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山佛湾发现开创者韦君靖镌记——大足石刻拾遗 |
 
北山佛湾发现开创者韦君靖镌记——大足石刻拾遗 陈明光 重庆大足石刻艺术博物馆 重庆 大足 402360 内容摘要:北山佛湾,历据《韦碑》判为唐景福元年韦君靖开创,但不云有造像镌记。2001年,不意在第9号窟发现一件铭文,但失去纪年和人名。经核查是韦君靖开凿时的造像记,可补石窟史之阙如。 关键词:北山佛湾;第9号窟;韦君靖造像记:补史之阙如 北山佛湾,位大足城北1.5公里的北山岗,南北长约里许,是世界遗产《大足石刻》的有机组成部分。其开创年代,历据第2号摩崖(第1号刻韦君靖像)唐乾宁二年(895)《韦君靖碑》载:景福元年(892),韦君靖建永昌寨的同时,“又于寨内西(缺9字)翠壁凿出金仙,现千手眼之威神,具八十种之相好”,判为景福元年韦君靖开凿,第3、5(毗沙门天)、9(千手观音)、10(释迦佛)号窟为韦氏凿造,但无一文云有造像镌记。近30年,笔者亦无数次查看,皆先入为主,疏漏而未发见。2001年11月,陈静、周涛收集资料,不意在第9号窟外龛下端,发现一件漶蚀殆尽的铭文,纪年、人名漶灭。其时疏于核查而未报道。
图二 第9号窟造像镌记拓本 图一 第9号窟造像镌记位置 韦君靖(生卒年?),身世不详。《韦碑》署衔:“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司空,使持节都督昌州诸军事、守昌州刺史、充昌普渝合四州都指挥、静南军使”。《新唐书·志》云:“昌州,下都督府”。但未云韦君靖。按碑载韦氏刺昌年代,昌州时治静南,光启元年(885)徙治大足,景福元年方于北山建寨、造像。 第9号窟,位佛湾南段,面西,顶平,双重(层)龛。外龛,高337、宽285、深36厘米(下略“厘米”2字);内龛,高292,宽270,深142。正壁设千手观音善跏坐像,左右壁各浮雕4层8组佛、菩萨、摩醯首罗、鸠摩罗天、风云雷雨电神等诸天、力士像。造像镌记,位外龛左门框下端,面北竖刻,楷书8行,1—7行上部被凿残,下距窟底10,距地面72(图一)。残刻石面,形若口朝上的“手枪”,高右边50、左边30,宽右上方长9、左上方长21、下方长30。镌记存81字位,辨识得48字,字径3。(图二)移录于下: (残)□□□□【寨面西】□□/(残)□校司空【使持節都督】/(残)□□□□□□□□□/(残)□【靖】泰□縣安□□【世】/(残)□宿世殃□【唯】願□□/(残)不自天□□□從地踊/(残)□□□□大悲【心】召募良工鐫/大悲觀世音菩薩【天龍】□部衆一龕。(黑体方括号内为依稀可辨字) 镌记虽失纪年和人名,但与《韦碑》对照,可判定是韦君靖开凿时的造像镌记。一是,第1、2号摩崖的韦君靖像和碑,与第3、5、9、10号窟皆同位佛湾南段之首,并首尾相连。3—10号间的其他编号,皆后人插刻的小龛。可见,《韦碑》与千手观音等窟建造时,这段崖面尚未凿像,故龛窟连接,形制亦同,说明建造年代相近;二是,《韦碑》云:“凿出金仙,现千手眼之威神,具八十种之相好”,是指笫9号千手观音窟。因佛湾唐刻千手观音像,另只有北段第243号一个小龛,蹇知进天复元年(901)造,别无第3龛。因此碑云“现千手眼之威神”,除第9号窟外别无所指;三是,镌记虽失造像人名、纪年,但残存“检校司空使持節都督”署衔,与《韦碑》载韦君靖署衔契合。《韦碑》下部刊有130多位节级将校的名衔,唯韦君靖署“检校司空、使持節都督昌州诸军事……”衔,别无第二人。因此,造像镌记中署“检校司空使持節”衔的人,只能是韦君靖方可。 上述三例证:北山佛湾第9号窟发现的造像记,是韦君靖开凿时的造像镌记无疑,可补北山石窟开创史之阙如。 2006年7月23日 于馆“三山”办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