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平定天寺双塔之二:打上宋朝文化的烙印 |
 
解读平定天寺双塔之二:打上宋朝文化的烙印 双塔展示了宋代人高超的文化智慧 天宁寺舍利塔(西塔)建成70多年后,大宋王朝进入了空前繁荣的发展阶段,农业技术的进步,使粮食、油料、丝绸产量成倍增长。全国垦田数由宋初的295多万顷在几十年内增加到了530多万顷;制盐、造纸、漆器等都采用了许多新的工艺和技术;煤炭已得到广泛使用;丝织业织成的锦缎有50多个品种;社会分工更加精细;毕昇的活版印刷术使文化普及飞速发展;造船排水量达370吨;航海技术、对外贸易有了长足的进步;自然科学、医学、天文学、物理学等多方面探索(例如沈括的《梦溪笔谈》)使宋人对自然界有了更全面的了解,更加注重现实生活,尊重科学,敢于冲破传统观念,用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观察世界。 在这样物质生活相对提高的社会背景下,官府和寺院为追求社会时尚,发展宗教势力以巩固江山,兴建双塔便提到了议事日程上。 精心组织并挑选了出色的工匠,投入到营建东塔的工作之中,由于资料的缺乏,我们尚不清楚主要领班及工匠们的姓名,但是,东塔从开工到完成,是一系列建筑技艺与中国文化的综合展示。 首先在技术上,东塔工匠进行了认真的总结:他们发现,舍利塔(西塔)一层券洞出现了裂缝,这是由于拱券跨度偏大而不能承载上部塔身重量的缘故。再加上西塔灰浆是黄土,所以券顶出现裂痕是必然结果。因此,在设计东塔的一层券洞时就减少了拱券跨度和进深,使上部塔身之重不再作用于券顶。其次,东塔工匠对木筋的使用更加小心谨慎,因为西塔的塔身由于构造的缺点发生垂直裂缝是必然的,虽然东塔工匠没有看到西塔塔身的木筋是如何摆放的,但他们在东塔施工时,将环状的木筋用榫卯互相套牢,确是一大技术改进。 更重要的是在东塔的造型设计上,聪明的工匠们没有完全按照西塔(舍利塔)的原样进行复制。虽然从大的尺度上、外观上基本遵从了西塔的模式,但是细节上和技巧上揉入了工匠们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和对佛教宗教内容的改造,他们用现实主义和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精心描绘着自己心中的佛国意境。用雌雄对应的生活原理对营建中的佛塔展开了大胆的虚拟创意。首先,所有塔身上的门簪和斗拱组合中,全部采用和西塔相对立的砌筑手法。比如,西塔上的每个斗拱是用两块砖组合而成的,而东塔上就采用一块砖,即单砖来砌筑。由此而产生了偶数成阴,奇数成阳,阴阳相对,雌雄有别的文化意念。第二,在东塔每层的八个转角上,设计了西塔上所没有的“昂”的构件,“昂”的外形是一个三角形的尖挺造型,全塔56个“昂”的出现,衬托出东塔棱角分明的大雄气质。第三,由于西塔(舍利塔)的结构是一个空心塔,内部空间较大,阴暗潮湿,上下不便,于是在设计东塔的结构时,索性全部砌实塔体,不留空虚,一来塔体更加结实,二来仍采用对比的手法,强调东塔的实心与雄状。此外,再加上东塔正好处在东方位,这里是上位,尊位,从而使东西两塔具有了显著的雌雄对应和尊卑之分。建塔人的文化意念已表露得一清二楚。正因为这种外观上的细微差别使聪明的平定人自古以来就流传有雌雄塔的传说。这两座貌似一样、实则不同的佛教建筑,具有“人”的性情之分和世俗社会的生活气息。这对双塔在人们的眼中不再是佛的象征及禁锢的宗教场所,它们已俨然成为一对相亲相爱的夫妻,并成为平定城里一道千年不变的风景线。 所有这一切,都应归功于东塔主持人的文化智慧和高超的施工技巧,这是精神与物质的结合,宗教与世俗的结合,也是神与人的结合,他们对生活的理解和诠释,让我们永远品味不尽! 舍利塔建成之后,为什么增建东塔 据出土的碑文记载,大宋至道元年(公元995年),在平定军知军事谭延德的主持下,平定城内寿宁寺前举行了盛大的迎接舍利的仪式,并将拟建的舍利塔选址在寿宁寺门外西南方向“十余步”远的位置。 在佛教进入中国的早期,我国的佛塔在东汉至唐代中期近800年的时间内,都是建在寺院的中轴线上靠前的显要位置上。这主要是由于塔内供有佛经、舍利的原因。舍利作为佛在人间的化身,受到信徒们狂热的崇拜,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更愿意看到高大而具体的佛像或偶像。就像云冈石窟、龙门石窟中的大佛一样,慈眉善目的佛像,在与人们面对面的交流中,更能引起人们心灵的共鸣。同时,中国四合院式的建筑,有足够的空间容纳佛像。因此,更适合中国人口味的四合院和殿堂中的形态逼真的佛像,慢慢代替了高耸突凸的佛塔,使佛塔这一舶来品渐渐由中心位置退居到院内的次要位置或两侧。 寿宁寺(天宁寺的前身)前的舍利塔,建在了门外靠西的位置,正是佛塔位置不断变化的调整时期。但是到了宋代初期,兴建双塔又成了一种新的时尚。据《法华经》记载,释迦牟尼在天竺灵鹫山讲解法华经时,天空中突然涌现出一座瑰丽夺目的宝塔,徒弟们请求释迦佛祖用法力打开宝塔之门,只见多宝佛盘坐于塔内,盛赞释迦牟尼的精辟讲解。徒弟们为使两位佛祖共同弘扬佛法,便在佛寺中出现了兴建双塔的建筑格局。尽管在宋代以前也有建造双塔的例子,但在宋代开始,全国建造双塔之风日渐盛行。另外一个原因,是双塔可以左右对称,布局平稳,更合乎中国人的文化口味。天宁寺双塔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据平定州志的记载来分析,东塔应是在寿宁寺改造工程中(改造之后称为天宁寺)的工程项目之一。它建成的时间从各个方面分析应当比西塔(舍利塔)晚了50~70年。 东塔的外观与西塔极为相似,但是认真观察,东塔在细节上融入了新的时代特征和工程手法,特别是由于东塔在建造中多处使用对比夸张的技术手段,使两座塔在对比当中流溢出浓浓的文化内涵,使双塔具有了丰富的人文内容,只有当东塔建成之后,双塔对比才会出现这种文化品位上的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