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8/3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乘无量寿经解》第六百六十一面第四行,从当中看起,从「魂神命精」这句经文: 『魂神命精』,见《汉译》。「《魏译》」,《魏译》是康僧铠的本子,「作魂神精识」,意思是一样的。「《无量寿经钞》曰:有云第六识名魂神,第八识曰精识。今此命精,即第八识阿赖耶,乃去后来先作主人者,故称命精」。这是个很高深的哲学问题,我们要问宇宙从哪里来的?我从哪里来的?万物从哪里来的?这就讲到阿赖耶。贤首国师《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讲得很清楚,也很简单,不复杂。用简单的文字,就能够把这么大的问题写清楚了,实在是不容易。《还源观》一共有六段,前面三段是讲宇宙万有的来源,后面三段偏重在修行,第四段是修四德,那是修行的总纲领;末后两段,五止六观,那是《华严经》修行的方法。特别重要的是第四段,第四段就是八万四千法门,包括净土法门,它那是修行的总纲领、总原则。你要是违背这个原则的话,你修学就不能成就,所以这个非常重要。他告诉我们,宇宙确实像哲学里面研究的本体,一切法都是从它生出来的。这个体有,但是我们没办法接触到,它真有,真存在,它不是无,它也不是空。因为它不是物质现象,我们就八识来说,前面五识,眼能见,耳能听,鼻能嗅,舌能尝,身能触,能接触,它不是物质,你接触不到;它又不是精神现象,精神现象我们可以思惟、可以想像,它不是;它也不是自然现象。我们心意识都接触不到,所以科学跟哲学就变成有限,有局限。 阿赖耶变现的范围,科学跟哲学都能接触到,为什么?它有现象。阿赖耶有相分,就是物质现象;有见分,是精神现象;有自证分、有证自证分,那是自然现象。只要有现象,科学就有办法去探测它,因为它有自然现象、有精神现象,第六意识就能够有办法缘得到。所以,自性清净圆明体,它能生这三种现象,它本身没有这三种现象,这是佛法最难理解的地方。怎么知道?大乘经里面佛常讲「唯证方知」,只要你证得,你就知道。什么人证得?每个人都可以证得,怎么证法?佛教我们,把起心动念、分别执着统统放下,就证得。为什么?因为起心动念就是阿赖耶,分别执着就是前七识。所以八识不是真的,八识叫妄心,假的,不是真的。妄心能缘妄境,大乘经上常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这个虚妄的境界,妄心能缘得到,它都有办法。妄缘不到真,自性清净圆明体是真的,什么叫真?永恒不变,这是真的。 为什么说阿赖耶是妄?阿赖耶是刹那生灭,我们在前面读到一句话,我还特别提醒大家要注意,叫不断之无。它确实是无,但是它不断,就是念头,弥勒菩萨讲的念头,一个接一个,前面念头没有了,后头又来了一个,所以说不断之无。为什么?那一念也是无,那一念你抓不住,马上就没有了。可是第二念绝对不是第一念,第三念决定不是第二念,可是它一个一个,就像那电影底片一样一张一张的,不断之无。所有的现象全是不断之无,只要有这三种现象,自然现象、精神现象、物质现象,统统是不断之无。我们从读到世尊跟弥勒菩萨的对话,对这桩事情才真的搞明白了。我们今天所差的,差在没有把这三样东西放下。执着放下,诸位要知道,执着放下,六道就没有了。你执着有没有放下?还有六道,你没有放下;执着真放下,六道就没有了。就像作梦一样,醒过来了,梦中境界全没有。分别要是放下,四圣法界就没有了,这四圣法界下面的声闻、缘觉没有了;不起心不动念,连四圣法界里菩萨、佛都没有了,这又是个梦,这个梦醒过来了,是什么境界?一真法界,就是诸佛如来的实报庄严土。说实在话,是自己的实报庄严土,跟诸佛如来的实报庄严土是一不是二,自他不二,这是宇宙万有的真相。 《无量寿经钞》有云第六识叫魂神,那我们这一个人,第六识是自己的分别,第七识是自己的执着,第八识呢?第八识也叫藏识,含藏一切法的种子。遍法界虚空界一切法的种子都在阿赖耶。阿赖耶是个仓库,阿赖耶是个资料室,里面含藏着什么?遍法界虚空界种子,好像是个大的资料库,这个资料库不是我一个人专有的,是所有一切众生共有的,每个人的起心动念的资料统统收藏在里头。所以你要是见到第八识,每个人生生世世他所想的档案,你全都知道,为什么?它是共同的资料室。所以第八识叫现量,第六、第七叫比量,不是现量,前五识是现量。我们眼睛看,看外面的境界相,是看阿赖耶的相分;我们耳听的是阿赖耶的相分,音声,它们能接触到。但是我们今天对这些现象里头有起心动念,有分别、有执着,这个阿赖耶里头没有,阿赖耶没有分别、没有执着。 第六、第七识缘不到外面,它是封闭的。它怎么分别外面境界?譬如眼见色,眼是我们现在摄影机,它确实对着外面真的境界,它把相摄到里头去了。摄进去之后,传送给第六识。第六识的见分缘第六识的相分,第六识的相分从哪里来的?是外面五根传递给它的。第七识的执着,它又传送给第七识,第七识的见分缘第七识的相分,是这么回事情!我们现在叫转播,不是现场。六、七、八这三个识都缘不到现场,就好像我们自己的眼睛看不到自己眼睛,你只能看外头,看不到里面。你能够看到自己,那是传播,你才看得到;不是传播,你看不到自己。末那执着阿赖耶的相分,执着什么?微乎其微,所有一切身都是阿赖耶变现的,阿赖耶变现这个身,我们执着它是我,执着那个身是你,那个身是他。其实在阿赖耶里面是平等的,绝对没有分别的,这是什么?末那的执着,第六意识的分别。 佛给我们说这是事实真相。了解真相之后,晓得什么?遍法界虚空界所有一切物质现象、精神现象跟自己是一体,无二无别。所以,你放弃执着,你就证阿罗汉;放弃分别,你就成菩萨;不起心不动念,你就见到阿赖耶,你就成佛,转八识成四智,就成佛了。这个真相,我们用我们凡人的境界来说,释迦牟尼佛在三千年前表演给我们看。佛学的名词叫什么?叫大彻大悟,明心见性,用这个名词。用现代的话来讲,他见到宇宙万物的真相,就这个意思,真相他见到了,我们全迷了。迷了之后,这迷得到家了,只认识阿赖耶这么一个相分是自己,其他的都不是。在这个里头分自分他,分好分丑,不晓得全是自性变的。上面是诸佛菩萨,下面到无间地狱,统统是自己阿赖耶变现出来的。自性能生能现,阿赖耶能变。 阿赖耶为什么能变?就是分别执着妄想,我们今天讲的,因为它起心动念、分别执着,这是阿赖耶的作用。真心里头没有这个,真心里头没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着。换句话说,我们分别执着这个念头愈薄,我们跟自性就愈靠近,就愈近。我们的分别执着愈严重,就跟自性的距离就拉远了。这用《三字经》上的话能体会到,「性相近,习相远」。分别执着、起心动念是习性,不是本性,本性确实没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着。本性是佛,佛家起个名字叫佛,就是觉,佛就是觉悟的意思。彻底觉悟了,所以觉上面加个圆,圆满的觉悟。不起心不动念,圆满的觉悟;还有起心动念的习气,起心动念没有了,起心动念习气还在,那就是实报庄严土。实报庄严土是佛,觉了,没有圆满。为什么?习气没断。习气断尽了,完全回归自性,这叫圆满,叫圆觉,圆满的大觉。所以,他在迷的时候,迷的时候就六道轮回出现了。在六道轮回里面,「去后来先」,去是死了,人死了之后,阿赖耶识最后离开。人一来投生,阿赖耶先来,它最先来,它最后去,所以「去后来先作主人」。我们把这个东西当作自己,故称之为命精,是这么一回事情。 佛在大乘经里面用大海作比喻,大海比喻什么?大海比喻自性,大海比喻阿赖耶。自性是完全觉悟,阿赖耶是完全迷惑,一迷一切迷,一切迷就叫阿赖耶,全迷了;一觉,全觉了。迷了之后,智慧没有了,妄想产生了。从妄想产生分别,从分别产生执着,愈迷愈严重。不知道遍法界虚空界是自己,执着阿赖耶相分这么一分称为自己。佛在经上做比喻,把大海比喻阿赖耶,大海里起个水泡,那水泡就是第七识执着,执着是阿赖耶的这一分认为是自己。原来是个大我,就变成个小我,小我造罪业,念念都是为这个小我。自私自利、名闻利养、贪瞋痴慢,造无量无边罪业,就产生变化,这就变什么?变六道轮回,六道轮回是这么来的。什么时候真正觉悟,了解事实真相,我不再执着这个水泡是我,我知道大海里头所有水泡都是我,连大海的本体都是我。遍法界虚空界全是我,一切诸佛从哪里来的?我变现出来的。一切有情众生哪里来的?我变现出来的,全是我,就像作梦一样。你看作梦,梦到很多人,那些人从哪来的?都是自己变现出来的。梦里头有山河大地,那个山河大地也是自己自性里头变出来的,不是外头。 法界虚空界,自他是一不是二,这叫真正彻悟,大彻大悟。这一觉悟,所有起心动念、分别执着全没有了,自性里头本有的般若智慧现前,在佛法称之为佛性。知道遍法界虚空界所有的现象是自己,这叫法身,你证得法身了。山河大地是自己,树木花草是自己,芸芸众生是自己,这叫证得法身,一切法都是我的身。这叫清净法身,为什么?不再有染污,就是没有自私自利,没有名闻利养,没有贪瞋痴慢,叫清净法身。从法身现报身,法身没有相,法身能现一切相。不现相的法身是自性清净圆明体,这是没有相的法身。现相的法身就是诸佛如来实报庄严土,这个里头有四十一位法身大士。这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就是所有的,我们今天讲众生,所有的这些众生,都是在圆满觉悟之中,没有一丝毫迷惑。这个境界我们前面学过很多,他们以很长的时间居住在这个境界里,这个境界永恒不变,为什么?它没有相续。所以讲没有相续叫真的,叫一真。阿赖耶是相续相,一个接一个接一个,相续相,那是假的,那不是真的。这个时候转阿赖耶,也就是阿赖耶这个妄的心,妄的境界没有了,现出来是真的,真是永恒不变。它与自性相应,它跟阿赖耶不相应。 我们今天迷了自性,完全跟阿赖耶相应。我们的念头,自己知道,前念灭了,后念就起来。我们知道的是非常非常粗的念头,那个微细的念头自己不知道。一弹指三十二亿百千念,我们怎么会晓得!弥勒菩萨要不说的话,我们根本不知道。所以这个心叫什么?叫生灭心,生灭的速度太快了。生灭心所变的境界就是十法界依正庄严,十法界包括六道,全是假的。这个里头现象都是幻相,这现象怎么来的?是我们善、不善念头所感的,就是感应变现出来的。我们善念、不善念也是假的,所以天堂跟地狱也不是真的。人的心善、行为善,晚上作梦也善,人的念头恶、行为恶,作梦也做恶梦,就这个意思,都不是真的。如果我们把这个事实真相搞清楚、搞明白了,这个世间有什么灾难什么灾难,你还会放心上吗?没有,不会放在心上了。我们虽然没证得法身,也得到稍许的解脱了。解脱是什么?用现代的话说,自在,得到少许的自在。真正明白之后,佛的话我们理解了,我们体会到了,佛教我们老实念佛,求生净土。为什么?这个法门,这个门路,是真正可以帮助我们在这一生圆满证得无上菩提。也就是说,转阿赖耶为大圆镜智。 我们到极乐世界去,跟阿弥陀佛学习,要相信阿弥陀佛,不能怀疑。阿弥陀佛是一切诸佛都称赞的一个人,诸佛称赞阿弥陀佛,说他是光中极尊、佛中之王,能够跟他学习,这是无比的殊胜。大乘佛法里再找不到第二个,我们能把这个机会放弃吗?什么人有智慧我们就明白了,念佛求往生的人第一智慧,真有智慧。搞别的,差远了!为什么?搞别的你成就不了。为什么成就不了?你自己去想想,你的妄想分别执着能放下吗?你放不下,怎么搞,你出不了六道轮回,那就是这经上讲的,太苦太苦了!生生世世冤冤相报,没完没了,干这种事情。虽然都不是真的,梦不是真的,但是梦中有感受苦乐,那不是假的。做个恶梦,吓得一身冷汗,醒过来,还好是一场梦,要不然连命都丢掉了。你看贪生怕死,这是妄念现前。所以这个梦做了这么久,无量劫了,应该要醒醒,不要再作梦了。还老是念着梦中境界,这就错了,大错特错!梦中境界不要再去挂念了。 「此第八识相似相续,舍命之际随重投堕」。舍命是人在你这一报,寿命长短这是果报,你报尽的时候,这寿命终了,寿命终了的时候,你投胎,堕落,故云『随罪趣向』。这个投胎,真的个个都堕落吗?这是真的,不是假的。我们自己问问自己就知道,我今天从早晨起床到晚上睡觉这一天,是善念多还是恶念多?善恶怎么个讲法?为自己念头多,是为别人念头多?为别人是善,为自己是恶。为什么?为自己增长我执,这个恶是根本的恶。为别人为什么是善?为别人,常常为别人,把自己忘掉了,不知不觉我执淡化了,我执没有了,善!所以佛法是应当常常想别人,别想自己。常常想自己,糟了,常常想自己,修什么法门都修不成。常常想众生,常常想大乘,或者是我们今天讲的常常想阿弥陀佛,常常想极乐世界。念头要转,转不过来,还是老是常常想着自己的,这个麻烦可就大了!这个事情谁都不能取代,是你自己起心动念,哪个都帮不上忙。佛菩萨慈悲,帮不上这个忙。佛菩萨只有把事实真相告诉你,让你自己转过来,我不想自己,专想别人。不为自己了,专为众生,这就好,问题解决了。学佛没有这个念头,这佛学不成,怎么学都不像。 「随罪趣向」,趣向什么?在六道里头投胎。你到哪一道?是随你的业,你造的业。一生善恶习气很多,最后死了之后投胎是最后一念。那个最后一念,念头特别强,譬如你喜欢一个物,或者喜欢一个人,你很喜欢,情执非常重。死了以后到哪里去?离不开,缠着他,变成他的儿子,变成他的孙子。这是情执重,你爱他。可是有宠物,爱宠物可麻烦大了!你养的宠物,非常喜欢它,来了之后怎么?来做宠物的儿子,最后一念。如果你是有个人对你对不起,他跟你结的冤仇,你恨他恨透了,来了也会到他家,干什么?去报仇去的。干这种事情去了,叫冤冤相报。别人欠你钱,你念念在心,不能放下,你到他家做他的儿孙,去讨债去了。就在那一念。学佛的人,出家法师也不例外。我过去在美国旧金山,那个法师可能不在了,他有个嗜好,收藏佛像。他有个收藏室,我去的时候,特别打开给我看,全是古董。这个像唐朝的,魏晋南北朝的,收很多佛像,珍惜得不得了!平常那个门都是上锁,锁着的。这样的人死了之后他到哪里去了?不到极乐世界,这佛像没放下,一定还在那个房间里头。那个房间投什么胎?有蚂蚁、有蟑螂、有老鼠,他到那里去了,肯定的,他舍不得离开。你想到这些地方,就很可怕了!喜爱经书的,都是古董,哪个朝代的版子,喜欢这个东西。将来死了以后,书里有蛀虫,就做那个东西去了。你要都搞清楚、搞明白,你就晓得可怕!这些东西统统是假的,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你要它干什么? 我一生不收藏,为什么不收藏?我自己没有地方放,一生都在流浪,没有地方放。所以别人送我的东西,说这个东西很名贵,像我们后面这张佛像,华严三圣,多少人来看,这个佛像是个传下来的东西,细心去观察它,应该是唐朝时候作品。可是古人他没有写名字,他也没有写年代,也是一个收藏家收藏的。收藏家过世了,不知道怎么传到一个同修手上,他拿来送给我。我就叫他复制,我用复制品,原版的我不要。复制品很好,谁喜欢要,拿走就是,我再去印一张。所以对於古董这些东西,我一点兴趣都没有。别人看得很宝贵,很珍惜,在我面前是一文不值。操这种心干什么!只要有心里所爱好的,你就有念头,就放不下。为什么不念阿弥陀佛?为什么不念极乐世界?念阿弥陀佛、念极乐世界,好处可大了!现前的好处,是心地清净,一尘不染,身心自在,法喜充满。将来的好处,到西方极乐世界亲近阿弥陀佛。我们要把这个摆在第一,不可以摆在第二,什么都要放下。生活所需要的,有很好,没有也很好,你就得自在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