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 护持 |
南传五部经:增支部经典六(十集续1) |
 
南传五部经:增支部经典六(十集续1)
二十九 拘萨罗(一)1 十集 第三 大品 二四一 ----------------------------------------------------------------------- 增支部经典六 二四二 一 诸比丘!凡于迦尸拘萨罗国之一切,凡于拘萨罗王波斯匿所有之境界中,说拘 萨罗王波斯匿为最胜。诸比丘!连拘萨罗王波斯匿亦有变异、变易。诸比丘!如是 观,有闻之圣弟子,乃厌患于此,厌患此最胜而离贪,况于下贱者! 二 诸比丘!凡日月周回,偏照诸方为千世界。于其千世界有千日、千月、千须弥 山王、千阎浮提洲、千西牛货洲、千北俱卢洲、千东胜身洲、四千大海、四千大王、 千四大天王、千忉利天、千夜摩天、千兜率天、千化乐天、千他化自在天、千梵世。 诸比丘!凡于千世界之中,说大梵为最胜。诸比丘!连大梵亦有变异、变异。诸比 60 丘!如是观,有闻之圣弟子乃厌患于此,厌患此最胜而离贪,况于下贱者! 三 诸比丘!2时,此世亦当有败坏。诸比丘!此世败坏之时,众生多生于光音天。 于彼中为意生,以喜为食,自光明而行于虚空,净住久远长时而住。诸比丘!世败 坏之时,说光音天为最胜。诸比丘!连光音天亦有变异、变易。诸比丘!如是观, 有闻之圣弟子乃厌患于此,厌患此最胜而离贪,况于下贱者! 四 诸比丘!有十种偏处3。何等为十偏处耶? 一者了解地偏,于上、下、傍是无二、无量。一者了解水偏,[于上、下、傍是 无二、无量]。一者了解火偏,[于上、下、傍是无二、无量]。一者了解风偏,[于 上、下、傍是无二、无量]。一者了解青偏,[于上、下、傍是无二、无量]。一者了 解黄偏,[于上、下、傍是无二、无量]。一者了解赤偏,[于上、下、傍是无二、无 量]。一者了解白偏,[于上、下、傍是无二、无量]。一者了解空偏,[于上、下、 傍是无二、无量]。一者了解识偏,[于上、下、傍是无二、无量]。 诸比丘!此为十偏处。 五 诸比丘!于此十偏处中,所谓“一者了解识偏,于上、下、傍是无二、无量”乃 最胜。诸比丘!有如是想之有情。诸比丘!连有如是想之有情亦有变异、变异。诸 61 比丘!如是观,有闻之圣弟子乃厌患此,厌患此最胜而离贪,况于下贱者! 六 诸比丘!有八胜处4。何等为八胜处耶? 一者内有色想,外观少许好、丑之诸色,如是得“胜彼[诸色]而知见”之想。 此乃第一之胜处。 一者内有色想,外观无量好、丑之诸色,如是得“胜彼[诸色]而知见”之想。 此乃第二之胜处。 十集 第三 大品 二四三 ----------------------------------------------------------------------- 增支部经典六 二四四 一者内无色想,外观少许好、丑之诸色,如是得“胜彼[诸色]而知见”之想。 此乃第三之胜处。 一者内无色想,外观无量好、丑之诸色,如是得“胜彼[诸色]而知见”之想。 此乃第四之胜处。 一者内无色想,外观诸色为青、青显、青现、青光,犹如乌摩迦华之青、青显、 青现、青光,犹如磨碾两面波罗捺衣之青、青显、青现、青光。如是,一者内无色 想,外观诸色为青、青显、青现、青光,而如是得“胜彼[诸色]而知见”之想。此 乃第五之胜处。 一者内无色想,外观诸色为黄、黄显、黄现、黄光,犹如羯尼迦华之黄、黄显、 62 黄现、黄光,犹如磨碾两面波罗捺衣之黄、黄显、黄现、黄光。如是,一者内无色 想,外观诸色为黄、黄显、黄现、黄光,而如是得“胜彼[诸色]而知见”之想。此 乃第六之胜处。 一者内无色想,外观诸色为赤、赤显、赤现、赤光。犹如般豆时婆迦华之赤、 赤显、赤现、赤光,犹如磨碾两面波罗捺衣之赤、赤显、赤现、赤光。如是,一者 内无色想,外观诸色为赤、赤显、赤现、赤光,而如是得“胜彼[诸色]而知见”之 想。此乃第七之胜处。 一者内无色想,外观诸色为白、白显、白现、白光。犹如太白之白、白显、白 现、白光,犹如磨碾两面波罗捺衣之白、白显、白现、白光。如是,一者内无色想, 外观诸色为白、白显、白现、白光,而如是得“胜彼[诸色]而知见”之想。此乃第 八之胜处。 诸比丘!此为八胜处。 七 诸比丘!于此八胜处之中,一者内无色想,外观诸色为白、白显、白现、白光, 而如是得“胜彼[诸色]而知见”之想者为最胜。诸比丘!有如是想之有情。诸比丘! 63 连有如是想之有情亦有变异、变易。诸比丘!如是观,有闻之圣弟子乃厌患于此, 厌患此最胜而离贪,况于下贱者! 八 诸比丘!有四行。何等为四行耶? 即:苦迟通行、苦速通行、乐迟通行、乐速通行。 诸比丘!此为四行。 十集 第三 大品 二四五 ----------------------------------------------------------------------- 增支部经典六 二四六 九 诸比丘!于此四行中,乐速通行者为最胜。诸比丘!有如是行之有情。诸比丘! 连有如是行之有情亦有变异、变易。诸比丘!如是观,有闻之圣弟子乃厌患于此, 厌患此最胜而离贪,况于下贱者! 一0 诸比丘!有四想。何等为四想耶? 一者少了解,一者多了解,一者无量了解,一者“无所有”而了解无所有处。 诸比丘!此为四想。 一一 诸比丘!于此四想中,“无所有”而了解无所有处者为最胜。诸比丘!有如是 想之有情。诸比丘!连有如是想之有情亦有变异、变易。诸比丘!如是观,有闻之 圣弟子乃厌患于此,厌患此最胜而离贪,况于下贱者! 64 一二 诸比丘!于诸异学之成见中,所谓“若无我无我所,则将无我无我所5”者, 为最胜。诸比丘!于有如是见者,则可期“诸有之无厌者应无此人,诸有灭之厌足者, 应无此人。”诸比丘!有如是见之有情。诸比丘!连有如是见之有情亦有变异、变易。 诸比丘!如是观,有闻之圣弟子乃厌患于此,厌患此最胜而离贪,况于下贱者! 一三 诸比丘!有一类沙门、婆罗门6,施设胜义清净。 一四 诸比丘!于施设胜义清净者之中,偏超无所有处,具足非想非非想处而住者, 为最胜。证知此,为现证此而说法。诸比丘!有如是说之有情。诸比丘!连有如是 说之有情亦有变异、变易。诸比丘!如是观,有闻之圣弟子乃厌患于此,厌患此最 胜而离贪,况于下贱者! 一五 诸比丘!有一类沙门、婆罗门,施设胜义现法涅槃。 一六 诸比丘!于施设胜义现法涅槃者之中,如实知六触处之集起、灭尽、尝味、 过患、出离,无取而解脱者,为最胜。诸比丘!我乃如是说,如是演说,有一类沙 门、婆罗门以非有、空虚、虚妄、非实而诽谤:“沙门瞿昙者,不施设诸欲之偏知, 不施设诸色之偏知,不施设诸受之偏知。” 65 一七 诸比丘!我施设诸欲之偏知,施设诸色之偏知,施设诸受之偏知,于现法而 无欲、寂灭、清凉,施设无取般涅槃。 注1 汉译中阿含二一五(大正藏一.七九九b)。 2 长部经典原典第一卷一七页。O.Franke,Dighanikaya.S.25 Anm.5. 十集 第三 大品 二四七 ----------------------------------------------------------------------- 增支部经典六 二四八 3 十集二五经(本卷所收)。 4 八集六五经(汉译南传大藏经第二十三卷二一二页)。 5 “无我”云云。出相应部(汉译南传大藏经第十四卷二七七页其他。)于原注言:“若我过 去无者,则无现。现此我体;若我未来无,则无少分之障碍。” 6 沙门、婆罗门以下于原本“……乃至……”依暹罗本即无任何之省略。 三十 拘萨罗(二) 一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其时,拘萨罗王波斯匿战胜,得意趣,由 战斗而还。时,拘萨罗王波斯匿即出而往僧园。此车乘行至车乘所能到之处,自车 乘而下,步入僧园。 二 其时,众多之比丘,露地经行。时,拘萨罗王波斯匿到彼诸比丘住处。到已, 对彼诸比丘而言: 大德!世尊、应供、正等觉者,今住何处耶?大德!我等欲见彼世尊、应供、 正等觉者。 大王!于彼处有闭户之精舍,静往徐入外缘,謦咳而叩闩,世尊当为汝开门。 三 时,拘萨罗王波斯匿静往于彼闭户之精舍,徐入外缘,謦咳而叩闩,世尊即为 之开门。时,拘萨罗王波斯匿入于精舍,以头面顶礼世尊之足,以口唯吻世尊之足, 以手抚摸称名而言: 66 大德!我乃拘萨罗王波斯匿,大德!我乃拘萨罗王波斯匿。 大王!汝复观何等义趣之故,于此身作如是最胜敬礼,承示慈爱耶? 四 大德!我乃观知恩、知报之故,于世尊作如是最胜敬礼,承示慈爱。大德!世 尊为众人之利益、众人之安乐而行,令众人得圣正之理,即令安住正真法性、善法 性。大德!世尊为众人之利益、众人之安乐而行,令众人得圣正之理,即令安住正 真法性、善法性故。大德!我观此义趣故,于世尊作如是最胜敬礼,承示慈爱。 五 大德!复次,世尊有戒,有佛戒、圣戒、善戒,成就善戒。大德!世尊有戒, 有佛戒、圣戒、善戒,成就善戒故。大德!我观此义趣之故,于世尊作如是最胜敬 礼,承示慈爱。 67 六 大德!复次,世尊于长夜住阿练若,亲近于阿练若、林间、僻地等边陬之坐卧 十集 第三 大品 二四九 ----------------------------------------------------------------------- 增支部经典六 二五0 处。大德!世尊于长夜住阿练若,住阿练若、林间、僻地等边陬之坐卧处故,我观 此义趣故,于世尊作如是最胜敬礼,承示慈爱。 七 大德!复次,世尊以任何之衣、食、坐卧具、病药、资具亦能满足。大德!世 尊以任何之衣、食、坐卧其、病药、资具亦能满足故,我观此义趣故,于世尊作如 是最胜敬礼,承示慈爱。 八 大德!复次,世尊是应请、极应请、应供施、应合掌、世间之无上福田。大德! 世尊为应请、极应请、应供施、应合掌、世间之无上福田故,我观此义趣故,于世 尊作如是最胜敬礼,承示慈爱。 九 大德!复次,世尊是除遣能使趣向心离盖之论,所谓:少欲论、知足论、远离 论、不杂处论、发勤论、戒论、定论、慧论、解脱论、解脱智见论,得如是之论者 随乐欲,得而无艰难,得而无梗涩。大德!世尊是除遣能使趣向心离盖之论,所谓 少欲论、[知足论、远离论、不杂处论、发勤论、戒论、定论、慧论、解脱论、]解 脱智见论,得如是之论者,随乐欲,得而无艰难,得而无梗涩故,我观此义趣故, 于世尊作如是最胜敬礼,承示慈爱。 68 一0 大德!复次,世尊是得四静虑增上心之现法乐住者,随乐欲,得而无艰难, 得而无梗涩。大德!世尊是得四静虑增上心之现法乐住者,随乐欲,得而无艰难, 得而无梗涩故,我观此义趣故,于世尊作如是最胜敬礼,承示慈爱。 一一 大德!复次,世尊是随念种种宿住,谓:一生、二生、三生、四生、五生、 十生、二十生、三十生、四十生、五十生、百生、千生、百千生、多坏劫、多成劫、 多成坏劫,如是随念:“在彼处,我名如是,姓如是,种姓如是,食如是,受乐苦如 是,寿限如是,自彼处没而往生于彼处;在彼处,名如是,姓如是,种姓如是,食 如是,受乐苦如是,寿限如是,自彼处没而来生于彼处。”随念种种宿住、其相、状。 大德!世尊随念种种宿住……乃至……如是随念……故,我观此义趣故,于世尊作 如是最胜敬礼,承示慈爱。 一二 大德!复次,世尊以清净超人之天眼,见有情之死生,知有情随业而受劣、 胜、好色、恶色、善趣、恶趣。“嗟夫!此诸有情者,成就身恶行,成就语恶行,成 就意恶业,诽谤圣者,有邪见,取邪见业,身坏命终而往生于恶生、恶趣、堕处、 69 地狱。嗟夫!又此诸有情者,成就身善行,成就语善行,成就意善业,不诽谤圣者, 十集 第三 大品 二五一 ----------------------------------------------------------------------- 增支部经典六 二五二 有正见,取正见业,身坏命终而往生于善趣、天世。”以如是清净超人之天眼,见有 情之死生,知有情随业而受劣、胜、好色、恶色、善趣、恶趣。大德!世尊以清净 超人之天眼……乃至……知有情随业而受劣、胜、好色、恶色、善趣、恶趣故,我 观此义趣故,于世尊作如是最胜敬礼,承示慈爱。 一三 大德!复次,世尊依诸漏尽而于现法自证知,现证无漏之心解脱、慧解脱具 足而住。大德!世尊依诸漏尽而[于现法自证知,]现证无漏之心解脱、慧解脱具 足而住故,我观此义趣故,于世尊作如是最胜敬礼,承示慈爱。 一四 大德!今我等当往,我等多所作,多所办。 大王!然则,当自知时。 时,拘萨罗王波斯匿即从座起,礼敬世尊,作右绕而去。 第三 大品[毕] 摄颂曰: 70 (一)师子、(二)胜解、(三)身、 (四)周陀、(五)偏[处]、 (六)迦梨、(七~八)二之大问、 (九~一0)二之拘萨罗。 第四 优波离品 三十一 优波离.遮说戒 一 尔时,具寿优波离往诣世尊所在之处。诣已,礼敬世尊退坐一面。坐于一面之 具寿优波离白世尊而言: 二 大德!1如来2缘几种之义趣为诸弟子制学处,说波罗提木叉耶? 优波离!如来缘十种义趣为诸弟子制学处,说波罗提木叉。何等为十耶? 三 即为僧伽之极善,为僧伽之安乐,为恶人之折伏,为善美比丘之乐住,为防护 现法之漏,为阻害当来之漏,为令未信者而信,为令已信者而增长,为令律正法, 为摄受其律。 诸比丘!如来缘此十种义趣为诸弟子制学处,说波罗提木叉。 十集 第四 优波离品 二五三 ----------------------------------------------------------------------- 增支部经典六 二五四 四 大德!3遮波罗提木叉有几种耶? 优波离!遮波罗提木叉有十种。何等为十耶? 71 五 即犯波罗夷者坐于其众会,为波罗夷说未了,未受具足戒者坐于其众会,为未 受具足戒说未了,舍学者在其众会,为舍学说未了,黄门在其众会,为黄门说未了, 污比丘尼者在其众会,为污比丘尼说未了。 优波离!遮波罗提木叉有此十种。 注1 参照第二--三节、二集十七品(汉译南传大藏经第十七卷一四六页)、汉译增一阿含 四六.一(大正藏二.七七五c)。 2 “如来”。底本tathagatassa是tathagatena之误。 3 参照第四--五节律藏原典第二卷二四三页(南传大藏经第四卷三二六页)。 三十二 断事人1 一 大德!成就几种法之比丘,可选为断事人耶? 优波离!成就十法之比丘,可选为断事人。何等为十法耶? 二 优波离!此处有比丘,具戒,防护波罗提木叉律仪,行、所行具足而住,见于 微小之罪而怖畏,受持而学学处。多闻而受持所闻,积集所闻,如初善、中善、后 善及文、义具足之诸法,宣说纯一、圆满、清净之梵行。多闻诸法而受持,以言通 利,以意观察,以见善通达。广义了解两部之波罗提木叉,就经与相而善分别,善 通晓,善决定。于律安住不动。于自他两派而堪能语、解、观、静。善巧止灭静事 72 之生起。知诤事。知诤事之集起。知诤事之灭尽。知顺诤事灭尽之道。 注1 律藏原典第二卷九五页(汉译南传大藏经第四卷一三0页)。 三十三 具足戒1 一 大德!成就几种法比丘可授具足戒耶? 优波离!若成就十法,比丘可授具足戒。何等为十法耶? 二 优波离!此处有比丘,具戒,防护波罗提木叉之律仪,行、所行具足而住,见 十集 第四 优波离品 二五五 ----------------------------------------------------------------------- 增支部经典六 二五六 于微小之罪而怖畏,受持而学学处。多闻而受持所闻,积集所闻,如初善、中善、 后善及文、义具足之诸法,宣说纯一、圆满、清净之梵行。多闻诸法而受持,以言 通利,以意观察,以见善通达。广义了解波罗提木叉,就经与相而善分别、善通达, 善决定。能[自]侍于病者,或[令他]侍[于病者]。能[自]除不欣喜,或[令 他]除[不欣喜]能如法灭已生之恶作。能如法离已生之成见。能劝导于增上戒。 能劝导于增上心。能劝导于增上慧。 优波离!若成就此十法者,比丘可授具足戒。 注1 参照律藏原典第一卷六四页(南传大藏经第三卷八四页)第五卷一八一页(南传大藏经第 五卷二八四页)。 73 三十四 依止沙弥1 一 大德!若成就几种法,比丘可与依止耶?……乃至……可畜沙弥耶? 优波离!若成就十法,比丘可畜沙弥。何等为十法耶? 二 优波离!此处有比丘,具戒,[防护波罗提木叉之律仪,行、所行具足而住,见 于微小之罪而布畏]受持而学学处。多闻而[受持所闻,积集所闻,如初善、中善、 后善及文、义具足之诸法,宣说纯一、圆满、清净之梵行。多闻诸法而受持,以言 通利,以意观察,]以见善通达。广义了解波罗提木叉,就经与相而善分别,善通 晓,善决定。能[自]侍于病者,或[令他]侍[于病者]。能[自]除不欣喜,或 [令他]除[不欣喜]。能如法灭已生之恶作。能如法离已生之成见。能劝导于增上 成。能劝导于增上心。能劝导于增上慧。 优波离!若成就此十法者,比丘可畜沙弥。 注1 参照前经。 三十五 破僧1 一 大德!破僧,称之为破僧者,何等为僧破耶? 74 二 优婆离!此处有诸比丘,说非法为法,说法为非法,说非律为律,说律为非律, 十集 第四 优波离品 二五七 ----------------------------------------------------------------------- 增支部经典六 二五八 说非如来之所说所言为如来之所说所言,说如来之所说所言为非如来之所说所言, 说非如来之常所行法为如来之常所行法,说如来之常所行法为非如来之常所行法。 说非如来之所制为如来之所制,说如来之所制为非如来之所制。 彼等,以此十事诱惑而行不共之羯磨,诵不共之波罗提木叉。优波离!此为僧 破。 注1 律藏原典第二卷二0四页(汉译南传大藏经第四卷二七八页)。 三十六 和合僧1 一 大德!和合僧,称之为和合僧者,何等为僧和合耶? 二 优婆离!此处有诸比丘,说非法为非法,说法为法,说非律为非律,说律为律, 说非如来之所说所言为非如来之所说所言,说如来之所说所言为如来之所说所言, 说非如来之常所行法为非如来之当所行法,说如来之常所行法为如来之常所行法, 说非如来之所制为非如来之所制,说如来之所制为如来之所制。 彼等,以此十事不诱不惑而不行不共之羯磨,不诵不共之波罗提木叉。优波离! 此为僧和合。 注1 律藏原典第二卷二0四页(汉译南传大藏经第四卷二七九页)。 75 三十七 破僧(一) 一 时,具寿阿难往诣世尊所在之处。至已,礼敬世尊而退坐一面。坐于一面之具 寿阿难者白世尊而言: 二 大德!破僧,称之为破僧者,何等为僧破耶? 三 阿难!此处有诸比丘,说非法为法,说法为非法,说非律为律,说律为非律, 说非如来之所说所言为如来之所说所言,说如来之所说所言为非如来之所说所言, 说非如来之常所行法为如来之常所行法,说如来之常所行法为非如来之常所行法, 说非如来之所制为如来之所制,说如来之所制为非如来之所制。 彼等,以此十事诱惑而行不共之羯磨,诵不共之波罗提木叉。阿难!此为僧破。 十 集 第四 优波离品 二五九 ----------------------------------------------------------------------- 增支部经典六 二六0 三十八 破僧(二)1 一 大德!若破和合僧者,何等为积耶? 二 阿难!积一劫住之罪过。 三 大德!何等为一劫住之罪过耶? 四 阿难!一劫煮于地狱 76 破僧者即赴 于恶趣地狱 而一劫留住 若是喜部众 住于非法者 则是失安稳 破和合僧者 地狱煮一劫 注1 参照律藏原典第二卷二0页(汉译南传大藏经第四卷二七九页)。 三十九 阿难(一) 一 大德!和合僧,称之为和合僧者,何等为僧和合耶? 二 阿难!此处有诸比丘,说非法为非法,说法为法,说非律为非律,说律为律, 说非如来之所说所言为非如来之所说所言,说如来之所说所言为如来之所说所言, 说非如来之常所行法为非如来之常所行法,说如来之常所行法为如来之常所行法, 说非如来之所制为非如来之所制,说如来之所制为如来之所制。 彼等,以此十事而不诱不惑,不行不共之羯磨,不诵不共之波罗提木叉。阿难! 此为僧和合。 四十 阿难(二)1 一 大德!若使破僧和合者,则何等为积耶? 二 阿难!积梵福。 三 大德!何等为梵福耶? 十集 第四 优波离品 二六一 ----------------------------------------------------------------------- 增支部经典六 二六二 四 阿难!于天上受乐一劫。 77 僧伽和合与和合者, 摄受是乐。 若喜和合住于法, 则不失安稳。 若令僧伽和合, 于天上乐一劫。 注1 律藏原典第二卷二0五页(汉译南传大藏经第四卷二七九页)。 第四 优波离品[毕] 此中摄颂曰: (一)优波离.遮[说戒]、 (二)断事人、(三)具足戒 (四)依止、沙弥、(五~八)二破[僧]、 (九~一0)二阿难。 第五 骂詈品 四十一 诤论 一 尔时,具寿优波离往诣世尊所在之处。诣已,礼敬世尊退坐一面。坐于一面之 具寿优波离白世尊言: 二 大德!有何因何缘,于僧伽生诉讼、斗诤、论议、诤论,比丘不住于安乐耶? 三 优波离!此处有诸比丘,说非法为法,说法为非法,说非律为律,说律为非律, 说非如来之所说所言为如来之所说所言,说如来之所说所言为非如来之所说所言, 说非如来之常所行法为如来之常所行法,说如来之常所行法为非如来之常所行法, 说非如来之所制为如来之所制,说如来之所制为非如来之所制。 优波离!有此因此缘,于僧伽生诉讼、斗诤、论议、诤论,比丘不住于安乐。 十集 第五 骂詈品 二六三 ----------------------------------------------------------------------- 增支部经典六 二六四 四十二 诤根(一) 一 大德!诤根有几种耶? 二 优波离!诤根有十种。何等为十种耶? 三 优波离!此处有诸比丘,说非法为法,说法为非法,说非律为律,说律为非律, 说非如来之所说所言为如来之所说所言,说如来之所说所言为非如来之所说所言, 说非如来之常所行法为如来之常所行法,说如来之常所行法为非如来之常所行法, 说非如来之所制为如来之所制,说如来之所制为非如来之所制。 优波离!此乃十种诤根。 四十三 诤根(二)1 一 大德!诤根有几种耶? 二 优波离!诤根有十种。何等为十种耶? 79 三 优波离!此处有诸比丘,说无罪为罪,说罪为无罪,说轻罪为重罪,说重罪为 轻罪,说粗罪为非粗罪,说非粗罪为粗罪,说有残罪为无残罪,说无残罪为有残罪, 说有悔除罪为无悔除罪,说无悔除罪为有悔除罪。 优波离!此乃十种诤根。 注1 参照一集十二品(汉译南传大藏经第十七卷一一六页)律藏原典第二卷二四八页(汉译南 传大藏经第四卷三二八页)。 四十四 拘尸 一 尔时,世尊住拘尸城之灵供处密林。世尊于此处告诸比丘言: 诸比丘! 大德! 彼诸比丘回答世尊。世尊即说: 二 诸比丘!1难诘比丘,若欲难诘他人,则须内观察五法,内修五法而后,可难 诘他人。 内可观察何种五法耶? 三 诸比丘!难诘比丘,若欲难诘他人,则应如是观察:“我身行清净耶?具足清 十集 第五 骂詈品 二六五 ----------------------------------------------------------------------- 增支部经典六 二六六 净、无穿、无过之身行耶?于我有此法耶?”。诸比丘!若比丘身行不清净,不具足 清净、无穿、无过之身行,则对彼而有言说者。说:“具寿!但愿且学身行!”。 四 诸比丘!复次,难诘比丘若欲难诘他人,则应如是观察:“我乃语行清净耶?具 足清净、无穿、无过之语行耶?于我有此法耶?”。诸比丘!若比丘诸行不清净,不 具足清净、无穿、无过之语行,则对彼而有言说者。说:“具寿!但愿且学语行!”。 80 五 诸比丘!复次,难诘比丘若欲难诘他人,则应如是观察:“我于同梵行者,修无 碍之慈心耶?于我有此法耶?”。诸比丘!若比丘于同梵行者,不修无碍之慈心,则 对彼而有言说者。说:“具寿!但愿且于同梵行者修慈心!”。 六 诸比丘!复次,难诘比丘若欲难诘他人,则应如是观察:“我是多闻而受持所 闻,积集所闻耶?如初善、中善、后善及文、义具足之诸法,宣说纯一、圆满、清 净之梵行,多闻其法而受持,以言通利,以意观察,以见善通达耶?于我有此法耶?” 诸比丘!若比丘多闻而受持所闻,积集所闻,如初善、中善、后善及文、义具足之 诸法,纯一、圆满、清净之梵行。多闻受持其法,以言通利,以意观察:非以见善 通达,则对彼而有言说者,说:“具寿!但愿且习阿含。” 七 诸比丘!复次,难诘比丘,若欲难诘他人,则应如是观察:“我广义了解两部之 波罗提木叉,就经与相而善分别,善通晓,善决定耶?于我有此法耶?”。诸比丘! 比丘若不广义了解两部之波罗提木叉,就经与相而非善分别,善通晓,善决定,问: 81 “具寿!此即世尊于何处所说耶?”而不能说,则对彼而有言说者。而说:“具寿!但 愿且学律!”。 于内应观察此五法。 八 于内应修何等之五法耶? 九 “我以时说而不以非时说。以实说而不以非实说。以柔软说而不以粗暴说。以有 利益说而不以无利益说。以有慈心说而不以有嗔心说。” 内应修此五法。 诸比丘!难诘比丘,若欲难诘他人,则内应观察此五法,内修此五法之后,可 难诘他人。 注1 参照律藏原典第二卷二四八页(汉译南传大藏经第四卷三三一页)第五卷一九0页(汉译 十集 第五 骂詈品 二六七 ----------------------------------------------------------------------- 增支部经典六 二六八 南传大藏经第五卷二九八页)。 四十五 入后宫1 一 诸比丘!若入王之后宫,则有十种过失。何等为十过失耶? 二 诸比丘!王于此处与夫人俱坐,比丘来到此处,若夫人见比丘而笑,比丘见夫 人而笑,王即思念:“必是已作或当作[恶业]。”诸比丘!此乃入王后宫之第一过失。 82 三 诸比丘!复次,王多所作,多所办,往一夫人之后,不忆念。依彼而有娠,王 即思念:“此处余人不来到,但除出家者,当为出家者之所业。”诸比丘!此乃入王 后宫之第二过失。 四 诸比丘!复次,当王之后宫失一宝,王即思念:“此处余人不来到,但除出家者, 当为出家者之所业。”诸比丘!此乃入王后宫之第三过失。 五 诸比丘!复次,当王后宫内之秘密事外漏,王即思念:“此处余人不来到,但除 出家者,当为出家者之所业。”诸比丘!此乃入王后宫之第四过失。 六 诸比丘!复次,于王之后宫,父犯子,子犯父,彼等即思念:“此处余人不来到, 但除出家者,当为出家者之所业。”诸比丘!此乃入王后宫之第五过失。 七 诸比丘!复次,王迁下位者而置于上位,不喜此者即思念:“王与出家者交往, 当为出家者之所业。”诸比丘!此乃入王后宫之第六过失。 八 诸比丘!复次,王迁上位者而置于下位,不喜此者即思念:“王与出家者交往, 当为出家者之所业。”诸比丘!此乃入王后宫之第七过失。 九 诸比丘!复次,王于非时起军,不喜此者即思念:“王与出家者交往,当为出家 者之所业。”诸比丘!此乃入王后宫之第八过失。 83 一0 诸比丘!复次,王得时起军,于中途令还,不喜此者即思念:“王与出家者交 往,当为出家者之所业。”诸比丘!此乃入王后宫之第九过失。 一一 诸比丘!复次,于王之后宫,有象之驰驱2,马之驰驱,车之驰驱,有可染 之色、声、香、味、所触而不相称于出家者。诸比丘!此乃入王后宫之第十过失。 诸比丘!此乃入王后宫之十种过失。 注1 参照律藏原典第四卷一五九页(汉译南传大藏经第二卷二一五页)。汉译增一阿含四六· 十 集 第五 骂詈品 二六九 ----------------------------------------------------------------------- 增支部经典六 二七0 六(大正藏二.七七七a)。 2 “象之驰驱”等底本sammada是sammadda之误。 四十六 释氏1 一 尔时,世尊住释氏国迦毗罗卫之尼拘律园。时,众多释氏之优婆塞,于布萨之 当日往诣世尊所在之处。诣已,礼敬世尊退坐一面。世尊对坐于一面之释氏之优婆 塞说: 二 诸释氏!汝等行八分成就之布萨2耶? 大德!我等对八分成就之布萨者,时而行,时而不行。 诸释氏!汝等不利,不善利,汝等如是生忧悲之怖畏,生死之怖畏,于八分成 就之布萨者,时而行,时而不行。 84 诸释氏!汝等之意云何。此处有人,以若干之事业,不犯不善前于一日获半迦 利沙槃,能称为“此人是堪能、精勤”耶? 唯、唯,大德! 诸释氏!汝等之意云何。此处有人,以若干之事业,不犯不善而于一日获一迦 利沙槃,能称为“此人是堪能、精勤”耶? 唯然,大德! 诸释氏!汝等之意云何。此处有人,以若干之事业,不犯不善前于一日获二迦 利沙槃……乃至……获三迦利沙槃……获四迦利沙槃……获五迦利沙槃……获六迦 利沙槃……获七迦利沙槃……获八迦利沙槃……获九迦利沙槃……获十迦利沙槃 ……获二十迦利沙槃……获三十迦利沙槃……获四十迦利沙槃……获五十迦利沙 槃,能称为“此人是堪能、精勤”耶? 唯、唯,大德! 诸释氏!汝等之意云何。彼人日日获百迦利沙槃、千迦利沙槃,随得而藏,若 活百岁3则成大蓄财耶? 唯然,大德! 诸释氏!汝等之意云何。彼人以财为因,以财为缘,以财为基前于一夜、一日、 半夜、半日,一向觉受安乐而住耶? 十集 第五 骂詈品 二七一 ----------------------------------------------------------------------- 增支部经典六 二七二 不也,大德! 何以故耶? 大德!欲为无常,是空虚,是虚妄,是虚诳法。 85 三 诸释氏!此处我弟子十年住于不放逸、热心、精勤,如我所教诫而行,则百年、 百百年、百千年、百百千年,皆一向觉受安乐而住。彼将为一来者、不还者,为预 流者更是不待问。 诸释子!不说十年。此处我弟子九年、八年、七年、六年、五年、四年、三年、 二年、一年住于不放逸、热心、精勤,如我所教诫而行,则百年、百百年、百千年、 百百千年,皆一向觉受安乐而住。彼将为一来者、不还者,为预流者更是不待问。 诸释子!不说一年。此处我弟子十月住于不放逸、热心、精勤,如我所教诫而 行,则百年、百百年、百千年、百百千年,皆一向觉受安乐而住。彼将为一来者、 不还者,为预流者更是不待问。 诸释子!不说十月。此处我弟子九月、八月、七月、六月、五月、四月、三月、 二月、一月、半月住于不放逸、热心、精勤,如我所教诫而行,则百年、百百年、 百千年、百百千年,皆一向觉受安乐而住。彼将为一来者、不还者,为预流者更是 不待问。 诸释子!不说半月。此处我弟子十日夜住于不放逸、热心、精勤,如我所教诫 而行,则百年、百百年、百千年、百百千年,皆一向觉受安乐而住。彼将为一来者、 不还者,为预流者更是不待问。 86 诸释子!不说十日夜。此处我弟子九日夜、八日夜、七日夜、六日夜、五日夜、 四日夜、三日夜、二日夜、一日夜住于不放逸、热心、精勤,如我所教诫而行,则 百年、百百年、百千年、百百千年,皆一向觉受安乐而住。彼将欲为一来者、不还 者,为预流者更是不待问。 诸释氏!汝等不利,不善利,汝等如是生忧悲之怖畏,生死之怖畏,于八分成 就之布萨者,时而行,时而不行。 大德!我等从今日开始,当行八分成就之布萨。 注1 汉译杂阿含四一二(大正藏二.二九七b)。 十集 第五 骂詈品 二七三 ----------------------------------------------------------------------- 增支部经典六 二七四 2 “八分成就之布萨”。出三集七十经(汉译南传大藏经第十七卷二九一页)其他。 3 “活百岁”vassastajivi之前的vassatayuko由暹罗本除去。若存在者,应读为vassa- satayuko。 四十七 摩诃离 一 尔时,世尊住毗舍离大林重阁讲堂。时,离车人摩诃离往诣世尊所在之处。诣 已,礼敬世尊却坐一面。坐于一面之离车人摩诃离白世尊言: 二 大德!以何为因,以何为缘,作恶业,转恶业耶? 摩诃离!以贪为因,以贪为缘,作恶业,转恶业。 摩诃离!以嗔为因,以嗔为缘,作恶业,转恶业。 摩诃离!以痴为因,以痴为缘,作恶业,转恶业。 摩诃离!以非如理作意为因,以非如理作意为缘,作恶业,转恶业。 87 摩诃离!以邪愿心为因,以邪愿心为缘,作恶业,转恶业。 摩诃离!以此为因,以此为缘,作恶业,转恶业。 三 大德!复次,以何为因,以何为缘,作善业,转善业耶? 摩诃离!以无贪为因,以无贪为缘,作善业,转善业。 摩诃离!以无嗔为因,以无嗔为缘,作善业,转善业。 摩诃离!以无痴为因,以无痴为缘,作善业,转善业。 摩诃离!以如理作意为因,以如理作意为缘,作善业,转善业。 摩诃离!以正愿心为因,以正愿心为缘,作善业,转善业。 摩诃离!以此为因,以此为缘,作善业,转善业。 摩诃离!若世间无此十法,则此处无施设非法行、不平等行,如法行、平等行。 摩诃离!然而,世间有此十法故,则有施设非法行、不平等行,如法行、平等行。 四十八 法 一 诸比丘!出家者应数数观察十法。何等为十耶? 二 出家者应数数观察“弃彩色1。” 88 出家者应数数观察“我命乃系属于他。” 出家者应数数观察“我欲改行仪。” 十集 第五 骂詈品 二七五 ----------------------------------------------------------------------- 增支部经典六 二七六 出家者应数数观察“我有无非难自我持戒耶?” 出家者应数数观察“有智之同梵行者,审视无非难我持戒耶?” 出家者应数数观察“我一切之可爱、可意与处异而别离。” 出家者应数数观察“我所有业,领受业,胎业,以业为缘者,以业为归趣,我领 受我所造之善恶业。” 出家者应数数观察“我云何而过日夜。” 出家者应数数观察“我喜空闲处2耶?” 出家者应数数观察“我上人法能证得为圣之殊胜智见耶?如是于末期间同梵行 者而不羞愧耶?” 诸比丘!出家者应数数观察此十法。 注1 “弃彩色”(vevanniya)原注举对身断须发,对资具、衣、食、住、药等之出家前后不 同。 2 底本kacci no是kacci nu之误。 四十九 住身 一 诸比丘!十法住于身。何等为十法耶? 二 即:冷、暖、饥、渴、大便、小便、身律仪、语律仪、活命律仪、当来有有行。 三 诸比丘!此十法住于身。 五十 诉讼 89 一 尔时,世尊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其时,众多比丘食后,自乞食而还,集座 于讲堂,集会起诉讼,起斗诤,为诤论,相互以口戟冲突而住。时,世尊即于晡时, 从宴默起到讲堂。至已,坐于所设座。坐已之世尊告诸比丘言: 二 诸比丘!汝等今为何论而集坐耶?又为何而中断谈论耶? 大德!我等于此处食后,自乞食而还,集座于讲堂,集会起诉讼,起斗诤,为 诤论,相互以口戟冲突而住。 诸比丘!汝等以信出家,而为出家之善男子不应起诉讼,起斗诤,为诤论,相 互以口戟冲突而住。 十集 第五 骂詈品 二七七 ----------------------------------------------------------------------- 增支部经典六 二七八 诸比丘!有十种可念、能发可爱、能发尊重之法,资于摄受、无诤、和合、一 趣。何等为十耶? 三 诸比丘!此处有比丘,具戒,为波罗提木叉之律仪所防护,行、所行具足而住, 见于微小之罪而怖畏,受持学学处。诸比丘!比丘具戒,[为波罗提木叉所防护,行、 所行具足而住,见于微小之罪而怖畏,受持学学处,此乃可念、能发可爱、能发尊 重之法,资于摄受、无诤、和合、一趣。 四 诸比丘!复次有比丘,多闻而受持所闻,积集所闻,如初善、中善、后善及文、 义具足之诸法,宣说纯一、圆满、清净之梵行。多闻受持诸法,以言通利,以意观 90 察,以见而善通达。诸比丘!比丘为多闻而[受持所闻,积集所闻,如初善、中善、 后善及文、义具足之诸法,宣说纯一、圆满、清净之梵行,多闻受持诸法,以言通 利,以意观察,]以见而善通达。此乃可念、能发可爱、能发尊重之法,资于摄受、 无诤、和合、一趣。 五 诸比丘!复次有比丘,有善友、善朋、善辈。诸比丘!比丘有善友、善朋、善 辈者,此乃可念、能发可爱、能发尊重之法,资于摄受、无诤、和合、一趣。 六 诸比丘!复次有比丘,从顺而成就从顺法,堪忍而善受教诫。诸比丘!比丘从 顺而成就从顺法,堪忍而善受教诫者,此乃可念、能发可爱、能发尊重之法,资于 摄受、无诤、和合、一趣。 七 诸比丘!复次有比丘,于同梵行者贵贱之事业,能不懈怠于此,于此成就所应 思量,能作能调。诸比丘!比丘于同梵行者贵贱之事业,能不懈怠于此,于此成就 所应之思量,能作能认者,此乃可念、能发可爱、能发尊重之法,资于摄受、无诤、 和合、一趣。 八 诸比丘!复次有比丘,乐法,爱语,于胜法、胜律而有广大之胜喜。诸比丘! 比丘乐法,受语,于胜法、胜律而有广大之胜喜者,此乃可念、能发可爱、能发尊 重之法,资于摄受、无诤、和合、一趣。 91 九 诸比丘!复次有比丘,发勤而住,断不善法,为具足善法而努力,勇健坚固, 于诸善法而不舍其轭。诸比丘!比丘发勤而住,断不善法,为具足善法而努力,勇 健坚固,于诸善法而不舍其轭者,此乃可念、能发可爱、能发尊重之法,资于摄受、 无诤、和合、一趣。 十集 第五 骂詈品 二七九 ----------------------------------------------------------------------- 增支部经典六 二八0 一0 诸比丘!复次有比丘,以任何之衣、食、坐卧具、病药、资具亦满足。诸比 丘!比丘以任何之衣、食、坐卧具、病药、资具亦能满足者,此乃可念、能发可爱、 能发尊重之法,资于摄受、无诤、和合、一趣。 一一 诸比丘!复次有比丘,有念,成就最胜之念慧,忆念随念久远以前之所作, 久远以前之所说。诸比丘!比丘有念,成就最胜之念慧,忆念随念久远以前之所作, 久远以前之所说者,此乃可念、能发可爱、能发尊重之法,资于摄受、无诤、和合、 一趣。 一二 诸比丘!复次有比丘,有慧,圣决择而成就正顺苦尽之生灭慧。诸比丘!比 丘有慧,圣决择而成就正顺苦尽之生灭慧者,此乃可念、能发可爱、能发尊重之法, 资于摄受、无静、和合、一趣。 诸比丘!此十者为可念、能发可爱、能发尊重之法,资于摄受、无诤、和合、 一趣。 第五 骂詈品[毕] 摄颂曰: 92 (一)诤论、(二~三)二[诤]根、 (四)拘尸、(五)入[后宫]、 (六)释氏、(七)摩诃离、(八)法、 (九)住身、(一0)诉讼。 初功德五十经[毕] 第六 己心品 五十一 己心1 一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世尊于此处告诸比丘言: 诸比丘! 大德! 彼诸比丘回答世尊。世尊曰: 二 诸比丘!若比丘于他心不善能,则“于己心当为善能。”诸比丘!如是当学。诸 十集 第六 己心品 二八一 ----------------------------------------------------------------------- 增支部经典六 二八二 比丘!云何比丘于己心为善能耶? 三 诸比丘!譬如壮年年少之男女爱好庄饰者,于清净洁白之明镜、明澄之水钵, 自观察面相,若于其处见垢、尘,则为断其垢、尘而精进;若于其处不见垢、尘, 则欢喜思惟圆满,谓:“幸哉!我得清净。”诸比丘!如是,若比丘有所观察,则于 93 善法多饶益2。谓:“我多贪欲而住耶?多无贪而住耶?我多嗔恚心而住耶?多无嗔 心而住耶?我多缠惛眠而住耶?多离惛眠而住耶?我多掉举而住耶?多无掉举而住 耶?我多疑惑而住耶?多超疑惑而住耶?我多忿而住耶?多无忿而住耶?我多染污 心而住耶?多不染污心而住耶?我多暴躁身而住耶?多非暴躁身而住耶?我多懈怠 而住耶?多发勤而住耶?我多不得定而住耶?多得定而住耶?” 四 诸比丘!若比丘观察,而如是了知:“我多贪欲而住,多嗔恚心而住,多缠惛眠 而住,多掉举而住,多疑惑而住,多忿而住,多染污心而住,多暴躁身而住,多懈 怠而住,多不得定而住。”诸比丘!则彼比丘为断彼恶不善法,当起最上之志欲、精 进、勇健、势猛、不退、念、正知。诸比丘!譬如燃衣、燃头时,为消却其衣、头, 当起最上之志欲、精进、勇健、势猛、不退、念、正知。诸比丘!如是,彼比丘为 断恶不善法,当起最上之志欲、精进、勇健、势猛、不退、念、正知。 94 五 诸比丘!若比丘观察,而如是了知:“我多无贪欲而住,多无嗔心而住,多离惛 眠而住,多无掉举而住,多超疑惑而住,多无忿而住,多不染污心而住,多非暴躁 身而住,多发勤而住,多得定而住。”诸比丘!则彼比丘安住于彼善法,更当为尽诸 漏而努力。 注1 汉译中阿含一一0(大正藏一.五九八c)。 2 “多饶益”。于原本及暹罗皆为bhikkuno paccavekkhana bahukara hoti kusalesu dhammesu皆甚难解,今北传汉译:“比丘者若有比观必多所饶益。”故由此改为bahu- kara为bahupakara。以下五十五经皆同此。 五十二 舍利弗 一 具寿舍利弗于此处告诸比丘而言: 友等诸比丘! 十 集 第六 己心品 二八三 ----------------------------------------------------------------------- 增支部经典八 二八四 友! 彼诸比丘回答具寿舍利弗。具寿舍利弗说: 二 友等!若比丘于他心不善能,则“于己心当为善能。”诸比丘!当如是学。友等! 云何比丘于己心为善能耶? 三 友等!譬如壮年年少之男女爱好庄饰者,于清净洁白之明镜、明澄之水钵,自 观察面相,若于其处见垢、尘,则为断其垢、尘而精进;若于其处不见垢、尘,则 欢喜思惟圆满,谓:“幸哉!我得清净。”诸比丘!如是,若比丘有所观察,则于善 95 法多饶益。谓:“我多贪欲而住耶?多无贪而住耶?我多嗔恚心而住耶?多无嗔心而 住耶?我多缠惛眠而住耶?多离惛眠而住耶?我多掉举而住耶?多无掉举而住耶? 我多疑惑而住耶?多超疑惑而住耶?我多忿而住耶?多无忿而住耶?我多染污心而 住耶?多不染污心而住耶?我多暴躁身而住耶?多非暴躁身而住耶?我多懈怠而住 耶?多发勤而住耶?我多不得定而住耶?多得定而住耶?” 四 友等!若比丘观察,而如是了知:“我多贪欲而住,[多嗔恚心而住,多缠惛眠 而住,多掉举而住,多疑惑而住,多忿而住,多染污心而住,多暴躁身而住,多懈 怠心而住,]多不得定而住。”诸比丘!则彼比丘为断彼恶不善法,当起最上之志欲、 精进、勇健、势猛、不退、念、正知。友等!譬如燃衣、燃头时,为消却其衣、头, 当起最上之志欲、精进、勇健、势猛、不退、念、正知。友等!如是,彼比丘为断 恶不善法,当起最上之志欲、精进、勇健、势猛、不退、念、正知。 五 友等!若比丘观察,而如是了知:“我多无贪欲而住,[多无嗔心而住,多离惛 眠而住,多无掉举而住,多超疑惑而住,多无忿而住,多不染污心而住,多非暴躁 身而住,多发勤而住,]多得定而住。”友等!彼比丘安住于彼善法,更当为尽诸漏 而努力。 96 五十三 止住1 一 诸比丘!我对于善法之止住者不赞叹,况衰退者乎?诸比丘!我对于善法之增 长者赞叹,不止住了不衰退。 诸比丘!云何于善法之衰退者不止住,不增长耶? 二 诸比丘!此处有比丘,若有所笃信、禁戒、所闻、布施、智慧、辩才,然而, 彼之诸法不止住,不增长。诸比丘!此称为善法之衰退者不止住,不增长。诸比丘! 十集 第六 己心品 二八五 ----------------------------------------------------------------------- 增支部经典六 二八六 如是称为对于善法之衰退者不止住,不增长。 诸比丘!云何善法之止住者不衰退,不增长耶? 三 诸比丘!此处有比丘,若有所笃信、禁戒、所闻、布施、智慧、辩才,然而, 彼之诸法不衰退,不增长。诸比丘!此称为善法之止住者不衰退,不增长。诸比丘! 如是称为善法之止住不衰退,不增长。 诸比丘!云何善法之增长者不止住,不衰退耶? 四 诸比丘!此处有比丘,若有所笃信、禁戒、所闻、布施、智慧、辩才,然而, 彼之诸法不止住,不衰退。诸比丘!此称为善法之增长者不止住,不衰退。诸比丘! 如是称为善法之增长者不止住,不衰退。 五 诸比丘!若比丘于他心2不善能,则“于己心当为善能。”诸比丘!当如是学。 诸比丘!云何比丘于己心为善能耶? 97 六 诸比丘!譬如壮年年少之男女爱好庄饰者,于清净洁白之明镜、明澄之水钵, 自观察面相,若于其处见垢、尘,则为断其垢、尘而精进;若于其处不见垢、尘, 则欢喜思惟圆满,谓:“幸哉!我得清净。”诸比丘!如是,若比丘有所观察,则于 善法多饶益。谓:“我多贪欲而住耶?多无贪而住耶?我多嗔恚心而住耶?多无嗔心 而住耶?我多缠惛眠而住耶?多离惛眠而住耶?我多掉举而住耶?多无掉举而住 耶?我多疑惑而住耶?多超疑惑而住耶?我多忿而住耶?多无忿而住耶?我多染污 心而住耶?多不染污心而住耶?我多暴躁身而住耶?多非暴躁身而住耶?我多懈怠 而住耶?多发勤而住耶?我多不得定而住耶?多得定而住耶?” 七 诸比丘!若比丘观察,而如是了知:“我多贪欲而住,多嗔恚而住,多缠惛眠而 住了多掉举而住,多疑惑而住,多忿而住,多染污心而住,多暴躁身而住,多懈怠 98 而住,多不得定而住。”诸比丘!则彼比丘为断彼恶不善法,当起最上之志欲、精进、 勇健、势猛、不退、念、正知。诸比丘!譬如燃衣、燃头时,为消却其衣、头,当 起最上之志欲、精进、勇健、势猛、不退、念、正知。诸比丘!如是,彼比丘为断 彼恶不善法,当起最上之志欲、精进、勇健、势猛、不退、念、正知。 八 诸比丘!若比丘观察,而如是了知:“我多无贪而住,多无嗔心而住,多离惛眠 而住,多无掉举而住,多超疑惑而住,多无忿而住,多不染污心而住,多非暴躁身 而住,多发勤而住,多得定而住。”诸比丘!则彼比丘安住于彼善法,更当为尽诸漏 十集 第六 己心品 二八七 ----------------------------------------------------------------------- 增支部经典六 二八八 而努力。 注1 汉译中阿含九五(大正藏一.五七七b)。 2 “他心。”底本paricitta是paracitta之误。下文也是一样。 五十四 寂止1 一 诸比丘!若比丘于他心不善能,则“于己心当为善能。”诸比丘!当如是学。诸 比丘!云何比丘于己心为善能耶? 二 诸比丘!譬如壮年年少之男女爱好庄饰者,于清净洁白之明镜、明澄之水钵, 自观察面相,若于其处见垢、尘,则为断其垢、尘而精进,若于其处不见垢、尘, 99 则欢喜思惟圆满,谓:“幸哉!我得清净。”诸比丘!如是,若比丘观察,则于善法 多饶益。谓:“我得内心寂止耶?不得内心寂止耶?我得正观增上慧法耶?不得正观 增上慧法耶。” 三 诸比丘!若比丘观察,而如是了知:“我得内心寂止,但不得正观增上慧法。” 诸比丘!则彼比丘安住于内心寂止,当为正观增上慧法而努力。彼于后时得内心寂 止,且得正观增上慧法。 四 诸比丘!若比丘观察,而如是了知:“我得正观增上慧法,不得内心寂止。”诸 比丘!则彼比丘安住于正观增上慧法,当为内心寂止而努力。彼于后时得正观增上 慧法,且得内心寂止。 五 诸比丘!若比丘观察,而如是了知:“我不得内心寂止,不得正观增上慧法。” 诸比丘!则彼比丘为获得彼善法,当起最上之志欲、精进、勇健、势猛、不退、念、 正知。诸比丘!譬如燃衣、燃头时,为消却其衣、头,当起最上之志欲、精进、勇 100 健、势猛、不退、念、正知。诸比丘!如是,彼比丘为获得彼善法,当起最上之志 欲、精进、勇健、势猛、不退、念、正知。彼于后时得内心寂止,且得正观增上慧 法。 六 诸比丘!若比丘观察,而如是了知:“我得内心寂止,且得正观增上慧法。”诸 比丘!则彼比丘安住于彼善法,更当为尽诸漏而努力。 七 诸比丘!我说:衣有二种,[谓]:可亲近与不可亲近。诸比丘!我说:食有二 十 集 第六 己心品 二八九 ----------------------------------------------------------------------- 增支部经典六 二九0 种,[谓]:可亲近与不可亲近。诸比丘!我说:坐卧具有二种,[谓]:可亲近与不 可亲近。诸比丘!我说:村落有二种,[谓]:可亲近与不可亲近。诸比丘!我说: 国土有二种,[谓]:可亲近与不可亲近。诸比丘!我说:人有二种,[谓]可亲近与 不可新近。 八 诸比丘!我说:衣有二种,[谓]:可亲近与不可亲近。如是说者缘何而如是说 耶? 此中,若了知其衣,为:“我若亲近此衣,则不善法增益,善法损减。”如是则 不可亲近其衣。此中,若了知其衣,为:“我若亲近此衣,则不善法损减,善法增益”, 如是则可亲近其衣。 诸比丘!我说:衣有二种,[谓]:可亲近与不可亲近。如是说者缘此而如是说。 九 诸比丘!我说:食有二种,[谓]:可亲近与不可亲近。如是说者缘何而如是说 耶? 101 此中,若了知其食,为:“我若亲近此食,则不善法增益,善法损减。”如是则 不可亲近其。此中,若了知其食,为:“我若亲近此食,则不善法损减,善法增益。” 如是则可亲近其食。 诸比丘!我说:食有二种,[谓]:可亲近与不可亲近。如是说者缘此而如是说。 一0 诸比丘!我说:坐卧具有二种,[谓]:可亲近与不可亲近。如是说者缘何而 如是说耶? 此中,若了知其坐卧具,为:“我若亲近此坐卧具,则不善法增益,善法损减。” 如是则不可亲近其坐卧具。此中,若了知其坐卧具,为:“我若亲近此坐卧具,则不 善法损减,善法增益。”如是则可亲近其坐卧具。 诸比丘!我说:坐卧具有二种,[谓]:可亲近与不可亲近。如是说者缘此而如 是说。 一一 诸比丘!我说:村落有二种,[谓]:可亲近与不可亲近。如是说者缘何而如 是说耶? 此中,若了知其村落,为:“我若亲近此村落,则不善法增益,善法损减。”如 是则不可亲近其村落。此中,若了知其村落,为:“我若亲近此村落,则不善法损减, 善法增益。”如是则可亲近其村落。 十集 第六 己心品 二九一 ----------------------------------------------------------------------- 增支部经典六 二九二 诸比丘!我说:村落有二种,[谓]:可亲近与不可亲近。如是说者缘此而如是 说。 一二 诸比丘!我说:国土有二种,[谓]:可亲近与不可亲近。如是说者缘何而如 是说耶? 102 此中,若了知其国土,为:“我若亲近此国土,则不善法增益,善法损减。”如 是则不可亲近其国土。此中,若了知其国土,为:“我若亲近此国土,则不善法损减, 善法增益。”如是则可亲近其国土。 诸比丘!我说:国土有二种,[谓]:可亲近与不可亲近。如是说者缘此而如是 说。 一三 诸比丘!我说:人有二种,[谓]:可亲近与不可亲近。如是说者缘何而如是 说耶? 此中,若了知此人,为:“我若亲近此人,则不善法增益,善法损减”。如是则 不可亲近其人。此中,若了知其人,为:“我若亲近此人,则不善法损减,善法增益。”, 如是可亲近其人。 诸比丘!我说:人有二种,[谓]:可亲近与不可亲近。如是说者缘此而如是说。 注1 汉译中阿含一0九(大正藏一.五七八b)。 五十五 衰退1 一 具寿舍利弗于此处告诸比丘言: 友等诸比丘! 友! 彼诸比丘回答具寿舍利弗。具寿舍利弗说: 二 友等!衰退法之人所谓衰退法之人者。友等!云何为世尊所说衰退法之人耶? 云何为世尊所说不衰退法之人耶? 103 友!我等从远方来到具寿舍利弗座前,欲了知此所说之义。愿具寿舍利弗显示 此所说之义,诸比丘乃从具寿舍利弗听闻受持。 友等!然则,谛听!善自作意!我当说: 十集 第六 己心品 二九三 ----------------------------------------------------------------------- 增支部经典六 二九四 唯然,友! 彼诸比丘回答具寿舍利弗。具寿舍利弗说: 友等!云何为世尊所说衰退法之人耶? 三 友等!此处有比丘,不闻未闻之法,忘失已闻之法,前所触心之法,不现行, 不识未识。友等!如是为世尊所说衰退法之人。 友等!复次,云何为世尊所说不衰退法之人耶? 四 友等!此处有比丘,闻未闻之法,不忘失已闻之法,前心所触之法,现行,识 未识。友等!如是为世尊所说不衰退法之人。 五 友等!若比丘于他心不善能,则“于己心当为善能。”友等!如是当学。友等! 云何比丘于己心为善能耶? 六 友等!譬如壮年年少之男女爱好庄饰者,于清净洁白之明镜、明澄之水钵,自 观察面相,若于其处见垢、尘,则为断其垢、尘而精进;若于其处不见垢、尘,则 104 欢喜思惟圆满,谓:“幸哉!我得清净。”友等!如是,若比丘有所观察。则于善法 多饶益。谓:“我多无贪而住耶?于我有此法耶?我多无嗔心而住耶?于我有此法 耶?我多离惛眠而住耶?于我有此法耶?我多无掉举而住耶?于我有此法耶?我多 超疑惑而住耶?于我有此法耶?我多无忿而住耶?于我有此法耶?我多不染污心而 住耶?于我有此法耶?我得内法胜喜耶?于我有此法耶?我得内心寂止耶?于我有 此法耶?我得正观增上慧法耶?于我有此法耶?” 七 友等!若比丘观察,于己而无此一切之善法。友等!则彼比丘为获得此一切之 善法,当起最上之志欲、精进、勇健、势猛、不退、念、正知。友等!譬如燃衣、 燃头时,为消却其衣、头,当起最上之志欲、精进、勇健、势猛、不退、念、正知。 友等!如是,彼比丘为获得此一切之善法,当起最上之志欲、精进、勇健、势猛、 不退、念、正知。 105 八 友等!若比丘观察,于己有一分之善法,于己无另一分之善法。友等!彼比丘 安住于己而有之善法,为获得于己所无之善法,当起最上之志欲、精进、勇健、势 猛、不退、念、正知。友等!譬如燃衣、燃头时,为消却其衣、头,当起最上之志 欲、精进、勇健、势猛、不退、念、正知。友等!如是,彼比丘即安住于己而有之 善法,为获得于己所无之善法,当起最上之志欲、精进、勇健、势猛、不退、念、 十集 第六 己心品 二九五 ----------------------------------------------------------------------- 增支部经典六 二九六 正知。 九 友等!若比丘观察,于己有此一切之善法。友等!彼比丘安住于此一切之善法, 更当为尽诸漏而努力。 注1 汉译中阿含九六(大正藏一.五七七c)。 五十六 想(一)1 一 诸比丘!若能修习多修十想,则有大果、大功德,究竟于不死,究尽于不死。 何等为十想耶? 二 即:不净想、死想、食违逆想、一切世间不喜想、无常想、无常即苦想、苦即 无我想、断想、离贪想、灭尽想。 诸比丘!若能修习多修此十想,则有大果、大功德,究竟于不死,究尽于不死。 注1 本经及次经、汉译增一阿含四六.九(大正藏二·七八0a)。 106 五十七 想(二) 一 诸比丘!若能修习多修十想,则有大果、大功德,究竟于不死,究尽于不死。 何等为十想耶? 二 即:无常想、无我想、死想、食违逆想、一切世间不喜想、骨想、虫啖想、青 瘀想、穿孔想、膨胀想。 诸比丘!若能修习多修此十想,则有大果、大功德,究竟于不死,究尽于不死。 五十八 根本1 一 诸比丘!若外道修行者,如是问:“友!一切诸法,以何为根本耶?一切诸法, 从何生起耶?一切诸法,从何集起耶?一切诸法,以何为等趣耶?一切诸法,以何 为上首耶?一切诸法,以何为增上耶?一切诸法,以何为最上耶?一切诸法,以何 为核心耶?一切诸法,以何为究竟耶?一切诸法,以何为究尽耶?。”诸比丘!若如 是问,则汝等当云何答彼外道修行者耶? 大德!于我等,法是,以世尊为根,以世尊为眼,以世尊为依。大德世尊!愿 十集 第六 己心品 二九七 ----------------------------------------------------------------------- 增支部经典六 二九八 显示此所说之义。诸比丘从世尊听闻受持。 诸比丘!然则,谛听!善自作意!我当说。 唯然,大德! 彼诸比丘回答世尊。世尊说: 107 二 诸比丘!若外道修行者,如是问:“友!一切诸法,以何为根本耶?一切诸法, 从何生起耶?一切诸法,从何集起耶?一切诸法,以何为等趣耶?一切诸法,以何 为上首耶?一切诸法,以何为增上耶?一切诸法,以何为最上耶?一切诸法,以何 为核心耶?一切诸法,以何为究竟耶?一切诸法,以何为究尽耶?。”诸比丘!若如 是问,则汝等当如是答于彼外道修行者:“友!一切诸法,以欲为根本,一切诸法, 从思念生起,一切诸法,从触集起,一切诸法,等趣于受,一切诸法,以定为上首, 一切诸法,以念为增上,一切诸法,以慧为最上,一切诸法,以解脱为核心,一切 诸法,以不死为究竟,一切诸法,以涅槃为究尽。”诸比丘!若如是问,则汝等当如 是答彼外道修行者。 注1 参照八集八十三经(汉译南传大藏经第二十三卷二六一页)、九集十四经(本卷所收)。 五十九 出家 一 诸比丘!是故1当如是学: 二 “当如出家法积习我心。令已生之恶不善法,当永尽于我心而不住。当以无常想 积习我心。当以无我想积习我心。当以不净想积习我心。当以过患想积习我心。了 知世间之平等、不平等2,当以其想3积习我心。了知世间之生、灭,当以其想积 习我心。了知世尊之集起、灭尽,当以其想积习我心。当以断想积习我心。当以离 贪想积习我心。当以灭尽想积习我心。” 108 诸比丘!汝等当如是学。 三 诸比丘!若比丘能如出家法积习其心,令已生之恶不善法永尽其心而不住,以 无常想积习其心,以无我想积习其心,以不净想积习其心,以过患想积习其心,了 知世间之平等、不平等而以其想积习其心,了知世间之生灭而以其想积习其心,了 知世间之集起、灭尽而以其想积习其心,以断想积习其心,以离贪想积习其心,以 十集 第六 己心品 二九九 ----------------------------------------------------------------------- 增支部经典六 三00 灭尽想积习其心时,当期二果中之随一果,[谓]:现法中之了悟,或若有余依则是 不还。 注1 “是故”,在文脉上应有前文。在注释“是故”是不如是心积习者,不具足沙门之义故而言是 故”。 2 “世间之平等、不平等”。原注解释为“有情世间之善行、恶行”。 3 “其想”。原本是暹罗本俱有tam-sanna。当改为tam sanna。 六十 耆利摩难 一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其时,具寿耆利摩难因疾病而重患困苦。 时,具寿阿难即往诣世尊所在之处。至已,礼敬世尊退坐一面。坐于一面之具寿阿 难白世尊言: 二 大德!具寿耆利摩难因疾病而重患困苦。大德世尊唯愿哀愍而到具寿耆利摩难 之处。 阿难!若汝往耆利摩难比丘处说十想,则耆利摩难比丘闻十想,而止其病,是 有是处何等为十想耶? 109 三 即:无常想、无我想、不净想、过患想、断想、离贪想、灭尽想、一切世间不 喜想、一切行无常想、入出息念。 阿难!何等为无常想耶? 四 阿难!此处有比丘,往阿练若,往树下,往空屋而思择:“色是无常,受是无常, 想是无常,行是无常,识是无常。”如是于此五取蕴观无常而住。阿难!此名为无常 想。 阿难!何等为无我想耶? 五 阿难!此处有比丘,往阿练若,往树下,往空屋而思择:“眼是无我,色是无我, 耳是无我,声是无我,鼻是无我,香是无我,舌是是无我,味是无我,身是无我, 所触是无我,意是无我,法是无我。”如是于此内外之六处观无我而住。阿难!此名 为无我想。 阿难!何等为不净想耶? 十集 第六 己心品 三0一 ----------------------------------------------------------------------- 增支部经典六 三0二 六 阿难!此处有比丘,自足下而上,自发顶而下,以皮为边际,观察充满种种之 不净之此身,谓:“此身有发、毛、爪、齿、皮、肉、筋、骨、骨髓、肾、心、肝、 肋膜、脾、肺肠、肠间膜、胃、排泄物、胆汁、痰、脓、血、汗、脂、泪、浆、唾、 鼻液、髓、尿1。”如是,于此身观不净而住。阿难!此名为不净想。 阿难!何等为过患想耶? 110 七 阿难!此处有比丘,往阿练若,往树下,往空屋而思择:“此身者过患多苦”。 谓:“此身生种种之疾病,谓眼病、耳病、鼻病、舌病、身病、头病、耳朵病、口病、 齿病、咳嗽、喘气、感冒、烦热、疟、腹病、惛绝、下痢、疼痛、霍乱、癞病、痈 病、白癞、干痟、癞狂、疖、痒、疥、爬伤2、连疮、血胆病、糖尿病、麻痹3、 疮、痔、瘻、胆等起之诸病、痰等起之诸病、风等起之诸病、[三]和合生之诸病、 季节变易所生之诸病、不平等姿势所生之诸病、侵害所生之诸病、业异熟所生之诸 病、寒、热、饥、渴、大便、小便。”如是,于此身观过患而住。阿难!此名为过患 想。 阿难!何等为断想耶? 八 阿难!此处有比丘,不忍许已生之欲寻,令归于断、除、离、无。[不忍许]已 生之嗔寻[,令归于断、除、离、无。][不忍许]已生之害寻[,令归于断、除、 离、无。][不忍许]已生之恶不善法[,令归于断、除、离、无。]阿难!此名为 断想。 阿难!何等为离贪想耶? 九 阿难!此处有比丘,往阿练若,往树下,往空屋而思择:“此乃寂静,此乃殊妙, 即一切行之寂止,一切余依之定弃、爱尽、离贪、涅槃。”阿难!此名为离贪想。 阿难!何等为灭尽想耶? 111 一0 阿难!此处有比丘,往阿练若,往树下,往空屋而思择:“此乃寂静,此乃殊 妙,即一切行之寂止,一切余依之定弃、爱尽、离贪、涅槃。”阿难!此名为灭尽想。 阿难!何等为一切世间不喜想耶? 一一 阿难!此处有比丘,于世间断离近倚、执著,心之摄受、现贪、随眠而不取。 阿难!此名为一切世间不喜想。 阿难!何等为一切行无常想耶? 十集 第六 己心品 三0三 ----------------------------------------------------------------------- 增支部经典六 三0四 一二 阿难!此处有比丘,羞、惭、愧耻于一切行。阿难!此名为一切行无常想。 阿难!何等为入出息念4耶? 一三 阿难!此处有比丘,往阿练若,往树下,往空屋而结跏趺坐,正身而持,修 念于普前。如斯,正念而入息。正念而出息,长入息者,即了知:“我长入息”,长 出息者,即了知:“我长出息”,短入息者,即了知:“我短入息”,短出息者,即了 知:“我短出息”,学“我觉偏身而入息”,学“我觉偏身而出息”,学“我止身行而入 息”,学“我止身行而出息”,学“我觉喜而入息”,学“我觉喜而出息”,学“我觉乐而 入息”,学“我觉乐而出息”,学“我觉心行而入息”,学“我觉心行而出息”,学“我止 心行而入息”,学“我止心行而出息”,学“我觉心而入息”,学“我觉心而出息”,学“我 112 令心欢喜而入息”,学“我令心欢喜而出息”,学“我令心得定而[入息”,学“我令心 得定而出息”],学“我令心解脱而[入息”,学“我令心解脱而出息”],学“我观无常 而[入息”,学“我观无常而出息”],学“我观离贪而[入息”],学“我观离贪而出息”], 学“我观灭尽而[入息”,学“我观灭尽而出息”,学“我观定弃而入息”,学“我观定弃 而出息。”阿难!此名为入出息念。 一四 阿难!若汝往耆利摩难比丘处说十想,则耆利摩难比丘者闻此十想,而止其 病,是有所是处。 一五 时,具寿阿难即从世尊处亲受此十想,往具寿耆利摩难之处。至已,对具寿 耆利摩难说此十法。时,具寿耆利摩难闻此十法,其病即止,具寿耆利摩难自病痊 愈,具寿耆利摩难之彼病乃断。 注1 通例“尿”之下,加“头中之脑髓”为三十二身分,现在之个处任何版本皆缺此第三十二。 2 “爬伤”(rakhasa)巴利圣典无此语,注释:“有以瓜爬之病病但处”。 3 “麻痹”。(amsa)此语不明。暂依德语Nyapatiloka,亦不明其根据。 4 “出入息念。”以下文及其释义“出无碍解道”原典第一卷一七五页(南传大藏经第四十卷二 八五页)。 第六 己心品 摄颂曰: 十集 第六 己心品 三0五 ----------------------------------------------------------------------- 增支部经典六 三0六 (一)己心、(二)舍利弗、 (三)止住、(四)寂止、 (五)衰退、(六~七)二想、 (八)根本、(九)出家、(一0)耆利[摩难]。
|