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净土宗 净土法脉 净土经论 净土圣贤 早晚课 净土指归 净土文集护持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七集)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2010/4/11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经本第六面第三行,最后一句看起:

「於是先师会本问世以来,不胫而走」,从这句看起。黄老说夏老会集的这个本子,印出来之后很快的就流通出去,所以不胫而走。「胫」就是小腿,「不胫」是虽然它没有腿,它走得很快,传播得很快,意思是传播得很快,这是当时的现象。因为社会的不安定,中日战争起来,这是战前的事情,山东这一带也是被日本人占领,所以夏莲老弘法的工作当然就受到阻碍。社会一直到现在都不稳定,全国解放之后又经历许多灾难,这个他后面都讲到。改革开放以后才算是安定,宗教的活动渐渐恢复。所以夏老居士告诉黄念祖,说他的这个会集本将来是从海外传到中国来的。夏老讲这些话,同学们听到都不以为然,感到很奇怪。到以后,这几十年过去,果然如是,由此可知,法运的兴衰,老人已经看得非常清楚。所以,当年最初印的本子不多。前面提过,慈舟法师在济南讲这个会集本,我前面跟诸位报告,那会集本大概还没有定稿,老人修订过十次。慈舟法师用的本子不是最后修订的,不是定本,因为他的科判我看到了。老人用的本子,会集本,全经一共分为三十七品,也许就是用「三十七道品」这个意思,三十七品,这个科判我手上有一本。这就不是我们现在用的本子,现在这是最后的定本,一共分为四十八品。可是,慈舟法师对这个大经,算是最先开的先例,把科判加到后面。我依据他老人家的科判,用现在这个本子,做了更详细的科判,分得很细,我们有科会,科跟经会在一起。这个科会的本子流通,流通量也很大,应该我们此地有,没有摺叠的本子,有装订的本子,有科会。还有一本,跟李老的眉注合印在一起,科会跟眉注合刊本,这个本子也印得很多,可以做为学习研究这个大经的帮助。

「佛界尊宿多以会本文简义丰」,文字确实比过去原译本跟两种会集本要简单多了,容易多了,而且意思非常圆满。前面两种译本缺失的,夏老全部都把它补过来,这是很难得。「词畅理圆」,理圆满没有欠缺,文字非常通畅,让你看到很舒服。「讲说赞扬,流播中外」,用这个本子讲《无量寿经》的,讲述、赞叹、宣扬,流播中外这个工作我们是很努力的在做,什么时候开始?李炳老往生之后。在他老人家在世之时,我们想做,老师不同意,说这个本子有争议,就是佛门确实有些障碍。我那个时候想讲,老师说不行,你年岁太轻,分量不够,如果讲这个经,别人对你批评,你招架不住。所以我就把这个,那个时候印了一千本,我记得是韩馆长五十岁生日,我们想讲这个经给她祝寿,李老师不同意,我们就改讲《楞严经》,这个大家没话说。这个争议多半都是出自於嫉妒障碍,这个事情自古以来就不能避免。我们现在生在末法时期,无论在德行、在智慧都比不上古人,连他们都遇到这么多困难。你看这个会集本,前几年大陆上提出反对的声音,大家都知道。现在这个声音没有了,因为国家宗教局肯定了,大家没有话说。所以我们晓得,念公注这本经不容易,非常的艰难,我们要晓得这个事实真相。

「见者闻者,欢喜信受,持诵印行,络绎不绝」,这几句话是真的。李炳老往生之后,那个时候我在美国,在美国发起印这部经典。因为这个会集本,李老师手上只有这一本,讲解的时候他做了眉注,自己用毛笔写的,小楷行书,写得非常好。他老人家把这个本子给我,我手上保存这么多年,没人看见过。老人往生,我就把这个本子拿出来,发心印一万部流通,做为纪念老师往生。这个本子大家看了之后,真的,像此地所讲的「见者闻者,欢喜信受」,持诵印行接着来。所以这个本子现在流通在全世界,分量是很大,我们过去讲过十遍,光碟也流通得很广。

底下说,「近且蒙海外佛学界收入新印之续藏」。这是有这个意思,一直到现在还不能实现。海外这么多年印藏经不少,但是没有把这部经收在《续藏》里头,这是等待我们将来努力,我们一定会做到的。「行见大经光明,常照世间」,这些都是实话,「昔贤会集之胜愿,幸告圆成」。过去许许多多人都想到《无量寿经》应当要做会集本,要做一个标准的本子来流通。王龙舒做过,魏默深做过,但是都有遗憾,都有缺点。所以夏老第三次做这个工作,过去人这些缺失他都能够圆满的把它修正过来,成为这样子如黄念老所说的「文简义丰,词畅理圆」,像梅光羲居士所说的「虽欲不谓之善本不可得也」,稀有难逢的因缘!他这里讲,「无量寿经之善本」,最完美的本子,「於兹庆现,此实为希有难逢之大事因缘也」。不能够等闲视之,我们要有这个认识。我们今天有幸遇到这个会集本,也是稀有难逢的大事因缘,我们遇到了。过去十次的讲解,前面几次我没有看到这个注解,我是依李老师的眉注来讲解这部经。第一次讲解我记得是在新加坡,新加坡是第二次,第一次在美国,第二次在新加坡,用的时间是六十个小时,因为我到新加坡去讲经一个月,一天两个小时,一个月讲圆满。这个带子很快就流通出去,而且流通的范围非常之广,每个人见到都欢喜。

下面这一段,是念老说他为这个会集本做注解的因缘,我们来看看这一段。「念祖乃具缚下凡」,这是他老人家谦虚。缚是烦恼,就是烦恼系缚的下凡,凡夫里面不是中上根,是下根的。「谬蒙先师以注解宏扬此经之大事相嘱」,这里都是谦词。谬是错误,老师错爱我,我没有这种能力,而老师期望我做。这桩事情确实是不容易,经会集出来了,一定要注解,没有注解,这里头有很深的奥义,初学的人不容易能够看得出来。所以注解是有必要的,我在前面序文里面也说到这桩事情。宏扬此经,用注解来弘扬,我们今天用演义来弘扬这个注解,这都是不可思议的大事。黄老注经是受老师的嘱咐,也就是老师的命令,交代他,他在这一生当中要做这桩事情。夏老在一生会集经的工作做完,黄念祖接着把这个大经做一部注解。「余虽初发大心,但以障深慧浅,承此重命,实深惶惧」,惶是恐慌,惧是害怕,这个使命太重了。这个地方我们看作他老人家的谦虚,可以,是相当谦虚。这个任务他老人家完成了,没有辜负老师的咐嘱,这是我们要感恩的。

下面他就说因缘。「所幸曾参先师讲席,亲闻此经全部。」夏老会集之后自己讲过这部经,黄念老他有这个缘分,亲自听到老师讲这个经的全部,他一堂课没缺。「且於廿载随侍之中」,这就说他跟老师二十年,不是个短时间,二十年没有离开老师的身边,「得聆禅净密各宗玄奥,粗晓先师会集大经之深心」。跟老师二十年,天天听老师讲经说法。夏莲老通宗通教,显密圆融,虽是在家,真是一代的佛门大德。有这样的智慧,有这样的能力,有这样的慈悲,才能把这个事情做得圆满,留给末法往后九千年的有缘人。遇到这个经就是有缘人,遇到这个经就有得度的机会,你说多难得。这是说明他之所以被老师嘱咐做这桩大事的因缘。老师对学生当然了解,跟着老师二十年,学生有没有智慧,有没有慈悲心,能不能担任这个使命,当然很清楚,选中黄念老。所以我常常说,一听到他老人家的名字我就告诉大家,这是夏老的传人,鼓励大家多亲近他,这个缘分、福分都不可思议。

「六十年代初」,这个六十年代就是一九六0,一九六0年初,「曾试写此经玄义之提纲一册,呈师鉴核,幸蒙印可」。他就开始做初步的工作,写个提纲,提纲是什么?就是现在我们学习的概论,他叫概要。我在过去讲经的时候,用他这份资料,我编了个大纲,也许有同学见过,在过去多次讲过,我有一个概要,从这里面节录它的精要,这样在讲席里面可以缩短时间。虽缩短,大概也讲了十几个小时,把全经要义为大众做个介绍。他做的这个玄义的提纲夏老看到,同意、认可了。「但经文革浩劫,此稿已荡然无余。」文化大革命的时候他也遭了难,也被抓去批斗,因为学佛,都戴上高帽子「牛鬼蛇神」,家也被抄了,写的这些东西都被烧掉,经过这次的浩劫。「现余年逾古稀」,古稀是古人讲的七十岁,「人生七十古来稀」这是唐朝杜甫说的。所以七十就是古稀之年,逾是超过,七十多岁,我跟他老人家见面的时候。「复多宿疾」,也就是在文化大革命受了很多苦难,所以晚年的身体不好,毛病很多。「愧深恩之未报,惧无常之将至」,这个话是真话,老师交代的使命没完成,怎么能对得起老师?年老、多病,害怕了,害怕寿命不够来完成这个工作,常常担心这个。「於是奋老病之残身,继传灯之宏誓」,这是我们亲自看到的,夜以继日、不眠不休做这个事情,写这个注解。

写注解也不容易,写了之后不满意再修改,最后到定稿的时候,我跟诸位说过,当年这个书是用油印印的。大概现在年轻人不知道什么叫油印,五、六十岁的人应该知道,那个质料很差,印出来的字都模糊。我相信他带到美国去的这一本,送给我的,应该是在他油印本里面最清楚、最好的这一本,他送给我了。我看了一遍之后非常喜欢、非常佩服,《无量寿经》毕竟有这么好的一个注解,真正是难得。我就向他老人家请教,你有没有版权?他说没有版权。没有版权,我就翻印。所以在台湾,我第一次就印了一万本,精装一册。他原来是四册,四册装订的,我们改成精装一册,就是现在诸位手上所拿到的。这个已经是好几版了,原版我们印的一万册现在还很容易找到,原版前面有很多照片,有慧老法师给夏莲居做证明的照片都有,我都把它印在前面。这种精神难得!

「以此身心,供养三宝,闭门谢客,全力注经」,不见人,把所有的精力、时间、精神统统用在注经。注经要搜集参考资料,难得,我认为这是佛菩萨保佑,佛菩萨的加持,他能想到的这些资料都有人供给他。我在他的书房里面看过他那些资料,我也叹为观止,真不容易,从哪里找的,找这么多东西?冥冥当中威神加持,他所想要的资料都能找到。「冀报先师暨十方三世上师三宝与法界众生之深恩於万一。」真诚、清净、慈悲,报恩之心,上报佛恩、报师恩,下报一切众生恩,法界众生。我们看到这个地方,我们应该知道感恩,他写这部书多辛苦!为谁写的?我们今天得到这个本子,就是为我写的,你得到这一本,就是为你写的,这是真的不是假的。你得到了,你能把这个注解看懂,疑惑断了,杂念放下,一心念佛,将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谁接引的?黄老居士接引的,你才晓得这个功德大!

我们没这个智慧,没有这个能力,写不出来,发心,现在方便,影印流通。这是我们自己报老人之恩於万一,我们给他宣传。在这个世界上,这个本子愈多愈好,为什么?佛在这个经里讲过,将来佛法到灭法时期,就是九千年之后,佛法在这世间灭了,《无量寿经》最后灭;所有经灭了之后,《无量寿经》还存在这个世间一百年。一百年之后,《无量寿经》也没有了,还有一句「南无阿弥陀佛」,遇到这个名号,那都是有特别的缘分,都能得度。法门不可思议!世尊多次宣讲不可思议,翻译不可思议,会集不可思议,注解也不可思议。我们依教奉行,自己得利益;自己得利益,也会影响别人,人家看到你这个样子他会受感动,他自然就跟你学。所以你自行就是化他。何况如果你要能讲解,为人演说,这是你演说的参考资料,你能够影印流通。

现在科技发达,我们学佛也得活学活用。这么大的一本书你送人,人家一看,这分量太多,我没时间看,这是真的不是假的。净宗的宣扬,确实在现前这个时代,比哪一宗好像都顺利,比哪一宗好像都兴旺,什么原因?得力於科技的工具。我们在这里学习,过去这十次的讲演,我们有光碟、有卫星、有网路,有这么多方便的东西,所以接引的人就多了。在过去没有,过去就是靠书,书的分量少,还得靠人读,他不读怎么行?光碟流通就大了,量就大了。现在科学愈来愈进步,我们最初讲的经,一片光碟才录一个小时,新加坡讲的那个,流通到中国大陆,六十片光碟,不少!现在呢?现在大概两片,变成两片,愈来愈进步。我相信再过个二、三年,一片,六十个小时一片,这对大家的学习就太方便了。我还提倡有读诵的《无量寿经》,你不愿意念这个,你把电视机打开,有读诵的,读诵里面有经文、有音声,没有人像。有经文,有文字,有读的声音,帮助你!这次我们来做这个《演义》,就是完全来讲黄念老的注解,我们是报他的恩。他老人家晚年这样的辛苦,这我亲眼看见的,不能辜负他。我们这个能做成光碟,也能够把它做成文字的读诵,有文字、有讲解,不必要人像。这是说老居士注经的因缘。

下面是介绍这个经,这个经契理、契机,这是最难得的。「复以本经之殊胜在於契理契机。」理是什么?理是自性。惠能大师,中国人,我们提起来格外的亲切,尤其是广东人,我们居住的环境是广东的地盘,特别亲切。他老人家开悟了,开悟那一年二十四岁,我们称他老人家,他有德行,其实他不老,二十四岁。开悟的时候,说了五句话,二十个字,「何期自性」,没有想到自性,自性什么样子?「本自清净」,这第一句;「本不生灭」,第二句;「本自具足」,这个具足,就是释迦牟尼佛在《华严经》上所说的「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这本自具足,具足是圆满的智慧、圆满的德能、圆满的相好,这自性里头有的;「本无动摇,能生万法」,能生万法就是能现宇宙、能现万物。我从哪来的?自性变现的,所以这是能生、能现、能变,一切万法是所生、所现、所变;能生的是理,所生的是事。契理!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自性本具的德能,这是理。机是讲的众生、对象,这部经的对象,哪些人可以学?什么人都可以学,上中下三根普被,利钝全收。下面这两段就为我们说这个问题。

先说理,「理者,实际理体,亦即真如实相,真实之本际也」,这一句是讲理。什么是理?我刚才跟诸位讲的好懂,跟此地的三句话完全相同。实是真实,实际就决定不是假的,这是理体,就是讲的自性,讲的是能生能现能变的这个东西。这在哪里?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它不是精神,它也不是物质,它没有形相,六根接触不到,我们用想像都想不到,你想就想错了;到你什么都不想的时候,它就现前。所以佛经上常讲这桩事叫不可思议,你不能去想,你也不能去说,说不出。也叫做真如实相,实相是真相,真实的本际,我们用现在话讲,真实的本体,在哲学里面叫本体论。哲学上所讲的本体这个概念,到现在还都是模糊的概念,没有定论,可是在佛法,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一丝毫模糊没有,为什么?许许多多的人他证得了。释迦牟尼佛首先证得,在菩提树下,学生当中许多人也证得,证得就叫成佛。在中国,历代的祖师大德,真正证得这个境界有几千人。禅宗里面,《传灯录》里面一千七百则公案,那就是一千七百多人他们证得的,不是一个人。除这个之外,还有教下的,大开圆解也是这个境界。净土宗的,念到理一心不乱,也是这个境界,理一心不乱就是明心见性。所以这不是假的。证得之后,你让他们讲讲,让每个证得的人讲讲,意思都相同,大同小异,说的话不一样,意思完全一样。这不是假的,这具足有科学精神在里头,他不用科学仪器来求证,他用禅定的功夫。禅定是什么?放下!放下妄想、放下分别、放下执着,就证得了。

我们实际上跟一切诸佛如来没有两样,所以世尊在《华严经》里面常说「一切众生本来是佛」,这个话是真的,一点不假。现在为什么变成这样?迷了,迷了自性,并不是自性没有了,自性在,你迷了。《楞严经》上有个比喻,比喻得很好,「演若达多,迷头认影」,佛讲这个故事。说明什么?说明我们凡夫迷失自性的样子。这个故事要照佛经上讲,我们还是不太好懂,我们还有更好懂的故事,跟这个意思一样的。我们做学生的时代,跟日本人打仗,抗战期间,小学高年级,五、六年级就有军训课程,就有这个课程,到中学更不必说了,很重要的一门功课。军训里有紧急集合,限定三分钟之内服装整齐要到操场集合,常常有「演若达多迷头认影」的故事出来。紧急集合大家慌张,紧张,这一紧张就迷了,帽子已经整整齐齐戴在头上,服装穿整齐出去集合,到处去问人,问同学:你有没有看到我的帽子?慌慌张张在找帽子,就迷了。同学一指:你帽子不是在头上吗?一摸果然在头上。有没有失掉?没有失掉,迷失了!佛举这个比喻就是告诉我们,我们的自性跟佛的自性没有两样,现在在不在?在!为什么找不到?迷了。什么时候觉悟了,你就叫佛,你在迷的时候就叫你做凡夫。就像紧急集合的时候,帽子真戴在头上,自己不知道,到处去找,就这种状况。

这三个名词在经典上常常看到,解释很难解释,慢慢往后看渐渐就懂得,心愈清净你体会就愈深。浮躁是我们学习最大的障碍,浮躁要不除掉的话,永远体会不到,你所能学到的是语言、言语,是皮毛,是这些文字、名相,你学的这个东西,真实的道理你没有办法知道。你的心愈清净,体会就愈深,到你平等心显现出来了,差不多,你纵然没有开悟,也接近开悟的边缘。清净是见思烦恼淡薄了,见思烦恼断了,真正清净心就现前;尘沙烦恼断了,平等心现前。我们的心不平怎么行?为什么不平?有我,有我就不平,我总比别人强一点,叫傲慢。诸位要知道,有我就有傲慢,你不承认也不行。佛说得很好,为什么?你有我,你有末那识,末那识是四大烦恼常相随。什么时候开始有的?大乘法里有句话大家都知道,「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那就是我,不是父母生下来才有我,父母未生前就有我。在我们一般人讲灵魂,在佛法讲,不叫灵魂,叫灵性。他有没有我执?有,有我执的时候叫他做灵魂,不叫他做灵性。为什么?他的活动空间出不了六道轮回,他在六道里转,出不去。为什么?他迷了。他要觉悟了,他就超越六道,那就不叫灵魂,叫灵性,他活动的空间就大了,那个活动空间是十法界。他也出不了十法界,为什么?他还有起心动念,因为他无明没有破。无明破了之后,灵性的名词也没有了,叫自性,他还源了,回归自性。那叫什么?那叫佛,真佛,不是假佛。一个东西,三个名词,一而三、三而一。

12下一页
 
 
 
前五篇文章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十四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六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三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五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二集)

 

后五篇文章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十五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八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十六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九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七十九集)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