寺院被毁。唐宣宗即位(公元847年)后重新尊佛,灭佛运动就此结束。据魏平柱等撰写《隋代书法家丁道护》一文所提《襄州刺史蒋先庙碑》是郑处晦撰文、柳公权正书。襄州刺史蒋 请复为延庆寺,得到朝廷同意,扩建后立有此碑。碑中所提的重修寺时间为唐懿宗咸通年间。在咸通元年,柳公权就有83岁。笔者认为应为唐宣宗元年(公元847年)重建兴国寺,改名为延庆寺。查史料才得知:襄阳最先命寺名为延庆寺,唐朝皮日休写的《陪江西裴公游襄州延庆寺》诗时,襄阳延庆寺是全国唯一的延庆寺,由于皮日休的诗及宣传作用,襄阳的延庆寺名气很大,欧阳修、曾巩、米芾、黄伯思曾来此游历,影响许多地方,随后全国有不少地方寺改名为延庆。 那么延庆寺在哪里?在望楚山!也就是今天的华山。《襄樊市地名志》记载,华山“东麓有延庆寺遗址(林业队驻地)”。 我们沿着因延庆寺得名的延庆寺路登山,寻找延庆寺遗址。在华山东麓与岘山接壤的海拔约300米处,找到一口有碧水的池塘,这是襄樊城区海拔最高的池塘。池塘为长方形,面积为70平方米左右,北边有芦苇,南边长水竹,东面是森林,西侧为延庆寺路。鱼儿在水中游,鸟儿在林中唱,蝴蝶在空中飞舞。绕过已毁的浅井,向北走五十米,来到三棵盆一样粗的大树旁,这是一块一百多平方米的场地,地上有青砖、青瓦,还有上世纪七十年代的红砖、红瓦及青石垒的墙基,这就是往日林业队的驻地,这就是历代屡修屡毁的延庆寺遗址。延庆寺最近的一次修缮是在清初。上世纪五十年代,这里还剩正殿三间,现在,宋代的襄州风山延庆禅院传法大惠光大师寿塔铭收藏于文物部门,而这里,只是延庆寺遗址了。 是啊,山峦环抱,环境幽雅。果树的清香,与鸟呼应,与山共鸣。我们感慨时光流逝,沧桑巨变。青山依旧,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大家边走边看,情不自禁地吟起唐朝皮日休的《陪江西裴公游襄州延庆寺》: 丹霄路上歇征轮, 胜地偷闲一日身。 不署前驱惊野鸟, 唯将后乘载诗人。 岩边候吏云遮却, 竹下朝衣露滴新。 更向碧山深处问, 不妨犹有草茅臣。 还有朋友吟起清代黎美夏的《延庆寺》诗: 相呼更上最高峰, 峰下精蓝护碧松。 支遁买山心自稳, 许生求道意方浓。 清泉出石滋苔色, 细蕊盈阶作佛供。 好倩僧篱开瓮牖, 待予泼墨写秋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