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4/6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 这个「会集本」三个字不要,就是《清净平等觉经解》就可以了。我们用的这个本子,会集是山东郓城夏莲居老居士会集的,这个注解是黄念祖居士的,黄老也是密宗的金刚上师。注解一共有四卷,现在我们精装成一册。刚才诸位看到这个本子,我手上这个本子,是去年修订的。这个本子流通得很多,在海内外,十年前,第一次我们印了一万本,以后几乎每年都有相当数量的流通。我们请看第一卷,这一次我们学习,完全学习黄老的注解,我们报答这个老人晚年一番苦心,继承老师的弘愿,希望把净宗永远传承下去。这在昨天,我们把这个因缘给诸位做了报告。 今天我们看第一卷,「从前言、概要至正释经文第一品至第三品」,这是说第一卷的内容到第三品。总共四十八品,全经。我们先看「壹、前言」。「夫净土法门者,乃一乘了义,万善同归,三根普被,凡圣齐收,横超三界,迳登四土,极圆极顿,不可思议之微妙法门也」。开头这一段,这一小段是赞叹净土,把净土赞叹到极处了。真的是这样吗?释迦佛讲经说法四十九年,四十九年说了很多经,哪一部经是最重要的,就是第一经?我们有这个想法,殊不知古人早就有这个说法了。在隋唐时代,东西方的大德,东方是我们中国的一些高僧、祖师大德,西方是从印度到东方来传道的、译经的这些大师们。其中还包括日本、韩国到中国来留学的这些大德,以后他们回国,都成了本国的宗师,像日本十三个宗派,都从中国传过去的;往南去还包括越南,所以越南的佛教也是从中国传过去的。当时就有祖师大德提出这么一个问题,世尊四十九年所说的经,哪一部经可以代表世尊一生的经教?这些大德们几乎都公认是《大方广佛华严经》,大家公认的,不管哪一宗、哪一个派别都承认。所以《华严》变成佛法的根本法轮,就像一棵大树一样,这是根,这是本,所有的支派都从这个根本衍生出来的。《华严》最后再追究,《华严》是根本,《华严》最后的归宿,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这是什么样一种气象? 华藏世界的本师是毗卢遮那如来,文殊、普贤是帮助毗卢遮那佛的,教化众生,是弟子当中的首领,这两大弟子。文殊主解门,代表智慧;普贤主行门,代表修证,这是一个行门、一个解门,普贤菩萨到最后,《华严经》以善财童子为代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在经里面我们看到这两位菩萨。文殊是七尊佛的老师,学生都成佛了,许许多多都成佛了,他老人家还是菩萨身分,还是协助毗卢遮那佛,教导法身大士,慈悲到极处。这叫倒驾慈航,他成佛了,他退到菩萨位置上来,这个里头都有表法很深的意思。佛教众生不好教,为什么?佛是代表本体,就是代表法性。法性没有相,法性是什么?法性是常寂光,我们净土四土最高的叫常寂光净土,常寂光是法性,常寂光不是物质也不是精神,这两方面都谈不上,所以没办法才叫个常寂光。「常」是永恒不变,这是常的意思。「寂」是清净寂灭,你看六祖惠能大师见性了,头一句话就说「何期自性,本自清净」,寂就是这个意思。灭是什么?灭是灭一切烦恼,《华严经》上讲的妄想分别执着。妄想就是大乘教里面所说的无明烦恼,叫根本无明,分别就是尘沙烦恼,大乘经上说的,执着叫见思烦恼,名称不一样,意思完全相同。《华严经》上讲的我们容易体会,但是那个真实义很难懂,体会得囫囵吞枣。所以大乘经上讲的根本无明、尘沙、见思是不太好懂,但是讲解起来更容易理解。所以我们晓得,这是经教上的名词术语,它是不定的,佛无有定法可说。所以叫我们依义不依语,你要懂得它的意思,别执着它的语言、文字、名相,都不必执着,懂得它代表的意思就对了。 所以我们学佛,要知道释迦牟尼佛这一代时教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就是净土。在华严会上看到,文殊、普贤带领着华藏世界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从初住菩萨到十地菩萨,还到等觉,叫四十一位,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就四十个,加上一个等觉,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到哪里去?到极乐世界去,拜阿弥陀佛去。你们想想这个境界,再想想毗卢遮那佛的度量多大!如果我们现在说,一个老师,我们跟着这个老师,我们居然发现一个好的老师,把我们的同学统统带到那个老师那里去了,这老师心里怎么想法?那不是很难过吗?那是背师叛道。不但毗卢遮那佛没有反对,而且毗卢遮那佛欢喜,好,你们到那边去太好了,去看阿弥陀佛。为什么?阿弥陀佛跟毗卢遮那佛不二,是一不是二。为什么到极乐世界去?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有善巧方便,帮助你修行证果,在时间上大幅度的缩短了。你在华藏世界,我们讲圆教初住菩萨,他证得究竟圆满的佛果要多长的时间?三大阿僧只劫。三大阿僧只劫是这么说法的,不是说从我们现在,不是的,你明心见性那一天算起,没有明心见性不算,明心见性就是圆教初住菩萨,别教初地菩萨,从那天开始算起,要那么长的时间。到西方极乐世界呢?到西方极乐世界一天就圆满了,这叫什么?念劫圆融,不可思议!所以你说极乐世界多殊胜。所以古大德说,再追究的时候,佛法的顶尖、尖端,从《华严》我们就追到了《无量寿》,《华严》最后归《无量寿》,《无量寿》是专讲极乐世界的。 《无量寿经》有九种本子,可以说夏莲居老居士这个本子是最好的一个本子,这五种本子里面算是第一本善本书,是集五种原译本的大成,集大成的工作。这个事情,从宋朝时候就一直有人想做这个事情,王龙舒首先完成,这个后头我们有详细报告,做得是不错,但是还是有瑕疵,不是尽善尽美。到以后清代咸丰年间,魏默深居士第二次会集,当然比王龙舒的本子好,王龙舒只看到四种原本,魏默深是五种原本都看到了,会集得不错,可是还不是尽善尽美,里面有问题。一直到最后,民国初年夏莲居老居士第三次会集。很奇怪,三次会集都是在家居士、在家菩萨,说明这个净土跟在家的缘非常非常殊胜,所以三次会集都是在家的。它里头表法的义趣深,成就无比的殊胜,这个在这后面我们统统都能够看到。 他一开头就给我们介绍,他说这个法门是「一乘了义」。什么叫一乘经?通常我们看到是二乘,二乘是大乘、小乘,这叫二乘。三乘,三乘是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就是把小乘开成声闻、缘觉,声闻是阿罗汉,缘觉是辟支佛,把它分开成两个,辟支佛比阿罗汉要高一些,叫三乘。世尊在《法华经》上说过,说明诸佛如来应化到这个世间来教化众生,《法华经.方便品》上有一句话,说「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除佛方便说」。这首偈非常重要,换句话说,佛讲三乘、讲二乘是方便说,真实说呢?真实说就是一乘法。「一乘」就是佛乘,换句话说,这个法门是教人成佛的,而且是就在这一生成佛,这叫一乘法。大乘,大乘是成菩萨,你在这一生修到最高的果位是菩萨,这大乘。如果你在这一生修成阿罗汉、修成辟支佛,这是小乘。就跟我们读书一样,一乘是什么?一乘是研究所的博士班,你这一生拿到最高学位,大乘是硕士班,小乘是学士,大学毕业学士,这是佛门三个学位的名称,这个要知道。什么法门一生能够证得究竟的佛果,这就叫一乘,那这个法门也是一乘法门,这个经是一乘经。 我们先讲「一乘」在佛经里一般的解释,乘是比喻像车,古人用车来做比喻,大乘是大车,古时候的大车是马车,马车大,人可以坐得多。我记得我小时候在南京念书,上学坐马车,一个马车坐多少个学生?十四个,坐马车上学,这是抗战胜利之后还有。我是抗战胜利之后,三十四年、三十五年的时候,三十五年在南京读书,那个时候马车很多,公共汽车不多。小乘,就是羊车、鹿车,鹿、羊它的车就比较小,坐一个人、二个人。佛在《法华经》上用这个做比喻,乘是运载的意思,「佛说一乘之法,为令众生,依此修行,出离生死苦海,运至涅盘彼岸」,这个涅盘是究竟涅盘。小乘也叫涅盘,叫偏真涅盘,小乘出生死是出六道轮回的生死,所以他证得偏真涅盘。大乘,大乘是离两种生死,第一种叫分段生死,我们现在一段一段的,一个阶段一个阶段的。第二种是变易生死,变易生死不好懂,就像我们念书,就比喻来说,我们念一年级,这一年念完了,明年升二年级,一年级就死了,二年级就生了,是这个意思。这是说什么?我们在菩提道上,无论是大乘、小乘,小乘有八个位次,大乘《华严经》上四十一个位次,你一步一步往上升,下面就离开,升到上面,这叫变易。变易不是真的生死,为什么用生死?生死苦!你升上一级你也很辛苦,你去做你的功课,不是那么容易就升上去,所以你也得要吃一些苦头,你才能向上提升。你看一个人从小学、中学、大学念到研究所,也得念上二十几年,你吃了很多苦头才能把学位拿到,这叫变易生死。从阿罗汉以上,就是离开六道,六道里是两种都有,变易也有,分段也有;六道之外,就四圣法界,四圣法界里有变易,没有分段生死。六道里面这种生死之苦,六道之外是没有的,它有变易。就是修行也不是很容易的事情,也要真正努力精进,还得要放下分别,放下分别的习气,再放下妄想。放下妄想,十法界就没有了,那就到一真法界,到诸佛如来的实报庄严土。 世尊既然他的目标,真正的目标是希望这一切众生快快成佛,跟他一样。可是众生的根性不相同,迷惑有浅深,习气不一样,迷得深,习气重,大乘法他不能接受,所以就用方便法。譬如我们的老师、父母都希望我们得到博士学位,博士学位不是很容易就拿到的,怎么办?办学校,办小学、办中学、办大学,慢慢把你提升。这些中学、小学、大学都是权巧方便,博士班才是真正目标,佛教学亦如此。你看世尊在菩提树下觉悟之后,这是大彻大悟,他把他悟入的境界圆圆满满的说出来,说了十四天。这十四天是在定中说的,我们看到释迦佛在菩提树下入定,不知道他在那里讲经,讲什么经?《大方广佛华严经》,就是他证得的境界。我们回过头来看看中国,唐朝时候惠能大师,他也明心见性了。在五祖忍和尚方丈室里,五祖给他讲《金刚经》,惠能大师不认识字,当然不会有经本,讲《金刚经》大意,讲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他大彻大悟。他也说出他的境界,说了五句话,那五句话跟释迦牟尼佛讲的《华严经》没有两样,《华严经》浓缩起来就这五句,这五句展开来就是《大方广佛华严经》。 能大师说的五句话,第一句是「何期自性,本自清净」,没想到,见性了,没想到性本来就清净,从来没有染污过。我们的自性有没有染污?没有,染污就不是真的,那就变成假东西。我们讲染污是什么东西?阿赖耶染污,阿赖耶是妄心,自性是真心,真心从来没有染污过的。所以染是妄心,我们现在迷了,真的不认识了,把假的当作真的,亏就吃在这里。第二句说「何期自性,本不生灭」,本不生灭就是大般涅盘,这是古印度所有宗教梦寐以求的不生不灭。现在每一个宗教都讲,讲永生,就这个意思。有没有永生?有。真的自己就是永生,假我有生死,这个我是假的,不是真的。你把这个事情搞清楚,你多舒服、多舒畅,你的恐惧没有了。这是假的东西,随它怎么生灭,真的我永恒不灭,你把这个真的找回来,佛教导我们就是把真的找回来,这是大事。 第三句他说得好,「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具足什么?世尊在《华严经》上讲的一句话,明白交代出来了,他说「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这就是本自具足的。如来是讲自性,大乘教里面你看讲佛、讲如来,十大愿王里「礼敬诸佛、称赞如来」,讲佛是从相上讲的,讲如来是从性上讲的,不一样的地方在此地,相是假的,性是真的,这是这两个名词不同的地方。说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就是你自性,你自性里有智慧,圆满的智慧。这是什么?这是自性里本具的,这不是学来的。圆满的智慧,无所不知,无所不能,这是一般宗教赞叹上帝的话,赞叹神的话,上帝跟神未必有,自性是真有。为什么我们晓得?上帝跟神也是六道众生,天道,他也没出六道,也没有出三界,他还是迷而不觉,福报比咱们大,智慧比我们多一点,也不是究竟圆满的,自性本具的智慧才是圆满的。这是什么?这在隐的时候,佛家叫隐现,隐是什么?譬如我们现在这萤光幕,我们把这个按钮把它关起来,画面上什么都没有了,这是「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你不能说它没有,你打开频道它就现前。打开频道是什么?「能生万法」,它就现前。不现前的时候不能说它是无,现前的时候不能说它是有,这个《妄尽还源观》上讲得很清楚,你不能说它有。这是事实真相,我们得搞清楚。 他第四句讲的是「何期自性,本无动摇」,如如不动,这个是修行里面最重要的一个枢纽。你修什么?佛家常讲八万四千法门,修什么?告诉诸位,统统修的禅定,叫三昧。三昧是梵语,三翻作正,昧翻作定,正定。所以正定,你的心本来是定的,为什么现在心这么乱?这个乱是妄心,不是真心,真心本定,从来没有动摇过。这是惠能大师开悟的时候说了五句。这五句话说出来之后,五祖就说「行了」,衣钵就传给他。传给他怎么?叫他赶快走,找个地方去避难。避什么难?要知道,古今中外这个嫉妒障碍在所不免。你说忍和尚的道场,神秀大师在那里住多少年,是他徒弟当中大家最敬仰的一个,每一个人都认为五祖传法肯定传给神秀,怎么会无缘无故传给别人,这个人素来又不认识,又不认识字?你看到黄梅八个月干什么?柴房里面去破柴舂米。他在黄梅八个月,禅堂没去过,讲堂也没去过,一天经没听过,怎么五祖就把衣钵传给他,谁服?没人服,肯定要找他麻烦,把衣钵抢回来,这是小事,大事可能还把他命害了。所以叫他赶快走,衣钵拿了赶快就走。躲在猎人队里十五年,十五年大家把这个事情慢慢淡忘,他出来了。出来碰到印宗法师,印宗了不起!印宗那是岭南,这我们今天讲的广东这一带,那个时候称为岭南,第一个高僧,讲经说法。他讲经的道场就是现在广州的,广州叫什么庙?风动幡动,本焕老和尚做过住持,广东,我一下怎么想不起来。光孝寺,对,光孝寺,就那个地方,在那个地方讲《涅盘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