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净土宗 净土法脉 净土经论 净土圣贤 早晚课 净土指归 净土文集护持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二十三集)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2010/4/27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乘无量寿经解》第二十三面倒数第五行,我们将文字念一段:

「昙鸾大师《往生论注》曰:无量寿经三辈往生中,虽行有优劣,莫不皆发无上菩提之心。此无上菩提之心,即是愿作佛心;愿作佛心,即是度众生心;度众生心,即摄取众生生有佛国土心。」我们就看到此地,这是一个小段。昙鸾大师,这是净土三经一论为《往生论》做注解的一位大德,他是很多古大德认为应该是净土宗的一位祖师。如果是祖师,他在善导之前,对於修学净土、弘扬净土有殊胜的贡献。《往生论》是天亲菩萨作的,天亲菩萨他自己修学净宗的心得报告,传到中国来的时候是净宗最主要的典籍,叫三经一论。现在是有五经一论,这两种,一个是前清魏源居士,将「普贤行愿品」最后的一卷附在三经后面,成为四经;印光大师将《楞严经》的「大势至圆通章」附在四经的后面,就成为五经一论,五经是这么来的。五经一论,经文都不长,所以把五经一论印成一本,也是一个小册子,净宗典籍全在其中。昙鸾大师在这个注解说,《无量寿经.三辈往生》中,这是经里面说的,虽然行有优劣,行是说修行,这个修行就是念佛的功夫有浅深不同。功夫深的这是优,功夫深,能念到事一心、念到理一心,这个功夫深;劣的,这是讲功夫成片。其实功夫成片也有优劣不等,但是最低限度总得要这句佛号能把烦恼伏住才行,伏不住就没有功夫。能够伏住,这是功夫最浅的,虽然最浅,它管用。临终的时候还能伏得住,他就肯定往生。但是这里面有一句非常重要的话,那都是「发菩提心」,如果没有菩提心,功夫再好也不能往生,这是我们必须要知道的。

什么叫菩提心?他说「此无上菩提心,即是愿作佛心」,这句话很重要。蕅益大师在《弥陀要解》里面告诉我们,能不能往生,全在信愿之有无,这个愿就是此地讲的愿作佛心,这个愿重要!你到西方极乐世界去干什么?是去作佛的,不是为别的,到那个地方去,是为了明心见性而去的。禅宗里面说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见性成佛,禅宗之外,八万四千法门,哪一个法门不是以这个为目标?所以佛在大乘经里面讲,「法门平等,无有高下」,这话是真的,因为八万四千法门,门门到最后都是明心见性。净土宗也不例外,净土宗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是的,是带业往生,没开悟!到什么时候开悟?到极乐世界见了阿弥陀佛之后准开悟,古人讲「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这是净宗的殊胜。八万四千法门任何一门,要是不开悟、不见性,不算成就。唯独净宗只要往生,往生品位再差,同居土下下品往生,有没有开悟?没开悟;可是虽没有开悟,阿弥陀佛在四十八愿里面告诉我们,「皆作阿惟越致菩萨」,阿惟越致菩萨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了。这一个烦恼没断,没开悟,到极乐世界何以有大彻大悟那样的智慧、那样的德能、那样的受用,那是怎么回事情?这个我们晓得,是阿弥陀佛本愿威神的加持。你先没有开悟不要紧,佛的智慧功德加持给你,所以你在西方世界的待遇,就跟七地菩萨没有两样。这是难信之法,世尊在经典里也常说,这个法门是「唯佛与佛,方能究竟」,只有真正成佛,他才明了这个道理,等觉菩萨对这个道理都不十分透彻。这是法门深妙之处。

这个地方讲「愿作佛心」,愿作佛心是什么意思?底下解释得好,「即是度众生心」,四弘誓愿里第一愿「众生无边誓愿度」。度众生谈何容易?现在这个世间众生苦,苦到极处,社会的动乱、自然灾害的频繁一个接一个,非常密集。诸位在媒体、在电视广播里你都可以看到,每天都有灾难,而且这些灾难好像一次比一次严重。今天这个地球上的居民,似乎没有一个人有安全感,你说这个多恐怖,这是有史以来没有过的。什么原因?我们看看极乐世界,那个世界什么灾难都没有,人身心健康,无量寿,金刚不坏身,这个意思就是说明,西方极乐世界的人没有生老病死的苦。那个地方生不是胎生,是化生,莲花化生,没有生老病死苦,无量寿,没有求不得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五阴炽盛苦,这是佛经上讲的八苦。这个世间的人,这六道凡夫,八苦交煎;极乐世界没有,这八苦没有,坏苦、行苦也没有,所以叫极乐世界。生在那个地方的人,往生到那边去的人,都有度众生的心,都发过这个愿,「众生无边誓愿度」,帮助众生离苦得乐。

苦从哪里来的?苦从迷惑来的,你对於事实真相不了解,起心动念都是烦恼在做主。烦恼做主,那就叫你造业,起心动念是意在造业,言语、行为是身口在造业。造业,业有善、有不善,善业在三善道受报,恶业是三恶道受报,苦不堪言,永远出不了六道轮回,这叫真苦。

六道是真的不是假的,谁先发现六道的?不是释迦牟尼佛,比释迦牟尼佛至少还要早几千年,古老的婆罗门发现的。婆罗门教就是现代的兴都教,我跟他们有往来,我还参加他们的聚会。这些长老们告诉我,他们的教有一万多年历史,代代相传,我相信,印度人不重视历史。回想到我们中国,中国常说五千年历史,这五千年是怎么说法的?是有记载的,有文字记载的。文字是黄帝时候发明的,黄帝到我们现在是四千五百年,黄帝之前是神农,神农前面有伏羲,传说八卦是伏羲画的。这个当中,神农到黄帝五百年,神农到伏羲也是五百年,就是一千年,在中国正式使用文字一千年前,已经开始有这些符号,这是出土的甲骨文能给我们做证明。所以中国有用符号记载的,确实可以能推到五千年。五千年之前,连这些符号都没有,有没有人类?当然有,而且聪明的人不少。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古圣先贤留下来的,孔夫子是集大成而已。他老人家说的话非常诚恳,说他一生「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这是我们现代人应当要学习的,你从这个态度上看出他老人家的谦虚、恭敬。这两句话就是告诉我们,夫子一生他所学的、他所修的、所教的、所传的,不是自己的东西,自己一生没有创造、没有发明,全是古圣先贤留下来的,他不过是用文字把它记载,流传给后世。《论语》里面许多的话,我们相信都是千万年前古圣先贤传下来的。释迦牟尼佛也不例外,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清凉大师告诉我们,都是古佛所说的,他说世尊曾经讲过,世尊说,他从来没有将古佛所说的经上加一个字,比孔子的态度还要严谨。东西方的圣人给我们做榜样。

我们现在常常就想要创造、要发明、要出人头地,这个观念是什么?这个观念是烦恼!贪、瞋、痴、慢、疑,这几个字里头你看看他犯了多少个字?比不上古人那种谦让。夫子温良恭俭让,决定不争名不夺利,自己的见解跟古人见解一样,说是古人说的,不说自己说的,这叫德行,积德。不好名闻利养,这是世出世间做学问、养德行基本的条件。所以普贤菩萨教我们,他教我们修学十个纲领,第一个「礼敬诸佛」;天主教的《玫瑰经》,总共十五段,第一段叫我们学习圣母玛利亚的谦卑;我们中国《礼记》,诸位翻开来,第一句「曲礼曰,毋不敬」。世出世间的圣人教我们从哪里学起?从谦卑学起。中国人讲礼,礼的精神是自卑而尊人,自己谦卑、尊重别人,这叫礼。自己得做出来,让别人看到、接触到有所感动,来向你学习,这才叫度众生。世出世间圣人,度就是教化人、教导人,怎么教法?先要做到,身行、言教。身行放在第一,就是身教,我要把它做到。别人看见了,想跟我们学,他发些问题,你再以言语教导他。一定是先把它做到。

我们要帮助众生这一生做到究竟圆满,这就难了,我们自己想做到圆满都不容易,何况是别人?可是阿弥陀佛、释迦牟尼佛给我们开了一个方便法门,就是净土法门。这个法门怎么修?你看,「摄取众生生有佛国土心」。阿弥陀佛他在西方国土,这个国土是他建立的,我们能相信吗?如果你能稍稍契入大乘你就会相信,什么道理?一切法从心想生。将来在这部经里面我们也能看到,这里头讲的有西方极乐世界的历史,这个世界怎么成就的,讲到那个地方我们再给大家做详细报告。我们了解历史,对阿弥陀佛就生感恩的心,他建立西方世界,接引遍法界虚空界一切诸佛刹土当中的六道众生。四圣法界的人好度,六道众生不好度,他烦恼不能断。接引这些众生到极乐世界去,用现在的话,移民。这个地方学习的环境不好,障缘很多,极乐世界是个非常好的学习环境,那个地方的学习条件是样样都具足。有好老师、好环境、好同学,在那个环境当中,不知不觉我们的烦恼习气都能够淘汰掉,这是非常难得,非常殊胜。「有佛国土」,我们这个世界上没佛。释迦牟尼佛住世的时间很短,从出生到入灭八十年,从开悟到教学四十九年。他三十岁开悟的,教学是从三十岁开始,七十九岁走的,我们中国人讲虚岁八十岁,外国人讲实足年龄七十九岁。阿弥陀佛在那个世界是常住,众生无量寿,佛也无量寿。不但阿弥陀佛在那里教化,十方诸佛常常到那个地方去讲经教学,阿弥陀佛开学校,十方诸佛到那里是以教授的身分、以老师的身分到那个地方。阿弥陀佛也有两个助手,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是他两个助手,一个主持行门,一个主持解门;大势至菩萨主持解门,讲经教学,观世音菩萨主持的是行门,指导你怎样实修,我们讲真干。所以进步就非常快速,这是我们为什么要选择这个法门。选择其他法门不行吗?真的不行,就是我们烦恼习气放不下,才选择这个法门。

我们接着再看,「是故愿生彼安乐净土者,要发无上菩提心也。若人不发无上菩提心,但闻彼国土受乐无间,为乐故愿生,亦当不得往生也」。这个话我们要好好记住,听说那个国土太好,我没有发度众生的心,我只是这个世间太苦,我去享乐,那个世界太好了,非常羡慕,这样能不能去?去不成,跟阿弥陀佛的本愿不相应,跟所有往生极乐世界人的愿望也不相应,所以你去不了。这是说弥陀十九愿重要,比什么都重要,不能小看;十八愿是十念必生,十九愿是发菩提心。菩提心,什么叫菩提心?《观无量寿经》上告诉我们,菩提心有三个意思,第一是至诚心,是菩提心之体,真诚。第二个是深心,深浅的深。深心是自受用,就是我们经题上所讲的清净心、平等心、觉心,这三个是自受用的菩提心。换句话说,自己日常修行,也就是说在生活当中、在工作当中,处事待人接物,都要用清净平等觉心,这自受用。第三个是对人,我们用什么心对人?回向发愿心。回向发愿就是大慈大悲,帮助一切众生认识净土、了解净土,也跟我们一样发心求生净土,这叫回向发愿心。这三心是一个心,不是讲有三个,是一个心,一心。一心的体,一心的用,用又分两种,自受用跟他受用。凡是修净土的人,要不是这三种心,他佛号念得再好也去不了,这是要记住的。这里讲得很清楚,如果不发菩提心是不得往生,可见发心重要。蕅益大师讲得好,能不能往生,决定在信愿之有无,你相不相信净土?你是不是发菩提心?你只要相信净土,发菩提心,你决定得生。念佛功夫浅深,那是你生到极乐世界你的品位,品位高下不一样,念佛功夫深的品位高,功夫差一点的品位就低。这两样哪一样重要?发心重要。真正发心,古大德告诉我们,你一天修十念法就行。一生不间断,每天早晚,早晨起来是念十声佛号,晚上睡觉念十声佛号,天天不间断,一生不间断,都是净念相继。你看,这个法门多容易、多简单,真的是善导大师讲的「万修万人去」,一个都不会漏掉的。

再看底下一段,「又《安乐集》曰,依天亲《净土论》」,就是《往生论》,这里面说,「凡欲发心会无上菩提者,有其二义」,这把无上菩提就讲得更清楚,「先须离三种与菩提门相违法」。这三种相违法是障碍你发菩提心,你只要有这个心,你菩提心发不出来,所以你要把它离开,你要把它放下。「二者,须知三种顺菩提门法」,还有三种随顺菩提门的方法。下面讲,「何等为三,依智慧门,不求自乐,远离我心贪着自身故」,这是头一条。换句话说,你求自乐,你贪求世间五欲六尘的享受,你执着这个身体、这个身相是我,放不下,你菩提心就发不出来,菩提心必须忘我。《金刚经》上佛讲的四句话,「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菩提心就发起来了。

所以我执是严重的障碍,起心动念都想到我,这个事情很麻烦。能不能把念头转一转,起心动念都想人,想别人、想社会,想这些苦难众生,我们怎样去帮助他们?你说我没有能力帮助他们,那是假的,那你完全错了。我用什么能力?我只要学好,学好样子、做好样子就是帮助社会,就是帮助一切众生。众生求自乐,我不求自乐;众生念念为我,我念念为别人。做得到,不是做不到,这要智慧,有智慧的人就做到。没有智慧的人,自私自利,搞名闻利养,贪图享受五欲六尘,离不开贪瞋痴慢,这样的人出不了六道轮回,纵然是念佛也不能往生,他跟佛结个缘,结了善缘,这一生不能往生。所以这是先决条件,生活一切随缘,绝不计较。

第二「依慈悲门」,这个门是法门,就是修行的方法,「拔一切众生苦,远离无安众生心故」。末后这句话重要,不能叫众生心不安,叫众生心不安,这个与菩提心相违背。这就是拔苦的心,看到众生有苦难要帮忙他。最大的苦是什么?心情不安,这很痛苦,妄念太多,患得患失。我们看看像这种情形在这个社会上多不多?到处都是。尤其在近代这个社会,伦理、道德、因果的教学没有了,人学会什么?学会贪婪,欲海无边。那个贪心膨胀,膨胀到最后,佛在《楞严经》上告诉我们,贪心跟水有感应,海水上涨,把地球表面的陆地全部淹掉,这是贪心膨胀最后的结果。我们在美国看到,他们画的将来世界的地图,南北极的冰完全融化,科学家告诉我们,海水会上升五十米,现在海拔五十米以下的全都淹掉。科学家知道,也认为很有可能,没有法子解决这个问题。地球温度不断在上升,温度上升是属於瞋恚,海水上涨属於贪婪,这是地球上大灾难。怎么来的?居住在地球上的人贪瞋痴慢造出来的。心里面贡高傲慢不平,这个造成地震,愚痴造成风灾。有没有道理?有道理。

佛经上讲的道理太深了,很难得,现在科学家把它证明了,现在有科学的根据。大乘佛法里面讲,整个宇宙是个有机体,是活的,整个宇宙是活的。从什么地方讲起?佛法讲一微尘,一微尘就是我们现在讲的原子、电子、基本粒子,这是物质里头最小的。物质是色,色的后面受想行识,佛家讲五蕴。即使一个粒子,比原子、电子还小,我们身体就是一堆这些粒子组成的,每个粒子都有受想行识,佛法里面讲阿赖耶。法相宗讲,宇宙之间什么也没有,就是识,这叫唯识,这是真的。识是什么?识是物质、精神混合的东西。你说我们人,大家容易明白,我们的前五识,眼耳鼻舌身,它有感受,它有接受的能力,第六识是思想、分别,第七识是执着,阿赖耶是记忆,就像记忆的仓库一样。这些年日本江本胜博士发现,水,他做了十几年的实验,水是矿物,水能看、能听、能懂得人的意思,它有反应,这个说明了水是有机体。最近又有个信息,同学们下载给我,我才看了一遍,一遍不行,总得看个十几遍,印象才能深刻。说水还有记忆,记忆就是阿赖耶识,这就证明了,基本的粒子里头具足色受想行识。整个宇宙是活的,任何物质现象都是基本粒子组合的,每个基本粒子里头都具足色受想行识。色是物质,受想行识是它的作用,这是心法。

那么我们要想到,我们这个身体是多少个原子、电子组成的?这个数目要去问科学家,数目太大了。每个原子、每个粒子统统有色受想行识,组成这个人,整个也是一个色受想行识,分到最微细的,还是色受想行识。有受想行识,我们的起心动念,山河大地知道、树木花草知道、自然现象知道,我们起个善念,它有善的回应,起个恶念它就有不善的回应。今天我们地球上居民,起的念头都是贪瞋痴慢疑,都是损人利己,所以地球上灾难多。西方极乐世界为什么那么好?那个地方的居民,天天阿弥陀佛在教化,一切诸佛菩萨都到那里去教学,所以那个地方的人,没有一个人有恶念,更没有一个人有不善的行为。所以它信息好,树木花草、山河大地统统都好,没有一样不好,这就是大经上讲的境随心转。我们同学当中也有人真的拜佛求福,问这灾难来的时候用什么方法来化解灾难?听说佛菩萨的指示四个字,讲经教学。你说有没有道理?原来西方极乐世界天天讲经教学,没有中断。

这是我们前几年在汤池做的实验,证明什么?人民是教得好的。只要人的念头转了,不再造恶,念念与性德相应。在中国,古圣先贤教给我们,能与孝道相应,与五伦相应、五常相应、四维八德相应,智慧的教育,慈悲的教育,这个世界上什么灾难都没有。你个人呢?你个人什么病痛也没有了,年岁年年增长,可是年年健康,决定不会衰老。什么原因?相随心转,你的心善良,道理在此地。境随心转,环境,我们大环境是地球,再往外面,大环境是我们太阳系、银河系,都是我们生活环境,念头好全都好,念头不好都会出事情。这个星球要脱离轨道了,那真叫大灾难,那就不是小灾难。能不能叫星球不脱离轨道?能,只要回归到伦理道德,就不会出问题。这都是真的,你得相信,你要相信老人言才行。佛菩萨是老人,孔子、孟子是老人,他们不骗人,为什么?他们名闻利养什么都不要。尤其释迦牟尼佛给我们示现的,你看他生活多简单,三衣一钵,日中一食,树下一宿,名闻利养边都不沾,他为什么要骗你?没有理由。你相信,你有福,你依教奉行,你就超越,你灵性提升了。所以菩萨所在之处,令一切众生生欢喜心。

看下面第三,「三者方便门,怜愍一切众生心,远离恭敬供养自身心故」。后头是一个总结,「是名远离三种菩提门相违法」。我们世间人好名,希望别人恭敬供养,这个念头不能有。为什么?自性里头没有,自性是清净的,一尘不染的,你有这个东西,你清净心得不到;清净心得不到,平等心就得不到。给诸位说,经题上讲的「清净平等觉」,这是三个人,清净心是阿罗汉,平等心是菩萨,觉就是佛,成佛了。心没有得到清净,那是凡夫,他还要搞六道轮回。别人毁谤你生不生气?你一生气,心就不清净。别人赞叹你欢不欢喜?一高兴,心又不清净了。所以在顺境里面没有贪恋的心,逆境里头没有怨恨的心,你的心才会清净,你叫真修行,不会被境界转动。在生活当中修,在工作里面修,在处事待人接物里头修,人人都是佛菩萨,处处都是佛道场,你怎么不成佛?你肯定成就。我们过去学《华严经》,善财童子怎么成就的?就是这样成就的,这个要学,真了不起。哪里是道场?无处不是道场。哪里是佛菩萨?一切众生都是佛菩萨,都是帮助你提升,问题就是你会不会?所以大乘教里,祖师大德常常问人,问学生,你会吗?会就成功了。

12下一页
 
 
 
前五篇文章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二十五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二十二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二十四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二十一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十三集)

 

后五篇文章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二十六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三十四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九十八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九十九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一00集)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