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净土宗 净土法脉 净土经论 净土圣贤 早晚课 净土指归 净土文集护持
 
 

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二二集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二二集) 2012/7/11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422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经科注》八百八十三页,倒数第五行最后一句看起:

「与《要解》之说,辞异而旨同。依信愿持名,他力大道,即得往生极乐。持名即是念实相。一超直入妙庄严路。如是之道,法尔自然」。前面我们学到这个地方。《要解》蕅益大师这个说法,是很重要的开示,依信愿持名,完全要靠阿弥陀佛本愿威神的加持,这就是他力。念佛往生决定成佛,这是大道。持名就是念实相,这句话非常重要,为什么持名是念实相?这个理跟事都要清楚。那现在持名是不是念实相?不是的。什么人持名是念实相?我们看到那些阿公阿婆,他心里头只有一尊阿弥陀佛,口里头只有一句阿弥陀佛,除此之外,他确实没有妄念、没有杂念,一心专注,那是念实相。跟上上根人对于净宗法门理事、性相、因果完全通达明了,功夫是一样的。完全通达明了,他们念佛就跟阿公阿婆没有两样,阿公阿婆这是下愚,那上智,上智跟下愚成就是平等的。为什么?方法相同,信愿持名都没有杂念、都没有妄想。一般人念佛没有这个境界,他里头掺着有杂念、有妄想,这种人念佛不见得能往生。念佛的人多,往生的人不多,这个道理要懂。

我们学习这部经、这个集注,就是想把道理、事实真相搞清楚、搞明白,什么时候真明白?彻底放下是真明白。没有彻底放下,自己一定要清楚,我还是没有搞明白。自己要承认才能改过、才能够提升,如果自以为是永远不能再提升,那就是大错。一超直入就是一向专念,妙庄严路就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如是之道,法尔自然,这个法尔自然是赞叹净宗法门,自自然然这一生当中成就往生。我们看到近代几个例子法尔自然,锅漏匠法尔自然,哈尔滨极乐寺的修无师法尔自然。旧金山在家的老太太(老居士),台南将军乡的也是个老太太,这个老太太我们知道比较多一点,她只念佛三年,站着往生的。都是预知时至,而且她们很聪明,不告诉家人,家人晓得时,她已经走了,不告诉家人。告诉家人大概会要障碍,起障碍,不告诉,走得那么自然。这些例子都是给我们做见证的,让我们知道这桩事情是真的不是假的。

我们看底下一段,「行道和正」,这里头有三小段,第一段「观行无懈」。

【出入供养。观经行道。喜乐久习。才猛智慧。心不中回。意无懈时。】

这段文念老这边有解释,「上文」,就是这段文,「显极乐会众殊胜功德」,极乐世界,也就是说一切往生极乐世界的人。『出入供养』,这一句见汉吴两种译本,「原文中尚有俱相随飞行,翻辈出入,供养无极」,还有这么多字。这个地方会集的,你看就四个字,意思都包括在里头,「出入供养」。出是供养十方诸佛如来,入是对本师阿弥陀佛的供养,叫出入供养。「盖指极乐国中诸菩萨、阿罗汉等」,等这里头有人天,菩萨实报土,阿罗汉方便土,这个等是人天凡圣同居土,这是把极乐世界这些菩萨全都包括。「其飞行十方」,实际上有没有飞行十方?比飞行还快,极乐世界的人想到哪个地方,念头他就到了。因为在那个境界里头没有时间,没有时间就是没有先后,前后没有;没有空间,没有空间就是没有距离。时间、空间都不存在,这是不可思议的境界。「普兴供养,是修福」,普遍的他们去供养,供养十方一切诸佛如来,修福。

『观经行道』,「是修慧」,「观经」不是听经,听用耳,观用眼,也不是这个观的意思,这个观是智慧,也就是说闻经觉悟,是这个意思,所以这是修慧。「彼土圣众,于此福慧二种庄严,悉皆喜乐而愿久习」。可贵的是『久习』这两个字,长久他真干!把福慧用在什么地方?用在修福、修慧,用在供养、用在诚敬,「久习」就是长时薰修。虽然那个地方时间、空间没有了,时间、空间是从不相应行法里头变现出来。我们现在知道,极乐世界那个地方没有阿赖耶,都是转八识成四智,所以极乐世界没有变化,身是法性身,世界是法性土,法性身跟法性土都是不变的。不像我们这个世界,所有一切万物都是振动发生的,频率,这就是有生有灭。极乐世界一切万物不生不灭,没有波动的现象,所以也就没有时间跟空间,一念遍虚空法界。我们在贤首国师《妄尽还源观》里面读到,《还源观》上明白告诉我们,宇宙从哪来,为什么会有这个现象,所有的现象都是由于一念不觉。极乐世界它是一念觉,往生的人虽然不觉,到极乐世界就觉了,这是阿弥陀佛本愿加持的。

如果说是凡圣同居土不觉,他的烦恼习气没断,不能成为阿惟越致菩萨。阿惟越致菩萨叫不退转菩萨,不退转有三种,第一个是位不退,阿罗汉就证得了;第二个是行不退,三贤菩萨证得;第三个叫念不退,是法身菩萨证得。三种不退统统证得才叫阿惟越致菩萨,所以我们知道往生极乐世界,确实得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虽然没有证得,但是佛力加持,他的智慧、神通、道力,跟阿惟越致菩萨完全相同、相等。这是极乐世界殊胜无比,这也就是十方诸佛为什么赞叹。一个人要修到这个境界确实要无量劫,所以这个法门是难信之法。凡夫一品烦恼没断,为什么能生?为什么一到极乐世界就变成阿惟越致?这是许许多多菩萨都不能接受,都不能够相信。这桩事情我们要知道,真正知道,才知道这个法门可贵,这个法门不容易遇到,遇到决定不能错过,错过了,叫真可惜!彼土圣众,于此福慧二种庄严,悉皆喜乐而愿久习。『喜乐』跟「久习」,我们都要非常认真来学习,这叫真精进。

下面接着说「才猛」,这句是赞叹法藏比丘因地所说的,「高才勇哲,与世超异」,这个意思。「才能勇猛」,这是因为有智慧,『才猛智慧』,意思就是「慧根猛利,才能超世」。在此地他所说的是极乐世界的大众,不是因地上对法藏菩萨的赞叹。这也是让我们看到,往生极乐世界这些人,我们特别注意的是什么?凡圣同居土的那些往生的人。为什么?我们生到极乐世界,可以说都是凡圣同居土,因为我们一品烦恼没断,全仗佛力。一生到极乐世界,也就像法藏因地高才勇哲,与世超异,这太难得、太稀有了。阿弥陀佛真这样加持吗?我们相信是真的。这个世界真的跟一切诸佛刹土确实不一样,往生到极乐世界,让我们变得这么有智慧、这样有福报,这福德比福报更殊胜。

『心不中回』,「中回者中途退转」,极乐世界没有中途退转的,只有不断向上提升,而且提升的速度很快。「所以退转者,信念不坚,遇缘则退」,这是说我们这个世间人学道。极乐世界没有这些退缘,只有增上缘,没有让你退转的缘,极乐世界没有。你所见到阿弥陀佛,你所见到诸菩萨个个都是勇猛精进,在极乐世界看不到一个退转的,所以你不会起退转的念头。「极乐圣众,智慧猛利,断疑生信,坚固不动,如金刚山」。到那个地方,你已经见到阿弥陀佛,你还会退转吗?我们这个地方学佛,经上说得很好,特别是现在人,现在人喜欢怀疑,怀疑是现代人的时尚,都学会了,连小孩都学会怀疑。这在我们童年的时候没有,小孩对于任何大人说的话都相信,从来没有怀疑;所以现在小孩聪明,都会怀疑。「故心不中回一往直前」,他没有后退的、没有退转的。

『意无懈时』,「懈者怠也。懈怠之因,愿不深故。愿不深切,行持无力,故时勤时懈,常自放逸」。这个现象,在我们这个地方修学的是普遍的现象,为什么他不能成就,进步很缓慢?在这就看到。所以佛在大乘经上讲,精进是菩萨唯一的善根,世间法的善根是无贪、无瞋、无痴,菩萨的善根就是精进,精进的反面就是懈怠。这个地方的好处,这是我们要记到,懈怠,为什么会懈怠?愿不深;为什么会退转?信不坚固。没有深信,很容易退转,没有切愿就容易懈怠,这个我们常常要提起警惕。「故勇猛精进无有懈时」,极乐世界菩萨为什么能做到?那就是他们深信切愿。这个时候生到极乐世界见到阿弥陀佛,再也没有怀疑了。经典里面说的这些事,到极乐世界全见到了,不是听说,是你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亲身接触到,所以信跟愿都不动摇。在这里头看的是一片精进庄严之相。

下面一段「中道自然」。

【外若迟缓。内独驶急。容容虚空。适得其中。中表相应。自然严整。】

底下一段的头一句要移到这边来:

【检敛端直。】

这属于这一段的。『迟缓』,「迟者,迟徐」,徐是缓慢的意思,「安徐之义」。「缓者」,宽缓,「宽缓之义。故迟缓者即安闲沉稳而不紧张急燥」,有这个意思。『内独驶急』,「驶者疾速,急者紧急、急速」,外面迟缓,里面驶急,是指菩萨们表现在外面。「宽缓安闲,浑若无事。但其内心则精进不已,念念相继,心心无间,不令刹那失照,故云内独驶急」。这些都是功夫得力的相,我们要学就在日用平常之中,表现在外面若无其事,内里面信愿持名念念相续,一个念头接着一个念头,心心无间,这就是驶急。所谓一分一秒都不放过,这是精进的相,精进相在外面还看不到,这真正是所谓的功夫得力,功夫纯熟了。

不令刹那失照,什么叫失照?照就是明了,就是觉悟,这个意思是说,不令刹那迷惑,念念都是阿弥陀佛。如果这一念不是阿弥陀佛就失照了,为什么?迷了。这真精进!我们现在想想,是照住的时间长,还是失照的时间长?一天二十四小时,我们的心在阿弥陀佛上有几许?心上失掉了阿弥陀佛那个时间有多长?两下一对比,我们自己心里就明白能不能往生。为什么一般念佛的人,念一辈子往生没把握?没有别的,心里头,这个事情要从心上讲,不从外面上讲,心上有佛的时间少,心上有杂事的时间多,所以没有把握。

为什么有人,像锅漏匠这样的人,这个人没有往生之前没人重视他,不认识字,现在讲没有文化。做锅漏匠这一行,谋生非常辛苦,这种生活可以说比讨饭稍微好一点,也几乎沦落到乞丐这个样子。比他差一点的乞丐,他跟乞丐也差不多,社会上没有地位,没有人瞧得起他,他自己有严重的自卑感。这个人有善根,对他这个老朋友,谛闲法师是老朋友,从小在一个村庄上玩伴。看到他出家,出家生活过得很优裕,不像他那么苦,他很羡慕,自己实在太苦,决心跟他出家。谛闲法师在不得已的状况之下收了他,不能住寺庙,住寺庙至少你要参加早晚课诵,早晚课诵他没有能力。早晚课诵背不下来,你在寺庙无有立足之地,讲经说法是更不可能。所以把他放在乡下一个废弃的寺庙,没人住的破烂的小庙,让他去住。就教他一句「南无阿弥陀佛」,你就念这一句,这行,他学会了。一直念下去,念累了就休息,休息好了接着念,不分昼夜,什么时候念累了什么时候休息,休息好了立刻就接着念,他就这样念了三年。他的成功秘诀是什么?老实、听话、真干就这六个字。三年的时间,他有这样殊胜的成就,这就是符合此地所说的,「外若迟缓,内独驶急」,他做到了,他真成功了。这个念念相继,心心无间,不令刹那失照,这就是内独驶急他做到了。

『容容虚空』,「容容者和同之义,不立异也」。容容是态度,跟什么人都能够和睦相处,也就是说没有对立。跟一切人、一切事、一切万物,没有分别心、没有执着心才能做得到。不执着就能和,不分别就能同,这不是一般人能做得到的。「如后汉《左雄传》」,有这么一句话,「容容多后福」。那我们就知道,佛教我们修福,教我们不分别、不执着,不分别不执着的这个人有后福,斤斤计较的人没有后福,这是要学习的。现在经上讲「容容虚空」,这更殊胜,「指圣众之心和同于虚空」。和同于虚空就是心包太虚,量周沙界,他的心和于虚空,同于法界,颠倒过来讲也很好,同于虚空,和于法界。和于法界是跟遍法界所有一切众生,众生的本义是众缘和合而生起的现象,都叫做众生。所以众生包括动物,包括植物,包括矿物、山河大地,同一个自性变现出来的,所以没有一样不和。

和为贵,为什么会不和?有执着就不和,各人执着一端。为什么会执着?都以为现象是真的,不知道真相。所以只有佛菩萨知道真相,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他不执着,不但不执着,他不分别,甚至于不起心不动念,这才能够含容空有。「含容空有」是《妄尽还源观》上说的,心量多大,含虚空,含就是包含,他能够包含虚空;容是容纳,能够容纳万有,真不容易。中国谚语有所谓是「量大福大」,你有多大的福就看你有多大的量,这是真的,不是假的,量大的人哪有没福报!我们平常观察一个人,这个人有没有福、有没有智慧,你看他的度量,你看他心里想的些什么?如果想的都是自己的,这量不大。如果想的是别人的,想的是社会的,想的是所有众生的,那个量大。这个福是自性里头本有的,不是修来的,自性里面所说的智慧德相,德相就是福。

「虚空无边际,故自心无边际。虚空无一物,故自心亦无物」,也无一物。「虚空以空无故,森罗万象十方刹土依空而生。虚空建立万物,故自心亦建立万物」。这些话全说的是事实真相,我们要知道,知道的时候得用上,怎么用上?心量拓开。确实大乘经上常讲的「心包太虚,量周沙界」,诸佛如来、法身菩萨都入这个境界,不入这个境界,不能见性,见性这个境界统统现前。「无一物故不落有边。容万物则不落空边。无一物而容万物,双照空有;容万物而无一物,则空有俱泯,从容中道」。所以经上讲的『适得其中』,「适者指洽合,得者指契会,中者指中道。如《金刚经》云: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六祖惠能听忍和尚讲《金刚经》,就讲到这一句,他开悟、他见性。换句话说,这一句他完全明白,他那个时候的心就容万物,二边不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入了这个境界豁然大悟。他听老和尚讲经,听懂、听悟了,把这个所懂得的、悟得的境界说出来,说了二十个字,老和尚就跟他说,行了,衣钵就给他,叫他赶快走,免得嫉妒障碍。

两个人都不简单,这师徒,五祖看他八个月,惠能师也看五祖八个月,能大师到达开悟的边缘就差那么一点点,五祖把他点破,他就豁然大悟。一悟,遍法界虚空界性相、理事、因果没有一样不知道,全知全能。这什么原因?自性就是法尔如是,自性本来是这样的,这真心。修学大乘的人没有别的,就是明心见性,明心见性是一桩事情、一回事情。但是方法没有一定,所谓八万四千法门,实际上是无量法门。无量法门归纳为八万四千,八万四千就是无量法门,所以它没有一定的,佛无有定法可说,说法全是应机。惠能大师也就是差这么一点点,五祖忍和尚把他点破,他就大彻大悟,别人听听不懂,他开悟了。

12下一页
 
 
 
前五篇文章

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二一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二0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一八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一七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一六集

 

后五篇文章

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五0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二三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二四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五一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七七集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