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工巧明 地理 雕塑 绘画 建筑 历史传记 农工商业 书法 天文 舞剧 哲学 其它护持
 
 

大足大钟寺遗址出土北宋造像镌“双腊乡”探疑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大足大钟寺遗址出土北宋造像镌“双腊乡”探疑

  ──铜梁宋故“双腊乡” 钩沉

  重庆大足石刻艺术博物馆 陈明光

  大钟寺遗址,位于大足县东30公里、万古镇南面2公里的长生村(桥)九组。座落于淮远河沙河段长生桥南面山麓,面向河流(东北),对岸是古来的一条大足通往铜梁、往返成渝的东大道,民国修建大铜公路方改道镇北经过。

  1986年6月,农民周民泉在大钟寺遗址处挖基建房,出土圆雕佛、菩萨、罗汉像等石刻近百件。大足文管所派员勘查后,选捡较成件的雕像(大都头残)、经幢等残品50余件,运存宝顶圣寿寺文物库房,通编为51号。

  在这51件中,镌有造像记的23件,纪年有北宋咸平、皇祐、嘉祐、治平等,可填补大足石刻北宋早期造像的空白。镌记中有2件的造像人称“双腊乡”弟子:一是第1号菩萨像残记,“双腊乡弟子卢少□……”;二是第20号镌记,“双腊乡弟子陈炳、进士陈珙……镌作第六罗汉一尊……嘉祐八年(1063年)十一月□日”〔1〕。两件镌记均未冠县名,双腊乡古今是大足何乡地?不明。

  上世纪发现“双腊乡”镌记后,笔者就查阅了大足遗存的乾隆、嘉庆、道光、光绪和民国五县志,后来又查阅了新编《大足县志》,均无关“双腊乡”的记述。宋《元丰九域志》载,大足设五乡十四镇〔2〕。乡不列名,镇列大足、龙水、陔山……米粮等,但无“双腊”名。考大足石刻造像记,宋时得绍兴、嘉定间4乡名:北山佛湾第136号窟镌记“南山乡”,天堡石壁寺碑刻“石壁乡”,中敖舒成岩第2号龛刻“大宋昌州大足县若子乡”,石马、金山之间的石门山第6号窟刻“昌州大足县陔山乡”〔3〕。明清造像记署乡、里名的颇多,亦无“双腊”踪迹。

  石门山石窟位大铜公路南边,西距石马、东距金山不过3、5公里。金山镇与万古界邻,相距约5公里。石门山第6号窟营造于南宋绍兴六年至十一年间(1136—1141年)。时因久旱不雨,当地岑忠用等诱化营造十圣观音洞。今洞尚存造像镌记16件,其中有两件出资人称:“陔山乡奉佛弟子”。该洞造像与《元丰九域志》相距60年左右,可证石马、金山(原名大堡)地带宋属陔山乡域。宋代的乡是行政建制,镇乃集贸之地,但乡镇同名者有之,陔山即是。宋时大足县域与今大同,时仅设五乡,可见乡的范围很大。道光《大足县志》云:“陔山,在县东四十里,近三华山,秀气蔚然”。方位、里程均应在石马、金山境地。可见陔山乡、镇都是以所在地的“陔山”为名。

  宋世陔山乡域难以确指,当不限今石马、金山地区。其西面是大足城,西北面是米粮镇(明清曰米粮里),西南面是南山乡;其南面是唐宋时著名的龙水镇及巴岳山脉(俗称西山,今玉龙镇即在山间);其东北面,今是大足国梁、回龙镇,明清曰曲水里,宋时巴川县(今铜梁)的曲水镇即在其间;其东面即大钟寺遗址所在的万古镇和与铜梁界邻的雍溪镇(《元丰九域志》载的巴川县雍溪镇,当在其间)。揣度大钟寺所在的地理环境双腊乡不可能逾越陔山、南山乡、大足城区在县西地区,当与大钟寺所在地近邻。于是,笔者向大足县东地区去探寻。

  大足县东古今与铜梁(宋世巴川)毗邻。上世纪查光绪《铜梁县志》无“双腊”名。新编《铜梁县志》载:唐长安四年(704年),割石境县地置铜梁。开元二十三年(735年),割石镜之南、铜梁之东置巴川。乾元元年(758年),割巴川西南部分地置大足。元至元十七年(1280年),巴川省入铜梁。又云:“巴川县的疆域,是以小安溪流域为中心,包括今旧县……板桥等区和支流怀远河一带的今铜郭区及大足县的中敖至龙岗至石马以东,雍溪至万古线以西,五桂以南地区。大足置县,巴川县将现中敖至龙岗、石马线以东,雍溪至万古线以西,五桂以南等地划归大足县。元初巴川、大足并入铜梁……。大足复置时除并入地外,原巴川西南的雍溪、万古、曲水等地划入大足县”〔4〕。无一外道及“双腊乡”。新编《大足县志》亦云:“元末复置大足县,原隶巴川的雍溪、曲水二镇划归大足”〔5〕。但未明云时与雍溪、曲水紧邻的万古镇的隶属关系。

  查大钟寺第36号、嘉祐四年(1059年)造佛尊胜幢上载的王氏发愿文句中有:“又前罗超往年偷昌州界杨延璋水木一枝破使”〔6〕。度该句语意,时万古地区疑属巴川,因与昌州(大足)界邻,故曰“偷昌州界……”。据此,大钟寺石刻的双腊乡,宋属巴川的可能性最大,但史志不考。《元丰九域志》载:“巴川七乡、十七镇”〔7〕,乡亦不名,镇首序列曲水、雍溪。巴川宋时的“雍溪镇”,疑与今大足雍溪、万古镇关切,因两镇相距不过10公里。然由于万古隶属关系不明,史志又无关双腊乡的记述,宋时“双腊乡”属于何地?长时未解。

  近年得郭朗溪主编1949年12月竣稿的《新修铜梁县志》,始获双腊乡信息。郭《志》“第一卷纪事(第四)”考述巴川疆域载,“查:巴川县唐宋代均治今县城。……巴川县疆域,今虽不能确指,然据班竹乡沙河沟岩上刻有‘巴川大饥,碗米大钱十六文’,元祐二年等语,及最近三教乡发现古墓碑刊有‘皇宋剑南道梓州路合州巴川县双腊乡藻溪市’云云。足见由今班竹乡经县城迄于西南之三教乡,在宋代均属巴川县境”〔8〕。梓州路北宋徽宗重和元年(1118年)改为潼川府路,三教场(今属永川市)是巴川县的边境,据墓碑云属双腊乡域勿疑。郭《志》在“第一卷乡镇概况(第三)”又云:三教乡,方位西南,距城130华里,因三教寺得名。宋为藻溪市,清之三教场〔9〕。可见,郭先生持之有故。

  三教乡,解放初尚是铜梁县第六区的6个乡镇之一,1953年随该区划隶永川县,今名三教镇,古今位巴川(今铜梁)县治西南之巴岳山麓,与大足的雍溪、万古隶巴川时同一个大方位。度三教场出土墓碑曰:“皇宋……巴川县双腊乡”,万古大钟寺造像镌记称:“双腊乡弟子”,两地当同属双腊乡域。宋时的乡域颇大,如偌大一个大足县仅设五个乡,即可明见。双腊乡域多大?难以确指,但大钟寺所在的万古地当属巴川双腊乡,与昌州大足陔山乡界邻,故尊胜幢王氏发愿文云:“又罗超往年偷昌州界……”云云。

  以上考述如无大误,不妨作如下认识:大钟寺遗址出土北宋造像镌记的“双腊乡”,宋属合州巴川县的“七乡”之一勿疑,但铜梁史志失载,从而钩沉铜梁宋故双腊乡。宋大钟寺所在的万古地亦属双腊乡域,大抵与大足陔山乡界邻,但大足县志欠明,据此可补大足史志之遗缺。

  遗误不免,敬请学贤,匡我不逮。

  2004年9月修改稿

  注释:

  〔1〕 《大足石刻铭文录》,473页,重庆出版社,1999年8月版。

  〔2〕《元丰九域志》,卷七,350页,商务印书馆,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六月版。

  〔3〕 同注〔1〕,75、330、293、352—354页。

  〔4〕 《铜梁县志》,45—47页,重庆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5〕 《大足县志》,61页,方志出版社, 1997年3月版。

  〔6〕 同注〔1〕,472页,王氏造佛尊胜幢记拓本。

  〔7〕 同注〔2〕,355页。

  〔8〕 郭朗溪《新修铜梁县志》,61页,1992年铜梁县志办公室印。

  〔9〕 同注〔8〕,53页。

 
 
 
前五篇文章

敕赐洞林大觉禅寺历代序碑

禅宗的自然观

禅游鸡足山

禅画与画禅

藏传佛教阿閦佛图像及其相关问题研究(7—15世纪)

 

后五篇文章

大足石刻研究概况

大足县酸雨形成分布特征及其对石刻造像的破坏作用

滇云艺术概述

古代帝王三次摧毁佛寺只因和尚多到和国家争钱

风情虎岫寺之文化·信仰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