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净土宗 净土法脉 净土经论 净土圣贤 早晚课 净土指归 净土文集护持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九三集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九三集) 2012/6/24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393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经科注》第八百五十七页第三行,从第二句看起:

『解法如如』,「《净影疏》曰,解法如如,是其理解。空同曰如。解知一切万法皆如,名解如如。如如乃《楞伽经》所说五法之一」。「如如」这两个字,在大乘经教里头常常看见,所以我们对它很熟悉。但是这两个字正确的意义知道的人不多,一般学习也都含糊笼统,不求甚解,这占大多数。实际这句话非常重要,应该很清楚深入的了解,在日常生活当中时时刻刻提起观照,对我们的修学,无论学什么法门,无论读什么样的经教,都会有很大的帮助。「如」,《净影疏》上说得好,是说它理解,理解宇宙万事万物的真相,这叫如。如是什么意思?大家都一样,所以如有平等的意思,有清净的意思,实际上就是清净平等觉。

佛法总的来说,不外乎性相、理事、因果六个字,这六个字把一切法全部包括在其中。这六个字皆如,六个字皆空,六个字皆不可得,相有理无,事有性空。所以真正通达明了,在一切法里头,他不执着、他不分别、不起心不动念,这就得大自在,就真正得法喜充满。智慧、慈悲、神通、道力统统现前,都在「解法如如」,这是属于智慧。一切万法性空,自性,空不等于无,因为它确实是空,什么都没有,但是它什么都能现。我们的凡夫妄心亦如是,作梦,一般人说梦是下意识变现出来的,下意识在哪里?找不到。就在现前,根本没离开,你不知道它是什么。它不是物质现象,整个身体解剖你也找不到它,但是它从来不离开,每个细胞里头都有。如果没有,这细胞不能成立,也就是说一切物质现象它的基础就是意识。意识就是起心动念、分别执着,就这个东西。起心动念阿赖耶识,执着是末那识,分别第六意识,再小的物质它也有。

昨天上午我们停了一堂课,高雄刘医生带了他们的同学,这两年做水实验做得非常成功,远远超过日本江本博士。我们听了他的报告,看了这些图片,对我们学佛信心大为增长。我们佛号的声音让水去听,回应给我们看到的结晶非常之美,几乎没有超过它的。以前我们看江本博士的实验,最美的图案是「爱」,今天我们看到念佛的图案超过了爱,真正不可思议;让水看佛像,结晶也是非常之美。名号为一切德本,水可以做证明。从今而后,我们所依靠的实在讲就是这一句万德洪名,一点没错。谛闲老和尚的徒弟锅漏匠,就是全心依止,全身投靠,三年功德圆满成就,他往生去了,给我们做出最好的榜样。

所以空,自性是空的,自性所现的一切万象,十法界依正庄严像梦中所现的相,相也不是真有。这些相,佛在《般若经》上所说的,「当体即空,了不可得」,叫我们不要执着相。你执着相,错了,相是假相,空是真空,真空能现相,相不是真相。所以,空有二边都不可以执着,都不可以分别,都不可以起心动念,这叫如如,真正解法如如。所以真正解法如如你就得定了,你所得的定与自性本定相应,这是最高层次的大定。《楞严经》上所说的「首楞严大定」,《华严经》上所说的「师子奋迅大定」,都是指这个。这个定活活泼泼,没有丝毫拘束,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心里头如如不动。一切自行化他的事业自然圆满成就,这不可思议。所以空同,完全是一样的。解知一切万法皆空、皆同,这就叫如如。

如如是《楞伽经》所说的五法之一,我们看《楞伽经》讲的五法,这个资料是《佛学大辞典》里头节录的。五法是「名数,常曰三性」。「五法三自性,八识二无我」,相宗就是学这两句话。五法三自性是慧,八识二无我是叫你放下,没有我执,也没有法执。为什么?我、法都是空、都是如,你执着它干什么?三性,唯识所谓,遍计所执,底下通常加个性字,遍计所执性,第二个依他起性,第三种圆成实性,这叫三自性。就是万事万物要说它个别的性,总不外乎这三大类。所有一切妄想,叫遍计所执性,为什么?它根本没有,都是妄念。我,我就是个妄念,我在哪里?你在哪里?他在哪里?都是个妄念,除妄念之外没有事实。所谓所有这些概念都是遍计所执,遍是普遍,计是计较,就是分别执着,从分别执着里头生的,没有实体。在《百法明门论》里头,把遍计所执性又分为二十四类,二十四个不相应,不相应就是遍计所执。

第二类的依他起,譬如说身,我这个身,身有个体。我们说这个房屋,房屋有个体,说这张桌子、椅子,它有体。它是什么性?它不是遍计所执,它是依他起,众缘和合而生起的现象。我们的身,佛说四大五蕴和合现的相。今天我们所说的,所有一切物质现象都是属于依他起性。第三种圆成实性,圆是圆满,成就真实。这是什么?这是自性。圆满成就的真实性,它是真的,它不是假的,它不生不灭,它如如不动。诸佛如来、法身菩萨所证的是圆成实性,权教菩萨没有,声闻、缘觉没有。从性上来分,大别分为三,这叫三自性。你把它搞清楚、搞明白,三自性皆空、三自性皆如,所以「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我们的心就干净了。我们生活在这个世间,过什么人的生活?过诸佛如来的生活、过法身菩萨的生活,这就对了,完全正确,你契入佛与法身菩萨的境界。

「五法,皆分别诸法之自性」,《楞伽经》、《瑜伽师地论》、《成唯识论》这些大经大论里面所说的。这五法,第一个是相,第二个是名,第三个是分别,第四个是正智,第五个是如如。所以,如如是五法里面的一种。在这个地方简单的介绍一下。「相:森罗万象之有为法」。遍法界虚空界,大到星球,小到微尘,统统有相,有为相。有为是什么?有生有灭,有聚有散。有聚有散是缘,有生有灭是相,无量无边的相状。十法界有正报的相,得的身体不相同,人的身体随着缘在变,有男女老少;随着时节因缘在变化,树木花草,也随着季节、随着寒暑、随着气候变化,而产生的不一样,生住异灭这些现象。矿物、山河大地也随着外缘,外缘第一个缘,第一个缘是念头,随着众生的念头,众生念头它产生变化。

贤首国师的《还源观》上说三种周遍,第二种叫出生无尽,就像万花筒,随着念头变,万花筒是我们把它转动。万事万物,这讲整个宇宙的,不是讲我们地球一个地方的,遍法界虚空界所有万事万物,都随着我们念头在变。我们念头是个动力,就像把万花筒转变,在把它转动。这个念头有三种周遍,第一种「周遍法界」,说它影响力的范围,太大了。为什么?这是性德,是自性,它周遍法界的。第二种周遍就是「出生无尽」,它产生变化,善念有正面的变化,恶念、邪念有负面的变化。肯定有,不一定在我们地球上,不一定在我们这个银河系。为什么会产生力量?我们能理解,能觉察得到,也是科学家给我们讲的,性质相同它就相吸,性质不相同它就排斥。我们今天一个善念,纯善的念头,现在这个地球上没有,它就排斥;他方世界有,那个地方就吸收、就摄取,在那个地方就出现了。纯净纯善之念无过于念佛,我们这个世间排斥,什么地方摄取?极乐世界摄取。出生无尽!

第三种周遍是心量,「含容空有」,这第三种,空是虚空,有是万有,含跟容都是包含。大乘教常讲「心包太虚,量周沙界」,这是什么?是我们自性本来的心量,是这个样子的。心包遍法界虚空界,心量之大,法界虚空界里头万事万物没有不包容的、没有不欢喜的、没有不摄受的,万法是一体。别人不能包容,他迷了,心量都一样大,真空妙有没有离开心量。我们知道我们今天心量这么小,看到外面的人事物都分别、都执着,这个我喜欢,那个我讨厌,这是什么?这叫烦恼现前。烦恼断了还有这些念头,那就是习气,烦恼虽然断了,习气没断。见思习气碍事,烦恼断了还得断习气。这是说相,五法里头第一个相。

第二个名,「名:是亦依因缘而呼彼之相」,每个相给它定个名字。名是假名,老子说得很好,「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名是人给它起的。不要说太大,咱们说小地球,小地球居住的地方不同,言语不同,对万事万物给它冠一个名词也不同。但是众多的名词,实际上都是说一桩事。所以,佛教我们不要执著名字相,名字性空,不能执著名字相。前面那个相,相也不能执着,因缘所生法,不是真的,名也不是真的。「依因缘而呼彼之相,生一一之名者。盖相为所诠,而名为能诠」。我们称这个讲台叫桌子,桌子是名,讲台这是个相,称这个相叫桌子,凡是与这个相似的相都叫桌子。所以桌子,名是能诠,凡是这种相全叫桌子,这是所诠。「此二者由凡夫有漏之心变现之所变境也」,从哪来的?这个道理深了。佛在经上常说,一切法从心想生,这个我们不好懂,真从心想生吗?真的,你心里头没有这个念头,就不会有这个东西出现。近代科学家发现念力的秘密,肯定了念力的能量不可思议。这个发现,释迦牟尼佛比他们早三千年,佛在三千年前就发现了,常常讲,讲得很清楚。虽然常讲,确实没人懂,怎么可能我心里想什么它就变现出什么,这是神话,不是人话。

可是这个事实真相确实在西方极乐世界兑现了,西方极乐世界的人想什么它真的就现什么,他得到受用,一切法心想事成。这什么道理?有道理。心想是个缘,自性万德万能,随着心想现一切万物,一点都不假。凡是明心见性的人,对这种理事他都非常清楚,一点不怀疑。所以,他能用这些假名、假相,去干什么?去觉悟众生,摄受众生、教化众生、成就众生不是别的,让他了解事实真相。了解事实真相,就是帮助他大彻大悟,帮助他明心见性,这就我们人情上来讲,这是佛对众生的大恩大德。佛菩萨的教诲是布施恩德,明白的人他接受,他知道了。迷惑的人他不知道,他还嫌佛菩萨罗嗦,认为佛菩萨迷信,应该把这个取缔,排斥他、消灭他。不知道那是人天眼目,帮助你了生死出三界,帮助你离一切苦,得究竟乐,他不知道。古人知道,古人为什么能知道?古人忠厚老实,从小受过良好的教育,心地清净,他能听得懂。多听几遍他就体会到了,他肯定佛菩萨的智慧,肯定佛菩萨的善巧方便。这种善巧方便正是教学的方法、技巧,能帮助人觉悟。所以,知道相、名、分别,相跟名是凡夫有漏心变现,有漏心是能变,就是我们讲缘,幻相是所变,这境界,没有这个妄心就没有境界。

五法第三个是分别,「分别:旧译曰妄想。是分别所变二相之能变心」。二相就是前面所说的相跟名,是从妄想里头变出来的。「已上三者有漏心之能变所变」,有漏的心就是迷惑颠倒的心,带着烦恼习气的心,有烦恼、有习气,当然还有罪业。心是能变,相、名、分别是所变,能所是一不是二,这三种都是讲世间法。你看世间法多复杂,佛给它归纳,用三个名词就统统把它包括了。

第四个是「正智:杂无漏心之一切妄想者」,这个杂字可能是个错字,查一查,应该是离,离跟杂很像。应该是离,杂也行,它底下是无漏,无漏是清净心,现在杂着妄想,能讲得通,杂无漏心里头的一切妄想。「已上四者,共为有为法,有漏无漏之别」,这是正智,正智里头还杂着无漏,如如就不杂了。正智是谁?学佛的人,如果用《华严经》五十一个阶级来说,从十信里面的初信位一直到等觉都属于正智,五十一个阶级。他们是正智,是无漏心里面夹杂着妄想,没断干净。等觉菩萨还有一品生相无明习气没断,如果这一品习气断了,那就是如如,就是真如,他不叫菩萨,他叫成佛了,《华严经》称为妙觉。菩萨最高的是等觉,等于妙觉,还不是妙觉,不是真正的,等于妙觉。这一品极其微细的无始无明习气断了,他就不住实报庄严土,实报庄严土没有了。真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连实报庄严土都不例外,这一点我们要知道。

诸佛如来实报庄严土从哪来的?无明习气所变现的,无明习气断了,实报土就没有了。就像我们六道轮回,六道轮回从哪来的?执着。对什么都执着,执着的根就是身,执着身体是我,这是执着的根,执着的根就是轮回的根,是六道的根。我们不再执着身是我,于世出世间所有一切法都不执着了,超越六道,六道没有了。像一场梦一样,醒过来了,六道不见了。醒过来是什么境界?是四圣法界,释迦牟尼佛的净土。六道是释迦牟尼佛的秽土,我们从秽土里头觉悟过来、醒过来,生净土,这个净土不是极乐世界,释迦佛的净土。在这个净土里头,再能够把分别放下,把妄想放下,妄想是起心动念,这两样东西放下,四圣法界不见了;说明四圣法界还是个梦,醒过来了。六道轮回梦中之梦,我们晚上作梦,是梦中之梦、梦中之梦,第三个层次,晚上作梦,这是事实真相。这个梦从晚上作梦的时候,梦有五重,什么能真醒过来?真醒过来就成佛了。所以,菩萨修行修到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他从四圣法界醒过来,知道什么?十法界是梦。这醒过来是什么境界?诸佛如来实报庄严土。这个里面人统统都是明心见性,都是大彻大悟,他们从十法界里头醒过来,十法界不见了、没有了,真是一场梦。所以对十法界不能有丝毫执着,不能有丝毫怀念,它不是真的。

在实报土,实报土里头修行修什么?放下无始无明的习气。可是无始无明习气没有方法把它放下,只有一个方法,随它去吧,时间久了,慢慢自然就没有了,就用这个方法。要多久的时间?三个阿僧祇劫,三个阿僧祇劫之后,自然就没有了。真正没有的那一天,就升级了,升级什么?实报土不见了。所以实报土还是假的不是真的。实报土醒悟过来,是什么境界?常寂光的境界,那是真的,永恒不变了,叫回归自性。《华严经》称妙觉如来,是真正的、道地的无上正等正觉,圆满成功。那我们晓得了,实报土是第一个梦,十法界四圣法界是第二个梦,六道轮回是第三个梦,我们再在这里作梦是第四个梦,佛帮助我们、唤醒我们。梦中之梦,又一个梦中之梦,以为是真实的,不知道是虚妄,不知道是假的。通过这三个梦境,醒悟过来,真的回归自性了,回归自性就是回归常寂光,这才叫究竟圆满。

但是,究竟圆满那种德用在实报土就开始了。实报土的菩萨,最低的圆教初住,刚刚觉悟过来,大彻大悟、明心见性。释迦牟尼佛菩提树下所表演的,惠能大师二十四岁在五祖方丈室里面所表演的,那就是。在这个位子当中,性德的智慧、神通、道力起作用,统统可以用上。他们于一切法,我们讲三种现象,物质、意念、自然现象,都没有起心动念,都没有分别执着。在这个里头自行化他,得大自在,《华严经》上讲的四种无碍他都得到,理无碍、事无碍、理事无碍、事事无碍。这说给说尽了,法身菩萨就证得了,他在实报土,他入不了常寂光。常寂光必须最后一品无明断尽,就是无明习气,无明断掉了,习气没断,最后这一品生相无明习气断了,他回常寂光,回常寂光就是妙觉如来。我们把这些道理搞清楚、搞明白,最后一句重要的话是什么?放下,放下便是。为什么不能放下?没搞清楚。所以正智还是有为法,有漏、无漏从这儿差别。

12下一页
 
 
 
前五篇文章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九二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九一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九0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五九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三九集

 

后五篇文章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九四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九五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三二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四二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五二集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