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祖宗第一家——仰山栖隐寺 |
 
佛教祖宗第一家——仰山栖隐寺 明月山其实很早以前就闻名于世,当然最早出名不仅是因为这里的好山好水,也不仅是因为这里的奇峰怪石,那是因为什么呢? 明月山上有12座上了千米以上的高峰,这其中有一座山很特别,它高只有1034米,却是"飞鸟难越,可仰而不可登",所以古人把这座山叫作仰山,也有高山仰止之意。每年隆冬未到,这座山已是银光闪闪,或已入初夏的时候,这座山仍是白雪皑皑,这一奇景就是宜春八景之一的仰山积雪。当然也有人说那不是雪,是因为半山腰的仰山栖隐寺太有灵气,以至于山顶灵光冲天。栖隐寺真那么灵异吗?要从一个佛教的宗派说起。 佛教自东汉传入中国后,在二三百年的时间里发展非常迅速,但绝大部佛教徒念的都是外来的经,繁琐复杂,苦涩难懂,枯燥无味,再怎么发展也难以再让大众接受,更别谈什么信仰。到了唐朝佛教里出现了这样一个宗派,他们“少室单传,不立文字,远居深山,兴丛林,立清规,禅农双修,自食其力,不乞食,不乞衣,甚至不打坐,不念经”。主张人人皆有佛性,人人皆可成佛,反对行修,主张心修,即心即佛,非心非佛,见性成佛,这种宗教派别就是后来成为中国佛教主流的禅宗,是真正的本土化了的佛教,有自己的教义,有自己的经文,是完全有别于印度佛教的中国宗教。 使禅宗流行于中国的关键人物有三个:六祖惠能、马祖道一、百丈怀海。后两位大师是师徒关系,均弘法于宜春,分别归葬与宜春的宝峰山和百丈山。马祖道一倡导广建丛林,提出了“即心即佛,非心非佛”的著名佛学思想;百丈怀海继承和发展了马祖的思想,加强了对丛林的管理,始创佛教清规戒律,他创立的百丈清规,后来被历代统治者颁行天下,成为名副其实的“天下清规”。 禅宗,正如他们的祖师菩提达摩所预言: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到了唐朝中期,开出禅宗之花的第一叶--沩仰宗。它由湖南宁乡沩山的灵礻右禅师和袁州仰山慧寂禅师师徒共同创立。 灵礻右禅师为百丈怀海的入室弟子,后来到沩山开创同庆寺。慧寂禅师为吉安耽源山应真禅师的入室弟子,在灵礻右禅师开创同庆寺数年后,也来到沩山。经过师徒俩10多年的布道和发展,在禅风方面,同庆寺逐渐成了很独特的寺院。慧寂在沩山呆了15年后,离开了同庆寺,来到湖南郴州王莽山,开堂说法。据说他一座上禅床,禅床当即就陷入地下一尺多。土地神求告说:我的土地福薄,容不下你这位大禅师,袁州南部的仰山是你的居住地,于是慧寂就这样来到了仰山,在集云峰下相中了一块四周各有佳峰,每峰如一莲花之叶,数十峰连绵叠嶂,有如一个“莲花盆”的风水宝地,作为他的弘法福地。在仰山,慧寂禅师继承了马祖道一和百丈怀海的修行理论,认为万物皆有情,都具佛性,人若能明心见性,即可成佛;同时又继续传布沩山禅风,并将之发扬光大,将圆相法加入其中,在传法启发弟子时总是离不开画圆相,给世人阐述法理是也不时用圆相来开悟人。沩仰宗属南岳法系,慧寂把主观世界看成“想生”,是“能思之心”,客观世界看成“相生”,是“所思之境”,认为主观的可以变成客观,客观世界的可变成主观世界的,用慧寂的话来说就叫“流注生”。结论是三者都应否定,“俱是尘垢,若能净尽,方得自在”。慧寂禅师的这一特别的禅风、特别理论成就了他一代宗师之名,因为宗风发端于沩山,成型于仰山,故被称为“沩仰宗”。沩仰宗吸引了许多信徒,慧寂禅师、仰山和仰山栖隐寺也曾一度名噪天下,慧寂禅师也因此被誉为“小释迦牟尼”,就连韩国、日本也有不少信徒前来仰山参禅学道。如韩国五观山的顺支了悟禅师于唐朝宣宗年间,入唐求法,直奔仰山,成为慧寂禅师的入室弟子。了悟禅师学成后回国,成为韩国沩仰宗的始祖,现在韩国沩仰宗信徒有近200万之多。 仰山栖隐寺香火很旺,宋朝时奉旨改名为"太平兴国寺",此寺名一直延续到清朝末年,后来寺庙的规模也不断缩减,走向衰落。现在,仰山栖隐寺正处于恢复重建阶段,现任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一诚大师是沩仰宗第十代传人,他正在倡导重建栖隐寺。2004年11月18日慧寂塔院落成,2006年5月17日栖隐禅寺大雄宝殿奠基开工了,有望在不久的将来,祥云绕宝剑、钟磬答晨暮的景象,将重现于仰山幽谷之中,栖隐寺将再现往日的辉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