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工巧明 地理 雕塑 绘画 建筑 历史传记 农工商业 书法 天文 舞剧 哲学 其它护持
 
 

拜寺口双塔维修与考古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拜寺口双塔维修与考古

  雷润泽 于存海

  拜寺口位于贺兰山中段,是宁夏回族自治区贺兰县金山乡境内的一个重要山口,这里溪流绿荫,风景秀丽。拜寺口又称“百寺口”、“白寺口”,因寺庙多、喇嘛塔多而得名。笔者1979年下半年开始从事自治区文物保护工作。1984—1985年我和于存海同志先后陪同中国文物保护科学技术研究所姜怀英、杨玉柱、祁英涛、李竹君、梁超等古建筑高级工程师和北京大学考古系教授宿白先生及国家文物局吕济民局长与文物处郭旃考察了坐落在贺兰山拜寺口北岗废寺内的双塔。诸位专家从双塔造型与装饰风格公认这两座塔是具有重要文化内涵的早期建筑,应是西夏佛塔。因年久失修,塔身劈裂,塔刹及塔檐多有残朽,急待制定抢险加固方案,我们随即申报国家文物局,要求组织抢修。经国家文物局批准,依照中国文物保护科学技术研究所古建室勘测设计的加固维修方案,在我们主持下组织专门技术力量进行加固维修。

  因参与加固维修,我和于存海有机会详细勘察记录了两座塔身上的各种遗迹、遗存,全面掌握了这处寺庙遗址和佛塔遗存的第一手资料,并结合文献和西夏故地对比资料,对西夏佛塔和宁夏各类古塔进行深入研究。

  一、双塔的建筑装饰及其特色

  拜寺口双塔皆为十三层八角密檐式空心砖塔,错落在拜寺口北岗台地废寺内,因其位置一东一西,故又叫其东塔、西塔。双塔塔身直接起于地面,第一层特别高大,约占塔高的五分之一。砖塔砌体厚实,壁面抹有白灰泥,其上有影塑和彩绘,塔刹由须弥座、相轮和宝葫芦组成。在每层檐角上装有绿琉璃套兽(这种绿琉璃套兽与西夏陵出土的灰陶套兽形体尺寸完全一样),下坠铁铎风玲。塔刹莲座平台转角处放置八个雕莲石础,础心孔中有朽木。东西两塔的高度相差不多(西塔高41米、底边长3.1米,东塔高39.15米、底边长2.95米)。

  西塔塔身除了一层平素无饰,第二层至第十三层塔身上有丰富的彩绘塑像、兽面和角饰。各层塔檐上的菱角牙子砌砖皆施彩绘。塔刹刹座表面的莲瓣也用彩色勾勒。

  东塔影塑、彩绘远不及西塔丰富,且残损也较西塔更为严重。综观双塔的建筑装饰特色可以归纳为如下四点:

  1.内容丰富,布局严谨。讲究塔身的装饰美,是我国古塔的一大艺术特色,这一点在拜寺口双塔中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在双塔第二至第十三层塔身外壁布满了影塑和彩绘。其中西塔的佛龛内塑有立僧、罗汉、护法金刚、供养天及七宝、八吉祥,佛龛两侧壁面塑有流苏兽面,塔身转角处塑有火焰宝珠、云托日月角饰。东塔每层每面塑有两个兽面,兽面之间绘有日、月、云图案,塔身转角处绘有火焰宝珠角饰。双塔的装饰,从其题材、内容与色调看,应为藏传佛教密宗艺术的遗迹。这种题材在甘肃省敦煌石窟、浙江省杭州市飞来峰塔中也有发现,但都是在底层,或者花塔上用,像拜寺口西塔这样将众多僧人、罗汉、护法金刚、供养天和七宝、八吉祥以及兽面、云托日月、火焰宝珠等多种题材,严谨有序地塑装在一座塔上,就目前所见,还仅此一例。

  2.造型简练,生动逼真。拜寺口双塔的塑像,以人物造像最具特点。其中无论是人、罗汉、护法金刚,还是供养天等都塑造得单纯而精练。在掌握各类造像的形态和性格特征的基础上,几笔勾出,着重突出其神态。僧人个个立姿端庄,衣饰整齐,似在苦修苦行。十六罗汉坐姿各异,有老有少。年事较高者,异常深沉含蓄;年轻的,则格外纯真坦率。护法金刚面相勇猛,身强体壮,给人以威武刚劲、力大无比之感。供养天容颜秀美,体态轻盈,满面春风,喜气洋洋,边走边散发财宝,充满人间的温情。这些简练而生动的塑像无疑是现实生活中不同年龄、不同性格的寺院僧众的真实写照。

  3.敷色厚重,色彩艳丽,充满藏密风格。拜寺口双塔的彩绘,虽已大部分脱落或严重褪色,但一部分色彩保存较好。这些彩绘主要有红、绿、蓝、黄、黑几种颜色。这几种对比强烈的颜色大多相间施用,设施厚重,造成了强烈对比的效果。

  4.装饰手法新颖。我国古塔的装饰绝大部分是在砌砖或砌石上雕刻造像和花纹图案,有的也直接在白灰壁面上进行彩绘。像拜寺口双塔采用影塑手法装饰塔身的例子还是比较少见的。从双塔塔身上的建筑装饰物及其文化艺术特色和宋元之际西北地区宗教建筑上的装饰艺术风格与题材内容比较,双塔的装饰深受藏传佛教密宗艺术的影响,是西夏晚期至蒙元时期藏传佛教在西夏受到皇室重视繁荣发展的反映与体现,或者说西夏晚期藏传佛教在西夏已十分流行,并给予了崇高地位。

  另外,在拜寺口西塔塔刹座天宫穹室壁面、中心柱木、架中木和塔身佛龛内发现西夏文、梵文和汉文三种文字,而东塔未见各类文字。

  特别是塔身上的西夏文字进一步说明双塔是西夏时期一处重要的皇家寺院,并由上师主持寺务,由地位很高的人主持修缮粉装事宜。

  二、塔内出土的文物

  加固维修双塔时,我们格外留心有无地宫与天宫,并为此在塔身下地表进行探查,在塔刹座各面进行细心观察,虽未发现地宫,但在刹座西面发现留有一长方形未压碴的砖壁面,似为门龛被封砌,敲击有空洞声,随即挖拆开,发现是进入刹座穹室的门洞。进入穹室内,圆形穹室壁面上布满朱红梵文咒语、题记。室内木制地板上有一用斧子自下面劈开的盗洞,落满灰尘与鸟粪,经清理发现一批装藏未被盗走的文物,计有:大朝通宝一枚,中统元宝交钞两张,鎏金铜造佛像一尊,唐卡两幅,彩绘木花瓶一对,彩绘木雕上乐金刚像一尊,彩绘木桌一张,彩绘木椅一把,绢纸插花两束,印花绸三块。塔内的出土文物不是很丰富,但仅就以上这些残存,特别是唐卡的发现可以说明西夏至蒙元时期,双塔所在的这座寺院是一处藏传佛教很重要的活动中心。

  三、双塔有无地宫和遗宝

  据史志文献记载,西夏早期修造佛塔时在塔下曾筑有地宫存放金棺银椁舍利子。拜寺口双塔有无地宫和遗宝?我们带着疑问在加固维修搭构脚手架前进行了详细勘察。该塔是在平地上夯实地基起塔,在其塔身底层周围进行探查未发现有地宫痕迹。为了抢险加固塔身,保证塔体安全,不敢兴师动众妄加造次发掘。搭起脚手架后逐层检查塔身内外与塔檐、塔刹残损状况,决定加固修复方法时,也曾在塔身内外逐层观测敲击,寻找有无密龛、密室。除在西塔刹座下,面西处发现有天宫穹室洞口和穹室装藏外,在东塔西塔塔身内再未发现有穹室密龛。

  80年代我在惠农、石嘴山搞西夏窖藏钱币抢救工作时,听贺兰山中羊倌说民间传说贺兰山中有藏宝的洞窟,有一秘帖:“方圆四十步、金银两大库,若要财门开,还得原人来”。后来在施工维修双塔期间,在山上歇息时,又听山上老乡叙谈此种传言。成吉思汗的蒙古兵攻击和毁灭西夏的战争中西夏达官贵人将财宝圣物藏于他们视为根本和圣山的贺兰山中也是可能的。迄今为止,我们只发现了几处窖藏的大量钱币,但在拜寺口西塔和宏佛塔天宫、拜寺沟方塔发现宗教圣迹之外,别无重大发现。

  四、双塔附近发现的建筑遗址

  (一)庙中有庙

  双塔坐落在拜寺口北岗台地废寺内,加固维修前,塔院仅有一间清末民初破败的土地山神庙和废寺堆积与建筑残件。在完成加固维修双塔任务后,我们在组织清理堆积整修塔院防护排水设施时,发现大量与西夏陵相似的灰布纹砖瓦、绿黄琉璃建筑残件与瓦当和滴水,说明这里在西夏时期是一座等级很高的皇家寺院。整修清理时在东塔的塔后二十余米山坡下清理出一座三间庙殿基址,勘察该基址地层与建筑遗迹似与东塔是同一时代的构筑,可惜地上部位已坍毁。在东塔正面南约三十余米塔台下的堆积层下2米,清理出原有寺庙庙院铺砖地面与排水构筑;在东塔西侧二十余米塔台下堆积层下2米余,清理出原有寺庙庙院踏步台阶与庙院基址。从探沟探方剖面看底层瓦砾砖石、木炭烧灰堆积厚约一米,其上复盖晚期山中冲下砂石腐土。从地层关系与原有寺庙废墟堆积物构成观测,这些寺庙遗迹和建筑基址应是西夏早期,或者更早的寺庙遗迹,其修建年代早于东塔,因为东塔是在高于此基址的地面上建起的。

  (二)双塔附近还有塔

  80年代我们在整修塔院清理堆积时,虽发现原有寺庙基址,但不知塔后山坡上还有掩没的塔群遗址。1998年的沙尘暴风和暴雨吹倒围墙、冲毁塔院护坡积水的同时,也为我们发现西塔塔后山坡上的塔群遗址带来了良好的机遇。为了抢险救灾,依照国家文物局批准的《拜寺口双塔塔院整修清理方案》,我们在组织贺兰县文化局与文管所抢修塔院、清理山洪堆积时,又在西塔塔后五十余米的山坡上出土小佛像、小菩萨像、擦擦(泥塔婆)等遗物残存件,随即组织考古专业人员在塔后山坡上清理出一排排依山势布列残存的十字折角彩绘土塔基址62座。该塔群体不象青铜峡一○八塔那样很有规则地排列成十二行,也不象一○八塔那样每排塔形制体量均等有序,而是每排塔前后左右错落、大小不一,有的塔还有小的塔院遗迹。细心观察该塔群每座塔,虽都是十字折角复钵式喇嘛塔,土塔外都有很厚的白灰皮与彩绘,但塔身上部已毁,仅剩塔身底层或底下两层,个别还剩三层。塔身内清出包骨灰的较大彩绘擦擦(陶塔婆),说明这是僧侣、喇嘛的骨灰塔。从加固维修贺兰山拜寺口双塔、贺兰宏佛塔,勘察清理贺兰山拜寺沟方塔,发现众多西夏佛教圣迹和丰富的西夏文物,有中原传统的卷轴画和藏密传统的卷轴画(唐卡)、造像、西夏文经、西夏文木雕版及蒙元时期遗物,为我们深入研究西夏佛教史与佛教文化提供更多更丰富的资料。

  (雷润泽,1941年生。1963年毕业于宁夏大学政史系,1979年以来先后任文物专干,文物处局长。从事全区文物抢救保护与博物馆建设二十余年,成绩卓著,先后两次被评为全国文博系统先进集体、先进工作者,受到国家文物局表彰奖励。主持编著了《须弥山石窟》、《西夏佛塔》、《原州古墓集成》、《中国边疆民族文物萃集》等大型图书。因研究著述颇多,曾应邀赴缅甸、日本、香港、克罗地亚、马来西亚、台湾等地考察交流、讲学访问。

  于存海,1953年生。198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曾在宁夏博物馆考古队、宁夏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文化厅文物处工作,现在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地面文物管理处工作。先后参加或主持了宁夏和上海的二十多处古代建筑、文物建筑的勘察测绘、制定维修方案和设计、制图以及施工管理等工作,同时对古代建筑也进行了一些研究。同他人合作编著《西夏佛塔》一书,并撰写了古代建筑维修简报,出土文物研究及论文等)

 
 
 
前五篇文章

拜寺口北寺塔群遗址考古散记

《唐五代佛寺辑考》再辑考

“崇光寺”历史钩沉

唐僧出家地:海岛金山寺被毁之谜

经典古刹明性寺

 

后五篇文章

丰顺太平寺佛印法师肉身不化

佛教圣地和琅山嘉佑寺

济南名寺——兴福寺

沮渠安周造像碑、维卫尊佛造像、比丘慧成为亡父始平公造像

觉津寺的名称由来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