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工巧明 地理 雕塑 绘画 建筑 历史传记 农工商业 书法 天文 舞剧 哲学 其它护持
 
 

《平潭县志》佛教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平潭县志》佛教

  第一节 沿 革

  佛教于宋代传入平潭。熙宁二年(1069年),受业江西宜春县南仰山的怀安籍僧人璋公来岚化缘,寻踪至白沙垄,在道彰岩建大士殿,宣讲佛经真谛,后圆寂于此。宣和三年(1121年),僧觉充在岚弘扬佛法,劝缘兴建平潭首座的太平桥。

  元代,平潭佛教兴而不衰,时建有镇海寺、隆兴寺、净尘庵等一批寺庙庵堂。镇海寺自元至清均有僧侣住持,多达40多人。净尘庵有比丘尼住持,并发动尼姑辟池供水。

  明代,平潭佛教得到较大的发展。建有龙泉寺、高山寺、金峰寺、澄澥寺、玉堂寺等一批颇具规模的佛寺。传入发展佛教净土宗和禅宗两大教派。建于嘉靖年间的龙泉寺,拥有僧侣数十人和寺田36亩。建于明中叶的苏澳长安头村尼姑庵有尼姑20余人。

  清代,除重修毁于倭患的国清院、隆兴寺(龙兴寺)等寺庙外,还增建灵竹寺、新来寺和观音井、潭角尾等处的观音堂。观音菩萨广为供奉。

  明清时期,平潭受新兴宗教——三一教的影响,出现了神佛并祀、道释混融的寺庙,如金峰寺、隆兴寺既供佛又供神。不少的神庙增祀佛菩萨。这一混融影响了佛教的正常发展。

  民国初,受“五四运动”的新文化潮流影响,“废寺兴学”之风盛行。10余座神庙、佛寺改为国民学校。之后,寺庙僧尼寥寥无几,佛教活动趋于低潮。民国32年(1943年)农历四月初八,中国佛教协会平潭分会在城关关岳庙成立,涌泉寺岚籍比丘释修明任分会会长。60多位佛教徒首批加入佛教协会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平潭大刀会于1950年因武装暴动被镇压,导致平潭佛教正常活动全部停止。“文化大革命”期间,各寺庙多被捣毁或改作他用。80年代后,落实党的宗教政策,保护佛教徒的正常活动,于1984年,县政府根据佛教徒要求,收回观音井观音堂,指派专人管理,停止多年的平潭佛教活动得以恢复。

  1986年,在城关后围成立平潭居士林,后移址城关大路顶。1993年5月6日,成立平潭县佛教协会筹备组,组长释智慧。1994年后,经登记发证,批准为佛教活动的寺庙有龙兴寺、居士林、金峰寺、潭城观音堂、灵竹寺、西来寺、澄澥寺(东澳观音堂)等。至1995年,县内有住持僧10人,群众自发修复的佛寺有6座。皈依居士达2000多人。

  第二节 主要活动

  平潭佛教有净土宗和禅宗两派。其活动大同小异,多在佛寺举行。

  佛寺日常宗教活动主要有朝暮二时课诵,诵经有《楞严咒》、《大悲咒》、《心经》、《佛说阿弥陀经》、《往生咒》等。中午还举行午供。平时,还安排讲经,宣讲教理、教史以及坐禅、忏悔等活动。此外,每月朔望、一年四节,还增加祝祷护神、祝圣报恩等。

  佛寺节日活动主要有:农历二月十五日,纪念释迦牟尼佛圆寂,举行涅槃法会,诵《遗教经》。四月初八佛诞日,称浴佛节,举行浴佛法会,其仪式有献香花,持香跪拜,唱浴佛偈,香汤浴佛等。七月十五日盂兰盆节,举行盂兰胜会,1天至7天。其仪规有诵《盂兰盆经》,上盂兰供众僧受食等,并作检举、忏悔。故又称“自恣日”。此外,二月初八佛出家日和腊月初八佛成道日,纪念仪式简单,如成道日煮腊八粥供佛。还有弥勒、阿弥陀、观音等诸佛菩萨等纪念日活动。

  佛事活动最隆重为水陆法会,俗称“普度”,短则7日,长达49日,内容主要有诵经设斋,礼佛拜忏,追荐亡灵。民国37年(1948年)中元节,岚籍比丘释性天、释修明延请涌泉寺高僧主坛,70多位僧伽来岚,在城关关岳庙举行7昼夜水陆法会,诵《梁王宝忏》、《慈悲三昧水忏》等经卷。法器以磬、木鱼为主,伴奏佛教音乐。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佛教活动趋于沉寂,少数教徒在家供佛礼拜。80年代后,恢复宗教活动,对外交流亦渐趋活跃。1987年2月8日,平潭居士林举行水陆法会,为恢复宗教活动的第一场大型佛事活动。

  第三节 寺 院

  平潭佛教寺院30余处,多数已废圮。由于民间宗教信仰对佛道两教并无严格区别,不少寺院神佛并祀;同时佛教又把道教俗神如关羽、岳飞等,封为“护法伽蓝菩萨”,入十八尊者行列。因此,纯粹的佛寺在平潭为数不多。

  福兴寺 位于潭城南炮台斗母宫址(看守所现址)。始建于宋太平兴国年间(976~983年),为平潭最早的寺院。明代毁于倭患,清道光年间重建。前殿祀伽蓝神,后殿供奉观音。民国时改作他用,后废圮。

  国清院 位于君山跃龙岗处。宋代始建。明代遭焚,三度废兴。清初修建、扩建。建有天王殿、大雄宝殿、大悲殿、祈梦楼及配殿等。供奉有释迦牟尼等佛。自清至民国时期为海坛香火鼎盛寺院之一。1949年该寺被大刀会窃据。1950年春节,大刀会暴动被镇压后,千年古刹随之被拆毁。

  镇海寺 俗称西院寺,位于敖东乡安海村后牛脊山东麓。建自元代,规模宏敞。四周回廊曲折,院、舍、堂、房齐全。前殿祀五龙顺化王,中殿供奉释迦牟尼,后殿为文昌祠,天井两边为钟鼓楼、迦蓝殿、祖师殿,成为儒释道三教合一的典型寺院。清嘉庆九年(1804年),后殿毁于火;嘉庆十五年修复。民国7年(1918年)改为学校,后废圮。80年代,村民集资在原址上建神庙,但与原有规模相去甚远。

  龙兴寺 位于中楼乡田中村后的龙兴寺岭南麓。建于元至正二十年(1360年),殿堂院舍十几座,占地15400平方米。明季毁于倭患,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重建,清光绪年间扩建。民国9年改为第一区公立第一国民学校,后倒塌废圮。1987年教徒集资修复观音殿;1988年筹建大雄宝殿。1989年福州市佛教会派释广平来寺住持。1989年释智慧(县政协委员)住持,并制订龙兴寺建设蓝图。1994年经县政府批准对外开放。1995年春,投资140万元,重建大雄宝殿,由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题写殿额。1995年秋,修复该寺后山的观音洞。

  龙泉寺 位于平原乡朴秀下村南。始建于明嘉靖年间(1522~1566年),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重修。建有前后殿、附院及钟鼓楼。光绪六年(1880年)增建何氏九仙楼。拥有僧众数十、寺田36亩。因与镇海寺齐名,素有“金龙泉、银西院”之誉。民国9年改为学校,抗日战争时曾遭日机轰毁,后废圮。

  金峰寺 位于岚城乡深坞村东北。始建于明天启年间(1621~1627年),清咸丰年间重修。原祀五龙顺化王,后增建大雄宝殿,供奉如来、观音、韦驮诸佛。后大殿倒塌。50年代改为金峰小学。1988年港胞王训泰捐资重建,并增建山门,添祀神祗。有寺僧5人驻锡,为县内宗教活动开放场所之一。

  观音井观音堂 位于潭城镇观音井街中心,清咸丰五年(1855年)建,同治六年(1867年)重修,民国36年复修。“文化大革命”期间改作他用,1984年收回。1994年筹资重建,为阁式双歇山脊顶,增建坊式石构山门和经堂等,并有七对石刻柱联。经县政府批准,为佛教开放活动场所。

 
 
 
前五篇文章

《闽侯县志》石刻 造像

《闽都记》闽清胜迹

《闽都记》郡西南永福胜迹

《闽都记》郡西侯官胜迹

《闽都记》郡西北侯官胜迹

 

后五篇文章

《平潭县志》摩崖石刻

《莆田县志》古塔

《三峡》《记承天寺夜游》艺术比较谈

《乌石山志》祠庙

《乌石山志》石 刻唐、后 唐、后 晋、后 周、宋、元、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