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净土宗 净土法脉 净土经论 净土圣贤 早晚课 净土指归 净土文集护持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五三一集)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2011/8/10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乘无量寿经解》第六百七十八面,最后一行看起:

『大命将终,悔惧交至』,「义寂云:生死为大命,穷逼为小命。悔惧者,望西云:悔惧等者,命欲终时,狱火来现,见此相时,生惧生悔,悔惧俱临,故云交至。这是愚痴蒙昧,不知不觉有意无意造作三途的罪业。大命是命终的时候,这个时候后悔害怕,来不及了。义寂师告诉我们,生死这叫大命,穷逼是小命,贫穷、苦、病老这是小命。悔惧者,望西云「悔惧等者」,这一类是「命欲终时,狱火来现」,就是地狱相现前,你看到地狱了,看到地狱的时候,没有不恐怖的。这桩事情,我们学佛的人心里要清楚,《地藏经》上讲得很明白,地狱的境界只有两种人能看到,一种是菩萨,他到地狱里去教化众生,他看到;另外一种就是地狱业熟了,他要到地狱去受报,他看到。除了这两种人之外,地狱在面前也看不到。就像当年章太炎先生,东岳大帝派了两个小鬼带他去看炮烙地狱,他到那个地方,小鬼指着它已经到了,他看不到,才恍然大悟,全是业力变现出来的。造业的时候不知道,果报现前,又恐怖、又害怕、又后悔,这时候全来不及,你必须要承当。

狱火,这是指一个总相,别相差别就很多,总相都是一片火海。所以叫五恶,你是在造恶、造因,五痛是现世的果报,五烧是来世的地狱果报,给你说这个「烧」字就是地狱,不是饿鬼、畜生,它就是地狱。这桩事情,这个经后面会讲得很清楚、很明白,为的是什么?为的是叫我们不要去造地狱业。积功累德大家都希求,但是你自己做不到。为什么做不到?总的原因就是经上讲的,你心不清净,你心不平等,你想修一切善都修不成功。为什么?你修的善里面都夹杂着恶在里头,不是纯善。什么人能修纯善?心地清净的人善就纯了,心到平等的时候,那善是最平的、最纯的,真善。清净平等心没有,你所修的善业全都有夹杂,果报还是离不开三途,念佛不能往生。这种念佛的时候,只给你阿赖耶识里种下阿弥陀佛的种子。什么时候成熟?那是来生后世的事情。你要问什么时候成熟?你什么时候用真心,用清净平等心,那个时候就成熟。所以叫你改过,改什么?叫你忏悔,忏什么?把不清净不平等的忏除掉,你就成功了,这一生才有指望。

我教人,我自己也是这样做法。我知道这个人对我有意见、有恶念,不能包容我,我都供他的长生牌位,以自己修学讲经功德天天给他回向,希望把这个怨结解开。他要跟我见面,我会跟他顶礼,我能够容他,是他不能容我。佛菩萨在经教里头,时时刻刻劝导我们冤家宜解不宜结,你怎样能够把冤家变成亲家、把恶人变成好人?这是你的功德,真实功德,这个功德可以帮助你往生,帮助你增高品位。这个对我不好,我对他有意见,我不害他,但是我远远的排斥他,我不跟他接近。在世法讲算是不错了,你没有害他之心,可是你把他的法身慧命断掉了;你能包容他,是长养他的法身慧命,这个功德不得了。几个人会算这个帐?所以把在一生当中,自己可以能够修到的无上功德,都自己给自己糟蹋掉,不肯去做。还认为自己不错了,我的度量很大,我不记他的仇了,可是法身慧命有机会不给他。总不能把冤亲债主看作自己最亲的,像父母一样。他虽然不愿意学佛,念念不忘帮助他学佛、帮助他觉悟,这个心是菩提心。

我们都念这个,都知道,什么条件往生?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我们的菩提心就发不出来,自己以为是菩提心,其实错了。菩提心,我们说得很清楚,清净平等觉。心就是不清净,怨恨恼怒烦没去掉,不能够像《还源观》上所说的,《还源观》上是性德,没有这个心量,周遍法界,出生无尽,含容空有,含容空有是心量,心多大?能包虚空,这是含,含空;能容万法,没有一样不能容,含空容有。为什么要做这个?这是你的真心,你本来是这个样子的,现在变得这么一点小心量,一个人都不能够容他。心量愈小,你就愈苦,心量小到极处就是阿鼻地狱。鬼的心量比地狱大,畜生的心量又比鬼大。照理说人的心量应当比三恶道的众生都要大,现在我们的心量不如三恶道,所以三恶道的众生他往生了、他出离了。我们这一批人呢?将来死了以后去填他们的位子,都到三恶道去了。阿弥陀佛的种子叫金刚种子,永远不坏,看是哪一生、哪一世再遇到这个缘,接着再修,这一生去不了。这一生想去,一定把心量拓开,一定要发菩提心,千万不要疏忽这一句话,「发菩提心,一向专念」,没有发菩提心、一向专念,还是去不了。菩提心就是心包太虚、量周沙界,没有不能包容的,没有不欢喜的,造作五逆十恶罪业的众生都能包容。为什么?他本性本善,他本来是佛,只是一时糊涂,你能不原谅他吗?佛原谅他,菩萨原谅他,连阿罗汉也原谅他,我们不能原谅他。

祖师讲的这几句话都是现前的,都是许许多多人会入这个境界,自己不愿意入这个境界,可是自己的行为,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不知道,这就是前面讲的愚痴蒙昧,没有智慧,有智慧的人不干傻事。你的心量要记住,你的心量跟佛一样大,你本来是佛,今天堕落这个样子,就是心量太小了。这心量小是假的,心量大是真的,是你的自性,是你的真心。心量小是什么?是你的妄想分别执着,是这个东西把你心量变小了。你能够把妄想分别执着放下,你的心量就是虚空法界。诸位想想,我们要不学经教,怎么会懂得?我们就由此可知,心量小的人肯定是闻经教少,他烦恼的那个力量很大,佛法的力量很小,佛法敌不过他的烦恼,他的烦恼是超过了佛法,所以烦恼当家做主。你自己学佛,听到自己也觉悟,好像闪光一样,闪一下马上就完了,还是烦恼当家。只有常常听经,经教薰习时间久了,他觉悟了,警觉性高了,时时刻刻能提得起来,管用!提不起来,不管用。就像古大德所说的,「不怕念起,只怕觉迟」,烦恼习气一起来的时候,立刻就警觉到,警觉到就没有事情,烦恼就害不了你,为什么?烦恼就没有了。

我们从日本江本博士的水实验,从那里得到正确的信息,证明佛所说的「一切法从心想生」。换句话说,世间所有一切法纯净纯善,不净不善是我们自己,这个一定要肯定,你才有成佛的指望,你才有往生的指望。为什么?我们的善念能把外面境界变善,可见得外面的境界不是主,它是宾。一切法从心想生,从我的心想生,我的心想善,没有一样不善;我的心想不善,没有一样是善。你怪谁?怪罪别人,错了,你错到底了,这个狱火来现你会看到,不是别人错误,是你自己错。别人没错,别人怎么没错?只要我不错,他就不错;我错,他也错。我不错我转他,我错了他转我,就这么回事情。谁当家,谁做主。我不被外面境界所转,我就当家做主;我被外面境界所转,我就做不了主,我就得听别人摆布,一般人讲听命运摆布。你做得了主,命运听你的,你就改造了命运。

我们的佛经没有白学,天天在学习经教功不唐捐,经上讲的惠以真实利益,不错,这句话是真话不是假话,可是我们听不懂,我们烦恼习气太重,障住了智慧。听的时候,好像是一念放光,觉得点头,对,心里也有忏悔的意思,但听完之后就没有了。日常生活当中依旧是烦恼当家,依旧是灾难现前。临命终时头一个看到的就是阿鼻地狱,这个时候悔惧俱临,所以叫交至。「狱火逼身,是为烧也。」地狱有多少?给你说真话,地狱无量无边,不可计算。为什么?地狱是从我们自己恶念生的。你看恶念有多少?违背性德就是恶念,这桩事情连佛菩萨都叹息。佛菩萨教化众生苦口婆心,众生不听,众生听不懂,众生回不了头,太可怜!

下面这是念老劝我们,「人若不於有生之年预先修善,至命终时方始悔恨,但为时已晚,后悔莫及」。这个「豫」就是预先的意思,真的要预先修善。我们这一口气还没断,就有机会修善,修善里面最大的善,转恶为善。先从自己把恶念转过来,恶念没有了,都是善念,然后再转境界,境界里面头一个冤亲债主,把冤亲债主转过来。这桩事情是非常不容易,别人毁谤我们、侮辱我们、陷害我们,做了十多年,我们在十多年当中,对他没有一句毁谤,没有一句恶言,他知不知道?相信他知道。他也有时候会良心发现,但是为什么还不接受?我们想跟他忏悔,他为什么不接受?这就所谓是面子问题,他就障碍在这个地方,面子问题。他很要面子,我们不要面子,面子是外表,佛法重实质不重形式。我们是真诚心,我们在等,他什么时候接受,我什么时候就道歉,什么时候就磕头。言归和好,再回头就跟兄弟姐妹一样,相亲相爱,互助合作,这真正能够把冤家变成亲家,把恶人变成善人,这在佛法叫无量功德,这个功德大。如果永远对立,这就是愚痴蒙昧。

感化别人,实际上是什么?是感化自己,自己被佛感化了,你才有这种行动去感化别人。自己没有被佛菩萨感化,你麻木不仁,你不可能,你做不到。所以学佛在哪里学?要从这个地方学起,这是真学佛。我们常听古人说,「仁者无敌」。无敌是什么意思?不是说他很强大,任何人都不能战胜他,不是这个意思。无敌是什么?没有冤家对头,没有对敌的。仁者是什么?仁者是菩萨,菩萨没有一个冤家、没有一个对头,我们要学。可是他跟我做对头,那是他的事情,不是我的事情。他对我有分别、有执着,我对他没分别、没执着。换句话说,你走的是菩萨道,他走的是六道轮回,那不一样!他如果哪一天觉悟、明白了,也跟着你学,他回头就走菩萨道了。这个道理一定要搞懂,要不然你的佛就白学了。菩萨快乐!快乐的原因就是菩萨没有对立,这最快乐的。跟任何人不对立,跟任何人都和睦,都是自己的亲人,跟一切物不对立,这就是边见破了。人只要有对立,他活得就很辛苦,天天在计算,死了以后都是三途,就跟此地讲的是一样,你每天在计算。

宇宙之间的真相,只有大乘经讲得清楚、讲得透彻,我们看到今天许许多多尖端的科学报告,看了很欢喜。为什么欢喜?他们研究的结论跟佛讲的是相同的,把佛所讲的完全证明了,让一般人不相信的人也相信了,这个好处,这是一桩好事。我们对於诸佛如来格外的增长信心,增长了我们向往学习的信力,对佛菩萨佩服到极处。它什么道理?佛菩萨见性了,没有别的。科学家还没有见性,这个要知道。他们的报告,最高的境界达到阿赖耶,他没有办法超越,佛菩萨境界超越了。他为什么不能超越?因为他有分别执着,科学家能够把妄想分别执着放下,他成佛了,他跟诸佛如来无二无别,他就差这招。这一段我们就学到此地。现在我们看下面经文:

【天地之间。五道分明。善恶报应。祸福相承。身自当之。无谁代者。】

这是一小段。

【善人行善。从乐入乐。从明入明。恶人行恶。从苦入苦。从冥入冥。谁能知者。独佛知耳。】

今天地球上的居民,行恶行善,佛都晓得。

【教语开示。信行者少。生死不休。恶道不绝。如是世人。难可具尽。故有自然三途。无量苦恼。辗转其中。世世累劫。无有出期。难得解脱。痛不可言。】

到这里是一大段。这个里面就讲得很清楚,造作恶业是自然三途。这三途不是人为的,不是佛菩萨造的,也不是天地鬼神造的,与谁都不相干,是自己业力变现的,所以叫自然三途,三途就是地狱、饿鬼、畜生。我们看念老的注解,「右段」,刚才念的这段,总结前面所讲的「五恶、五痛、五烧」,这我们在前面学过了,现在看总结。头一句话,『天地之间,五道分明』,五道就是六道,说五道就不说阿修罗。佛在《楞严经》里面告诉我们,阿修罗除了地狱没有,地狱没有阿修罗,其他的四道都有阿修罗,天上有阿修罗,人道有阿修罗,鬼道有阿修罗,畜生道也有阿修罗。通常讲阿修罗道是专讲天。说五道,阿修罗在哪一道就归哪一道,在天就归天道,在人就归人道。阿修罗福报很大,心行不善,过去生中他也修五戒十善,所以他才有那么大的福报。他也修三种布施,所以他的财富、聪明智慧、健康长寿他都得到。怎么会变成阿修罗?贪瞋痴的念头没断,也就是贪瞋痴慢疑没断,带着贪瞋痴慢疑去修福,修五戒十善,他修这个,他真肯干,所以他的福报比天人还大,在人间比人王还大。他的福报通常是一生享尽,为什么?享福他造恶,他不善,贡高我慢,他造作严重的恶业,所以死了以后他堕地狱。所以佛在经上讲三善道,三善道是指天阿修罗;讲五道,善道就是人、天这两道,饿鬼、地狱、畜生,这是三恶道。善道少,恶道多,说明人行善难,造恶容易。

下面,「《会疏》曰:天地则所依器界」,讲天、讲地,是我们所依靠生存的物质环境。「总标三界」,三界都有物质环境,是我们生存所依靠的。五道是能依的有情,三界是物质环境,居住在三界里面,这就是天、人、畜生、饿鬼、地狱,这有情里头有善有恶通举了。这说明依正庄严,依是我们依靠生活的环境,这环境里有人事环境、有物质环境,人事环境跟物质环境全算是依报。正报呢?正报是自己身体,自身是正报。如果正报没有了,我的依报也同时没有了,确实跟作梦一样。梦中有自己的身体,正报,梦中有很多境界,那全是依报,有人事的境界,有物质的境界,统是依报。梦中时间短,醒过来,觉得做了一场梦。其实,我们到这个世间来也是一场梦,生到这个世间来,一生过去了,死亡那一天觉悟了,一场梦,这个境界没有了。道理,佛说清楚了,心现识变。能生能现是自性,在六道里头千变万化,真的是念念不停,念念不一样。一秒钟一千六百兆的念头,念念不一样,前念灭后念生,念念不可得。所以我们前面读到,这祖师说的,真相是什么?不断之无,确实是无,《般若经》上讲的「一切法毕竟空,无所有,不可得」,这叫做无。但是这个现象它相续,虽相续,每一个相不相同,《还源观》上讲的出生无尽。我们用万花筒做比喻,诸位就能够体会到。万花筒确实里头东西不动,可是它一变化无量无边,我们把它转一万次,找不到两个相同的。就跟我们阿赖耶识,阿赖耶识像万花筒,里面东西并不多,可是一转变,无量无边无数无尽,不可思议。

「苦乐因果,人人常见」,所以说五道分明,清清楚楚,只要我们冷静一点,心浮气躁的人见不到,稍微冷静一点的人,他就很清楚、就很明了。下面,义寂大师说:「天地之间,五道生死,因果分明」。「表因必有果。如是业因,如是果报,一丝不爽」。人真的把这个事情搞清楚,我相信他不会得罪一个人,为什么?后头有果报。我瞪他一眼,他明天可能会瞪我两眼;我对他一个微笑,跟他见面他就常常对我微笑,这不就是因果吗?我尊敬他,我爱护他,我帮助他;他尊敬我,他爱护我,他帮助我,有过之而无不及,关键就在那个真心,真心能感动人,恶人都被你感动,那就是你的功德,你把他度化了。他本来不善,他看到你对他那么善,良心发现,他变成善人了。你在这个世间真正度一个人,这个人得度了。先帮他断恶修善,然后再进一步帮助他学佛,最后帮助他往生成佛。菩萨的心,抓住缘,自己一定肯干,不舍弃一个众生。帮助一个众生回头向善,帮助他将来能够学佛往生,这个功德多大!世出世间没有超过这个功德的。

度人靠嘴不行,他不相信,要靠行为。这个行为最重要就是真诚的爱心,真诚、清净、平等、正觉里头生的爱心,那个爱心叫慈悲。这个慈悲心的里面是什么?里面是真诚、清净、平等、正觉,那是他内涵,表现在外面慈悲。点点滴滴的慈悲、分分慈悲,里面统统含着真诚、清净、平等、正觉,你说他能不感人吗?这感动人。我们一般人的爱心是什么?里头没有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所以那个爱心不能感动人,别人是感受一下很欢喜,欢喜完就忘掉了。如果你是用这种心对待人,纵然跟他见一次面,他一生不会忘掉。那个人真是好人,那个人对我真好,纵然只有一次,他阿赖耶印象很深,他还希望有第二次,还希望有第三次,最好能够常住在一起共同学习。

12下一页
 
 
 
前五篇文章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五三三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五三0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五二九集)

净土法门修持的正助

净土法门修持的正助

 

后五篇文章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五三四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五三二集)

道绰大师:凡欲往生净土,要须发菩提心为源!

道绰大师:凡欲往生净土,要须发菩提心为源!

念佛中如何调服掉举和昏沉——大安法师开示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