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净土宗 净土法脉 净土经论 净土圣贤 早晚课 净土指归 净土文集护持
 
 

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二一集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二一集)

2012/7/11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421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经科注》第八百八十页,第一行看起:

科题,「对显净秽诫劝」。对就是下面所说的净、秽这二边,显示这二边,净土跟秽土,劝告大众。先说「诫」,诫里面第一个是「劝」,三十二品到三十四品。从三十二到三十七品,是我们净宗学会成立的时候,选这段经文做为晚课。早课读诵的是第六品「发大誓愿」,晚课读诵就是这一段,从这个地方开始。这一段是讲戒律,也就是祖师大德们常常提倡的持戒念佛。念佛求生净土的人,基本的德行不能没有,这一段是我们修净土最低的德行的要求。内容是五戒十善,说得很详细,很能够警惕我们、勉励我们。介绍《无量寿经》,如果不讲全经,可以讲这一段,第六品也能够独立的讲,介绍西方极乐世界。这一段,往生需要具备什么些条件,这个地方详细说明。纲领,前面我们读过,二十四、二十五这两品,「三辈往生」、「往生正因」,这两品是讲大纲,这个三十二到三十七是细说。品题:

【寿乐无极第三十二】

念老有个很简单的题解,「本品明极乐世界,寿乐无极」,寿命长,快乐无比。「首显彼土会众殊胜」,一开头说明,往生到极乐世界这些人非常殊胜,「劝谕亲近」,劝勉、晓谕大众应当要发心亲近,亲近阿弥陀佛。「继明国土微妙,劝谕往生」。这是这一品的大意。现在请看经文,「标依正劝」,标示依报正报来劝勉大众。第一段,「智德无量」。

【佛告弥勒菩萨。诸天人等。无量寿国。声闻菩萨。功德智慧。不可称说。】

『诸天人等』是说同居土,声闻是方便土,菩萨是实报土,这极乐世界的三土,皆是阿惟越致菩萨,所以他们的『功德智慧』说不尽。我们请看注解。『佛告弥勒』,「盖从此品起,弥勒菩萨最为当机」,这部经前面是阿难当机,到这个地方换了,换了弥勒菩萨,「阿难次之」。「第四十六品,佛告弥勒」,这是后面的,「我今如理宣说如是广大微妙法门,一切诸佛之所称赞,付嘱汝等,作大守护」。这句话是释迦牟尼佛的遗嘱,特别嘱咐的就是这桩事情。我是释迦牟尼佛自称,我今天如理宣说如是广大微妙法门,就是《大乘无量寿经》。佛说这个法门不是说一次,多次宣说。这个法门是一切诸佛之所称赞,这句话重要,显示这个法门无比殊胜;如果不殊胜,哪有那么多诸佛赞叹?一切诸佛,没有一尊佛不赞叹的,可见得一切诸佛讲经教学,这个经、这个法门是第一,无比殊胜。

这个法门除非遇不到,遇到了,就是成佛的机缘成熟了,也就是成佛的机会到了。问题,我们能不能掌握住,能掌握、能认识,这种智慧、福德可以说都是圆满的。有智慧,你认识它,你能够掌握到它;有福德,你真正肯相信,肯发心求生,这是你的福报,智慧跟福报都没有比拟。没有大智慧、大福报,遇到了等于没有遇到,这种人太多太多了。我们看到的,为什么?智慧福德不够。甚至于智慧浅薄的人、没有福报的人,遇到了还要毁谤、还要糟蹋,这一点福报都没有。佛在经上如此的郑重付嘱弥勒菩萨,交代他们做大守护。守护就是护法,这个护法就是护持这部经典、这个法门。怎么护?依教修行,做出榜样,像佛一样多次的宣讲,劝导众生,这个守护就落实了。

现在是世尊末法时期,一切众生智慧、根性都比不上前人。不要说太久,六十年前,我们上一代的人,我们都比不上他,也就是说,他们比我们有智慧,比我们有福德。从什么地方看?他们比我们老实,比我们听话。纵然不认真、不好好的学,还贪图名闻利养,他不毁谤,他口里头还赞叹,自己做不到,他还劝别人,这就是比我们这一代殊胜的地方。他们那一代,如果再往上面去比,再六十年前,他又赶不上那一代。为什么?那一代真修的人多,那一代对于名闻利养贪恋的念头少,谦虚的多,傲慢的少。这一代一代往上看,我们跟别人差距很大。

我跟方东美先生学哲学,我跟诸位做报告,如果在一百年前,我这种程度方先生不要,不够格。中国世出世法都从真诚恭敬心中学,真诚恭敬心不够。我跟诸位报告,讲的是真话,我对于佛经、对于传统文化、对于老师的恭敬心,顶多是三十分,不及格。两百年前的人至少六、七十分,那才及格,老师才教你,三十分不教你。为什么我有这么一点点老师就教我?因为看现前的社会,他们学校这些学生,能够有三分恭敬心就不错了,那我这三十分超过他们十倍。现在这又过了六十年,一分诚敬心都没有了。全学外国人,上课的时候学生把两只腿架在桌上,躺在那里听课,电影上你们都可以看到,一点恭敬心都没有。以前哪有这种道理!你坐的姿势不正,老师都不讲话,现在做不到了。所以有个十分、二十分的恭敬心不错了,老师就把你当宝贝。原因是什么?没人教了。我们一定要相信,人性本善,没人教,他到哪里去学?这个道理我们不能不懂,不能不明了。

我们想想自己要怎么个学法?恭敬心、真诚心从哪里生出来?有一个方法,祖师说的,我们要相信,「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会把恭敬心念出来,会把真诚心念出来。为什么?真诚恭敬是自性里本有的,是性德,并没有失掉,只是现在有障碍。障碍是烦恼、业障,业障就是造作种种不善,这是习性,习性障碍了本性。我们发菩提心,菩提心最简单的说法,蕅益大师,「我真相信,我真求生净土」,这两个真就是真心,蕅益大师告诉我们,这就是无上菩提心。用这个心去念佛,落实在一向专念,你一生一个方向、一个目标,不杂不乱。念久了,不必多久,念半年,真诚恭敬就冒出来了;念上三年,你的真诚恭敬就相当可观。古人的话我们要相信,认真去做决定有效果。

注解下面是念老的话,「故知弥勒菩萨当来下生」,他将来到这个世界示现成佛,必定遵守佛的付嘱,「宣演本经」。宣是宣说,演是做出来给我们看,表演。有宣没有演,人家不相信,特别是现代的人,说什么他都怀疑,要做出来给他看。

我们看下面这段经文,「清净微妙」,这是说依报,他们居住的环境、修学的环境。

【又其国土微妙。安乐。清净若此。】

注解里头说,『微妙、安乐、清净』,「《会疏》曰:庄严超绝,故云微妙」。庄严,我们现在说美好,美好到极处。《会疏》,庄严超绝,超是超过,超过一切诸佛刹土。你在极乐世界看到的环境,十方世界国土里头都比它逊色,都比不上它,所以称微妙。「无有苦恼,故云安乐」,安是平安,乐是快乐。那个地方没有苦,我们这个地方三苦八苦,极乐世界没有;没有烦恼,我们这个世界,佛在经上讲的四大类烦恼,那边没有。五阴没有、烦恼没有、生死没有,没生死,也没有天魔外道,在那里修行一帆风顺,所以安乐。「无漏相,实相相」,那个地方你所见到的色相,也就是我们六根对的境界,此地叫六尘。六根对的境界,色声香味触法,叫六尘,为什么?它染污。它起作用就是造业,业有善业、有恶业,恶业染污,善业也染污。清净心里头没有善恶、没有染净,这真清净。要有净这个念头已经不净,有善的念头已经不善,这个意思很深,我们应该能体会。什么叫净、什么叫善?真正一尘不染,才叫净、才叫善。所以那边是实相,那边是无漏相。这就说明,极乐世界往生这些人他们受的身叫法性身,法性身就是无漏身、就是真如实相,所以说清净。

下面念老解释,「盖谓极乐一切事相,皆是无漏之妙相」。「又实相无相」,我们常说自性、法性、真心,它是无相的,它没有物质现象,也没有精神现象,起心动念,它没有这种现象,也没有自然现象,所以叫无相,实相无相。但是遇到缘,它又能现一切相,所以说实相无不相,无不相是它遇缘现相。虽现的这一切相,不是真的,所以《般若经》上佛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它能现什么相?能现物质现象,能现精神现象,能现自然现象,它什么都能现,但是这些现相全是假的。《般若经》上讲得很清楚,说「一切法」,就是此地讲的一切相、一切事相,就是一切法,一切事相「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这是事实真相。

于是,真空就是自性,妙有就是十法界,二边都不能执着,二边都要放下。放不下空,着空了,那是什么人?小乘,阿罗汉跟辟支佛,他们住在偏真涅槃,就是住在无相的境界里头。这不是个好事,他没见性,他迷了,着空。六道凡夫着有,以为这无不相是真有,住在这个地方。着在真有上,他就起了妄念,他想占有,据为己有,想控制、想支配,这就发生了情执。这些念头都叫做情,坚固执着。这产生什么后果?就是六道轮回,六道轮回就是这么来的。所以,我们对于无不相的这些相不执着、不分别,一切放下,一切随缘,什么都好,六道轮回很容易解脱。这离开了,念佛往生一点障碍都没有,往生不需要人助念,万事万缘真正放得下。一定把这个世界看破,这个世界就是无相无不相;无相是把实相的体看破了,无不相是把实相的作用看破了,二边都放下。「故所显一切皆实相」,你在极乐世界看到了,阿弥陀佛如是,诸大菩萨如是,我们往生到极乐世界亦如是,所以感得一切诸佛赞叹。这个无漏相、实相相,这真清净,这个清净是什么?清净的自性现出来了。就像惠能大师开悟他所说的,「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他见到了。

下面这句经文是佛劝我们要修,经文只有两句:

【何不力为善。念道之自然。】

释迦牟尼佛苦口婆心劝我们,为什么不努力修善?这个善字什么意思?最精确的意思,劝我们念佛求生极乐世界,极乐世界多好。信、愿,愿生,持名念佛就是最善,善中之善,没有任何的善能跟它相比。所以我们一定要留意,那些一天到晚念佛的阿公阿婆,他们不得了,心里头只有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一个杂念没有、一个妄念没有。他什么都不知道,他也不想知道,你跟他讲什么,他都是笑面对着你,佛号一句一句不断。就这样对待你,他不受你的干扰。你来给他报消息,好的、坏的他都不理,他就一句佛号。这种人是百分之百的接受佛这个劝导,他努力为善,不但努力为善,还「念道之自然」。

注解里头说得好,「上段」,这段就两句话,「双标彼国圣众及刹土」,前面一句是依报,这两句是讲正报,「劝谕往生」。『何不力为善,念道之自然』是劝往生。「《净影疏》曰:何不力励为善求生」,力是努力,励是勉励,努力勉励自己为善求生,这个叫「力为善」。「念道之者,自然往生,名念自然也」,自然往生,一丝毫都没有勉强。这两句话是念佛往生的秘诀,怎么能往生?这两句话就够了。努力为善就是努力去念佛,念到功夫成片自然往生。功夫成片不难,每个凡夫都可以做得到。为我们做出榜样、做出示范的,就是那些阿公阿婆,一般人瞧不起,没有重视他们,他们就是这两句经上所说的人,决定往生。不但决定往生,往生的品位之高是我们想象不到的,为什么?他们用真心念佛。我们今天用妄心,妄心有分别、有执着,真心里头没有分别、没有执着。所以外面一切的境缘不能妨碍他,为什么?他没有接受。他所接受的就是这两句话,我要努力念佛求生净土,他就这么一个念头,一念无二念。

这些人是真正修行人,这些人所在之地,我们明白人、通达一点教理的人,见到这些人要顶礼、要恭敬、要供养。为什么?这种人是真正大福田,三种福田都集在他一身,恩田、功德田、悲田,我们遇到了有福田的人,要在他那里种福。这种人出现在这个地方,这个地方不遭难,他的功德的光圈照耀这个地方,现在人叫磁场,他的磁场能够化解这个地区的灾难。我们为什么不学、为什么不干?怎么个干法、怎么学法?放下万缘,一心专念,你就做到了。问题,问题是万缘放不下。你要晓得,万缘放不下是你严重的业障,它障碍你念佛,障碍你往生,你想超越轮回,它又把你拉回来。你得要认识它,它是你的冤亲债主,对冤亲债主过分亲热就完了,这一生白来了。「一失人身,万劫难复」,这话是不是讲得过分?我觉得不过分。这句话说明什么?人身难得,真难得!不要以为得人身很容易,不容易。我们这一次得人身,万劫当中碰到一次,你说要不珍惜,那多可惜。珍惜,就是我遇到了、我明白了,我得真干。一部《无量寿经》,这两句话听懂了,实在说已经就够了。在今天这个乱世,你还想些什么?起心动念全是妄想,这些妄想全都落空。所以你为什么不念佛?为什么不求往生?为什么天天还干傻事?

我们接着看下面,「又《会疏》曰:何不二字,激劝之辞,即通二义」,二义在下面。「何不」,用我们现在的话说,为什么不肯?就这个意思。为什么不肯努力为善?为善可以说行善,为什么不努力行善?什么是善?念佛是善,世出世间善事没有比念佛更善,念佛第一善。为什么?念佛能往生,念佛能亲近阿弥陀佛,念佛一定成佛。你看,你干别的善,这三种事情不相关,只有念佛能够得这三桩好事,这三桩好事我们就全都解决了。往生净土,过好日子,你再没有苦受;亲近弥陀这个好老师,保证你一生成佛;最后在老师那里学习真成佛了,成佛跟老师一样。成的是什么佛?阿弥陀佛,决定跟他一样。你说还有哪个善能跟他相比?

激励劝勉的话,它通两个意思,善有两种,第一种「称名念佛,是名善本」,这是善的根本,就念这一句佛号,南无阿弥陀佛,或者念阿弥陀佛,都行;第二「广行诸善,回向得生」,这是善的两个意思。广行诸善就是十善、六和、六度、普贤十愿,这个我们都记得很熟。完全落实在日常生活当中,落实在工作,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弥陀弟子不能欠缺,身口意三业都要与这个善相应。我们这四科就具足了诸善,十善、六和、六度、十愿,这就是我们每天生活上所干的,无论干什么事情,都是六波罗蜜。

早晨起来烧饭,烧早饭,修什么?修布施波罗蜜,供养一家人,对他们修布施。如果是佛弟子,能够拿一点米饭在门口做施食,还供养鬼神,冥阳两利。每天依照佛的教诲去做,那就是持戒;很有耐心去做,认真负责的去做,就是忍辱;希望东西愈做愈好,家人每个人欢喜,这精进;无论做什么事情,心是定的,不杂不乱,禅定波罗蜜,智慧就在其中。你看六度,在家事里头六波罗蜜圆满;你要是上班工作,工作里头六波罗蜜圆满。十善圆满、六度圆满、六和圆满、十愿圆满,你一天到晚都在行菩萨道。无论是家庭,无论是公司行号,干哪个行业都行,全都是行菩萨道,没有一处不是道场。道场就是行道之处,起心动念统统是行道之处,你说这个多有意思,这多么美好。把这个功德回向净土,我做这些功德,我什么都不求,我就求极乐世界,往生极乐世界,回向得生。

念也通两种,「念谓能念,道谓所念」。道也有两种,第一种「弥陀本愿,是名他力大道」,净土这个法门是他力法门,完全靠他。八万四千法门是自力法门,要靠自己,靠自己断烦恼、消业障,才能把自己境界向上提升。这个不靠自己,自己没有这个能力,没有能力断烦恼,也没有能力消业障。稳稳当当守住十善、六和、六度、十愿,这就是持戒波罗蜜。这个不能缺少,一定要把它变成我们的心、行为,变成我们的理念,变成我们的行为。道是所念,你看道,第一个阿弥陀佛四十八愿,这是他力。不是我们自力修成的,阿弥陀佛修成的,我们走他的路,我们跟着他这个方向,向他学习,他带着我们走。「一超直入,故名自然」,谚语所谓「只问耕耘,不问收获」,我只这条路走到底,将来自自然然到达。

12下一页
 
 
 
前五篇文章

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二0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一八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一七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一六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一五集

 

后五篇文章

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二二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五0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二三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二四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五一集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