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净土宗 净土法脉 净土经论 净土圣贤 早晚课 净土指归 净土文集护持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五十二集)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2010/5/28香港佛陀教协会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乘无量寿经解》第五十三面,五十三面倒数第二行,从二这里看起:

「二,广狭自在无碍门」,这是《华严经》十玄门里面的第二。华严境界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的菩萨他们的境界,入这个境界就是我们一般人讲的得道,成佛了,在佛法里面证得究竟圆满的果位,他把妄想分别执着都放下了。怎么个入法?贤首大师在《探玄记》里面告诉我们,他略举十门,每一门都能够契入华严境界。十,同学们都晓得,它是表法的,它不是数目字,它代表圆满;换句话说,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门门都能够契入华严境界。但是这一切放下之后,妄想分别执着放下之后,障碍就没有了,就通了,此地所举的这些例子全都现前了。我们现在现不现前?现在也现前,现前因为我们放不下,放不下就不能够契入境界,道理在此地。所以障碍永远不在外面,都在自身。从理上来讲,凡夫成佛就在一念,一念觉就成佛,一念迷那就是凡夫。

这一念也不好懂,什么叫一念?很难得,现代的尖端科学,量子力学里头发现,这十玄门,量子力学里头能够解释,用科学的方法解释,解释得不错。他能不能入进去?给诸位说,不能。为什么不能?他那个解释跟我们理解的是一样,我们这叫解悟,知道这回事情,知道得很清楚没错误,可是你做不到。要做到什么?要证悟,那就入境界,你真的就成佛,证悟才行。所以科学家不容易,用科学的方法发现了,发现事实真相,发现了,不是他直接的境界,他是利用很多科学的工具发现的。而古时候没有这些工具,用什么方法发现的?他用自己亲证的方法发现的,那个管用,那是证悟。他亲证用什么方法?用禅定,也就是说放下。放下对於世出世间一切法的执着,你得到佛法初级的禅定。

诸位要知道,世间禅定有四禅八定,有八个层次,那个入不了佛的境界,那是世间法。能够通达六道轮回里面的状况,出不了六道轮回。佛法是超越六道,所以他没有办法,得在四禅八定再向上提升。楞严会上讲阿罗汉证得九次第定,你看八定是世间,九定就出去了,这证阿罗汉果,这是佛法。这佛法不究竟,小乘,是佛法里面的初级佛法,就像《华严经》里面所讲的十信位。诸位要知道,十信位是佛教的小学。再进一步,把分别也放下,就是对於世出世间一切法清楚明了,没有分别、没有执着,这个定比阿罗汉高了,菩萨所证得的。

菩萨的阶位很多,古来祖师大德的判教不一样,判教,就是他们看法不相同,所以所分的这个级别也不一样。在中国这两千年来,对於判教,一般人都认为天台跟贤首判得最好,非常合理。所以这两家,几乎学习经教的人,虽然不同宗派也用他们的方法,像我们现在用的这个注解,黄念祖老居士就用贤首的方法,五教:小、始、终、顿、圆。「小」是小乘,相当於我们现在讲的小学;「始」是讲开始,好比是中学,始教是中学,大乘的开始;「终」是大乘的终极,好像是大学;「圆、顿」,这好比是研究所,一步一步的向上提升。所以佛陀、菩萨、阿罗汉是佛门里面的学位名称。你进入佛门的小教,这就是阿罗汉,他有十个等级,一年级到十年级。始教、终教亦复如是,一个阶层、一个阶层往上提升。菩萨相当於硕士学位,第二个学位;最高的学位,佛陀,现在学校称博士,再没有比这个更高的。所以这是佛教三个学位的名称。

黄念祖老居士做注解,完全用贤首家的五教,用五教,用《华严》十玄门的次第,我们这部经上很明显。前面第一是十门里面的总门,非常重要。告诉我们一个事实真相,一切法,世出世间一切法同时同处,这个具足就是圆满的相应。我们把「相应」换一个字,大家就更容易懂得,就更明显,把那个相改成感,感应,相应确实是感应的意思。你看一切法同时同处圆满的感应。这句话用我们现在容易懂的话解,就这么解释。这个境界不可思议,非常难得,我们也得感谢近代先进的科学,如果没有量子力学没法子解释,而量子力学也不过就是最近几年的事情,它能解释,为什么?量子力学也肯定宇宙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物质跟精神永远分不开,这是最近量子力学发现的。

佛经在三千年前,释迦牟尼佛就讲得这么透彻,比他讲的还圆满。所以现在我们用科学来证实、来证明佛经没有错误,我们能够相信。重要的是要建立我们这一个宇宙人生观,这个很重要。整个宇宙跟我是一体,我的一个念头不管是有意无意,这个念头是正还是邪,念头才起就周遍法界,圆满感应了。这个念头就是感,遍法界虚空界一切万事万物它就应。感应,佛经上说得清楚,有四种形式,显感显应、显感冥应、冥感显应、冥感冥应,不是没有感应,绝对是有,有的时候你自己觉察到,有的时候觉察不到。量子力学里头也讲了这些,讲了很多例子。譬如这个地方,蝴蝶,两只蝴蝶搧搧它的翅膀,可能在几百里外、几千里外那个地方就起了飓风,起作用了。为什么影响到那个地方?那个地方有缘,有缘它就产生起了作用。所以佛告诉我们,起心动念不能有邪念,不能有错误。错误是哪个地方有这种错误的缘分,它那个地方就起作用,这些例子很明显。

明白这个道理,宇宙跟我们是一体,地球跟我们是一体。今天地球上灾难很多,有没有办法化解?有!为什么?因为地球跟我是一体,我的念头要是正,没有邪念,地球上灾难就没有了。这个灾难佛经上讲得清楚,水灾是贪感应的。现在地球上水患麻烦,南北极的冰要是融化,海水要上升,沿海的城市统统会淹没。佛说这什么原因?比科学讲得更深,科学还没有讲到。佛说的,这是地球上居住的这些人贪婪所感得的。地球温度上升,这事麻烦大了,科学家警告如果上升四个摄氏度,这地球上的人就不能生存,许许多多的物种都消失了。温度怎么来的?佛告诉我们,是一切众生瞋恚这个念头感应的。人瞋恚,你看满身都会发热,发脾气的时候。我们在这里发一顿脾气,地球的温度就加一点,它就升一点,集体那个效应就非常非常之大。现在真的,贪瞋痴都是集体的,哪个地方没有!愚痴感应的是风灾,傲慢感应的是地震,还有疑惑,对圣人的教诲疑惑、对古圣先贤的教诲疑惑,一定要等现代科学把它证实了,你才相信,统统都是感应灾难的因素。所以佛的国土,佛教化的这些地区,他居住的地区没有灾难。极乐世界没听说有灾难,华藏世界没听说有灾难。不是没有,人家有方法防范,让这些灾难不生起。什么方法?教学,天天在讲,天天在教。所以接受佛菩萨教育的人,他没有一个邪念,当然更没有不善的行为。所以他们居住的环境永远不会有灾难,他们那边的人从来没有听说哪个生病,没有。这道理在佛经上全都有。

我们希望量子力学还能更进一步,把佛在经上讲的因证实。果这些事实科学家认识了,认识到了,但是真正的原因还没找到。我们现在人很可怜,必须等到他找到,我们才会相信。中国谚语有一句话说,「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老人是古圣先贤、诸佛菩萨,老人。他们证得了,他们真的是科学家,他不需要这些科学仪器,他完全用禅定的方法,甚深禅定里面把宇宙真相全部都看穿了,没有任何秘密。科学一定借重机器实验来证实,这很麻烦,而且不究竟。可是现在他们发现,发现什么?发现这个世间没有物质。我明明看到一个物质,那怎么回事情?他说物质是意念累积连续的现象,它是意念的产物。这是近代量子力学发现的,跟佛经上讲的完全一样。

贤首国师的《妄尽还源观》前半段讲宇宙的缘起,宇宙怎么来的,跟现在量子力学所研究的完全相同,还没有达到「还源观」,因为《还源观》讲到本体,它没有讲到本体。用佛法讲,它讲到阿赖耶,没有讲到自性,阿赖耶被它发现了。法相宗所讲的,这个宇宙除了识之外,什么都没有。识是什么?能变。可是能现能生是什么?那还是个大问题,还没有解决。能变被它找到了,这个宇宙之间千变万化为什么能变?找到了。佛讲阿赖耶,阿赖耶有三细相,现在量子力学讲宇宙之间只有三样东西,能量、物质、信息,只有这三样东西。这三样东西确实是阿赖耶的三细相,阿赖耶的业相就是他们所说的能量,阿赖耶的转相就是第七末那识,就是他所发现的信息,阿赖耶的境界相就是物质。物质从哪里来?物质是从信息里头变现出来的,这个唯识讲得很清楚,可是唯识没有讲到究竟处,这个能生能现没有发现,那是自性。那是波动的现象,波动就是能量,这个能量从哪里来的,为什么会有这个能量?这个问题现在没解决,佛经上解决了。那是自性的本能,自性本来具足。

佛法修证到最高的层次,明心见性、大彻大悟,你见到本性,本性是宇宙万有的本体。释迦牟尼佛三十岁的时候证得,入了这个境界,在《华严经》讲是入华严境界。在中国唐朝时候,禅宗六祖惠能大师二十四岁,人家也入这个境界。这才对於整个宇宙性相、事理、因果完全通达明了,圆满的智慧。明了之后,他教导我们,能够随顺我们今天讲大自然的规律,就是自性的规律,我们中国人称为道德,自性的规律,那你这个生活就幸福美满、你的身体健康长寿,年岁虽然增长,容貌可以不变,永远年轻、永远不会生病,居住这个地区真是五谷丰登、日月清明、风调雨顺,没有灾难。为什么?顺着性德。如果违背性德,麻烦大了,什么灾难都来了,身体你会生病,居住的地方会有很多灾难。像这些,科学还没有能把它讲清楚,可是今天已经发现阿赖耶的三细相,这我们不能不佩服他们,我们相信科学家逐渐逐渐能证实,但是他不能见性,为什么?见性必须要放下妄想分别执着,科学家这个没有放下。他没有放下,他们研究到最后的结果像我们这个境界,我们对於宇宙了解是从佛经上得来的知识,他们是用科学实验上得来的,跟这个讲的是一样的。这就是什么?这叫解悟,不是证悟。解悟是我们对这个里头道理明白了、方法也明白了、因果也懂得了,我们自己知道怎样去证,这个路子搞清楚了。

换句话说,佛菩萨那个境界我们可以达到,不是不能达到,又何况佛在经上告诉我们,这是真话,「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你本来是佛,现在为什么变成这样?迷了,迷了自性,迷了之后,这最严重的麻烦就是自私自利、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贪瞋痴慢,这些烦恼起来了。这个东西起来的时候,所以身体就多病,居住环境就多灾难,这么来的。明白之后,我们要改变心态,知道我们起心动念,遍法界虚空界所有一切众生,我们这个念头的信息,他统统收到。你能说没有人知道?糊涂人不知道,明白的人知道;染污的人不知道,心地清净的人知道。知道,他会不会责怪你?不会。他要会责怪你,他又起了分别执着,他跟你一样了,他不能超越你。所以看得很清楚,心地还是清净平等,如如不动,这叫佛菩萨,他不会被你境界所转。这就是站在上面,他永远不会掉下来。道理在此地。

今天我们看第二门,广狭自在无碍。从第二到第十,这是别说,前面头一条是总说。「《大疏》云」,这个《大疏》是清凉大师《华严经》的注解,我们称为《华严大疏》。「如径尺之镜,见十里之影」,这句话是《大疏》清凉大师所说的。他说「镜喻狭」,这比喻狭;「而十里之影喻广」,十里的,一尺的镜子照外面大概十里没有问题。中国的里比公里小,十里是五公里,那应该看得清楚。现在我们看到地平线是三十公里,看到地平线三十公里,这一面镜子。现在这种现象就更进步了,现在我们照相机,照相机没有一尺,才几公分,镜头那么一点点。我们如果站在稍微高一点的地方,照地平线,三十多公里的这些景观全部都在这相机里面。这个比喻让我们知道什么?广狭无碍。也就是说,几十里的景观有没有缩小?没有缩小。照相机这个小镜头有没有放大?没有放大,它就在里面。

这里头的意思很深,我们再把它引用在我们自身上,我们的眼能见,眼睛确实像一个照相机。要是学过唯识学就好懂,眼能不能见?眼不能见,就像照相机一样,眼能照,照出去这个景象就印在眼识上,眼识就好比后面的萤幕,前面这个景观就落在后面的萤幕。现在我们看这个相机很进步,你在这个镜头后面,你就看到萤幕,你就能看得很清楚。但是它不会分别,眼睛就像照相机一样,谁去分别?第六意识分别。第六意识不能见,见不到,它也听不到。第六意识它也有见分,它有相分,它的见分见什么?就见眼识照进来的这个画面,它在这里面就分别了。所以分别不是眼,分别是第六意识。分别之后就起执着,这个我喜欢,那个我讨厌,那是什么?那是末那识。末那识它的执着,不是在眼识这个屏幕上,是在第六意识的屏幕上,一重一重的。眼只管对外,外面什么东西它只管收就是,它没有办法分别执着。

第六意识分别之后,印象落在阿赖耶,一层一层都是转播,一层一层转播。转播感觉的那个画面跟外面一样,绝对不是说像我们看到照相机一样,我们只看到这个画面说它缩小了,不是的。我们眼睛这个照相机的功能就大了,第六意识缘它,第七意识去缘它,都跟外面境界一样,好像没有看到它缩小一样。实际上它那个屏幕很小很小,非常小,小到我们肉眼没法看到,连显微镜也看不到。如果能看到的话,科学家早就把它说出来了,只有佛能讲得清楚。所以经上讲「芥子纳须弥」,芥菜子很小,须弥山很大,须弥山能放在芥菜子里面,须弥山没有缩小,芥菜子没有放大。我们用眼球来比喻更好懂,比佛这个比喻还好懂。我们睁开眼睛,你看那个喜马拉雅山,看得很清楚,尤其现在坐飞机上,你居高临下看地球,地球没缩小,我们这个眼睛没放大,没放大,感受完全相同,没有两样,这就叫广狭无碍。

123下一页
 
 
 
前五篇文章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五十四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八十六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七十八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八十五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七十七集)

 

后五篇文章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五十五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六十三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五十六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六十四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五十七集)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