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净土宗 净土法脉 净土经论 净土圣贤 早晚课 净土指归 净土文集护持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一一四集)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2010/8/14马来西亚华严讲堂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乘无量寿经解》第一百三十四面,倒数第四行,从「嘉祥法华疏」这里看起:

「《嘉祥法华疏五》曰:法性即是实相,三乘得道,莫不由之。又《止观一》曰:法性名为实相,尚非二乘境界,何况凡夫」。这一段还是解释「通诸法性,达众生相」,这两句是通达性相。前面我们看念公老居士引用窥基大师的《唯识述记》,与《大乘义章》,所说的法性、法相。今天接着看《法华经疏》里面,也是这个意思,法性就是实相,前面我们念过。三乘得道,莫不由之,三乘是声闻、缘觉、菩萨,通常也称为大乘、中乘、小乘。修行证果都是明心见性,实际上只有菩萨修行才见性,见性这成佛。在《华严经》上也称他们为法身菩萨,见性就是证得法身,前面跟同学们我们都学习过。所以证得法身就是确确实实体会得、肯定了,遍法界虚空界一切万物跟自己是一体,这叫见性,这叫证得法身。这桩事情确实不容易,我们无始劫以来已经养成一个习惯,我是我,你是你,他是他,怎么是一体?哪有这种道理?怎么样也不会承认,我们认为这是事实真相。而佛菩萨告诉我们,我们全搞错了,真的是一体。要怎样才能证得?佛告诉我们,你不再执着了,不再执着这个身是我,那个身是你,那个身是他,没有这个执着,执着真的断了,这叫什么?这叫破身见。

我们明心见性走到第一个阶段,有了成果,不再认识这个身是自己,身是什么?身是我所有的,决定不是自己。就像衣服一样,衣服是我所有的,衣服不是自己,这个我们肯定。佛进一步要我们肯定,身不是自己,身是我所有的。这个身是我所有的,别人的身呢?也是我所有的。树木花草是我所有的,山河大地也是我所有的,我所有的,不是我。能够这样的肯定、这样的认识,这才能证阿罗汉果,在佛法里面讲,他已经证得正觉。这三乘的小乘得道,跟我们对宇宙人生的看法不一样。菩萨比他更高,菩萨不但不执着,分别都没有了。所以小乘阿罗汉他得清净心;只要执着这个身是我,那个身是你,那个身是他,我们的清净心就不能恢复。经上教导我们修行标准,清净、平等、觉,我们的清净心得不到,那就修行没功夫,不得受用。修行没功夫不得受用,麻烦在哪里?麻烦是生生世世还要继续去搞轮回。真正到阿罗汉的境界,知道身不是我,见思烦恼断掉就超越六道轮回,六道轮回不见了,就像作梦一样,梦醒了,六道轮回不见了。不见了之后,那个境界是阿罗汉的境界,四圣法界出现了。四圣法界还不是真的,也是个梦境,因为他有尘沙烦恼、有无明烦恼,必须把尘沙烦恼断了。尘沙烦恼是什么?分别。无量无边的分别比喻作尘沙,这个分别的妄念像尘沙一样的多。把分别放下,不再分别,没什么好分别的,为什么?它是虚妄的,它不是真的。经上告诉我们,「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大般若经》上讲的。这才能够证得菩萨的境界正等正觉,就是我们经题上的平等,平等心现前,你在一切境界上不会再分。佛跟众生平等,大乘经上常说「生佛平等」,众生跟佛平等。性相一如,法性跟法相是一不是二,法性能生能现、法相所生所现,是一不是二。再往上提升,不但分别执着没有了,起心动念也没有了,不起心、不动念,回归自性了,这叫成佛,这叫觉,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这是佛。声闻、缘觉、佛这叫三乘,三乘得道与法性、与实相有密切的关系,阿罗汉证得少分,菩萨证得多分,佛证得圆满。

下面,「《止观一》曰」,这是指天台的《摩诃止观》,第一卷里面说,「法性名为实相,尚非二乘境界,何况凡夫」。它所说的比《嘉祥法华疏》说得严格,《法华疏》里面是广义的讲,《止观》这是狭义,只许如来证得的才叫法性,阿罗汉跟菩萨都不算,一定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因为在三乘讲阿罗汉是小悟,所以叫小乘;菩萨是大悟,称为大乘,没有彻悟;彻悟才成佛,才明心见性。一般讲阿罗汉、辟支佛、权教菩萨,他们没有见性,他们只是接近,一步一步靠近了边缘。两个说法都能讲得通,我们明了就可以了。明心见性,见性成佛,小乘、大乘都还没有做到,何况是凡夫?

「华严宗谓真如有不变与随缘二义」,真如就是法性,真如就是实相,确实有不变、有随缘两种意思。「以随缘义,变造一切诸法」,随缘才能变造一切诸法,「故称真如为法性」,这是随缘。就像黄金能够随着我们的意思,我们把它造成种种装饰的装饰品,随着人的意思,它随缘,它变不变?它不变。不管你造成什么东西,它的本质还是黄金,不变随缘,随缘也不变,所以它是真的。相呢?相是假的,因为相随时可以变,我们喜欢什么样子,可以把它重新再造出来。所以称真如为法性。「又以不变故,虽随缘变造染净、有情与无情种种万法,而真如不改不变」。像我们刚才用金做比喻,金就是法性、就是真如,把它做成戒指,做成项炼,做成手镯,甚至做成碟子,做成茶杯,无论做什么,黄金不变,所以它能随缘。随缘,实在讲随什么缘?随着众生的意念,也就是随着众生的妄想,起无量无边的变化,虽然起变化,它本质不变,这道理要懂。你看这个世界上动物有多少,人是动物里的一种,植物又有多少,矿物又有多少,数不尽,这是真如随缘,可是真如之体不变。真如之体是什么?这上面讲得很多,实相、法界、涅盘、实际,这只举出几个名词,佛经上的名词有几十种之多,都是说一桩事情。前面跟诸位报告过,释迦牟尼佛为什么对於这桩事情说这么多的名相?名词术语说这么多,他的用意就是教导我们不要执着名字相,名是假名,你晓得它的意思就行了,怎么说都可以,是假名,帮助我们离名字相,不执着名字相,那就对了。法性,它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它是一切万法的本体,它不是精神现象,它也不是物质现象。虽然在,就在我们面前,我们眼睛看不到,耳朵也听不到,六根接触不到,它真有,六根都接触不到,所以叫它做空。

《般若心经》很多同学念得很熟,经上讲得清楚,「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跟空是一不是二,色空不二。我们很难懂,讲的句句是真话,这是说法性跟物质的关系。法性跟精神的关系呢?《心经》后头又说,「受想行识,亦复如是」,受想行识是精神,精神那个关系跟自性的关系,就跟物质跟自性关系是一样的,说明物质跟精神都是法性变现出来的。法性变现出成物质,变现出成为精神,我们六根就能接触到。接触到的你要知道,接触到的是法相,法性呢?法性离不开法相。就好像黄金做成首饰,我把黄金做成一个手镯,黄金在哪里?你拿到手镯就是黄金。你执着手镯,手镯是法相,它的体、它的本质是法性,所以见相就是见性。我们见相为什么见不到性?我们见相是执着相,着相了;性在面前,迷了,不见性。相有、性空,「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我们如何能在黄金的金镯上看到它是空的,你就见性,这要功夫。这一般人看不到,一般人执着这是真的,这真是一只手镯,我们没有看到它空。什么人能看到?法身菩萨看到。给诸位说,阿罗汉还没看到,阿罗汉知道,没有看到;菩萨也知道,也没有看到;法身菩萨看到了,「当体即空,了不可得」,真的像《般若经》上讲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他真看到。

现在量子力学家看到,他看到这个物质现象、精神现象是什么?无量无数的意念累积连续产生的幻相。所有物质现象、所有精神现象都是这样的,不是真的。所以《般若经》上说,「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那个见如来就是见性,你见到法性,你在法相上见到法性了。这个话很难懂,不是我们的常识,不是我们的经验。譬如我们手上拿的这个,这是什么?这是一本书,没错,我们见了相。那个见性的人说这什么东西?这不是一本书,没有书,是几十张纸叠在这里。他看到什么?几十张纸,不是一本书,几十张纸。看到这个东西是几十张纸放在一起的,就比这是一本书那个看法高明多了。你明白这个道理,我们看到一个人是身体;另外一个人看,这人不是身体,是一大堆几百兆、几千兆、几万兆的细胞原子聚集在一起这个东西。他没说错!我们看到这是房子,那个建造房子的人一看到这个东西,他没有看到房子,看到这里头有多少水泥、有多少钢筋、有多少砖头、多少瓦块,这么排起来的,哪有房子?佛看跟我们看不一样。科学家看这栋房子,这个房子是许许多多基本粒子组成的,他只看到基本粒子。量子力学家更厉害,基本粒子还太大,还可以分析,分成最小的不能再分,叫量子。这一栋房子是什么?这是量子堆积起来的,没有看到房子,这叫从相上见性。

你着相,相不平等;你看到性,性是平等的。用现在的话说,无论是动物、植物、矿物、山河大地,全都是量子组合的。为什么有些组合成为固体?这物质现象;也有些组织成为液体流动的,像水一样,流动的;有些变成气体,这空气也是量子组成的。量子怎么来的?波动产生的,非常微弱而且非常快速,这个东西组成的。波动频率不一样,频率慢的变成固体,频率快一点的变成液体,再快一点的就变成气体,大气,频率不相同,所以十法界依正庄严种种差别。实际上,所有一切现象都可以回归到量子,基本的东西是量子,可以回归。量子可以回归到能量,因为量子还是物质,可以回归到能量。这个可以来解释,佛经上讲的「不变随缘,随缘不变」,因为随缘,才能够变现出十法界依正庄严。

因为不变故,虽然随缘,变成染净、有情无情种种万法,它的性质永恒不变。性是法性,法是种种万法,种种万法的性是一个性,所以同体,没差别,同一个自性。万事万物都是一个自性变的,极乐世界是自性变的,华藏世界是自性变的,二十八层天是自性变的,饿鬼、阿鼻地狱也是自性变的。清净庄严的国土是自性变的,动乱的社会、到处有灾难的这些地表,也是自性变的。离开自性什么都没有,这叫知法总相,阿罗汉就晓得。它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千变万化?那叫知法别相,这知法别相阿罗汉不知道,菩萨知道,佛学的名词叫道种智,就是万事万物什么道理形成的,种是种类,千差万别。为什么道理会变成这个样子?这种智慧阿罗汉不知道,菩萨知道,所以菩萨比阿罗汉就高一级。阿罗汉只知道总相,不知道别相;菩萨知道总相、也知道别相,可是不究竟、不彻底;到成佛如来才究竟圆满,叫证得一切种智。

它下面举一个比喻,这个比喻也是经上常常比喻的,我们刚才是用金跟金器做比喻,都是佛经跟古大德常讲的。这个地方用水做比喻,把水比作法性,波比作法相,水动了就成波浪。水是静的,波是动的,水能照,像一面镜子一样,能照外面境界;波不能照,波这个照的作用失掉了。所以把法性比喻作水,把法相比喻作波,「而不变失水之性」,水的性是湿性。「法性真如,纯善无染」,这个善不是善恶的善,纯净这个净不是染净的净,纯善无染那就是净。「唯以缘有染净,而所变之法有染净之别」。缘有染净,性没有染净,在六道里面,缘有善恶,性没有善恶,这个不能不知道。自性里面,诸位守着一个原则就容易明白,自性里头没有对立的,因为它是一体,它是圆融的,它没有对立。你看真跟妄不对立了吗?自性里头没有真妄,自性里头没有染净,自性里头没有善恶,自性里头没有生灭,生灭是相对的,在自性里找不到相对的。自性里头没有远近,远近是一对,没有远近就是没有空间;自性里头没有先后,没有先后就是没有时间,所以在自性里头找不到相对的。凡是有相对的,那都不是自性,那是法相,法相里头有相对的,法性里头没有。我们如何能在法相里面找不到相对的,你就见性了。要怎样才能脱离相对?相对就对立,没有对立的,佛教给我们,放下起心动念、分别执着,对立就没有了,没有就见性了。性在哪里?所有法相无有一法不是,法法皆是,法法平等,法法圆融。

凡夫成佛,理论上讲刹那之间,我们真的有这个能力,把起心动念、分别执着一起放下,凡夫就成佛了。有没有这种人?有。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他三十岁的时候,在菩提树下把十二年所学的也放下了,也就是说起心动念、分别执着一起放下,就成佛了。表演给我们看的,成佛就这么简单,这一放下就见性,一见性就无所不知、无所不能。为什么?因为你已经具足能生、能现、能变,万事万物是所生、所现、所变,源头掌握到了,遍法界虚空界万事万物你全都明白了,自性所变的,它不是外来的。在中国也有一个明显的例子,唐朝时候禅宗六祖惠能大师,跟释迦牟尼佛一样,为我们做了个表演,就是把起心动念、分别执着一下放下,这叫顿舍,不是一样一样慢慢放,一次放下叫顿舍,顿舍、顿悟、顿证,立刻就证得。所以五祖忍和尚把衣钵立刻就传给他,惠能大师那个时候二十四岁,成佛!什么人给他做证明?五祖忍和尚给他做证明,他成佛了。成佛就是放下,彻底放下,对於宇宙人生万事万物彻底明白了。在中国历史上像这样的人物不少,两千年来,至少有两千多人达到这个境界。那个修学放下最痛快的,可以说惠能大师是第一个,别人放下都还有一段时间,一、二年,二、三年,五、六年,十几年,那很多。像惠能大师这么痛快的,大概只有他一个,找不到第二个。能够跟他相比的,那就是经典上记载,释迦牟尼佛放下很痛快。

我们为什么放不下?我们把这些幻相、假相都当作真的,不知道它是假的,所以对这个起了贪恋,生起情爱,这个事情麻烦。纵然在经教里面读多了,佛无数次的提醒我们,我们知道这是假的,可是依旧还是放不下,情执太深,烦恼习气太重。但是要知道,不放下是决定不能成功,不放下一定要搞六道轮回。想到这桩事情,我们就不敢不放下,为什么?不放下太苦了,你说做人多苦!这一生做人,来生能不能得人身?靠不住。为什么?佛给我们讲得清楚,来生要得人身,我们修十善业道至少要拿到中品。也就是我们修十善业道,像学校老师给我们打分数,我们至少要拿到七、八十分,来生才能得人身。如果你能拿到九十分以上,拿到一百分,你来生生天,人天的标准。五十分,五十分不保险,不一定能得人身,总得七、八十分才算保险,来生得人身。我们自己想想看,你把《十善业道经》多念几遍,对照对照,自己跟自己打分数,看看能不能达到七、八十分?如果觉得没有,没有就麻烦大了。这个道理、这个事实真相不可以不知道。

我们再继续往下面看,「又《会疏》曰:菩萨有二种智,能为一切修行本」。修行不能没有智慧,没有智慧那是盲修瞎练,很多自己以为是修行,实际上是在造孽,是在造作不善,他没有智慧,自己以为是修行,这种事情很多很多,所以没有智慧不行。这两种智慧,能为一切修行本,「何者为二:一谓如理智,能照诸法本性,不一不异,不生不灭,是名通诸法性」。我们经上讲的这个,你有如理智,有这种智慧,这是什么智慧?能照诸法本性。他用照见,他不是说能见诸法本性,他说能照,为什么不用见,用照?见里面有分别、有执着,有情识在里头。照见,我们拿一个镜子,我们用镜子照个人,镜子照得清清楚楚的,它没有分别、没有执着,它没有喜欢、没有不喜欢,这叫照见。经上用这个字你懂得它,我们眼见外面色,眼要像一个镜子一样,不要有分别、不要有执着,不要有喜欢、不要有不喜欢,你动了那个念头叫情执,你就错了,你就迷了。用照见,像镜子一样,我眼睛看像镜子一样,清清楚楚、明明了了,里头没有憎爱,没有讨厌、也没有喜欢,完全是平等的心,这叫照见,照见是智慧。有分别、有执着、有爱憎,那叫情见,不叫照见,你里头有情识,情识是迷!

诸位记住,情不是一个好的字,在佛法里面讲迷情,你没有智慧,情跟智是对立的,照是智,情是迷。照见,那你就见法的本性,性相都见到了,见到相同时见到性。见到性是什么?性相不一不异、不生不灭,性不生不灭;相呢?相也不生不灭。相是有生有灭的,为什么说它不生不灭?它的速度太快,前念灭了后念就生。速度快到什么程度?根据释迦牟尼佛跟弥勒菩萨的对话,弥勒菩萨告诉我们,一弹指有三百二十兆的念头,也就是一弹指有三百二十兆的生灭,你能分得出来那个生灭吗?所以说生灭就等於不生灭,这从相上讲的。性呢?性上没有念头,性能生出这个念头。这不是大菩萨做不到的,这个境界才叫通诸法性,你通达、明了一切法的性相。

底下一句「达众生相」,那是如量智。「二谓如量智,能照众生殊相」,殊是不同,千差万别的现象,「迷悟凡圣各异」,你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是名达众生相」。底下这句说得很好,「故通诸法性是根本智,达众生相是差别智」。根本智也叫实智,实实在在的,差别智也叫权智,权巧方便。度化众生的时候,跟众生在一起要用权智,权智是千变万化,根本智是如如不动,动中有不动,不动里面他又有动。所以佛法表法,就用法轮来表法,用轮,轮是什么?圆,现在几何上讲的圆。佛用这个在表法,唯有圆才能表示出动中有不动。圆是个圆周,我们看这个镜子,这也是个圆,圆周是动的。车轮,圆周是动的,圆心不动,你看动中有不动。圆有没有心?当然有心。圆心在哪里?找不到,它真有个心,你决定找不到。你把那里点一个点,点在放大镜上是个面积,它不是点,点找不到。几何学里头说,点移动就成一条线,线移动就成一个面积,面积我们能看得见,线都看不见,那点就更看不见,点是痕迹都找不到。在理论上讲它一定有,没有它,圆怎么会成就?所以一定有个圆心。佛用这个来代表佛法,圆心代表法性。

12下一页
 
 
 
前五篇文章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一一一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一一三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一一0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一0九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一0一集)

 

后五篇文章

莲池大师: 出世间大孝

方海权:改造命运从何入手

夫妻间的因果关系

仁焕法师:净土法门的信、愿、行(一)

仁焕法师:净土法门的信、愿、行(一)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