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净土宗 净土法脉 净土经论 净土圣贤 早晚课 净土指归 净土文集护持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五九集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五九集) 2012/6/3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359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经科注》第七百八十二页,最后一行看起。科题,「净念彼佛」。请看经文:

【闻甚深法。即生信解。乃至获得一念净心。发一念心。念于彼佛。】

我们看念老的注解,『一念净心,发一念心』,「与前文中一念净信中一念,均即是一心也」。前面讲一心、一念,「一念净心」,最后讲到乃至十念,这些都是阿弥陀佛第十八愿,五逆十恶临终一念十念,皆生彼国。一心是十法界的本体,这个话讲得好,「真如实相之异名」,一心就是真如,一心就是实相,一心就是自性、就是法性、就是中道第一义谛,佛用许多名词来形容它。只有这是真的,除这个之外全都是幻相,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真是自己的真心,妄是自己的妄心,总不离当人自性,就是自己。所以,整个佛法说的是什么?说的是自己的真相而已。「亦即《那先经》谓为最为第一,《弥陀疏钞》谓为全体是佛者也」,这是给我们解释一念净心,一念净心最为第一,一念净心全体是佛。『发一念心,念于彼佛』,「彼佛」是阿弥陀佛,「即定生彼国者」,决定往生。这正是日本人「幸西氏所主之一念义」,前面我们读过。「凡夫之信心,如能一念与佛智相应,即得往生也」,一再的强调一念,一念信心,用这个心去念佛就决定得生。「又此一念,既已全体是佛,即此全体是佛之念,以念彼佛,故一念即得相应」,古人所谓的「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是以定生彼国」,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得不退转无上菩提」,这就是愿文里面所说的皆作阿惟越致菩萨。

底下一段,「往生胜妙果德」,我们看经文:

【此人临命终时。如在梦中。见阿弥陀佛。定生彼国。得不退转。无上菩提。】

念老的注解说,『此人临命终时,如在梦中』。「因一念往生者,既亦曰三辈,故品类不一。临终景象,亦应随之而异」。这一段是讲一心三辈,不是专修净土的。修学任何一个法门,只要对净宗真信、真想往生,像前面所说的,每天只要早晚修这个十念法,尽一口气为一念,就是兼修净土法门,往生的时候信愿恳切,统统能往生。说明这个法门广大无极,也证实了净宗心量之大无所不包。过去因为交通不方便,资讯不发达,与外界往来稀少。如果在今天,那些祖师大德一定会说,无论修学哪一种宗教,早晚都能够加上十念,念阿弥陀佛,以他修学宗教那种的虔诚,断恶修善的功德,回向求生净土,也必定得生。为什么?符合四十八愿所说的,也符合十九愿所说的发菩提心。发菩提心就是我真相信,我真想去,这就是无上菩提心,蕅益大师说的。所以法门广大,无与伦比。临终往生的景象,当然各个不同。

「于上辈者,生死情尽,凡圣体空,明识佛无来去,而见佛来。了达生死本空,而现往生。舍此生彼,皆如幻梦。故云如梦也」。这先说上辈的,上上品往生的。第一个,生死情尽,这断了。什么断?念头没有了,心里头没有生死这个念头。这是有很大的智慧,很深的定功。生死情尽了,凡圣体空。有没有凡圣?凡圣是假名,一切众生本来是佛,哪来的凡圣?凡圣是从迷悟上说的。迷悟也不是真的。一真法界里头,没有分别、没有执着、没有起心动念、没有对立,哪来的凡圣、生死?所以统统没有。六祖惠能开悟时候说得好,「本来无一物」,本来无一物这里头就没有生死、没有凡圣。这是什么?自性清净心现前,就是一念心现前了。一念无二念,有生死是二念,有凡圣也是二念,二念是凡夫,一念是佛与法身菩萨。所以明识,明是明白,识是认识,佛没有来去。没有来去,见到佛来了,那是什么?缘,缘成熟了,佛现身。佛在什么地方现身?当处出生,随处灭尽。了达,了是明了,达是通达,生死本空。实在说没有生死这桩事,我们完全看走了眼,迷在这个幻相当中,以为它有生死。自性没有生灭,这个我们都承认,惠能大师开悟的时候说「何期自性,本无生灭」,不生不灭。那么相,凡所有相,是生灭的。生灭跟不生灭是一不是二,虽有生灭,你找生灭了不可得,你去找。

现代的科学家用精密的科学仪器,能够捕捉到一千兆分之一秒。一千兆分之一秒,你能说它有生灭吗?佛经上告诉我们的比这个还快,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这个生灭我们捕捉不到。我们这个眼睛,一秒钟二十四次的生灭,我们眼睛就被骗了,误以为是真实。二十四分之一秒,我们有个概念,概念很模糊,不清楚。这个画面打在银幕上,时间是二十四分之一秒,我们看到什么?只看到一个影像,模糊的影像,里面什么东西不知道,瞬间就没有了。大概二分之一秒,我们才看出形相是什么东西,也是突然就灭了。这就是生灭即是不生灭,你不能说它有生灭,你也不能说它没有生灭,所以生灭即是不生灭,所以说不生不灭。如果真的不生不灭,你说它毫无意义,它有生有灭,但是你没有办法捉捕到。我们的六根都捉捕不到它,意根,就是第六意识,对它也没办法,它速度实在太快了。

那我们本身,第六意识频率同样是这么高。如果在同一个频率当中,我们知道,他就见到了。什么人能够跟这些事实现象同一个频率?大乘教里头佛说的,八地以上。八地以上可以跟它是同一个频率,所以他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是菩萨五十一个等级最上面的第四个等级,八地、九地、十地、等觉。再上面就不是菩萨了,叫妙觉如来,究竟的佛果。这五个地位的人看得清楚,看得清楚的原因就是频率相等,所以佛对于这些事情知道得这么清楚,道理在此地。今天科学家他用的是仪器,没有这些仪器,他自己六根统统缘不到,他跟我们一样。所以这是上辈的人,实际上他对于宇宙人生真相已经有相当程度的认知。明了生死本空,没有这回事情,而现往生。舍此生彼,皆如梦幻,舍此是离开娑婆世界,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都像在梦中一样。这个梦境清清楚楚、了了分明,好像是在梦中,故云如梦。

「于中辈者,了达世间,皆如梦幻泡影」。中辈往生的人,受《般若经》的熏陶,印象非常深刻,知道十法界依正庄严就像梦幻泡影,《金刚经》上所说的。「故于临终,无所留恋」,关键就在这一句,他临命终时,对这个世间毫无留恋。「视同梦中」,把事实看成梦境一样,所以他很容易往生。我们上辈这个功夫做不到,中辈可以,我们能做得到。也就是现前生活在这个世间,一定要把这个世间看作梦幻泡影,不要当真。为什么?你的清净心能够现前,你生在这个世间很快乐、很自在。你也可以尽情去享受,但是你没有占有的念头,你没有控制的念头,你没有分别、没有执着,多自在。学了佛,可以跟佛一样的看法、想法,一切众生本来是佛,这个想法能让我们自性一念真心现前,能让自性里面真实功德现前,这个对于往生品位是大幅度的向上提升。这个看法是诸佛如来的看法,是真实的看法。我们把这个世界一切人事物都当真,这是错误的看法,不知道整个宇宙都是在一千六百兆频率之下产生的幻相,真是梦幻泡影。佛的看法看正确了,没看错,我们看错了。所以中辈这个五句我们要记住、要学。了达世间,梦幻泡影,故于临终,无所留恋,视同梦中,这往生决定去了。

至于下辈往生的,「其人临终,彷佛似梦,得见彼佛」,也能往生。临终的时候念佛,真信、真愿、真念佛,佛来接引,好像在梦中一样。他自己看得很清楚,别人看不到。如果这个人有福报,临终神智清楚,他会告诉旁边的人,我看到佛来接引我,我跟佛去了。这个人是决定往生了,临终神智清楚,一点都不迷惑。我们想到,《净土圣贤录》里头记载的莹珂法师,一个破戒、作恶的出家人。为什么他会破戒、作恶?我们一般人讲劣根性重,不善的习气太重,禁不起外面境界诱惑,所以天天起不善的念头、起不善的行为。好在这个人还相信因果,自己想到一生所作所为,将来果报必定在地狱,想到地狱他就害怕了。这是他能往生第一个真正的原因,他怕地狱苦。

向同学们请教,同学们劝他念佛往生,给他一本《往生传》看。他看了之后非常感动,把自己寮房门关起来,念了三天三夜,不睡觉、不吃饭,真心念佛。为什么?知道前面两条路,一个是极乐世界,一个是无间地狱,不能往生决定堕无间地狱,这拼命。这就是前面所讲的制心一处,他没有第二条路好走。发的心是勇猛心、精进心,一向专念,三天三夜,把阿弥陀佛念来了。这个也象是在梦中,阿弥陀佛念来了,这个梦境必定是清清楚楚,一点都不模糊,似梦非梦。佛告诉他,你还有十年寿命,十年之后你命终的时候,我来接引你。莹珂聪明,真了不起,跟佛说,十年寿命不要了,我现在跟你去。佛答应他,好,三天之后我来接引你。佛为什么不当时带他走?佛的本怀是普度一切众生,如果当时把莹珂带走,度众生只度一个人,不能感化很多人。所以三天之后,让他把这个信息告诉大家。你看看《往生传》上记载着,一千多年之后我们看到这个记载都深受感动,莹珂度了多少众生。不相信净土的,看到他这个样子相信了。

当时寺庙里上上下下瞧不起这个人,念佛三天他就能往生,预知时至,佛来接引他,让寺庙里每个人都发心了。你看,造恶、破戒的比丘,佛都接引他,何况持戒守法的,哪有不往生的道理?现身说法,三天之后他真走了,不是假的。他要求大众念佛送他,大家都欢喜,我们念佛回向给你,给你求往生,看你是真的是假的?念到一刻钟,古时候一刻钟大概是现在半个小时,莹珂跟大家说,佛来接引我,佛来了。他看得见,别人看不见,就走了,没有生病,说走就走。他往生的品位,我们相信绝对不是下品。虽然《观经》上讲,下辈往生的都是破戒、做不善业,就是罪恶的众生去往生的。莹珂是三天三夜念佛的功夫,业障消了,烦恼破了,勇猛精进,把自己往生的品位给提升了。念老在下面括号里头加个解释,「但一心三辈中之下辈,并不皆等于正宗三辈中之下辈。上中二辈亦复如是。盖一心三辈,别具一格,不同常规」,它跟我们经上讲的上中下三辈往生不一样。前面有说过,在心、在缘、在决定,他们的品位与这个有密切关系。他发的是真心,缘很殊胜,心里有决定的心,没有怀疑、没有杂念,凭这个来论品位。

「由上可见,念佛达于一心」,达是功夫到达,「而得往生者,品类悬殊,上则圣贤,下及凡夫」,都是看他的发心,看他当时的缘,当时自己做的决定。向上说,他是上三辈往生,那是圣贤;至于下辈,那就是凡圣同居土。「念佛达于一心,乃至能发一念净信,获得一念净心,发一念心念于彼佛,皆得往生」。这一心三辈,不是专修的。「其最下者,则为五逆十恶,临终发愿,至心念佛,十声相续,乃至仅得一声,以暗契理一心故,亦得往生。此显一心功德,最为第一」。莹珂法师给我们做出榜样,给我们做出示范,使我们对于念佛往生充满了信心。八万四千法门不许带业往生,带业不能成就,一定要断烦恼、要消业障。只有这个法门不需要断烦恼,也不要消业障,只要你真正获得一心。一念净心,一念净信,你真相信,没有丝毫怀疑、没有丝毫忧虑、没有丝毫杂念,能成就不可思议的功德。

「净土持名法门,微妙难思,五逆十恶临终念佛,暗合道妙,契理一心,即超生死,而登不退」,这个几句话说得太好了!这个五逆十恶,后头还包括毁谤大乘的,毁谤大乘这个罪非常重!净宗,只要你临终之前,一口气还没断,这时下定决心认错,忏悔,一心念佛,高的可以达到上上品往生。为什么?暗合道妙,契理一心,这个不得了,是上辈往生。「极显持名法门,究竟方便,不可思议」。方是方法,便是便宜,方便可以说是最殊胜的方法,最极巧妙的方法。我们看到莹珂这个公案,他不能往生净土,必堕无间地狱,这是五逆十恶。临终发这个狠心,一心求佛,什么念头都没有,这就叫破烦恼、消业障。为什么?烦恼、业障不障碍他了,他三天念佛成功了,显示这个法门不可思议。

「以上两类往生,一者三辈往生,皆由发菩提心,一向专念,此则本经之宗」。宗就是宗旨,宗旨是什么意思?修行最高的指导原则。念佛有很多种方法,大分实相念佛、观想念佛、观像念佛、持名念佛,这是四大类。每一类里头又有很多,细分很多,几百种。但是都要遵守这个原则,就是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如果离开这两句话你就不能往生。菩提心怎么发法?蕅益大师讲得最好,印光大师赞叹他。蕅益大师说,真信、真愿意往生,这个心就是无上菩提心,这个好懂!用这个心去念阿弥陀佛,一切都是真的,真信、真愿、真念,里面没有疑惑、没有妄想、没有杂念。

「二者,一念净信,一念往生,皆由一念」,一念无二念。谁做到?好多人给我们做榜样。早年我在台中跟李老师学教,老师常常提起,提到「上智与下愚,愚不可及」,不要认为我们自己很聪明,我们跟他比差远了。比上智我们比不上,比下愚好像我们有余,我们瞧不起他。老师提醒我们,我们比不上他,为什么?人家已经到一心一念。他心里什么也没有,全盘放下了,一天到晚就是一句阿弥陀佛。吃饱睡足了,什么念头都没有,什么也不懂,他什么都不想懂,他就是这一句佛号念到底。将来往生,人家是上上品往生。换句话说,我们怎么比也比不上他,我们怎么修,还有杂念、还有妄想,人家妄想杂念都没有了。这个经上讲,他的功夫到一念净信,就一念往生,他只有一念。

「实相,乃本经之体」,实相是所有大乘经之体,本经是大乘,也是以实相为体。也就是这部经根据什么说的,释迦牟尼佛根据什么说的,这讲理。理就是真相,实相就是事实真相,西方极乐世界事实真相,佛根据这个说的。「且一念之净心,举体是菩提心」。依照《观经》里面说法,菩提心的体是至诚心,至诚心是真诚到极处,叫至诚;深心、回向发愿心,深心就是清净平等觉,不迷,回向发愿心就是慈悲心,《起信论》里头所说的大悲心。将自己修学功德回向给一切众生,回向给无上菩提,回向给自己的本性,这个经上所说的真实之际。「念于彼佛,正是专念。故知一心三辈,亦不外于本经之宗也」,一心三辈跟本经的宗旨相应,没有违背。

「又《观经》」,《观经》说,「五逆十恶能往生」。「本经」第十八愿后头有这么两句话,「唯除五逆,诽谤正法,是不能往生也」。嘉祥于《观经义疏》中解释说:「第三品明恶有三人,初明作十恶,次明作四重」,这个四重就是戒律,前面十恶是在家人,第二种作四重这是出家人,四重戒,杀盗淫妄,这四种戒破了,「后明作五逆,不明谤法阐提」,谤法称为阐提,阐提是印度话,意思是没有善根的人,谤法称为阐提,「故明恶不尽」。「十恶四重五逆并得生西方。若是谤法阐提不得生也」,为什么?「阐提不信法,临终虽为说有无量寿佛」,他不相信,「彼终不信,故不得往生」。「又《安乐集》论此甚详,已引录于前」,这个地方就不再多说了。

「又《四帖疏》更有别义」,《四帖疏》,《观无量寿佛经》的注解,善导大师作的,我们净土宗第二代祖师,他的说法跟古来别的祖师讲法不一样。善导大师,古人有说他是阿弥陀佛再来的,换句话说,善导大师的话就是阿弥陀佛自己说的。他说,「如四十八愿中,除谤法五逆者」,这就是讲十八愿最后两句,「唯除五逆,诽谤正法」,就说这两句,「如来恐其造斯二过,方便止言,不得往生,亦不是不摄也」,这个话说得好!因为罪孽里头最严重的就是五逆跟毁谤正法,最重的,如来希望一切众生不要造这种重罪,是这个意思。方便止言不得往生,说这两种人不得往生,也不是真不摄受,阿弥陀佛还是会摄受,会接引他往生。「若造」,真的造了五逆十恶、毁谤正法,真造了,下头括号,教给你「经忏悔」,真正认错、真正忏悔,「发愿」求生净土,「持佛名号,还摄得生」,他还是会往生。这个讲得太好了!阿弥陀佛真慈悲,造作这样极重的罪业,只要他肯认错,只要他肯回头,忏悔、回头,再不做这个恶事,佛还是接引他。

12下一页
 
 
 
前五篇文章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三九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四九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五八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三八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四八集

 

后五篇文章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九0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九一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九二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九三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九四集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