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净土宗 净土法脉 净土经论 净土圣贤 早晚课 净土指归 净土文集护持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三九集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三九集) 2012/5/14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339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经科注》第七百四十三页,从第五行看起:

「菩提正体,理求无相。今作相求,不当理实,故名人远也。是故经言菩提者,不可以心得,不可以身得也。」前面我们学到这个地方,接着我们看下面。下面解释,「释曰:菩提真正之本体,契理,则无一切相。理者,实际理体,亦即真如实相」。这一句在本经里面常常看到,常常看到就是多次重复;换句话说,非常重要的概念,不能够没有。这所说的就是自性、就是真心,人人本有,它不生不灭,不来不去。这个里面有无量智慧、无量德能、无量相好,可是我们六根接触不到,我们的心念也想象不到。它没有离开我们,一切时、一切处它都在。什么人能见到?明心见性的人能见到。为什么?明心见性的人,他六根接触外面境界,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完全用的是真心。真心见到真心,妄心见不到真心,起心动念是妄心,见不到真心,原因就在此地。所以这解释前面说,菩提真正的本体,就是平常所说的契理,契入理性,理性就是真性,则无一切相,这个里头所有一切相都没有。心地清净确实是一尘不染,一念不生。没有一个妄念,这是真心,这是理体。理,实际理体,即真如实相,都是真心、本性的名称。

所以「行人」,修行人,「若作相以求」,就是你着了相,着相就是你起心动念。起心动念,真心就不见了,你所用的全是妄心。妄心里面有什么?妄心里头有记忆,就是你阿赖耶识资料库里头所有的东西它都会现行。你用的这种东西,不是用的自性,自性里头,这些东西统统没有,干干净净。我们要常常记住惠能大师开悟对五祖的报告,只有五句话。第一句话,是自性「本自清净」,就是一尘不染;第二句话,「本不生灭」。宇宙之间所有的现象都是波动现象,波动现象就是生灭现象。本无生灭,它没有波动现象,所以波动现象是假的,不是真的。第三个「本自具足」,这是性德,不可思议。它什么都没有,它什么都能现,什么都能变。这是自性里头不可思议的,无法想象的,具足无量智慧,具足无量的德能,具足无量相好。就好像我们作梦,我们从梦中可以体验到一些。我们知道作梦的意识什么都没有,但是它能够现梦中境界,梦中境界什么都有,什么都不缺。

我们从这个道理,慢慢就能够想象得到极乐世界不思议的境界。为什么极乐世界一切现象都随心所欲?心念什么它就现什么。梦中可以现这个相,在极乐世界为什么不能现?实际上这些奥秘,佛法里头甚深的奥秘,也就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只要细心的话能体会得到。但是我们不能随心所欲,不能想我今天想做个什么梦,没有办法,梦,自己做不了主。但是极乐世界是自己可以做得了主的。我们在极乐世界,想想我们从地球过去的,现在地球什么样子?这个念头一动,地球就现前,你就看得很清楚。遍法界虚空界所有现象都是随心能现,所谓心现识变。所以对于自性,修行人不能够起心动念,不能够分别执着,菩提你就见到了,智慧就现前。你看「意存菩提之果」,我心里有个念头,想求菩提,错了,求不到。我想个方法来求菩提,这个方法求不到。为什么?把这个念头打断,菩提就现前,就这么回事情。底下这句话说,说得好,起心动念都是法执,「即是作相」,作相就是一般《般若经》上讲的着了相。这一着相,「自离于理体之实际」,于理体实际,就是自性,也就是菩提,跟它距离愈来愈远,「故云不当理实」,理是自性,自性是真实的。「此人则远离于菩提」。菩提真有,不能有心去求,也不能无心去求,有无二边都不着,它就现前,你就能见到。

「今谓行者虽知修行往求,了了识知理体无求」,在理上一定要如如不动,菩提就现前了。清净心现前,菩提现前;如如不动,菩提现前。说「仍不坏假名,是故备修万行,故能感也」。修行,无论修哪种行门,只要不着相,跟菩提就相应;修行要着相,跟菩提就相远了,这个东西就是不能执着。前面说得很清楚,佛对这桩事情讲了几十个名相,为什么说这么多?用意教我们不要着相。不要著名字相,名字是假的,不是真的,着相就错了;不着相,了解名词里头的意思,这就对了。佛说这些名相,最重要的意思是让我们了解这个名相的含义,不执著名相。名相随便怎么说都可以,理不变、性不变。所以名是假名,性则是真实。

「是故《大智度论》云:若人见般若,是则为被缚。」《大智度论》里头说的这个话,如果有个人他见到般若,般若没有相,他怎么会见到?他说他见到了,见到是烦恼,这个缚是烦恼的代名词,他就生烦恼了。「若不见般若」也是被缚,为什么?见,起心动念了;不见,也起心动念了,所以全都错了,与般若不相应。般若就是智慧,般若就是此地讲的菩提心。菩提是梵语,意思是觉悟,菩提心就是觉悟的心。觉悟的反面是迷惑,起心动念是迷惑,分别是迷惑,执着是迷惑。所以我们把起心动念、分别执着统统放下,菩提就现前,般若就现前了。虽现前,清清楚楚,不着相,一着相又错了,就迷了,不能着相。在哪里?就在日常生活当中,在穿衣吃饭之处,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其中,就是迷惑而不认识。佛菩萨他们比我们厉害的就是他们认得很清楚,他们决定不起心不动念,无论是顺境逆境、善缘恶缘他都不起心不动念,都没有分别执着。这是什么境界?这就是实报庄严土的境界,诸佛菩萨一真法界的境界。

「龙树菩萨释曰」,他解释的说,龙树菩萨这也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的人,他说,「是中不离四句者为缚」。这四句是什么?第一句是有,第二句是无,第三句非有非无,第四句亦有亦无。无论是哪一句,你都起心动念了,起心动念就错了,这就是烦恼。离四句,纵然说这个四句,心理上没有分别执着、没有起心动念,那就对了,就解脱了。这是非常微细的一个念头都不能有,有念就是凡夫,有念就是迷;再细微的念头,只要有就迷了。所以我们迷失自性,怎么迷的自己不知道,真迷了。佛在这些经论,四十九年所说的,都是帮助我们从迷惑当中觉悟过来,这叫佛事,这叫佛法。佛是觉的意思,佛法是觉悟的方法,佛事是觉悟的大事,如何从迷,迷惑觉悟过来。通常佛用什么方法来帮助我们觉悟?开示,开就是讲经教学,示就是自己做榜样给我们看。开是耳根,示是眼根,让你看、让你听,你才会觉悟。

这下面解释,「不行而行,即无求而求」,反过来,行而不行,求而无求,就对了。求是什么?是事,无求是理。事上求,心上没有求,理是属于心,最重要在这个地方。「虽知理体无求,菩提无得」,我们还是认真修行,修六度万行,从这个里面感得菩提。譬如说我们修十善,身,不杀生、不偷盗、不邪行,身;口,不妄语、不两舌、不绮语、不恶口;意,不贪、不瞋、不痴。这是属于事,要不要做?要。我做这些事,用的心没有分别、没有执着、不落印象,这个事就是菩提。为什么?心里头不着,心里头没有,事上一样做。事事无碍,理事无碍,这是真正得大菩提的人。他为什么要在事上这样认真去做?是度化众生。众生没觉悟,得要用这个相去引导他,让他慢慢的在这个里头悟入、契入。菩萨是为度众生,必须要做出这个榜样,还要认真去教学。所以在菩萨是作而无作,无作而作;在众生,是有作而作,他不是无作,他作真的是有作。慢慢让他从有回归到无,这是教学的层次,逐渐向上去提升。不能不做,如果是真的不做,这个社会就乱了。知道这个东西假的,假的也要做成真的,假戏要真演,演得要逼真,才能够收到世间法的效果。

从理上讲,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从理上讲。明理的人行,迷于理、不明理的人不行,那就要真修、要真干。所以,「菩提无得,仍备修万行,以感菩提,妙契中道」,这个妙契中道就是觉悟了,在修行里头觉悟了,完全明白了诸佛如来作而无作。释迦牟尼佛三千年前在我们这个世间,为我们表演八相成道八十年。他老人家八十岁走的,中国人算虚岁八十,外国人讲实足年龄七十九岁。那个八十年表演,无作而作,作而无作。无作而作是他,作而无作是让我们感到,我们从作而无作里头契入。看久了,慢慢看出来了,叫妙契中道。不定在什么时候,不定在什么事情当中,突然之间开悟了,明白过来,「故能相感而相契也」。这个就是佛菩萨教学的善巧方便。

「次者,《安乐集》依《净土论》指出,凡欲发心会无上菩提者,先须远离三种与菩提门相违法」,这个意思也说得非常好。《安乐集》依《净土论》,这个《净土论》就是《往生论》。《往生论》里面说,凡是想发无上菩提心,必须先远离三种与菩提门相违背的,这个要远离。第一个,「依智慧门,不求自乐,远离我心贪着自身故」,这个念头要没有。不能有贪图享受的念头,贪图享受的念头与般若、与菩提相违背。于是乎我们就明白了,诸佛菩萨在常寂光当中,法界虚空界里头一切有缘众生,跟他都起感应道交;换句话说,我们起心动念,无论在什么时候,有意无意,佛菩萨全知道。这桩事情,前些年我们学过贤首国师的《妄尽还源观》,那是一篇论文。这篇论文分六大段,前面三段跟我们讲宇宙的源起,万物的由来,生命的形成,我从哪里来的,讲得很清楚,比我们现在的哲学、科学讲得清楚,哲学、科学没讲清楚。

哲学里面假设有个本体,就是世出世间一切法都从这个体生的。这体是不是真有?真有。体是什么,全世界哲学家到现在没讲清楚。佛法讲清楚了,佛法讲这个理就是真心、就是自性、就是真如。为什么科学跟哲学讲不清楚?因为科学家、哲学家没有证得。为什么没有证得?因为他有起心动念、分别执着,这个东西他没放下,所以他没有证得。法身菩萨他们证得,所以科学家不如他们,他们对这个事情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个本体在《还源观》上,名称叫「自性清净圆明体」,这名字很好。自性就是真如本性,自性是清净的,自性是圆满的,圆满是讲它的相好,是讲它的德行。明是讲它的智慧,就是智慧圆满;圆字里面是德能圆满、相好圆满。自性清净圆明体,体是本体,一切法都是从它生的,它好像什么都没有,但是能生万法。我也是从它生出来的,一切众生统统都是它生出来的。这说明什么?整个宇宙同体,我们同一个自性清净圆明体。自性清净圆明体是我们的真心,是我们的本体。

本体,这个体它一念不觉,这是佛给我们说的,起了一念不觉,就心现相了。觉心没有相,觉的时候没有相,不觉就出了现象,出了两种现象。一个是依报,宇宙。就好像作梦一样,意识清净的时候不会作梦,一迷,梦境就出现了。梦境一出现,山河大地出现了,梦境出现了,整个宇宙出现了。第二个,我,生命出现了。我从哪里来的?从执着来的。执着放下,我就没有了,这个小我没有了。那什么是我?遍法界虚空界是我,这是真的不是假的。我们迷了,在遍法界虚空界物质现象里面,就执着身体这个执着,身体这一点点物质现象认为是我身,执着我能够思惟想象,这是我的心。其实这是阿赖耶,阿赖耶太大了,阿赖耶的相是遍法界虚空界的物质现象。你看那么大的物质现象,都是我们心变现出来的。现在变现出来,在这里取一分,取这么一点点,这个相是我身。心是什么?阿赖耶的见分。见分也是广大没有边际,取这么一点点,我能够想象的,这是我的心,这叫真的错了!我是从这儿来的。跟着我来的还有麻烦,我是第七识,非常严重的执着,我们讲心量很小。本来心量很大,心包太虚,量周沙界,现在心量变成这么小,两个人都不能兼容,都不能和睦相处。甚至于自己跟自己都不能够和谐,小到这种程度,这叫可怜到极处。

所以一念不觉,宇宙产生了,万物出现了,我出现了。跟着我出现的,同时出现的,有贪瞋痴。所以贪瞋痴叫俱生烦恼,一切众生都有,要通过修炼、修行把它放下;不通过修行,那大家都有,没有例外的。这三个烦恼,我爱,我爱就是贪,我痴就是愚痴,还有我慢,傲慢,傲慢是瞋恚。你看,我见就是有我,把阿赖耶的见、相两分,取当中那么一点点认为是我,执着不肯放弃。如果认阿赖耶全部都是我,那就对了,阿赖耶的见分是我的心,阿赖耶的相分是我的身、是我的土,那就是遍法界虚空界一切万物就是我身、就是我心。这种认识还情有可原。真正认识,真正认识这全是假的,不是真的。我心,阿赖耶的见相两分,见分是心理,相分是物质,都是假的,不是真的。那是般若智慧现前,看清楚真相了。原来一念不觉就等于说是发梦,出现,梦中出现境界。知道境界不是真的,这个境界不会让你生烦恼;不知道境界真相,你对于境界有分别、有执着,就生烦恼。顺境,顺着你的意思的就起贪爱,不顺你意思的就起怨恨,叫七情五欲,从这儿产生了,这是烦恼。烦恼里面有善有恶,烦恼都是染污,就不清净了。善念、善行感得的三善道,它变这个境界现前;如果是不善的心、不善的行为,所感的是三恶道。六道从哪来的?自己变现的。

这讲心境界,这种境界现前之后,继续给我们说明,心,佛法讲色,色就是物质,物质现象跟心理现象,它的能量周遍法界。换句话说,我们起个念头,无论是有心还是无心,念头才起就周遍法界。所以,诸佛如来全接收到,我们信息发出去他全收到,他知道我们在想什么。第二个,我们身体状况。身体是物质,现在大家都知道,物质现象是波动形成的,这个波动的速度跟心的速度是相同的,因为它是心变现的。现在科学家搞清楚了,物质是念头变现的,那个念头的速度太大了。现在说光的速度、电的速度,跟念头不能相比,念头才动就周遍法界,整个宇宙它都布满了。整个宇宙像个电网一样,这当中一动全都知道,没有不知道的。所以我们的念头佛知道,我们身体健康状况佛也知道,没有一样不知道。这三种周遍,三种第一个「周遍法界」,第二个「出生无尽」,就像万花筒一样,千变万化,无量无边、无数无尽,随着你念头,物质现象都在变。科学家今天才发现,心能控制物质,境界确实从心想生。那我们的善心善念,境界好,都是善境界;心念不善,境界就不善。

极乐世界怎么成就的,我们知道了,是阿弥陀佛纯净纯善的心变现出来的。这个世界之所以特殊,之所以令一切诸佛菩萨欢喜赞叹,那是阿弥陀佛把他自己的弘愿、修持的功德,统统加持给每一个往生到极乐世界的人。这个在十方世界没有的,只有阿弥陀佛那里有。所以往生到极乐世界,不要在乎什么品位。品位有没有?有,不重要。为什么?西方极乐世界待遇是平等的,上辈、中辈、下辈待遇完全相同,那就无所谓了。物质生活相同,精神生活相同,学习的环境相同,这一点是让一切诸佛都赞叹、都佩服。所以十方世界的众生,在自己原来这个世界里头修行,多生多劫没有成就,只要到极乐世界去,决定一生圆满成就;不是小成就,圆满成就,个个都成佛。往生到极乐世界是凡夫,极乐世界毕业离开的时候成佛了,没有一个是空过的,这叫真正不可思议。

到极乐世界,这些烦恼习气也都没有了。贪心,是有贪心,但是贪心在那里不起作用,时间久了贪心自然没有了。为什么在那里人不起贪心?那个地方所有一切受用随念而生,你想什么,那个东西在你现前,你还要贪吗?不用贪了。我们这个世间,这些金银珠宝大家贪爱它,它太少了,物以稀为贵。极乐世界的物质太丰富了!翡翠,这是我们世间人很喜欢的,绿色的玉,透明的,这很名贵的,在西方极乐世界,那个土地就是翡翠。所以它的大地是绿色的、透明的,从上面看到底下。这个东西人家不要它。黄金,黄金是铺马路的,像我们这里柏油一样,铺马路的,太多了。无论什么珍奇之宝,在极乐世界取之不尽。居住的环境,房屋有各种不同的形状,大小都不一样,随心所欲,我住的房子想大就变大,想小一点它就变小。所以人在那里什么贪心都没有,就是资源太丰富了,随心所欲。完全那个物质现象统统受心的念头的支配,想什么它就现什么,所以贪着这个念头就没有了。

身相平等的,极乐世界最大的特色,平等,我们的身的相貌跟阿弥陀佛完全相同。这是阿弥陀佛考察诸佛刹土,看到众生相貌不一样,众生生烦恼,相貌好的就傲慢,相貌不好的就有自卑感,心不平。那怎么办?相貌大家都一样,没话说了。所以,极乐世界相貌完全一样,而且每个人相貌是最圆满。释迦牟尼佛出现的时候,印度人也讲究这个,说大富大贵的相是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佛出生,这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统统具足,一看,富贵到极处,是印度人的标准。中国人也有,看相的,哪一种相是贵相、福相,都有讲究。西方阿弥陀佛的相是最极圆满,从性德里头流出来的。佛在《观经》上说得很清楚,身有八万四千相,每个相有八万四千好,每个好放八万四千光,每个光里头有八万四千佛,不可思议,无法想象。人人都是,真的平等。所以这个地方真有,不是假的。

距离我们现在不算太远,倓虚法师的一个师兄弟,锅漏匠,在这里讲起来大家都知道。倓虚法师晚年住在香港,在香港办了个佛学院,圆寂在香港。他是谛闲老和尚的学生,他这个师兄弟就是谛闲老和尚的徒弟,锅漏匠。这个行业现在也没有了,抗战时候还有。这个行业非常辛苦,补锅、补碗的,像我们锅碗打破了,破得如果不是很严重,他能够把它再补起来,还可以再用。现在科技发达,制造业大幅度的进步,破损这个东西都不要了。在从前舍不得丢,资源非常缺乏,有补锅、补碗的人从这里经过,还是可以补好的,很便宜,几个铜板。做这个行业,非常辛苦,挑一个小担子,到处吆喝。

到四十出头,真是苦了一辈子,想到谛闲法师。谛闲法师是他从小的玩伴,同一个村庄里头小朋友,谛闲法师念过书,他没念过书,这命运不同。以后谛闲法师出家了,想到这个朋友出家了去找他,找到了。找到之后觉得出家不错,你看有吃有穿,又有地方住,什么都不要愁,一定要出家。谛闲法师说不行,不能出家,出家至少在寺庙里头住,五堂功课要会,五堂功课不会,这庙里住不住,人家瞧不起你。出家两桩事情,第二个就是讲经;讲经,四十多岁了,不认识字,你学来不及了,就劝他别走这个路。可是他的心非常坚定,非走不可。谛闲老法师被他缠得没法子,最后商量,你想出家,我有个条件,你能够接受我就给你剃度。他说行,你说什么我都听,只要给我出家。他说那好,给他剃度了,把他送到宁波乡下,废弃了的小庙,没人住了,叫他去住。住在那里只教他一句「南无阿弥陀佛」,他说你就念这一句,念累了就休息,休息好了接着念,一直念下去。

12下一页
 
 
 
前五篇文章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四九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五八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三八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四八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五七集

 

后五篇文章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五九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九0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九一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九二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九三集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