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道历史上的几次大争斗 戊午之辩道者屈 |
 
佛道历史上的几次大争斗 戊午之辩道者屈 儒、释、道思想领导中国文化二千余年,人才辈出、异彩纷呈(基督教、伊斯兰教不与焉)。要知,三家虽互有短长优劣,其实常常互为补充、渗通、融合,鼎足而三,实未可偏执。然而囿于门户之见、宗教之争,佛道二教在历史上曾有过几次大的争斗,颇为惨烈。道常无为,佛本无心,犹此党同伐异,殊可叹也。 据载,晋惠帝时有个道士王浮,常与沙门帛远争邪论正,每次都为帛远所屈,王浮遂愤而作《老子化胡经》。大意是说老子骑青牛西出函关,不知所终,其实是到了印度。至于如何骑牛越过喜马拉雅山,没有详说。不过他到印度后,就化身成了释迦牟尼佛。这样一来,佛教徒受不了了,便也造了一部经,叫《起世界经》,说“佛言我遣二圣者,往震旦行化,一者老子,是迦叶菩萨,二者孔子,是儒童菩萨 ……”。由此,围绕《老子化胡经》引起的佛道之争,便一直延续到元朝的“戊午之争”,以全真教的失败而告终。不过到了清末,由《老子化胡经》引起的夏夷之辩引发了另一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争论,这是后话了。 按道家思想,早已有之,周代以前,儒道不分。盖大道无形,不可须臾离者也。儒者,亦道之一种而已。自秦,儒道始分为二。道教之徒,自称其教始于黄帝,大成于老子,故称为黄老之术。又世传孔子曾问道于老子,且据史有徴,亦举以自炫。然道教之初创,实肇于东汉末年。佛法东来,其实也差不多是这个时候。 佛法初来震旦,道路险阻、交通不便,故而流传不广、根基浅薄。所译经典,寥寥无几。世传现存最早的一本汉译佛经《四十二章经》其实只是从印度众多经文中各摘取一些言论汇集而成的一本佛教知识普及读物而已,并不算得上真正的佛经原典。而且也只有上层社会流通。因此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